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通往心經開悟的心經 (附講座入場券+大開本布面硬皮精裝+書盒+緞帶+燙金經典珍藏版)
作者 | 章成/ M.FAN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心經: 通往心經開悟的心經 (附講座入場券+大開本布面硬皮精裝+書盒+緞帶+燙金經典珍藏版):★僅此一場!章成老師暌違多年公開講座(購買本書限定)有些人很能檢討自己 |
作者 | 章成/ M.FAN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心經: 通往心經開悟的心經 (附講座入場券+大開本布面硬皮精裝+書盒+緞帶+燙金經典珍藏版):★僅此一場!章成老師暌違多年公開講座(購買本書限定)有些人很能檢討自己 |
內容簡介 ★僅此一場!章成老師暌違多年公開講座(購買本書限定) 有些人很能檢討自己的起心動念,為什麼身心狀況還是愈來愈糟? 有些人比諮商師還能分析過去,為什麼仍然走不出傷痛陰影? 念佛布施會有福報,那你為什麼沒有豐盛自由、還過著處處被牽制的生活? 也許你的修行,只修對了一半;那麼那個另一半,就讓這場講座來告訴你! ★還原佛法本意的佛法 如何在這個當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本書引你豁然明白,找到人生力量、掃除一切恐懼 繼《地藏經》之後,作者再次透過通靈訊息,重新詮釋佛法中最人盡皆知,也被視為高深究竟的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本書說,每個當代,都有每個當代的苦厄,當代的流行疾病、當代的社會問題……為什麼大部分人會被捲入其中呢?因為那個「主流知識的框架」,就是籠罩著我們當代人的「五蘊」。而如何在這個當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書中的訊息說,躲入「一切都是空」的幻想,並不能真的避開你投生在當代的因果。唯有透過閱歷更多的框架(五蘊),反而能夠超越任何的框架(五蘊),找到平衡當代之弊的自由,擁有這份自由才是「五蘊皆空」。 而怎麼去領略所謂的「諸法空相」呢?書中說,當你真的明白「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時,你就真正證悟了「是諸法空相」。 本書依然充滿著,顛覆傳統對佛法的解釋,卻令人更加豁然明白的亮點。而本書與上一本《地藏經》的不同特色,則是確實逐段地,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兩百六十字的奧義。因此讀此書的過程,令人時時拍案叫絕:原來《心經》對於我們的人生該怎麼找到力量,掃除一切的恐懼,講得這麼清楚!
作者介紹 章成;M‧FAN姓名:章成 靈修導師,資深廣播人,三屆金鐘獎得主。首位受邀於中國銷售第一女性時尚雜誌《悅己SELF》,開闢人生智慧專欄的台灣靈性作家,連載三年半,大受好評。長年樸素禪修,創辦「心的智慧」課程,及「一對一高層意識通靈諮詢」等,教學風格通解靈性和生活語言,讓學生容易地體會關鍵道理,輕鬆、明亮的修習。著作:《地藏經》、《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是發現自己在重複》、《都可以,就是大覺醒》、《理念崛起》、《回家》、《奉獻》、《神性自在》、《與佛對話》(以上均為商周出版),《不失去快樂的祕密》、《你就是幸福的源頭》(以上均為天下文化),《絕望中遇見梅爾達》(方智),《一生,至少該有一次說走就走》(我們)、《大自然健康密碼CD》(風潮唱片)。部落格:章成的好世界 http: blog.xuite.net mark001tw2009 twblogFB粉絲頁:章成 姓名:M‧FAN 室內設計師,《地藏經》、《都可以,就是大覺醒》、《理念崛起》、《回家》、《奉獻》、《與佛對話》共同著作人。
