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美術史 (增訂2版) | 誠品線上

中國佛教美術史 (增訂2版)

作者 李玉珉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中國佛教美術史 (增訂2版):★認識中國佛教美術發展必讀之書★250幅精選圖像,帶您體會中國佛教藝術之美★增納近20年中國佛教考古最新史料本書分為八章,以通史之形式、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認識中國佛教美術發展必讀之書 ★250幅精選圖像,帶您體會中國佛教藝術之美 ★增納近20年中國佛教考古最新史料 本書分為八章,以通史之形式、美術史之角度切入,介紹自漢迄清佛教美術發展的過程、內容題材、風格特徵等。每章的結構大致分為歷史背景和佛教美術兩部分。前者簡要地敘述每一朝代佛教發展的概況,作為瞭解這一時期佛教美術的背景資料;後者則以作品為中心,敘述其風格特色、圖像特徵、宗教意涵等。書中以圖文對照的敘述方式,反映印度佛教美術傳入中國後,在中國如何被理解與接受;受到中國傳統美學、審美觀念等的影響,佛教美術如何被轉化,最後又如何與當地的社會、風土融合,脫胎換骨,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佛教藝術體系。讀者可以藉由作品的解說,同時欣賞到中國佛教美術之美,並從中體認其所蘊含的佛教思想和精神。 ▍本書特色 ● 一部以通史之形式,完整敘述中國美術的發展與流變之專書。 ●內容增納作者近20年來親臨現場考據研究之精華,書中多達250張石窟、雕塑、繪畫等精選圖像,配合文字說明,帶您深入剖析中國佛教美術之精髓。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玉珉─著李玉珉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學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文研究所碩士及藝術史研究所博士。1984年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服務,2015年於書畫處處長任內退休,曾主辦《金銅佛造像特展》、《雕塑別藏》、《羅漢畫特展》、《觀音特展》、《聖地西藏》等展覽。現為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敦煌研究院兼任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佛教藝術研究,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及《觀音特展》、《佛陀形影》等專著。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中國早期佛教美術:漢代與三國 歷史背景 東漢的佛教美術 三國的佛教美術 第二章佛教美術的開創:兩晉、十六國 歷史背景 兩晉的佛教美術 十六國時期的佛教美術 佛教造像與石塔 石窟藝術 炳靈寺石窟 天梯山石窟 第三章南朝佛教美術 歷史背景 劉宋的佛教美術 蕭齊的佛教美術 蕭梁的佛教美術 陳代的佛教美術 第四章北朝佛教美術(一):北魏 歷史背景 佛教美術 佛教雕刻——單體石雕、碑像與金銅佛 石窟藝術 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 鞏縣石窟 敦煌石窟 麥積山石窟 第五章北朝佛教美術(二):東魏、西魏和北齊、北周 歷史背景 佛教美術 佛教雕刻──單尊碑像與金銅佛 石窟藝術 天龍山石窟 安陽石窟 響堂山石窟 敦煌石窟 麥積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 第六章隋唐佛教美術 歷史背景 佛教美術 畫塑名家 佛教雕刻──單尊碑像與金銅佛 石窟藝術 寶山大住聖窟 龍門石窟 四川石窟 敦煌石窟 第七章五代、兩宋時期的佛教美術 五代、兩宋的歷史背景 五代、兩宋的佛教美術 佛教繪畫 佛教造像 石窟藝術 陝北石窟 敦煌石窟 四川石窟 遼、金的歷史背景 遼、金的佛教美術 西夏的歷史背景 西夏的佛教美術 大理國的歷史背景 大理國的佛教美術 第八章元、明、清的佛教美術 歷史背景 佛教美術 佛教繪畫 佛教造像 圖片來源

商品規格

書名 / 中國佛教美術史 (增訂2版)
作者 / 李玉珉
簡介 / 中國佛教美術史 (增訂2版):★認識中國佛教美術發展必讀之書★250幅精選圖像,帶您體會中國佛教藝術之美★增納近20年中國佛教考古最新史料本書分為八章,以通史之形式、美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933146
ISBN10 / 9571933147
EAN / 9789571933146
誠品26碼 / 2682174008006
頁數 / 31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X1.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 一部以通史之形式,完整敘述中國美術的發展與流變之專書。
●內容增納作者近20年來親臨現場考據研究之精華,書中多達250張石窟、雕塑、繪畫等精選圖像,配合文字說明,帶您深入剖析中國佛教美術之精髓。

