阮e青春夢: 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 | 誠品線上

阮e青春夢: 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

作者 鄭麗玲
出版社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阮e青春夢: 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本書特色:◎第一位文學少女、第一位女記者、台北帝大第一位女學生、第一位女司機、第一位護士,她們是台灣最早的摩登女性。◎走進高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第一位文學少女、第一位女記者、台北帝大第一位女學生、第一位女司機、第一位護士,她們是台灣最早的摩登女性。◎走進高等教育的課堂、放開對身體的束縛、進入前所未見的職場,台灣女性的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有了更多選擇、自由,但生活並沒有變得容易,傳統和現代的糾纏仍是她們要面對的難題,即使如此她們的身影依舊美麗。◎從教育、服裝、讀物、體育、職業等不同領域看女性生活的改變,以及她們踏出自由的第一步。◎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圖檔授權,豐富的歷史圖像讓人眼見為憑。日治時期,隨著台灣社會走向現代化,女性的生活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同的大門向她們打開,於是出現了第一位文學少女、第一位女記者,和第一位女司機。女性的身影出現在學校,她們學習、閱讀,在智識的領域發揮光彩;她們奔跑、游泳,登上台灣第一高峰。穿上方便活動的服裝,開始大步走路、露營,在體育活動中鍛鍊身體。 她們的職業選擇更加多元,對未來的想像也越發豐富,雖然人生旅程上仍有傳統跟現代價值的拉扯,但是在她們眼前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這是她們的青春,也是台灣女性的歷史。 集結訪談紀錄、報紙、雜誌、老照片等豐富資料,加上細緻的考據與梳理,鄭麗玲老師這次要帶領讀者,看見20世紀初台灣新女性的誕生與養成。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鄭麗玲高雄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專攻台灣史,以日治時期社會、教育為研究主軸。近年來開始發展歷史文化的創意開發與應用,與文化事業發展系學生共同進行立基於土地,結合歷史與文化的創意發想,開發文創產品。著有《台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台北縣文化中心,1995年8月);《國共戰爭下的悲劇—台灣軍人回憶錄》(台北縣文化中心,1996年8月)、《百年風華 北科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08年)、《台北工業生的回憶》(1-3輯)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百年風華 台北科大學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稻鄉,2012年3月)、《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蔚藍,2015年1月;日文版,創元社,2017年)。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序一、現代教育下的女性圖像二、纏足與高女--女性社會階層的流動與轉變●女性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台北女子高等學院●全台最知名的女學生--文學少女黃鳳姿●殘酷的限量版●西川滿和他的限量手工書●藏書票與同人誌●師生伯樂到神仙伴侶●第一位進入台北帝國大學的女性三、家政女學校四、洋服世代●學校制服●少女服裝穿搭術五、全島中等學生學力調查●男子中等學校英文科●男子中等學校代數科●高等女學校國語科●高等女學校歷史科六、女學生的書單●台北女子高等學院楊千鶴的閱讀●青少年的閱讀調查●昭和少女的最愛--《少女の友》雜誌七、住宿生--中等學校的次文化八、女性與勞動●女事務員●打字員●女店員●女車掌●列車女孩●職業甘苦談●電姬●產婆●護士●美容師●女給●舞女●女工●編輯與記者●同工不同酬到女性自覺●工作的樂趣?九、社會運動與女性●土匪婆--葉陶●高雄高女雙璧●台灣共產黨主席--謝雪紅十、女性與運動●體育課與運動會●游泳●越野與登山●露營十一、台灣唯一の婦人家庭雜誌十二、家計簿、月薪調查十三、愛情與自由●自由戀愛毒●禁忌之愛十四、不良少年少女●戰爭與女性形象的僵固十五、餘音--廚房到書房

商品規格

書名 / 阮e青春夢: 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
作者 / 鄭麗玲
簡介 / 阮e青春夢: 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本書特色:◎第一位文學少女、第一位女記者、台北帝大第一位女學生、第一位女司機、第一位護士,她們是台灣最早的摩登女性。◎走進高等
出版社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942000
ISBN10 / 9862942002
EAN / 9789862942000
誠品26碼 / 2681589798007
頁數 / 23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6.8X21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現代教育下的女性圖像


女性接受現代教育,和台灣現代化歷程息息相關。清領末期台灣開港後,傳教士在口岸興設學校,包括馬偕創立的淡水女學堂、南部新樓女學校,是台灣女性進入現代教育體制的開端。雖然,傳教士所設立的西式學校,主要目的仍在進行傳教,培養本地傳教人才與協助者。教會學校的課程迥異於傳統教育,有數學、理科、體育等科目,擴大了受教者的視野。這批接受西式教育的基督教家庭,是最早擁抱現代教育,有比較開放的思考與行動的族群。例如第一代接受基督教的高長牧師,子女都接受現代教育,其中有成為鋼琴家的女性,男性則從事傳教、教育與醫療事業。


隨著日本在台灣推動基礎教育,開啟台灣女性更大規模進入現代教育的時代。日治時期台灣的基礎教育雖然受到鼓勵,但並非義務教育,經費必須由殖民地人民自己負擔,台灣人接受現代教育的成本遠高於日本人。在資源有限的排擠下,男子的教育投資排在女性前面,女性教育機會通常會被犧牲,並成為家庭勞務的支撐者。男性、女性受教育的比例相差懸殊。在民族差異上,日本女性與台灣女性接受基礎教育的比率更加懸殊。日本女性即使移居台灣仍有基礎義務教育。


雖然如此,台灣女性小學入學率還是呈現緩步上升。日治中期(1922年)日本人不分男女,小學入學率都高達95%。都會區如台南市日本男童小學入學率甚至達到100%。該年台灣男性全體的入學率43.62%,女性11.77%。台北州當中的台北市,台灣人男性入學率已經逼近6成,達59.33%,女性入學率也到28.25%。台中市男性入學率57.51%,女性22.64%。台南市的就學率更是全台各市街之冠,男性59.91%,女性28.04%。十年後的1932年整體台灣男/女入學比率52.55/20.61,整體趨勢男女大約平均以每10年10%成長。1932年都會區台北市台灣人男/女入學比率是73.03/44.76,新竹市68.77/32.89,台中市73.08/40.81,台南市63.68/42.59,高雄市57.24/28.84。


大約在1920年代後期開始,現代教育帶來的轉變,逐漸在現實生活中呈現出來。尤其在現代化比較快的都會地區,女性進入小學開始接受現代教育的機會也遠比鄉村地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