產品目錄 〈自序〉無上甚深微妙法 第一章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金錢的祕密 量子力學VS古老的習俗 不要被「當代的五蘊」所覆蓋 讓你的「財」,去經驗天堂法則 能量時時更新的人,就是「日日是好日」 靈性原理,就是古人從生活中體認到的「量子現象」 第二章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不斷穿越黑與白、對與錯,就叫做開悟 奇蹟,是屬於為別人著想的人 學習的目的,就是給自己自由 「空」,就是能夠運轉情境的那個自由與格局 轉境的自由,在覺知到你的豐盛 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就是「諸法空相」 擺脫命運,才沒有白活一遭 「移動」,就能下載「自由」 學無止境,自由就無止境 第三章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人經歷的框架愈多,就會愈沒有框架 神佛的「空」,等於是遍地寶藏 大乘佛法真正的精神 第四章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高處不勝寒,其實是一個「悲」的自我證明 為了讓別人成佛的奉獻,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通往心經境界的心經 第五章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神最有能力作夢,人則是「被夢作」 佛在修的「淨土宗」,就是「感謝+反省=奉獻」 附錄 《通靈的真相》 從低層次、中層次、高層次的通靈訊息,談通靈訊息的幕後來源,以及有關通靈現象的本質及如何分辨通靈訊息的品質。──章成老師講於台北大日講堂
書名 / | 心經: 通往心經開悟的心經 (附講座入場券+大開本布面硬皮精裝+書盒+緞帶+燙金經典珍藏版) |
---|---|
作者 / | 章成 M.FAN |
簡介 / | 心經: 通往心經開悟的心經 (附講座入場券+大開本布面硬皮精裝+書盒+緞帶+燙金經典珍藏版):★僅此一場!章成老師暌違多年公開講座(購買本書限定)有些人很能檢討自己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7702099399 |
EAN / | 4717702099398 |
誠品26碼 / | 2681836269007 |
頁數 / | 24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自序《無上甚深微妙法》
為什麼在基督教裡面,會有「工作六天,第七天要休息」這樣的規定呢?雖然它的典故是來自於《聖經》,但是全世界無論什麼信仰,也都跟著這樣的文化在生活。其實這就是來自於大家身為人類,共同會有的感覺:雖然你每天晚上都會睡覺,等於每天也是有固定的休息。可是人在同一個生活型態裡面日復一日之後,還是會覺得有一個「緊度」;並且會愈來愈緊,是晚上的睡眠也無法平衡的。所以每隔數天,我們就需要一個更大的放鬆。
那麼,為什麼同一種生活持續下去,會愈來愈緊呢?因為所謂的日復一日裡面,是有很多「習慣」在運作的,而如果你去觀察「習慣」這件事,你會發現「習慣」是有一種「力道」在累積的。也就是一旦你一直重複著一個習慣,它也會變成一種愈來愈強的推力,變成是它在推著你走。就好像火車頭本來很重,不容易拉動,可是一旦你把它拉動了,又持續添加柴火把它往同一個方向推,那它就會愈跑愈快,愈難停下來。
所以表面上是我們在過生活,可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就會變成是生活在推著我們走。可是這些習慣之中,有很多其實是讓我們身心靈的運作一直在產生「系統衝突」和心情失衡的狀況,因此外在的生活也許看起來只是日復一日,可是我們的內在卻會愈變愈緊。
