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初一 (第3版)
作者 | 逯耀東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那年初一 (第3版):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即使一個卑微的人,也有一個不容被忽視的自我存在,該被自己肯定,而且被人尊重的。內容簡介:逯耀東教授在六○年代寫的〈又來的時 |
作者 | 逯耀東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那年初一 (第3版):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即使一個卑微的人,也有一個不容被忽視的自我存在,該被自己肯定,而且被人尊重的。內容簡介:逯耀東教授在六○年代寫的〈又來的時 |
內容簡介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即使一個卑微的人,也有一個不容被忽視的自我存在,該被自己肯定,而且被人尊重的。內容簡介: 逯耀東教授在六○年代寫的〈又來的時候〉,最後一句「讓我們一齊把酒瓶擲向藍天」激起了多少青年人的豪情。後來他潛沉了。他在本書自序說:「雖然過去也曾對家事國事感慨一番,但都是些出自書生空議論的閒愁,既無補實際,又徒增喧囂,所以這些年連閒愁都沒有了。祇是避處一隅,默默活著。但避處與默默,並不是否定自己的存在。」本書記錄著他個人生活的點滴,欣喜悵惆,悲歡離合都融於其中。
作者介紹 逯耀東(1933~2006)生於江蘇豐縣。臺灣大學歷史系、歷史所畢業,並獲頒國家文學博士(歷史學)。曾任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畢生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專注於魏晉史學與近代史學,晚近則傾心於飲食文化的研究,其發表許多談論飲食的隨筆,均膾炙人口,馳名中外。
產品目錄 目 次那年初一 目 次再版說明序第一輯 初來的時候嘉義之晨趕 考我初來的時候摸 魚攻佔高地為官不難海上的人們揮 手醉臥馬山第二輯 又來的時候又來的時候君子在樑上那張靠窗的位子每扇窗裡亮盞燈這一年的夏天又從樹下走過寂寞的獨白便 當糊塗齋庸醫救人慷慨上路不為良相第三輯 好個天涼另一角落那年初一好個天涼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幕沒有演完的戲山 城六月十八夜裡鳳凰山中的晴陰一封除夕黃昏的來信一篇父親的遺稿附錄:最驚險的一夜夢初叔和我太魯閣的天空第四輯 燃燒的霞京都塔逛 廟黑谷之晨新綠季看花人東大谷化 野詩仙堂河 燈松林月燭 涕燃燒的霞
書名 / | 那年初一 (第3版) |
---|---|
作者 / | 逯耀東 |
簡介 / | 那年初一 (第3版):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即使一個卑微的人,也有一個不容被忽視的自我存在,該被自己肯定,而且被人尊重的。內容簡介:逯耀東教授在六○年代寫的〈又來的時 |
出版社 /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931838 |
ISBN10 / | 9571931837 |
EAN / | 9789571931838 |
誠品26碼 / | 2681780936000 |
頁數 / | 208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逯耀東教授在六○年代寫的〈又來的時候〉,最後一句「讓我們一齊把酒瓶擲向藍天」激起了多少青年人的豪情。後來他潛沉了。本書記錄著他個人生活的點滴,欣喜悵惆,悲歡離合都融於其中。
自序 : 序
我退休了。上罷最後一堂課,歸來寫了篇〈便當〉,記當時的情景,然後就成完全散旦的人。雖然現在還在大學與研究所教點課,但非正業,玩票而已。
雖然書不教了,但書還是要讀的。這一年多,認真讀了些過去不認真讀的書。並且繼續做些過去沒有完成的研究工作。同時對自己過去做的工作作一個總結。編了兩套書,一是《糊塗齋史學論稿》,是自己研究領域裡的專業工作,已出版了三冊。其他的將相繼出版。一是《糊塗齋文稿》。所以,日子過得反而比過去忙碌。大部分時間在我的書房「糊塗齋」中坐。
教書生涯雖然孤寂落寞,但偶爾也會興起些微感慨。因為自己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暇時將這些微的感慨,書記成篇。日積月存下不少。先後出版了《又來的時候》、《丈夫有淚不輕彈》、《劍梅筆談》、《那漢子》、《那年初一》,還有兩本有關飲食的隨筆:《只剩下蛋炒飯》、《已非舊時味》。
這些集子記錄了我不同時間的不同感慨。只是這些集子的出版,都是在朋友們催促,與或出版社集妥我在報刊發表的稿子成編的,自己很少過問。這一年多來,有暇重讀這些集子,覺得該整理一下,有重編一次的必要,於是有了《糊塗齋文稿》的出版。
《糊塗齋文稿》已出版兩冊:《窗外有棵相思》、《出門訪古早》。《窗外有棵相思》是在香港十四年教書,所留下的痕跡,並且將《那漢子》改回原名《過客》合為一編。《過客》曾獲六十七年度的散文金筆獎。《過客》原來是《皇冠》雜誌的專欄,後來停筆也和去香港有關。《出門訪古早》是《只剩下蛋炒飯》與《已非舊時味》合為一編,並增添了後來發表的一些飲食的隨筆。現在又出版《那年初一》與《似是閒雲》。
《那年初一》曾獲七十六年國家文藝散文獎。不過,現在的《那年初一》抽出原書的部分文章,並增添了近年發表的作品,比原來的篇幅減少,但較以前完整,紀錄我教書生涯點滴和感慨。最後一輯〈燃燒的霞〉是我在京都掛單一年寫的,那已是三十年前的舊事。這本集子包括的時間很長,從最初的〈初來的時候〉到最後的〈庸醫救人〉,前後四十餘年。
但不論時間的久遠,都是我個人生活的點滴,就像《那年初一》初版時的自序所寫:「我有許多不同的經歷。偶爾也會將這些不同的經歷,寫成文字紀錄下來。這些紀錄是我個人的生活點滴。但由於自己除了教書,再沒有其他經歷了。生活的圈子非常狹隘。雖然過去也曾對家事國事感慨一番,但都是些自古書生空議論的閒愁。既無補於世,又徒增喧囂。所以,這些年連閒愁也沒有了,只是避處一隅,默默地生活著。但避處與默默,並不是否定自己的存在。因為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即使一個卑微的人,也有一個不容被忽視的自我存在,該被自己肯定,而且被人尊重的。」
這段話寫在十多年前,現在還如此認為,以此為序。
二○○○年三月於臺北糊塗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