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Activités Pour Philosopher Avec Ses Enfants
作者 | Fanny Bourrillon/ Angie Gadea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兒童哲學好好玩: 和孩子一起讀童話、玩手作的50個思辨小遊戲:來自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最正統的兒童哲學思考課透過遊戲與創作培養孩子的思辨力15篇哲學童話50則哲學動動腦7 |
作者 | Fanny Bourrillon/ Angie Gadea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兒童哲學好好玩: 和孩子一起讀童話、玩手作的50個思辨小遊戲:來自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最正統的兒童哲學思考課透過遊戲與創作培養孩子的思辨力15篇哲學童話50則哲學動動腦7 |
內容簡介 來自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最正統的兒童哲學思考課 透過遊戲與創作培養孩子的思辨力 15篇哲學童話 50則哲學動動腦 7個創意動動手 2個在大自然的思考活動 跟著本書的引領,讓你和孩子對話、一起思考生命的大哉問 為什麼我晚上會作夢?什麼是愛?為什麼我們會死?動物和人類之間有什麼不同?世界是如何誕生的? 本書兼具學術性及實用性,嚴謹又有創意,是為了帶領家長和孩子一起對話、思考生命的大哉問而設想出來的。 書中的七大主題邀請你和孩子走進哲學及創作的世界,從夢開始,到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諧、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愛的必要性、寬容與自由, 再到生命與死亡、宇宙與無限等等,作者一步步引導你們與孩子一起探索與思考。 書中涉及的哲學思想並不僅來自西方哲學,比如在「夢」這個主題中,既提到笛卡爾、盧梭、弗洛伊德,也提到莊子、古埃及、美洲印第安文化的觀點。 發展孩子的創造力及美術能力也能讓他們學會解決問題,找到想出好點子的辦法。 創意能加強自我表達能力,孩子越是覺得自由,表達的內容越個人越獨樹一格。 你和孩子可以一邊思考,一邊讀哲學童話給孩子聽,一起評論名人哲言,還能製作充滿創意的物品, 特別是這些藝術作品被設計成哲學思考部分的「反射」(捕夢網、圖騰動物、心的筆記本……)。 思考與創作的樂趣不同,但是彼此互補。 這本書可以喚醒你們對哲學及藝術的好奇心,和孩子一起哲學思考、創作和觀察,進行豐富的交流,共享快樂的創作時光。 前言 這本書邀請你們和孩子共度一段深入且創意十足的歡樂時光。 它是一位盟友,在你們與孩子的交流中,引導和幫助你們一起做哲學思考與創作。哲學就是「喜愛智慧」,是請你們思考與瞭解周遭的世界。 我們希望這本書帶給你們的喜悅,就和我們在構思這本書時獲得的喜悅一樣多。 我們選擇主題的靈感都是來自和參加哲學創作工作坊與Philomoos(在龐畢度中心的圖書館裡舉辦)的兒童及青少年間的交流。 這些主題涵蓋了一籮筐不只我們會自問,孩子也經常問大人的問題,有了這本書,你們不但能答覆孩子,還能和他們一起提問。 去挖掘你們的思考和創作潛力吧,但最重要的是要玩得愉快。
作者介紹 芬妮.布里雍Fanny Bourrillon在巴黎戈布藍藝術設計學院(I’École des Gobelins)教授哲學和藝術。她也是鋼琴家,有時會舉辦個人演奏會或與其他音樂家的合奏會。她是Philomoos、Les moussaillons de la philosophie(由巴黎龐畢度中心與法國教育部合辦)工作坊的創辦人。Philomoos工作坊隸屬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安姬.嘉德亞Angie Gadea哥斯大黎加真理大學(Universidad Veritas)室內設計系碩士。專長珠寶設計、織品藝術、刺繡、紡織、布繪等。在Philomoos工作坊,安姬提供結合造型藝術與平面藝術的活動,讓孩子做出創意無限且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張喬玟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二○○二年前往法國,入巴黎第四大學就讀。目前長居瑞士。譯有《好聲音的科學》、《對面的瘋子:解讀我們日常的瘋狂》、《地心探險記》等十餘本書。
