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 (2022年版) | 誠品線上

The Good Life: Helen and Scott Nearing's Sixty Years of Self-Sufficient Living

作者 Helen Nearing/ Scott Nearing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美好生活 (2022年版):聶氏夫婦在1932年起,在美國佛蒙特州與緬因州山巔水涯開始他們的森林農場,共同經歷的十餘年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他們反對掠奪和不公平的經濟形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現代回歸自然運動先驅 聶爾寧夫婦橫跨一甲子自給自足的農莊生活手記 本書記錄的是二十世紀初一個都市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對現代文明的反省,以及從人道思想發出的一項生活實驗。聶爾寧夫婦(Helen & Scott Nearing)在當時所主張與踐履的,也正是二十世紀後期興起的新時代(New Age)生活潮流。 聶氏夫婦在1932年起,在美國佛蒙特州與緬因州山巔水涯開始他們的森林農場,共同經歷的十餘年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他們反對掠奪和不公平的經濟形式,提倡和平、自然、簡約的生活,並且終身素食,他們應是二十世紀最早提倡環境與生態保護的第一批人。 他們的具體主張是: 在經濟上盡量獨立於勞力市場之外; 在保健上,自植有機食物,並且與土地保持親密接觸; 在社會倫理上,不受制於粗暴的剝削形式、不掠奪地球、不奴役人類與動物。 他們以對生命的尊重取代階級與權威, 以實用經濟取代強取豪奪, 以簡單樸素取代繁複與混亂。 聶氏夫婦這種自覺、醒悟、簡樸主義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是時代的先知。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海倫與史考特是「回歸自然運動」的會祖父母,他們在1932年拋棄城市生活,遁隱於農村,經營自足、健康、幾乎用不著金錢的生活。……這本作品有趣、合時宜而實用,既有深刻的生活哲理,也有最專業的農事技巧說明。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聶爾寧夫婦細說了他們如何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小桃花源的經過……本書是厭倦於城市生活者的地下聖經。 ——《新聞周刊》(Newsweek) 這本作品文體結實,資訊豐富,讓人讀來有如沐浴在太陽光之下。 ——諾爾.皮蘭《紐約時報》書評(Noel Perrin,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有如是《華爾騰湖》(Walden)的現代版本。 ——《洋基人》雜誌(Yankee)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海倫.聶爾寧、史考特.聶爾寧海倫.聶爾寧、史考特.聶爾寧Helen & Scott Nearing史考特.聶爾寧曾擔任美國賓州大學經濟學教授,與俄亥俄州托里多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兼政治學教授,然皆由於政治觀念與言論過於激進而被開除,此後即倚賴寫作、演講等工作維生。海倫.聶爾寧則是一位出生於東海岸紐澤西州富裕家庭的女性,獨立、聰慧而富有奉獻精神。1932年,出於愛與理想,這一對靈魂伴侶離開紐約市的繁華喧囂,隱逸到窮鄉僻壤間,展開他們歷時一甲子的農莊田園生活。素食、反戰、自給自足、倡導社會正義與和平主義,聶爾寧夫婦親身踐履、體現了一種質地真樸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並且因此而被視為20世紀60年代「回歸自然運動」的先聲。梁永安、高志仁梁永安台灣大學文化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班肄業。目前為專業翻譯者,譯著包括《文化與抵抗》(Culture and Resistance Edward W. Said)、《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 Peter Gay)、《現代主義》(Modernism: The Lure of Heresy Peter Gay)等。高志仁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德蕾莎修女:一條簡單的道路》、《卡夫卡》、《教宗的智慧》、《靜觀潮落》、《西方正典》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中文版序〉◎郝碧蓮、鍾惠民 〈原文版序〉◎海倫.聶爾寧 上篇 真善美的生活 Living the Good Life 前言:新時代思潮的先鋒探險 追尋真善美的生活 我們的生活計畫 蓋一間石頭農宅 肥美的土壤 吃出健康 建立裕如的生計 社區生活 佛蒙特生活實驗的總結算 下篇 真善美生活的延續 Continuing the Good Life 前言:自給自足生活的召喚 收拾行囊,另築家園 春夏兩季的農藝 秋天的菜圃 冬天的園藝 冬藏 後植地力 水 我們的現金來源:藍莓 樹木 劈木砍柴 石牆與鐵絲圍籬 興建石頭農宅 翻新木造農宅?千萬不要! 紙上作業與平衡預算 訪客與幫手 飲食之道 鍛鍊健康 有獲益的生活 結語:擁有更深刻的共通點 附錄