所以為什麼「有覺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覺知,只是讓各種習慣去形成一種愈來愈強的「停不下來」,那麼這些習慣裡面所隱含的問題,也就一樣會在你的身心靈裡面堆積。於是連第七天的休息,也沒有辦法鬆開這個「緊」了。
事實上這就是現在全球人類的寫照,無論哪個國家都是一樣。所以,表面上人類的物質環境似乎一直在提升,但是其實人類的精神健康與幸福指數,卻是在「往下走的」。
什麼是「往下走」呢?像你有時候會看到路上有一些情緒失控或精神失常的人,他們也不是突然之間就變成那樣的。他們就是生活中一直有一個緊度在那裡,然後他們沒有去覺知和調整,就變得愈來愈緊,直到生活各方面都跟著每況愈下。
這個「緊度」從情緒上去講,就是有很多負面情緒的累積,無法去化解;就思想上來講,就是這裡面有很多「拿刀插自己」的慣性,而且還下手愈來愈重。所謂的「拿刀插自己」,就是我們俗稱的「玻璃心」。你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只要是玻璃心很重的人,面相看起來都會比一般人更緊繃呢?負面情緒的累積,很自然會製造你的玻璃心,如果你沒有辦法減少它們,你的玻璃心就會愈來愈嚴重。於是你整個人就會愈來愈緊繃,人際關係也會愈來愈差,那麼你的健康、收入和事業,遲早都會受到拖累。
沒有人會故意想要自己的人生往下走,可是就是這些生活的習慣,一點一滴的把他往這個方向拖。例如一個人本來沒有情緒,但是遇到一件事情他有情緒了,如果他的思考習慣是叫他要壓抑,那他就會把這個情緒壓抑下去。然後他愈常去壓抑情緒,他就愈覺得自己「可以壓抑」,而且他壓抑的範圍就會愈來愈廣、重量也愈來愈重。結果他就變成了一個「很壓抑的人」,最後他就得癌症了。
會情緒失控的人,也是類似的演化流程,只是他跟上述的壓抑模式,剛好是反過來的。例如剛開始他遇到一件小小不順心的事,本來只有一點點情緒,可是因為他的思考習慣是「要把情緒丟還給別人」,所以他就會立刻去對人家生氣和叨唸。當然問題通常不會因為這樣而解決,甚至還會弄得更糟,所以他就會愈來愈煩躁,你就會看到他慢慢變成愈罵愈大聲,情緒變成容易一觸即發。他「情緒的EQ」便愈來愈低。
所謂「情緒EQ愈來愈低」的意思,就是他會愈來愈不克制自己的情緒,以致於到後來真的無法控制,就成了社會新聞裡面那種會發生「街頭大爆走」的事件的主角。
人生的向上走或是向下走,都是從這些「一念之間」的微小慣性,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剛開始你可能真的不知道這其間的因果關係,可是累積久了以後,自己會不會知道?其實也會,你自己其實會知道。那知道了要怎麼辦?就是你要有意識地告訴自己說:「我必須要改變。」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或是求助於別人的智慧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夠放著不管。
不過很遺憾的,即便人生已經很卡了,會意識到「我必須要改變」的人,其實比例還是很低。因為很多人除非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損失,例如得到末期癌症了、被另一半背叛拋棄了、家裡有人死了……他才會去驚覺,我的人生怎麼會走到這一步?
很多人如果沒有走到這一步,平常時候無論你怎麼規勸他、希望他改一改脾氣等等,他不但不接受,還會跟你反駁。這就是為什麼要救一個溺水的人很難,因為去玩水的人總是覺得「他可以」、「他不會有事」,他不想聽你的勸。可是等到他溺水的時候,你要去救他,他又會在無明之中亂抓,把你拖下去當墊背的。
所以該怎麼辦呢?對於我們在意的、關心的人,總不能眼睜睜看到他們跌了一大跤,才去「回頭是岸」吧?有沒有不需要等事情走到那一步,就可以在平常的日子裡一點一滴的改變他的方法呢?