產品目錄 目錄 推薦文:兒童哲學教會大人的事 (褚士瑩) 推薦文:進入充滿創意的思考世界(蔡言函) 推薦文:兒童哲學,就是這麼好玩(蔡宜珍) 使用方法 引言 1.我們為什麼作夢?——夢的力量 2.我們該如何看待大自然並與之和諧共存?——人類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3.人類與動物之間存在藩籬嗎?——和野獸的「兄弟情誼」 4.我們可以活在世界上卻不去愛嗎?——愛的必要性 5.如果我們更寬容,就能活得更自由嗎?——形形色色的相異性 6.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嗎?——生命的每一刻 7.宇宙與無限。觀察星空是一種逃離嗎?——天空的詩 結語 參考書目 致謝
書名 / | 兒童哲學好好玩: 和孩子一起讀童話、玩手作的50個思辨小遊戲 |
---|---|
作者 / | Fanny Bourrillon Angie Gadea |
簡介 / | 兒童哲學好好玩: 和孩子一起讀童話、玩手作的50個思辨小遊戲:來自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最正統的兒童哲學思考課透過遊戲與創作培養孩子的思辨力15篇哲學童話50則哲學動動腦7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6263180260 |
ISBN10 / | 6263180269 |
EAN / | 9786263180260 |
誠品26碼 / | 2682085944004 |
頁數 / | 248 |
開數 / | 大菊16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5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來自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最正統的兒童哲學思考課
透過遊戲與創作培養孩子的思辨力
推薦序 : 【專文推薦】(依照姓氏筆畫序)
兒童哲學不只教大人如何看見孩子,教孩子如何看見自己的想法,也在教導大人如何看見自己,看見世界。這本由法文直譯的兒童哲學新書就是非常好的現成教案,即使沒有接受過完整哲學訓練的老師或是家長,只要按照書中的步驟,也可以充分地達到引導思考的效果。別忘了,需要思考的從來就不只是兒童,更是跟孩子在一起的大人。___褚士瑩|知名作家、國際NGO工作者
在從事兒童哲學教育的這些年裡,常常被問起「兒童哲學」是什麼?真的可以和孩子們探討哲學問題嗎?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對於這樣的問題進行分析與闡述,但神奇的是,每一位讀者卻都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答案,且在其中獲得豐富的樂趣。___蔡言函|台大兒童哲學研發中心兒童哲學與創作課程負責人
就培養獨立思考的特點而言,這本書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童,設計適齡的提問和遊戲。在每個小活動之後,又繼續拋出新問題,引領小朋友的思緒延伸到更多元、更廣闊的層面上。這是個重要的設計,讓大小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迷上思考,享受尋找答案的樂趣。___蔡宜珍|兒童哲學創意實驗課負責人
內文 : 使用方法
1 – 本書內容為何?
關於夢、愛、包容又或是宇宙等等的問題。藉由閱讀我們提出來的研究,你們可以自行討論這些主題及哲學問題,然後和孩子分享你們的知識。
「哲學動動腦」中,包含獨創的故事、可以問孩子的問題或是等著你們評論的語錄,同時思考。每章節的最後都有一個和孩子一起進行的創意動手做。這本書就像「嚮導」一樣逐步幫助你們發展思想,並且揭露孩子的哲學直覺及創造力。請讓本書引導你們,我們保證你們的交流與分享會豐富又充滿創意。
2 – 如何使用本書?
每個章節都會從「哲學與藝術」的概要開始,參考它,就可很容易的瞭解該章節的內容與目的。接下來是介紹問題,例如「為什麼我們會作夢?」(第一章)或是「我們可以活在世界上卻不懂得愛嗎?」(第四章)。然後順著條理陳述,形成最初問題的答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建議在「哲學動動腦」的部分要「循次而進」。最後,每一章的結論會回顧先前的內容。
在這整本書中,你們都可以在閱讀中安排一些空檔,和孩子一起思考。然後你們可以一同創作,同時確保這個由孩子主導的活動純粹集中在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情緒、感覺、內心話、想法:因為這段時光也要有趣才是。
3 – 如何和孩子一起安排哲學思考練習和創意勞作?
