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認知能力の育て方
作者 | 博克重子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新課綱也強調! 讓孩子不只贏在起跑點的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你了解新課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是什麼嗎?你知道只注重「學力測驗」是無法讓孩子生存下去的嗎?全面解析20 |
作者 | 博克重子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新課綱也強調! 讓孩子不只贏在起跑點的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你了解新課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是什麼嗎?你知道只注重「學力測驗」是無法讓孩子生存下去的嗎?全面解析20 |
內容簡介 你了解新課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是什麼嗎? 你知道只注重「學力測驗」是無法讓孩子生存下去的嗎? 全面解析2020年教育改革後父母必須具備的 「制定規則、對話、玩耍、接受孩子與自己、找出喜好」等五大知識 「非認知能力」不同於IQ與考試成績這類能夠數值化的能力,而是問題解決力、靈活性、心靈回復力、自制力、恆毅力、社會性、共感力等等,這些有別於傳統的「學力」、無法數值化的個人素質。 促使「非認知能力」受到矚目的起因,是曾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任職於芝加哥大學的詹姆士.赫克曼(James Heckman)教授所進行的幼兒教育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嬰幼兒時期的早期教育,就算加強學習層面,也只能短期提高IQ數值,無法長期提高智商。受過學前教育的孩子提升最多的,反而是學習意願、戰勝誘惑的自制力、遇到難題時的耐心與毅力等「非認知能力」。 而教育改革的關鍵就在於「非認知能力」!
作者介紹 台灣東販Bork重子 ICF認證生活教練,藝術顧問。福島縣出身,現定居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在迎接30歲生日之前遠赴英國,就讀位於倫敦的蘇富比藝術學院。取得現代美術史碩士學位後,至南法的語言學校學習法語,在這裡結識了美籍丈夫。1998年移居美國,產下女兒。 育兒的同時也累積自身的經歷,2004年終於如願開設亞洲當代藝術館,2006年獲選為「華盛頓最美的25人」之一,與歐巴馬前總統(當時為參議院議員)一起登上《華盛頓人》雜誌。 另外,獨生女絲愷在2017年的「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選拔賽中奪冠,登上多家媒體版面。 目前在全美與日本各地,舉辦有關育兒、職涯規劃、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演講與講座。著作有《最高的教養》(悅知文化)。 個人網站 shigekobork.com 作者經紀人 Appleseed Agency http: www.appleseed.co.jp
產品目錄 前言……3 第1章 何謂非認知能力 無法用數字表現、豐富的「個人素質」與「生存能力」……13 第2章 制定規則 提升自立精神與自制力的機制……39 在家裡實踐看看! 計畫表 制定我們家的規則 第3章 對話 親子對話可提升溝通能力……67 1 促進大腦成長的親子對話 2 可提高自我肯定感的對話方式 3 以理性對話提升孩子的自制力 4 培養懂得自我表現的孩子 第4章 玩耍 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最大機會……121 第5章 接受孩子與自己 為了培養自我肯定感與韌性……143 1 實踐篇:在家培養孩子自我肯定感的12種方法 2 提高父母自身的自我肯定感 第6章 找出「喜好」 熱情能將人生變得獨一無二……193 結語……218
書名 / | 新課綱也強調! 讓孩子不只贏在起跑點的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 |
---|---|
作者 / | 博克重子 |
簡介 / | 新課綱也強調! 讓孩子不只贏在起跑點的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你了解新課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是什麼嗎?你知道只注重「學力測驗」是無法讓孩子生存下去的嗎?全面解析20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112592 |
ISBN10 / | 9865112590 |
EAN / | 9789865112592 |
誠品26碼 / | 2681846861000 |
頁數 / | 22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7X1.3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58.2g |
內文 : 震撼的邂逅
「這裡真的是學校嗎?」
這是我造訪某個地方時,忍不住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當時我去參觀一所初等學校,學生的年紀介於日本的幼稚園生到小學三年級生。在這所學校裡,老師們並不會下達什麼指示,而是讓孩子們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玩耍。