其實還是有的,但你需要記住下面這個很重要的概念:
通常人不會對自己的不好去做改變,而是看到別人有好的,他會想要;從這個「想要」裡面,他才會願意去改變。
所以如果你試圖要去改變一個人,你要增強你的豐盛、你要增強你的光明;你要自己成長得更多、更明顯,讓他覺得你變得更好了,引發了他的察覺與好奇心時,在那些時機點,你才能夠去給他「一點點東西」、「一點點方向」。例如你才能跟他分享說:「我是怎麼怎麼做的……那你可以試試看。」你就會發現,在那些時候,他是願意接受的。那這樣,這個人就能夠在平日裡,接受你一點一滴的「分享」,逐漸改變他的軌道。
很多想要改變別人的人,一直以來的作法就是叫做「好說歹說」。但是為什麼成效不彰呢?因為你也是一直用你的「習慣」去做,而不瞭解改變人的這種「微積分」該怎麼進行。成效不彰不打緊,到後來還被那個人「拖下水」,變得愈來愈沮喪,或是愈來愈煩躁,搞得自己也嚴重失衡了(這個就是沒有智慧地,去「介入了人家的因果」)。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習慣」是最可怕的事。因為當你一直在習慣裡面,你就是睡著的。也許你正在沉淪、你正在變糟,或是正在被拖下去……可是你自己都不知道。
那麼,這些生活中大大小小,看似能夠讓你的生活運作下去,可是又不斷地在造成你的系統衝突、造成你的能量折損的習慣有哪些?你看見了嗎?如果你沒有看見,那就是你被你的「五蘊」遮蔽了,所以你就難逃相對的苦厄。
有人說,我看見了,但我就是改不了啊、放不下啊。不是的,其實問題還是因為「習慣」,因為你還是只看見了你「習慣看見」的部分,所以你的看見其實還很粗糙,沒有真的瞭解那些細節,因此你才沒有能力改變。
什麼是「那些細節」呢?就好像,你覺得有一朵花很漂亮,你就「反射動作地」單單盯著那朵花研究,看它到底是怎麼樣組合出這個漂亮的樣子的。其實這種「反射動作」,就是你「看見的習慣」。可是你卻不知道,周邊陪襯的花草、裝花的容器、當下環境的光線角度,以及背景牆面的色調,甚至是你走進客廳以前,在玄關噴的香水所引發出的心理狀態……是這麼為數眾多又細緻的整體安排,才使得這一刻,讓你覺得這一朵花非常的美麗。
如果你看到了這些細節,你就是真的「看清楚了」。那麼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看要讓哪一朵花成為那個「今日我最美」,你都可以重新改換各種元素去專門烘托它,讓它麻雀變鳳凰。很厲害的設計師都有能力這麼做到的。所以真的看到「那些細節」,你是會有「改變」與「創造」的能力的。
很多人聽到別人講話,他都很輕易地在心裡面說「我懂」、「我也知道」,然而如果你沒有改變別人或是改變自己的能力,你說的「懂」其實就只是一個表面,而不是真正的懂。
所以,所有的力量都在細節裡。而這些細節,很多是超出我們所習慣覺知的範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自滿、要一直願意學習的原因。因為你的人生是每況愈下,還是可以不斷向上,關鍵就在覺知到這些尚待你去發覺的細節。
佛教裡面有一首「開經偈」,是每次你去聽師父講經說法、在正式進入經文的講解之前,師父都會帶著現場的信眾一起唸的: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這首「開經偈」,有些人已經唸過不下千百遍,早已經滾瓜爛熟了。照理說裡面的意思「你都懂」,可是所謂「學習」的真諦就是:你會在你的「我都懂」裡面,又去看到你不懂的,然後才又變得更懂。所以,「開經偈」裡面的一句:「無上甚深微妙法」,其實是有個很多人還不懂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正好才是最重要的。
許多人在唸這句話的時候,重點會放在「無上」和「甚深」,認為這是在強調佛法的殊勝無雙,讓人升起尊敬之心。至於「微妙」呢?就當做是一個跟在後面的讚美詞,順帶唸過去就是了。其實,這個句子最重要的形容詞不是「無上甚深」,而正是「微妙」兩個字。
「無上甚深」說穿了只是讓你感覺「很高級」而已,就好像是在告訴你說,你在學的是「最高級的東西」,那你也會與有榮焉。可是「微妙」才是這個高級的法,真正高級的原因。
請仔細去思量「微妙」是什麼意思呢?「微」就是小,「妙」就是會出乎意料。它其實是在形容你所學習的佛法,若你一個不注意,是很容易搞錯的!是很容易在很微小的地方「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這個才是「微妙法」的意思。