試閱文字

自序 : 增訂二版序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以來,迄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不但充實了中國宗教、哲學和思想的內涵,佛教的圖像與隨之而來的域外風格,也在中國美術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隨著中國佛教的發展,聚集信眾的寺院建築、讓人頂禮膜拜的佛教造像、便於講經說法和繫念觀想的佛教繪畫,一一應運而生,佛教的東傳無疑豐富了中國美術創作的內容與形式。如今中國寺塔林立,佛教石窟與摩崖遍布大江南北,宏偉壯觀的古寺建築、形貌各異的佛教雕塑、燦爛輝煌的窟寺壁畫隨處可見,它們都是中國珍貴的藝術瑰寶與遺產。由此可見,佛教美術實是中國美術史上不可忽視的一環,可是在研究上,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佛教美術不同於一般世俗藝術,美術不是為了裝飾或賞玩,而是作為禮拜、供養、觀想的對象,宣揚佛教的媒介,或是做功德、法事的載體。雖然大多出於民間匠師之手,不過由於創作者的專注投入和精湛技法,不乏懾人心魄、魅力無窮的傑出作品。唐代段成式撰著的〈寺塔記〉,載錄豐富的唐代寺院建築、造像和壁畫資料;張彥遠所寫的〈兩京寺觀畫壁記〉,也詳盡地記述會昌法難以後,長安和洛陽二地所存寺觀壁畫的內容。佛教美術在唐代藝術中的重要性自不言而喻。北宋末編集的《宣和畫譜》特別將道釋畫列於繪畫的十門之首,推崇這些作品「稟五行之秀,為萬物之靈」。同時,該書第一卷即開宗明義地說:「畫道釋像與夫儒冠之風儀,使人瞻之仰之,其有造形而悟者,豈曰小補之哉。」可見,佛教繪畫在宋代藝壇上仍佔有一席之地。然而蘇軾品評王維與吳道子的佛釋畫時,即便對素有畫聖美名的吳道子讚譽有加,可是卻下了「摩詰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的結論,認為工詩善畫的王維仍技高一籌。自此以後,隨著文人畫的興起,文人雅士多認為佛教建築、造像、繪畫乃出自匠人之手,不登大雅之堂。以致直至今日,還有許多人認為佛教雕塑、寺院壁畫等作品匠氣太重,毫無可觀之處。然而當我們面對雲岡二十窟巨大挺健的坐佛時,無不被祂雄渾的氣勢所震撼;當我們拜訪敦煌莫高窟,看到那些色彩斑爛、宏偉壯麗的壁畫時,我們也不由自主地目眩神馳;當我們至大足石窟觀賞有如連環圖畫一般的經變雕刻時,更不禁對這些作品的鬼斧神工發出由衷的讚嘆。這些作品的匠師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是他們存留的藝術作品卻永垂不朽。

1990年代,與中國佛教美術史有關的中文著作僅有一本金維諾與羅世平合著,於1995年出版的《中國宗教美術史》。該書雖有許多篇幅涉及佛教美術,但內容還包括原始的巫教祭祀、道教、伊斯蘭教美術等,並不是一本介紹中國佛教美術發展的專書,故在楊惠南教授的引薦下,我大膽答應東大圖書公司,著手撰寫《中國佛教美術史》,該書於2001年出版。此書出版十餘年後,東大圖書公司的編輯人員便曾與我連絡,希望我增補資料,進行修訂版的整理工作。由於當時工作繁忙,因此並未允諾。2019年東大圖書公司的副總編輯再次與我連絡,重提《中國佛教美術史》修訂版一事。由於過去二十年間,中國佛教考古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出土了大量的佛教美術研究材料;學界對中國佛教美術的研究,無論在作品的斷代、圖像題材的辨析、石窟寺院內容的詮釋上,都屢有突破。此外,我個人田野調查所收集的資料也遠比當年撰寫《中國佛教美術史》時豐富。更重要的是,本人於2015年春自國立故宮博物院退休,有較充裕的時間進行此書的增補與修訂工作,便決定同意此事。

修訂版在書的結構上並未作任何調整,依舊採取通史的形式進行敘述,旨在闡明印度佛教美術傳入中國後,在中國如何被理解與接受;受到中國傳統美學、審美觀念等的影響,佛教美術如何被轉化,最後又如何與當地的社會、風土融合,脫胎換骨,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佛教藝術體系。本書共分八章,主要是從美術史的角度,以時代為經,介紹自漢迄清佛教美術發展的過程、內容題材、風格特徵等。在每章的結構上,大抵分為歷史背景和佛教美術兩部分。前者簡要地敘述每一朝代佛教發展的概況,作為瞭解這一時期佛教美術的背景資料。後者則以作品為中心,敘述其風格特色、圖像特徵、宗教意涵等。本書的重點雖然在敘述佛教美術這個外來傳統如何在中國生根、發芽、茁壯、成熟以及全面世俗化的發展歷程,但也希望藉由作品的解說,能讓讀者欣賞中國佛教美術的精品,並從這些作品中體認其所含蘊的佛教思想和精神。

在內容部分,八章均有一定程度的增修,其中,又以第三章〈南朝佛教美術〉和第八章〈元明清佛教美術〉的幅度最大。即使如此,元、明、清三代長達六百四十年,佛教美術遺存數量龐大,而學界的研究卻相對薄弱,所以這一章有許多未盡之處,內容仍顯粗疏簡略。中國佛教美術史涉及的層面甚廣,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法器無一不包,同時對中國佛教史、思想史、考古等都需有所涉獵,本人因學力不逮,並非對中國佛教美術的每一面向與每一朝代均有深入研究,所以本書的內容主要是依據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闡述而已,討論深度多有不足。又由於篇幅的關係,掛一漏萬的地方也必定不少。凡此種種,皆懇請讀者見諒與指正。

本書的出版,首先要感謝東大圖書公司多年來的敦促。在撰寫與出版的過程中,責任編輯耐心的溝通協調、編排修正,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學生蕭妤庭和黃閔翎協助校對,在此均致以深切的謝意!


李玉珉2022 年春於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