不,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並不是隨意地「玩耍」。有的孩子正開心地用手指算數,有的孩子則趴在教室的地上看書,還有孩子正對著疑似老師的大人說明什麼事情。原以為只有這樣而已,沒想到之後全班的學生又聚在一起,坐下來認真思考自己要遵守的規則,互相表達意見後做出決定。即便是年僅4歲的孩子,也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每個人坐在自己的課桌前,安靜地聽老師說話――我在日本體驗過的、幼稚園與小學常見的景象,在這裡竟然完全看不到。
如同「前言」的介紹,我在女兒的幼兒時期,發現她有一點點「自行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想要提升自家孩子的這項能力。
本來女兒出生時,我就打從心底這麼期望:
「希望這個孩子能夠活出自我。我要把她培養成一個,任何時候都能靠自己開拓人生、擁有堅強心靈的人。」
因此,當女兒還是個小嬰兒時我就讓她體驗各種事物。從她還不會說話的時期我就經常對她講話、陪她玩各種玩具、幾乎每天都會帶她出門到公園的草地上走走……女兒到了該上幼稚園的年紀時,我在華盛頓特區到處奔走,參觀了7間幼稚園與學校。結果,我在其中一間初等學校「波瓦爾學校(Beauvoir, The National Cathedral Elementary School)」,看到了前所未見的景象。
這間波瓦爾學校,在孩子4、5歲時就要求他們自己動腦思考,當眾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靠自己解決問題。在培養擁有堅強「心靈」的孩子這項教育方針下,學校尊重孩子的個性,把焦點放在激發自行思考的能力上。這間學校的孩子,無論面對老師還是朋友、無論跟誰交流意見都不會害怕,能夠從容不迫地表達意見,並且認同彼此的存在。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們朝氣勃勃盡情玩耍的模樣。
這間學校即使在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以後,依然不使用教科書,也完全不出功課。
他們的教育方式並非由老師單方面授課,而是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親自去體驗、互相討論,透過這種方式發現方法或答案。孩子們則花時間慢慢學習「自己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手法」。
孩子們在校的模樣,一點也不像是來上課的,感覺就像是來玩的。
後來,我也參觀了同個系列的高中(小學四年級到高中這個階段,分成男校與女校),整體的氣氛頗為悠閒自在,學生全都面帶笑容,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校內並無霸凌或喝酒的問題,即使升上高中三年級,放學後學生們依然熱中於運動,直到畢業為止。此外,學生們也非常積極參與社會貢獻活動。
不僅如此,這間高中在學業方面也是美國頂尖的水準。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直到小學三年級為止都沒有教科書與功課,接受的是跟英才教育完全相反的初等教育,但這些孩子高中畢業後都進入全美頂尖的大學。之後逐漸成為一個貢獻社會、擁有遠大志向的成年人。
我就是在這個時候第一次見到培養「非認知能力」的教育。
後來,我向這間學校的老師們打聽資訊,自己也調查了各種研究結果,最後確信培養「非認知能力」的教育,正是我所追求的「全世界最棒的育兒法」。
最佳賣點 : ◎符合108新課綱核心素養教育宗旨
◎比IQ更重要!培養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的日籍媽媽親身實踐
◎透過0~10歲的家庭教育養出堅強又幸福的孩子
自序 : 「非認知能力」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相信孩子
身為日本人的我嫁給了美國老公,並在1998年秋天生下了女兒――絲愷(Skye Bork),當這本書出版時她就滿20歲了。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但我也不禁覺得,女兒牙牙學語努力講著日語的幼兒時期,已經是許久以前的事了。
對生長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絲愷而言,她的母語當然就是英語。日常對話也都是使用英語,不過我實在很希望她能學會日語,因此從她出生以後就刻意用日語跟她說話。
可是,電視節目講的是英語,她與爸爸或朋友的對話也都是使用英語,因此日語進步得很慢。她會的詞彙當然也比同齡的日本孩童還少。因此,我偶爾也會感到焦急或是有些煩躁。
某天,我一如既往地用日語跟女兒對話。當時絲愷大約3歲吧。我問她玩某個遊戲要花多少時間,她想用日語回答卻講不出來,圓圓的臉蛋泛起淡淡的粉紅色,嘴裡支支吾吾。儘管內心有點焦慮,我仍然默默地看著她,結果下一刻她笑咪咪地說:「1個Minute!」
「1個」加上「Minute(分鐘)」。絲愷本來想講「1分鐘」,但她不知道日語的「分鐘」怎麼說,因此以自己知道的日語詞彙「1個(代表『1』)」,結合英語的「Minute(分鐘)」,用這種方式告訴我答案。
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或許會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但實際上,這名3歲幼兒可是在短短幾秒內,動用腦中所有的「知識」與「資訊」,盡最大努力以邏輯來「解決問題」。