「哲學動動腦」是導向自由討論,不是辯論,我們會引導你們和孩子一同思考,並建議選擇「心平靜氣」的時候來進行這些活動。除了「大自然」和「宇宙」這兩個章節可以用影片輔助之外,這段時間內最好不要看電子產品。你們可以訂立「哲學時間」或是「創作時間」,安排一個特別的場合,為孩子準備發表意見的時間,讓他們感覺可以自由釋放自己的哲學直覺,運用自己的創造力。
你們可以和一名或數名孩子一起進行活動,只要他們懂得聽彼此說話,而且能讓別人在遇到問題時發言。
要注意的是,絕對不要「評論」孩子的答案或是美術作品,而是在不認同他的時候提出你的理由,並且告訴孩子答案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此外,隨時注意提高孩子投入的創作過程的價值,因為那是一段幸運的時光,讓他認識自己的能力,能隨心所欲使用形狀、色彩、圖片、質地和材料來創作。
如果你們沒有美勞材料,或缺少某些零件,就用家裡現有的東西來應變吧!你們也可以自由調整「哲學動動腦」、增加或刪減書中提供的問題。
4 – 這是給兒童還是成人看的書籍?
本書的對象是兒童和成人。大人與孩子一起閱讀哲學討論的某些部分也完全可行,而且八至十二歲及以上的孩子可自行理解某些段落的。別猶豫,和孩子一起試試這些哲學時光吧!
我們在工作坊時,經常看到大人也能很開心地度過一段充滿哲思與創意的時光。我們問孩子問題的時候,大人(教師、家長或是一般群眾)舉手回答的情形也時常可見。創作時也是,大人們對於我們提議製作的物品,也都樂在其中。你們也放手去完成本書中的創意勞作吧!
5 – 一定要按照章節次序嗎?該怎麼進行呢?
各章節與主題的順序是按照一定的連續性,從夢開始(第一章)到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七章),但你們也可以從自己喜歡的主題開始。同樣的,你們也可以只做勞作,改天再來練習哲學思考,不一定要按照順序進行。
你們可以配合自己的時間來閱讀這本書:我們全都設想過了,要讓你們和孩子度過一段優質時光。有些哲學動動腦可以帶來簡短的交流,某些則是真正的討論。每次的練習需要平均十至二十分鐘的交流時間 ,可以根據孩子對話時的專注程度,提議一或二個活動。
引言
孩子們總是會為周遭的世界感到驚奇,不斷地對大人提問,他們所察覺到的一切;這提醒了我們,孩子們天生有多麼好奇,而且求知若渴。每當孩子問我們原因,並針對我們的答案問「為什麼?」的時候,我們經常因為他們出其不意的問題而語塞。然而正是因為孩子好奇,天生容易驚奇,讓他們「擅於」哲學思考;換句話說,就是思考世界、大自然、人生。我們都曾經是好奇的孩子,但隨著年歲漸長,如果我們不加注意,就會失去這種純真的好奇心。比起提出問題,我們太常斷言,總讓嚴肅占上風。
當然,哲學是一件嚴肅的事,而且就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說,哲學思考就是喜愛困難的事物。這是透過我們的思想,透過我們的話語,去探索我們感知到的以及能夠思考的一切事物。但是哲學也意味著追求智慧與幸福。從字源來看,哲學是「愛好智慧」,是一個行動,一場追尋與日常練習,以便擺脫偏見和對亞里斯多德口中的「美好人生」的迷戀。
面對接下來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抵擋?當我們決定為兒童創辦哲學與創作工作坊的時候,我們就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我們希望給工作坊的兒童及青少年說話權和動手做的機會,讓他們表達對氣候危機的挑戰、網路時代的愛情、夢想的必要,或是在充斥著誘惑的世界裡凝視天空……的看法;讓他們發言,給他們鑰匙,去引導他們思考,請他們動腦筋。我們會注意到,他們有能力一起思考,並且不亦樂乎。我們也可以跟著他們一起驚訝,原來他們擁有想像另一個世界的潛在能力;在那個世界裡,人類不是萬物的中心,而是要紆尊降貴,屬於一個更偉大的東西的一部分。
因此,我們在這本書中挑選了七個主題,盡可能涵蓋了孩子們的問題,夢、大自然、動物、愛、容忍、死亡、宇宙……關於這些主題,孩子們問了你們無數問題,哲學思考總是從一個驚奇、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開始,而且要透過對話。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是要準備對話;有時候,你們只需簡單地問孩子問題,然後一起討論,請他們清楚說明他們的想法、舉例並且「解釋」。其他時候,我們提供你們幾篇故事,讀給孩子聽,這些故事會刺激孩子發問、作哲學性質的思考。書內也有一些引言,供人思考:不要害怕哲學家!他們都在幫助我們思考,解決我們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邀請你們和孩子共同創造獨一無二的物品,這是為了讓孩子將想法化為行動,並方便「追蹤」及紀念親子之間的交流。要創作的物品是每個章節充滿詩意的延伸。這個美術創作的部分會讓你們變得更有創造性,並且多花一些時間在自己和孩子身上,一起同樂。
要保證孩子在面對接下來的世界時,還可能保有具批判精神、創造性和競爭性的自由心靈,哲學思考與創造是不可或缺的。在這個讓孩子關注思考及藝術的過程中,你們有個角色要扮演,我們希望你們把這本書當做引導你們的工具。
1為什麼我們會作夢?