商品規格

書名 / 美好生活 (2022年版)
作者 / Helen Nearing Scott Nearing
簡介 / 美好生活 (2022年版):聶氏夫婦在1932年起,在美國佛蒙特州與緬因州山巔水涯開始他們的森林農場,共同經歷的十餘年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他們反對掠奪和不公平的經濟形式,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602026
ISBN10 / 9863602027
EAN / 9789863602026
誠品26碼 / 2682291983002
頁數 / 41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中文版序(節錄)

一個二十世紀的生活傳奇、二十一世紀的生活潮流
——記聶爾寧夫婦在二十世紀初的一項生活實驗
╱郝碧蓮、鍾惠民

這裡所紀錄的是二十世紀初一個都市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對現代文明的反省,從人道思想出發的一項生活實驗——海倫與史考特.聶爾寧夫婦在當時所創造的一段生活傳奇。
我們特別在今年(一九九九年)五月趁美國書展之便,前往緬因州尋找這對心靈伴侶當年生活的蹤跡。
我們是從波士頓出發的,找到他們生前耕耘的森林農場,似乎也如這對夫婦的平生寫照——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我們從波士頓開車往北走約五、六個小時到緬因州北邊的貝爾發斯特城(Belfast),經巴克斯港(Bucksport)再繼續往海邊走約一小時車程到港邊(Harborside,本書內文譯哈柏塞德)小鎮,然後沿著一條彎曲的小柏油路,一直行到柏油路的終點,你以為沒錄了,正猶疑不定,待回頭一望,森林農場的石屋,可不就在眼前,而路就在海水的涯際,漲潮時分,潮水淹沒小路。
聶氏夫婦自建的石屋就位在小路之上的山崖邊,石屋起居有一整片名亮的玻璃,面對海灣可遠眺粼粼波光的海面。這裡是這對夫婦在農耕之餘讀書、寫作、默思之處。
聶氏夫婦信仰社會主義,主張和平,過自然簡約的生活,終生素食。在二○年代美國社會正是資本主義初興之際,聶氏的主張與當時的社會氣氛格格不入,終至不能容身,而隱入山林過自給自足的生活。
他們逝世以後,留下這個森林農場做為「美好生活中心」(The Good Life Center)之所在,提供給後繼者來實踐並傳揚其理想。
這對夫婦所謂的美好生活是什麼呢?乃是回歸自然與萬物共生,崇尚簡樸與節約,遠離墮落的文明,過自覺的、和平的、寧靜的生活,他們應是二十世紀最早提倡環境與生態保護運動的第一批人了。他們說:
「人類只是地球上生命的一種。生命的其他形式還有動物、蔬菜等彼此相依賴地生存……地球上生命的其他形式也應該像人一樣有生存的權利……。」
他們質疑:
「人類已經砍伐了無數森林,摧毀了大片土地,使之成為人無法居住的沙漠?」
「人類已經滅絕了某些種類的鳥、魚、動物?」
「人類廣殺野生動物,並視其為一項『運動』?」
「人類肆意破壞其他民族的文化,剝削他們、奴役他們、屠殺他們?」
他們曾對朋友提出一些保持生活平衡的祕訣,如找到能自己高興的事做;每天與大自然接觸,腳踏泥土地;體力鍛鍊,如散步與耕種;不用著急,一天一天慢慢地過;每天與他人分享一點東西;抽空思考一下人生與全體世界;盡可能發現生活中的幽默;對動物要充滿愛心;觀察所有的生命。
一九五四年他們出版了《真善美的生活》(Living the Good Life,即本書之前半部)一書,記錄了他們對以上生活的信念與實踐,他們這種寧靜、健康、幸福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吸引了大眾,立即成為暢銷書,並被譽為二十世紀的《華爾騰湖》(Waladen,亨利.梭羅著),一時從世界各地的來信或訪客,絡繹不絕,爭相探問他們健康、長壽、幸福之道。
五、六○年代正是嬉皮運動流行、新時代(New Age)生活運動發微之際,聶氏夫婦的生活主張,及其行之二十餘年的生活實驗,對於繼之而來的一連串回歸自然等新時代思潮具有啟發與嚮導的作用。史考特自己也說,他們在世紀初所從事的,是二十世紀生活的先鋒探險,印證於即將來臨的下一世紀,人類從繁複走向簡樸,及城市中產階級的回歸自然運動等等,這對夫婦可以說是時代思潮的先知。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上篇.前言〉新時代思潮的先鋒探險