也就是說,真正高深的智慧,就是在生活中最微小的地方,它會有能力告訴你,你的哪一念是去成佛?哪一念是去輪迴?而這種分辨能力就是所謂的「覺醒」。可是難就難在這裡。也就是說,佛法之所以深奧,就是:常常你以為你「知道了」,可是你會在很小的地方,在生活中某個揚眉瞬目的一刻,你就頭腦了!你就搞錯了。
所以當你能夠進入你的習慣裡面,去練習看到你講這樣的一句話,和講那樣的一句話,所會通向的未來有什麼不同?你就是在學佛了。倘若你能夠連一個花錢心態的不同,都知道會對你的能量產生出什麼樣不同的循環、會吸引來什麼不同的平行宇宙?那麼你就是在學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
當你能夠在生活中各種微小事情的抉擇裡面,分辨出這些看似微細卻又巨大的差異,你就會像是一個有能力跑到電腦後台,去修改電腦程式的程式設計師。你將有能力改寫電腦螢幕上的任何畫面,讓它們呈現出你想要的面貌。你就會很清楚在這個「電腦螢幕」中,上演的所謂的「現實世界」,全部都是「空」的。而所謂的「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沒有限制」。
那麼這個讓你在學習了以後,人生能夠「沒有限制」的法,難道不是「無上甚深」之法嗎?它當然是。可是如果你沒有在微妙之處學習,那所有你對空性的理解,對《心經》、對《金剛經》……對任何一部佛經的理解──甚至你很會講經說法──那也只是「高來高去」的說文解字而已,不會讓你真的能夠走向「大慈大悲大雄力」的成佛之路。
所以像是《般若心經》,很多人覺得它很究竟、很深奧,覺得它很美。然而老實說,它也很沒有用處,因為你不知道怎麼去用。所以現今流傳得最廣的這部佛經,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掛在牆上表現書法之美。
那你要怎麼知道《心經》的用處呢?除非你開始把學習佛法的重點,放在「微妙」;而非「無上甚深」上面去探究。太多人喜歡把重點放在想去意會「無上甚深」的東西,於是造就了一堆愛辯論、愛高談悟境、愛證明自己「懂得很究竟」的學佛者。可是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轉動事情的能力,跟他們所高談闊論的自由與自在,差距卻很大。
當你願意很謙虛地,把學習佛法的場域,放在生活實際問題的處理裡面、放在利己利他的理想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裡面,這中間無論你是要去賺錢、處理家庭問題、或是實現理想……如果你都能在裡面去練習開啟你的覺,而能夠一直去面對你的功課,你就會真的成功地賺到錢、處理問題、做好事業、實現利己利他的理想。那麼你在這個過程中所累積的智慧,就是真實不虛的。這些智慧的累積還會讓你有一天,點連成線、線連成面,而達到佛的開悟。
這個路程就是「菩薩道」。而一步一腳印地去走這個路程的人,就是所謂的「菩薩」。菩薩在這個路程中為什麼能夠有所成就?就是因為他透過這個過程,讓自己的覺已經細緻到「量子」的層次了。
所以可以這麼說:整個「菩薩道」就是在利己利他的理想下,去學習這個「微妙之法」。
透過這個「微妙之法」,你的人生將會變成一場「利己利他」的奇蹟,讓你愈來愈充滿內在的平安與外在的豐盛。佛法就是一場「微妙之法」的實證與體悟,而這其中最大的收穫,就是當你對這「微妙之法」愈通透,你就會對「所有人皆能成佛」具有愈來愈深刻的把握與信心。那麼在你心底潛藏的各種對這個人世間的「悲」,都會一一化成了可以微笑並等待的「慈」。這樣的明白與無念,卻又有無窮的創造力的一種存在狀態,就是我衷心希望,大家可以去證入的「本來面目」。
所以我與M將為所有的未來佛:也就是還在探索著生命最大可能性的你,繼續著這份啟明的傳承。讓高靈「無上甚深微妙法」的千手千眼,去喚醒你的心,直到你也活出那個真正尊貴的自己。
章成
二○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寫於台中
內文 : 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就是「諸法空相」
就像一個十字路口,
同時有四輛車來到,而你是其中的一輛。
你的心裡如果想:
我慢個五秒通過沒關係,先讓別人走。
結果別人順利通過以後,
你也會安全的通過。
然而,
由於另外三部車體驗到你的「讓」了,
這裡面所種下因果,
會使社會的共業提升,
往「禮讓」的方向去演化。
也就是將來你會發現,
很多時候別人也會讓你先走,
所以常常你也會只花兩秒鐘,
就通過十字路口了。
那麼如果你心裡想:我管他的…
趕快衝過去只要花兩秒,不用管別人。
雖然這一次