夢的力量
在本章節中……
哲學
是什麼?
我們將要討論夢的意義這個問題。什麼是夢?它有什麼用處?「哲學動動腦」會引導我們去做從來不做或是很少做的事:談論我們的夢,並試著理解引發我們作白日夢、夜夢的理由。
怎麼做?
前言中已經提出許多問題,「哲學動動腦」會區分成好幾個練習,每次針對一個與夢相關的特定問題,逐步地引導你們和孩子一起探索夢的世界。
為什麼?
我們每天晚上都會作夢,每個白天也會以不同的方式作夢,因此白日夢與夜晚的夢世界成了我們與孩子人生的大部分,所以企圖理解自己的夢,是一個更瞭解自己的方式,並體會到作夢對成就自己及建立一個更美好世界的重要性。
目標
夢是一個滿抽象的主題,是想像空間與想像力的範疇,但它是哲學思考啟蒙的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只要問一個問題:有什麼能保證你們現在不是正在作夢呢?
創作
做什麼?
我們要製作一個吊飾,這靈感是來自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捕夢者」。傳統的捕夢網是用來「過濾」入睡者的夢,讓美夢穿越,攔下噩夢,並讓噩夢在日光中消散。
我們的目的就是藉由完成這個能帶來幸運的吊飾,抓住我們對未來的希望和正面夢想。這個吊飾會為我們的夢帶來正能量。
怎麼做?
這個吊飾是由幾塊紙板組合而成。將各個不同圖案、顏色相異的紙板,藉由紙板上的小切口接合在一起;裡面會有一塊「特殊紙板」,或稱「魔法紙板」,它就是幸運物。孩子可以在這片紙板上寫下他未來的願望。這片紙板會過濾光線,把光線投射在掛著這個吊飾的房間裡。
為什麼?
製作一個以夢為主題的物品,等於促使孩子發展他的前瞻能力。他可以在這片「魔法零件」上寫下他想記住的願望。這些心願可以與他自己有關,象徵他的欲望;也可以和他的親人或是全世界有關。
目標
刺激孩子透過藝術表達的欲望,並以創造性及「魔法」的角度看世界,幫助孩子展現他的想法及夢想。
前言
孩子會作夢,你我也會作夢,我們卻不曾花時間思考日也夢、夜也夢有什麼重要性,然而作夢的經驗陪伴我們一生。首先是我們每天作的白日夢,那遐想可以讓人盡情沉溺而感覺愉快,帶我們遠離現實。這樣的遐想在不知不覺中,會塑造我們的未來。接下來是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帶我們去旅行的夢;有些人認為床舖就像船,航向另一個世界或是作家聶瓦爾所說的「第二場人生」。可是要怎麼區分一般的作夢和那些描繪我們人生大目標的遠大夢想呢?
那就要和孩子一同定義夢的意義,從而得出幾個不同的方面;孩子很喜歡聊自己的夢,特別是那些會讓他們印象深刻且難忘的夢(常常是噩夢)。不用我們提點,他們也很清楚睡覺時作的夢向來都是個人經驗,不只神祕,還是靈感來源。
但什麼是夢呢?我們為什麼會作夢?我們能選擇自己睡覺時作的夢嗎?最後,我們的夢可以啟發我們,引導我們嗎?在這一章節,將會藉由你們和孩子的交流、問答及分享,探討這些問題。
1. 什麼是夢?