我們不要編制階層與強制權威,而希望代之以對生命的尊重。
我們不要剝削,我們要的是實用經濟。

本書所載,是二十世紀的一次先鋒探險,地點在一新英格蘭社區。於佛蒙特州(Vermont)後森林二十載的生活是此書所本。本書旨在就技術、經濟、社會學、心理學的層面為我們一路走來所嘗試的作為、方法和成敗做個報告。
一九三二年,正值經濟大蕭條最凜冽之時,我們從紐約市搬到了佛蒙特州的一處農場。起初我們認為這趟探險是我們自己在這塊土地上對簡單富足生活的追尋,互相幫忙,不做任何傷害,擁有豐沛的休閒時間從事對個人具有建設性與創造性的活動。經過歲月的推移和經驗的累積,我們漸漸覺得,佛蒙特州的這一方谷地是一間實驗室,我們在這裡所試驗的原則和程序實乃基於某種普遍的作為與關懷。
當然啦,這是一份個人的經驗,係基於特別的需要,發生在一段特別的時間裡。當我們搬到佛蒙特州的當兒,我們所離開的社會正苦於經濟蕭條與失業問題,法西斯主義皇皇勃興,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此時我們來到了一個尚未工業化的鄉野社區。我們所搬離的社會於言於行皆拒絕了我們的和平思想、我們的素食主義以及我們的大同理想。此一拒絕是絕對而全面性的,懷抱這些理念的我們無法在學校裡教書,不能在報章雜誌寫文章,也上不了電台,使得我們在公眾教育上根本沒有插手的餘地。在這種環境底下,從一個垂死邊緣的社會體系逃逸出來的人如何過得簡樸適所,且擁有充足的閒暇與精力來為愈益分崩離析的社會貢獻一臂之力,並提出一套較能運作的社會體系取而代之?
我們大可以跟許多國人一樣搬到巴黎、墨西哥或巴拉圭,然後任憑美國走上毀滅的不歸路。我們沒有做這種選擇,因為我們身為教師和人類群體一份子的責任感驅使我們盡力去:(1)協助我們的同胞了解那複雜且快速演變的情勢;(2)幫忙建立起心理與政治的力量,以便抗拒那正在北美大肆攻城掠地的財閥軍事獨佔體制;(3)在北美與西歐逐漸凋敝傾頹的社會體系中搶救出有用的東西;(4)參與模塑另一套社會體制的實踐原則,從而(5)展現出在一個動盪煩擾的社會裡活得清朗澄明的可能性。對於這個問題,一個獨立自主的經濟體似乎是最好的答案,它只需要少量的資金消耗,日常運作的固定支出不多,半天的工作便能換來適意的生活,如此便有半年的時間來做研究、閱讀、寫作、說講。我們認為,能讓這些構想實現的是佛蒙特州的谷地,而不是某個大都市或美國之外的某一個地方。事實證明,佛蒙特州的實驗讓我們從謀生和社交活動省下了足夠的時間與精力來為美國成人教育積極貢獻心力,雖然影響層面有限,但終究形塑了一定程度的輿論,同時我們所過的依然是我們自認為有尊嚴、適切、簡單的生活。
我們曾嘗試到國內外的幾個都市去住。即使程度或有不同,我們卻都遭遇到了簡單安寧生活的阻礙——紛雜、緊張、壓力、虛矯,以及沉重的經常支出。這些都市生活的花費逼得你非獻身掙錢不可,雖然都市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與好處。儘管金錢收入對我們來說已是無足輕重,但我們相信,要在長期的都市生活之中對抗都市的壓力,同時保持健康、均衡、清明的身心與社交生活,事實上是不可能的。細細思量之後,我們決定,鄉野田園比任何都市或市郊地區更能提供我們一種清明、寧靜、有價值的生活。
我們難開城市,心中定見有三:其一屬經濟層面。我們追求的是不受經濟蕭條牽制的生活,盡量獨立於商品與勞力市場之外,商人、政治人物或教育管理者等雇主皆不能有所干預。其二為保健層面。我們想要維持並改善自己的健康。都市生活的壓力是非常磨人的,在我們理想的簡單生活中,和土地的親密接觸以及自家栽植的有機食物將是重要的組成因子。其三屬社會倫理層面。我們將盡量讓自己不受制於粗暴的剝削形式:掠奪地球;奴役人類與動物;在戰爭之中屠殺人類,為了食物屠殺動物。
我們反對財利累積,反對不事生產者不勞而獲。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過日子,同時也要有時間與閒暇來從事工作以外的活動。我們不要編制階層和強制威權,而希望代之以對生命的尊重。我們不要剝削,我們要的是實用經濟。簡單素樸應該取代繁複與混亂。匆促和激狂並不合宜,有時間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的平和步調才是應當。我們希望能消除憂慮、恐懼和怨懟,讓清明、意向與完滿取而代之。