你會覺得你賺到了,你比別人快。
然而,
由於另外三部車體驗到你的「搶」了,
這裡面種下的社會共業,
就會往「搶奪」的方向去演化。
所以將來你就會發現:
大家都不讓、大家都要搶了。
再繼續演化下去,
就會是眾多車輛
大家都一起打結在十字路口上,
可以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
你們就會一直在那裡耗下去。
雖然這個寓言的喻意,聽起來好像很簡單。
可是實際應用到你的生活去的時候,
你就會看到,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
你都是不讓的;
你都是在搶的;
你都是沒有想得很遠的。
你其實是在給自己
營造一個未來的地獄。
所以
如果你真的能夠想得很遠,
你就會知道:
沒有任何政黨、政治人物
可以救你和你的社會。
能夠救這個社會與你自己的,
只有你自己。
而「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
就是在說,
一切本來都是沒有那個「不得已」。
你要讓什麼去增減、你要讓什麼去消長
其實都是取決於你,
其實都是因為你。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就是在說:
你的世界沒有「不得已」,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變的。
是你在增減;
是你在決定它的好與壞,
決定它要往哪裡發展。
所以
只有你自己,可以救你自己。
所以地球教室
為什麼是一個有「時間」的地方?
同一件事要只花兩秒?
抑或是花兩個小時
才能夠通過?
還是乾脆變成僵局,
永遠都在那裡打死結?
你在這個教室裡面,
就被賦予了「時間」這樣的體驗能力,
要讓你在裡面看見因與果,
體驗到「退即是進」的奇妙;
體驗到「諸法空相」的自我負責。
而這就是
「時間」所要教給你的「心經」。
人經歷的框架愈多,就會愈沒有框架
心經在講的「無」,
有一些過去的大師,解釋錯誤了。
他們認為既然一切都是無,
我就也不用來去,歸於無好了。
但真相是,這個宇宙的本質是「有」,
只是任何的「有」都可以去創造、改變,
所以也是「空」。
所謂的一切都是「沒有」,
其實是一切都
沒有界限。
也就是說,
「無」真正的意思是:
在宇宙的實相裡,其實是「沒有觀念的」。
也就是一切都是自由。
任何事物都是創造。
然而地球之夢的特性
剛好相反。
例如一棟房子,你建造完成以後,它就是固定的;
但當你感覺它是固定的,你就被框架所限制。
你就失去了自由。
就好像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房子,
而每個時代的人總以為
房子只能是他們當時的那個樣子。
這就是被框架所限制,
也就是地球之夢的特徵。
它充滿框架,可是這個其實才是夢。
然而隨著你的移動與歷練愈多,
當你經歷過各式各樣的框架
而提升了眼界,
你的思想
反而會愈來愈沒有框架。
而這個「沒有框架」,並不只是「歸於無」,
而是你會更「有自由」。
例如你可以去蓋出比台北101大樓
更特別、更新穎的建築。
甚至於你可以蓋任何東西,
都可以是「房子」。
所以《心經》講了很多的「無」,
但既然有這個量子力學,
這個無就不是無,而是有。
也就是其實
太初是「有」(註),
因為「有」,所以才可以有那麼多的「有」。
可是當你愈「有」,
你的意念愈瞭解「沒有」。
是透過「有」,
你才能瞭解「沒有」。
(註)欲深入瞭解,請參閱「都可以,就是大覺醒」一書,第四章「先有無限,才誕生你所知覺的世界」。(商周出版社)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透過
在各種「有」裡面的移動、旋轉、變化、創造
你就無法證得那個「無」。
當你獲得一分的自由,你就明白一分的無。
所以修行
亦是要透過「DNA反轉法則」,
你才能夠旋轉而上,
體驗到《心經》所說的境界。
《心經》的這兩百六十個字,
是告訴你一個結論,
但不是「怎麼到達這個境界」的路徑。
唯有透過你真實的人生,
一直去移動、創造、經歷不同的框架…
讓你的「有」愈多,
你才愈能夠去知道那個「沒有」。
於是你的內在,
出現的是更大的自由與創造力,
這才是證悟《心經》的路徑。
神佛的「空」,等於「遍地寶藏」
其實台北101大樓,也是神佛所給的概念,
只是有人去收到、去執行而已。
這個意思是說,
神佛是存在在「自由」裡面,
而不是在這個地球之夢裡面。
這個自由
是極大的創造力,
絕不是「什麼都沒有」的
槁木死灰。
所以人為什麼會有「靈感」?