而且,對於不知道怎麼講的詞彙,她並非完全使用自己的母語英語,而是遵守當時我與她之間的規定(用日語對話時一定要講日語)來解決問題。我不禁覺得,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與可能性而感到煩躁的自己很丟臉。
除此之外,還曾發生過這種情況。某天我的法國籍女性朋友,帶著跟絲愷同齡的女兒來我家,當時絲愷似乎很想跟那個女孩子一起玩。絲愷先是很有精神地打招呼說:「Hello!」不過,那個女孩子沒有反應,於是絲愷改用日語說:「妳好!」
我與朋友忍不住相視而笑。對絲愷而言,這也是動用所有知識的「問題解決法之一」。如果講英語對方卻聽不懂的話,就改用其他語言試試看。可惜的是,那個女孩子聽到日語後依然沒有反應,接下來絲愷便執行「問題解決法之二」,嘗試用比手畫腳的方式來溝通,最後兩人終於開開心心地玩了起來。
這同樣是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平凡無奇的情境之一吧。然而日後我才明白,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不依靠父母,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堅強的心靈,對這個孩子的一生來說非常重要。此外我還學到一件很要緊的事:這種時候父母不要不耐煩,或是為了效率而迅速幫孩子解決問題,應該相信孩子,有耐心地等待。
並不是絲愷比較特別,大多數的孩子原本就具備「自行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堅強的心靈」的可能性。能否妥善引導孩子大大發揮這個能力,或是忽略了剛冒出頭的可能性,讓孩子變成沒有父母就什麼也解決不了、心靈容易受挫的人,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曾經有段時期我覺得「養育孩子很困難」。我沒有自信當一名母親,也曾對女兒說出過分的話。不過,儘管在育兒這條路上跌跌撞撞、步履蹣跚,我依然保持耐心面對女兒,並且在美國遇見了令人驚訝的教育法與傑出的教育者,而我個人也因此有所成長。我在這段過程中注意到的,就是這本書的日文書名「非認知能力」。
當時美國的教育界人士已開始使用這個名詞,這是指不同於「考試成績」與「IQ(智商)」這類能夠數值化的能力、綜合的個人素質。講得更白話一點,這不是看看教科書就能學習養成的能力,而是如「堅強的心靈」、「想像力」、「溝通能力」、「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行動力」、「恆毅力」、「忍耐力」等等,只能在實際生活中學到的「生存能力」。
能夠以考試成績或IQ等數值表現的能力稱為「認知能力(Cognitive Skill)」,而上述這類基本的個人素質是無法用數值表現的能力,因此稱為「非認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
幸運的是,日本2020年的教育改革方針指出,將投注心力於發展這種能力,因此未來的教育方法受到多方面的矚目。
最近也有不少教育者指出,日本國力衰退的原因在於,日本的教育「偏重學力」,不重視人文教育。由於這個緣故,日本才會被國際貼上「在先進國家當中很罕見的、不培養創業家的國家」這個不名譽的標籤。
不過,這股教育改革的風潮,終於吹到我所愛的日本了!
當然,美國也並非全是優點。相信各位都知道,美國的社會問題堆積如山。不過,在建構培養「非認知能力」的系統這點上,美國無疑是領先全球的國家。
1990年代以前的美國就跟現在的日本一樣,盛行「偏重學力」主義。結果導致徵才的企業哀鴻遍野,紛紛抱怨「畢業於明星大學的社會新鮮人,全都是一樣的面孔!講的話也都一樣,簡直就是照本宣科。這個國家難道沒有具備個人特色、充滿個人魅力的年輕人嗎?」、「難道就沒有像史蒂夫.賈伯斯那樣的奇人嗎?再這樣下去國家就要滅亡了!」。
換句話說,稍早之前美國就發生過,日本目前面臨到的問題。於是,美國的教育界果斷地捨棄對學力的偏重,轉了個大方向致力於建構培養「非認知能力」的系統。
正好就在這股風潮掀起不久後,我便於華盛頓特區展開了養育絲愷的任務。我將在這本書中,盡量詳細說明家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這個能力。
如今養育絲愷的任務差不多要結束了,經營當代藝術館的工作也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年過五十的我目前正在挑戰全然不同的工作。「生活教練」就是我的新頭銜。
日本人或許還不太認識這個職業,不過在美國生活教練是很熱門的工作,知名政治家與當紅音樂人都有自己的「教練」。
在運動界,擁有教練是很正常的對吧?生活教練也是一樣,就算是平凡普通的生活,也能在他們的協助下每天過得更加幸福且充實。
教練的工作就是提出各種問題,藉此幫助客戶瞭解自己、忠於自己,將自己的心可視化,帶著自信往前邁進。我認為這是一份協助他人規劃人生或職涯、展望「未來」的美好工作。立場就跟陪著馬拉松選手一起跑的跑步教練一樣吧。
從事這份工作時,「非認知能力」同樣是一個重大的關鍵字。教練的工作,大部分是在激發客戶本身的「非認知能力」,在一旁陪著客戶培養這個能力。不光是孩子,任何年齡層的人只要富有「非認知能力」,就能過得非常幸福。反之,無法轉換想法、思維僵化又固執的人,大多沒受過培養「非認知能力」的教育。我也曾經是這樣的人。當時我的「非認知能力」還在發展當中,距離幸福以及屬於自己的人生十分遙遠。
「非認知能力」也改變了我自己的人生。
我就先從剛在美國育兒那時發生的「震撼的邂逅」講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