經過二十年的摸索,有些地方是很讓人滿意的,有些則剛好相反。茲報告如下:
l.一片荒蝕斑剝的山地重獲盎然生機,種出了花、蔬、果等高品質作物。
2.一個農場經濟體在沒有使用動物或動物製品或化學肥料的情形下得以順利運作。
3.建立了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家園,盈餘不多,但已足夠。我們所消耗的物資約有四分之三是直接取自我們自己工作的成果。如此我們便獨立於勞動市場之外,也大抵不依賴商貨市場。簡言之,我們的經濟體遭受經濟蕭條的影響甚微,在美國經濟逐步瓦解之時可以支撑下去。
4.成功地組織與推動了一個小規模的經營事業體,其中完全不牽涉薪水的支付。
5.良好的健康狀況使得我們二十年來從來不需要看醫生。
6.都市生活的繁亂與複雜由一種相當簡樸的生命型態取而代之。
7.我們所安排的工作時間,使得我們能在一年裡以六個月的生活勞動換取六個月的閒暇,來從事研究、旅行、寫作、演說、教學。
8.此外,我們門戶大開,有很多人來拜訪我們、接受我們的招特,和我們共同生活了幾天,幾個禮拜或者更久。

我們並沒有解決生活的問題。還差得遠呢!然而,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擁有一定的活力、精力、目標、想像、決心的家庭團隊,都沒有必要繼續穿戴那充滿了競爭、豪奪、掠取的文化桎梏。除非騷亂的群眾或警察介入,家人們都可以和大自然共生共存,為自己模塑能夠維持與提高效率的生活型態,留下閒暇的時間與空間,為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貢獻一己的心力。
許許多多來佛蒙特州看我們的朋友知交和素昧平生的人們,對我們的生活實驗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於是他們便想,他們自己可不可以也來依樣畫葫蘆呢?有些人當面和我們討論,有些對佛蒙特州農場有所耳聞但未親眼目睹的人則來信詢問。這股熱潮源於若干雜誌報導並評論了此一實驗的幾個面向,另外也因為我們於一九五○年出版了《楓糖書》(The Maple Sugar Book),其中記錄並詳述了這項提供我們金錢收入的產業的歴史和技術程序。
我們的實驗有許多層面,楓糖和製糖只是其中之一,這在《楓糖書》的第三部分、特別是第十章〈先鋒,噢先鋒〉及十二章〈生命與生活〉已有若干提示。本書準備就整個佛蒙特州計畫做一份全面的報告,有關製糖的細節且略過不提。我們希望新手能參考本書所記錄的經驗談來建立並維持一個有益健康、無害、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對於許多受困於都市工作與居所,渴望讓真善美生活的夢想成真的個人與家庭而言,這樣的一本手冊是很有用處的。希望他們的嘗試因此受到鼓舞和啟發,也希望他們像我們一樣樂在其中且受益無窮。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人道與人文主義的生活方式
六○年代「回歸自然運動」風潮的發軔

二十世紀最早提倡環境與生態保護運動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
史考特與海倫夫婦從人道思想出發的一項生活實驗:

以少量的資金、半天的工作,享受清明與寧靜。
回歸自然與萬物共生,崇尚簡樸與節約,過自覺的、和平的、寧靜的生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