為什麼靈感是「無中生有」?
因為人本來就能夠
跟「一切萬有」連結,
在連結中去拿到
超越自己所知的所知。
所以當你踏上
去瞭解神佛世界的旅程時,
你其實是踏上了一條,
將會遇見「遍地寶藏的世界」之路。
你不會遇見
只是噴著乾冰的太虛。
神佛的世界等於是遍地寶藏,
為什麼呢?
因為其中隨便一個角度的靈感,
就能夠讓你創造出無限。
但是這個「無限」
在祂們的無限裡面,
也還是一個「有」,
所以還是一個有限,而不是真正的無限。
神佛的世界的無限,
有人稱之為「無極」,
以「無極」
來形容神佛世界的無限。
心經,或者是佛教所說的「涅槃」,
為什麼在宗教的流變裡面,
會變成偏向於「枯寂」的「無」呢?
而所謂的「空」,
也比較偏向於「苦、空、無常」的解釋?
這是因為一般的大眾,
都是因為有苦
才去追求宗教,
所以自然傾向於用「滅苦」、「息苦」的角度,
去解釋這些神佛所給的訊息。
簡單說,傾向於滅苦而說「空」與「無」,
大家比較喜歡聽。
那麼這種解釋自然就形成主流。
可是原始傳遞的訊息,
其意義是比較接近這裡所講的。
所以從古到今宮廟總是喜歡說:
「你們不要再玩了,你們已經玩到都遺忘自己是誰了!」
這個說法就不是歸於「什麼都沒有的無」,
反而是呼籲人們,
要歸於「本來什麼都有的自由」。
這個詮釋是比較接近真相的。
宮廟的這些說法所暗示的,
是整個宇宙
就像是一個靈魂的頻譜。
愈往上修創造能力愈大、愈自由,
愈自由則愈沒有框架。
愈明白那個「無極」。
其實你們思考看看,
這與大乘佛教,才是相合的。
否則為什麼所有的佛成佛之後,
都可以隨其本願,
創造奧妙各異的淨土,行無窮度生之事呢?
而四果阿羅漢,
反而被說成,只是一個
暫時的歇息之地而已?
宇宙的「無」,是「無有限制」
在人間的人,
其靈魂層次也是個頻譜。
例如有的人剛從動物靈
上升到人的層次。
雖然他已經投生成為人,
卻還保有很多動物的習性與限制,
要透過一世又一世的輪迴,
慢慢地變得更有「覺」、更能夠學習,
才更具有
「與他人取得平衡」的相處能力。
而有的人的頻率,
則已經介於天上和人間之間,
所以他的輪迴
已經開始投生到天上,
但偶爾又會下來進入人的界域。
那這樣的人
就會天生比較有智慧、有善念,
他就會想去帶領其他的人類
一同往上修,
幫助其他的人向上提升。
然後在這個過程裡面,
他自己也會去瞭解更多,
靈魂因而繼續往上提升,
慢慢成為菩薩、成為佛。
所以整個宇宙是沒有「限制」的,
就像光譜一樣,它只是有漸層;
只是有相對的位置。
而透過學習智慧,
靈魂就移動了自己的相對位置,逐步地提升。
愈提升的靈魂,
自由度就愈高、創造力就愈強。
就以大家很在乎的金錢為例,
你看地球上,
能夠擁有很巨額金錢的企業,
也都是因為有很大的創造力。
絕不是說人家賣個豆花、你也跟人家賣個豆花,
就可以變得這麼富有的。
反而是,
當大家都學別人賣豆花的時候,大家都會愈來愈貧窮。
為什麼呢?