夢的世界是一個「空想」的世界,充斥著超常的現象,真實遙不可見。這是美好的世界:白天作的白日夢都是對我們有利的事,但是晚上睡覺作的夢則難以捉摸。
作夢的方式不只一種,然而我們總是將那些愛作夢的人一視同仁:作夢就是心不在焉、「走神」或是「魂不守舍」,心思不完全在這裡,好像人不在場,發生什麼事都與他無關;就像晚上作夢一樣。當我們睡覺的時候,世界就像與我們沒有瓜葛:我們身在他方,在一片夢幻──有時候奇幻,或者駭人(噩夢)──的景色中流浪,總之就是瘋狂、奇異、荒怪不經的狀態。很多人都曾一覺醒來,大喊「我怎麼會作這種夢?」、「這隻長頸鹿在我家做什麼?」
另外還有「遠大」的夢,將快樂的遠景投射在我們的生活中,例如愛情;我們夢想著白馬王子或公主,那個能滿足我們所有期待的人會到來。我們也會想像「夢寐以求的房子」、「理想的旅行」等等,來幻想自己的人生。有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子夢想自己或親友的成功。總而言之,這些夢形成輝煌成就的畫面、故事。這些夢就類似那些讓我們想像不可能之事,讓我們產生理想或幻想的夢。
◆
「流浪」或是作夢的藝術
一直到十六世紀,「夢」這個字在法語中都意謂著「流浪」。作夢者是個浪人,行蹤無定。浪人「漂蕩」著,隨波逐浪。他是行動派,四處為家,而且思緒飄忽不定:他喜愛混沌不明以及未知的一切。這類似放任思緒四處遊走的作夢者,而且流浪的作夢者很容易被看作「神遊太虛」的懶惰蟲;「你在作夢啊?」我們經常對看起來神遊太虛或心不在焉的人這樣說。作夢的人常常這樣子被拉回現實來:我們要求他回到這裡,把心思放在當下;就跟我們要求遊子停止移動、安定下來一樣。
作白日夢延伸到極致就是成為夢想家:我們不再只是有空(例如放假,在休閒時間)的時候偶爾作作夢,而是無時無刻。用手支著下巴、眼光放在遠方的夢想家也喜歡散步,一邊走路,一邊作夢,放任想像力自由馳騁。據說有名的哲學家和智者泰勒斯曾經在走路時,潛神思索天體的運行,結果當著同輩面前掉進洞裡去,讓人驚愕不已。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夢想家就是那種會全神貫注思索,直到看不見眼前的障礙物的人。
哲學家盧梭在《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Rêveries du promeneur solitaire)中寫到,夢是「一種被某些景色勾起的游移不明的思緒」,這種自由奔放的思緒沒有單一目的,而是好幾個。我們可以說夢是一種亂紛紛的思緒,會跟隨景色及環境變化,行動自由──自由如漫步者或甚至是即興演奏的音樂家。
◆
理想的夢
某些夢會一再回來。我們可以認為這些夢比其他的夢更重要,而且通常比白日夢還要有結構。字典對夢的定義是「企圖逃離現實束縛的思緒」。這些因為再發性而易認的「遠大」夢想之所以遠大,是因為它們有某種絕對的東西;它們揭示了我們想要在變得「理想」的人生中看見成真的事物。透過這些夢,想像力將深層的欲望、憧憬和渴求,轉化成一個「幻想」的、掙脫某些束縛人生的表現。由此可知,思考夢相當於思考現實:夢是在抵抗現實。在艱困的環境裡,夢可以維持希望,讓我們逃避現實,它可以解救我們。但是如果造成我們抱有幻想,奢望不可能做到的事,那它也可以毀了我們。
◆
夢想做不到的事
夢毫無界線,這是我們心智的一個特質。作夢時可以體驗到絕對的自由,也難怪人類會一直夢想著成為不一樣的人──例如長生不死。但是我們更常夢想能像另外一個人,過另一種生活。孩子有時候會夢想自己有超能力,可以在天空飛翔……這些夢當然沒有壞處,因為它們刺激想像力。何況這些夢就是神話的原料,而神話是許許多多文化的骨架。夢也是作家與藝術家的素材:有哪一篇科幻故事不是把這些不可能的夢付諸文字?哪一個藝術作品沒有試圖實現這些夢想?我們只要想想夏卡爾每幅畫裡的飛人就好。
不可能實現之夢想的「陷阱」,無疑在於想把現實扭曲成夢,忘記現實,想要虛幻、不可實現之物。因此作夢的人經常聽到別人叫他們「別再作夢了!」,而被喚回到現實。然而「不可能」的夢想,是歷史的重大動蕩及變化的原料。人類有朝一日能登上月球,在以前是看似不可能辦到的事。數不清的科學革新,就是這樣繼續「超越」昨日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