因為豆花會愈來愈便宜。
所以如果你不創造,你只是跟著人家做,
那你的生活就是餬口飯吃。
如果你要感覺
在生活中遍地黃金、處處都有商機,
那這就是從創造力來的。
自古以來一直都是這樣。
同樣的道理,
如果你只顧著看到這個時代的黑暗面,
只顧著成為酸民,
一天到晚抱怨,
那當然你的人生沒有創造力,
就只能夠一直被人家踩踏。
可是別忘了,
沒有那個時代是沒有黑暗面的。
這就好像,
再好的時代,也有人缺手缺腳地出生。
那麼難道說,他們就只有死路一條?
他們的人生就不可以豐盛嗎?
大乘佛法真正的精神
所以佛教流傳至今,比較主流的、受歡迎的觀念,
就叫做「放下」。
很多人把「沒有框架的宇宙實相」,
解釋成這些都是「沒有」、都是「無」,
然後就對自己說:
那我也可以去「沒有」,
這樣我就可以不用受苦、也不用奔波。
喜歡這種「放下」的人,
常常都在生活轉不動的現場裡面
談玄說妙,高來高去,
試圖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空無的自由」。
可是對於比他有創造力,
而能夠真正「轉變處境」的人看來,
那卻是十足的
「左手雲、右手霧」,
只不過是阿Q精神的展現而已。
其實講得高來高去、
現實生活中卻被老婆叨念得毫無辦法、
只能變皮的人,大有人在。
那麼真正的佛法,
他其實是不懂的。
真正的開悟是懂得:所有境遇都可以創造,
而不是什麼都去看成「沒有」。
或是說,
如果你能夠創造,
你才真的知道那個「沒有」是什麼。
所以宇宙的真相也可以說是:
其實什麼都有。
反而就看你怎麼拿這個「有」,
到大家認為的「沒有」裡面,
去把它創造出來!
這才是大乘佛法真正的精神。
所以神佛都是有,祂們都真的存在,
只不過祂們沒有肉體,
透過像電波這樣的念,就可以向人傳達訊息。
「圓覺經」裡面說「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但是它其實是著重在「生死」,
而不是涅槃。
因為涅槃不是一個夢,
地球反而是一個夢。
就是說,我們現在的肉體,其實就是一個夢,
你死了反而會回到永恆。
那為什麼要來做這個夢?
因為做這個夢
可以讓你去學到很多東西,
跟我們說要去「實做」
是一樣的。
在地球上你有去實做,
你的夢想就會成真。
而這個「夢想成真」當然包括,
你在地球上就會賺得到錢、你會豐盛。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所得到的智慧,
正是靈魂這次
為什麼要來做這個功課的原因。
那麼每一次你在輪迴中
所得到的智慧,
慢慢地在告訴你什麼呢?
就是:所有的框架
從眼耳鼻舌身意、到色生香味觸法、
乃至於生死兩界、所謂的天人永隔...
這些都不是真的存在。
那你就不會被框架裡面的貪嗔痴
將你的無限
侷限在一個看不開的念裡面,
用那個去輪迴了。
於是
當無限重新在你眼前開展出來,
這就是
究竟涅槃。
最佳賣點 : 繼《地藏經》之後,作者再次透過通靈訊息,重新詮釋佛法中最人盡皆知,也被視為高深究竟的經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