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草莓 | 誠品線上

Eine Erdbeere Fur Hitler

作者 Stern, Carola/ Brodersen, Ingke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希特勒草莓:南方朔、陳文茜、胡忠信、孟昭昶聯合推薦本書重新敘述納粹國家社會主義的歷史──不只是針對年輕讀者而已。「個人終於如願以償,成功研發出一個全新的珍貴草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南方朔、陳文茜、胡忠信、孟昭昶 聯合推薦 本書重新敘述納粹國家社會主義的歷史──不只是針對年輕讀者而已。 「個人終於如願以償,成功研發出一個全新的珍貴草莓品種。為了展現對帝國總理先生的景仰與愛戴,懇請允許敝人將這個新品種命名為『希特勒草莓』。畢竟,我們已經有個名為『興登堡』(Hindenburg)的草莓品種了。」 ──節錄自馬蓮特─葛雷姆斯姆倫(Malente-Gremsmühlen)一位果園主人布魯諾‧寇賀(Bruno Koch)於1933年8月1日寫給帝國總理辦公廳的一封信函。 試想有一天, 你想上街卻被禁止出門; 再也不許和朋友見面; 所有的人都認為一切錯在於你; 大清早你就被他們押走…… 「我曾經歷過這樣的一個世界,人們因為屈服於誘惑之下,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我們絕不能縱容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卡蘿拉‧史坦 集合德國歷史學者與名家之作,深入淺出介紹人類二十世紀一段最驚心動魄的時代故事。內文結合精彩的真實歷史照片,並且穿插事件解說設計,讓讀者能瞭解事件的源由、經過與結果。 ■作者簡介 漢斯‧蒙森 (Hans Mommsen) 1930年出生於馬堡(Marburg),大學主修歷史,副修德文與哲學。1968至1996年間,他在波洪(Bochum)大學教授現代史,1977年起擔任勞工運動史研究中心主任。他發表了許多關於社會民主與勞工運動歷史、德國反對運動、威瑪共和國及國家社會主義之軍火工業的研究論文。在和曼福烈‧葛瑞格(Manfred Grieger)共同撰寫的《第三帝國時期之福斯汽車公司及其勞工》(Das Volkswagenwerk und seine Arbeiter im Dritten Reich)一書中,作者指出大戰時期德國經濟成長與現代化的邁進,乃奠基於強制勞役工與人力剝削;更在《從威瑪到希特勒》(Von Weimar zu Hitler)一書中,完整分析了第三帝國的內政憲法。在《希特勒之外的道路》(Alternatives zu Hitler)研究裡,他撰文描述1944年7月20日反對運動的政治與社會理念。 希爾可‧羅倫斯 (Hilke Lorenz) 一九六二年出生,德國文學與歷史學系畢業。目前擔任史圖加特週報〈週日即時報〉(Sonntag Aktuell)雜誌部主管。她於二○○三年開始探討童年時期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人們的生命故事。從中孕育出一本專書:《戰爭兒童—-一個世代的命運》(Kriegskinder—Das Schicksal einer Generation)。 蜜爾雅‧培斯樂 (Mirjam Pressler) 一九四○年出生,畢業於法蘭克福造型藝術學院。她在一九六二年前往以色列,於囤墾區內工作過一段時間。一九七○年返回德國之後,她打過許多零工,撫養三名女兒成人,並開始撰寫兒童與青少年書籍。一九八○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苦巧克力》(Bitterschokolade)立即贏得著名的歐爾登堡(Oldenburg)兒童與青少年書籍獎。除了寫書之外,她還翻譯希伯來文、非洲語、英文及荷蘭文書籍,例如安妮‧法蘭克日記之評著版本。蜜爾雅‧培斯樂曾撰寫一本關於安娜‧法蘭克的書籍,名為:《我心何等嚮往。安妮‧法蘭克的生命故事》(Ich sehne mich so. Die Lebensgeschickte der Anne Frank)。她的著作屢獲大獎,一本源於真實故事的小說《麥瑪卡》(Malka Mai)亦曾獲獎。《麥瑪卡》是一個七歲的猶太小女孩,家人因為躲避納粹而將她獨自留在波蘭農莊裡,書中描述這位小女孩奮鬥倖存的故事。 鄔蘇拉‧魏爾夫 (Ursula Wolfel) 一九二二年出生於漢姆伯恩(Hamborn)(後改名為杜伊斯堡-漢姆伯恩)(Duisburg-Hamborn)。她的兄長卒於一九三九年波蘭之役。她曾於疏散「兒童下鄉」活動中參加後方支援役與青年義務勞動,之後進入海德堡大學就讀德文及歷史學系。一九四三年,她在羅德茲(Lodz)結婚;隔年得女。一九四五年,她的丈夫死於戰俘營內。大戰結束後,她在歐登華德地區(Odenwald)擔任教師助理,並於佑根漢姆(Jugenheim)當時的教育學中心及法蘭克福修課。之後,則於達姆城(Darmstadt)特殊教育學校授課。一九六一年起,她成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其全數著作於一九九一年榮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特獎。 赫曼‧文克 (Hermann Vinke) 一九四○年出生於下薩克森州的瑞德-埃姆斯(Rhede-Ems)。畢業於漢堡大學歷史及社會學系。長年擔任帕本堡〈埃姆斯日報〉(Ems-Zeitung)及漢堡北德廣播電台(NDR)等多間報社的編輯。一九八一至一九八六年年間,他擔任德國公共電台(ARD)駐日之遠東特派記者。一九八六至一九九○年年間,則出任北德意志電台及西德意志電台(WDR)駐美記者。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間,負責掌管位於(東)柏林之德國公共電台。而後則擔任布萊梅(Bremen)廣播電台節目部經理。西元兩千年起,他負責與東歐 波羅地海的通訊工作。目前寓居布萊梅及柏林。他撰寫過例如《蘇菲‧碩爾短瞬人生》(Das kurze Leben der Sophie Scholl)、《卡托‧柏玨思‧范‧畢克—並未乞求苟延此生》(Cato Bontjes van Beek — Ich habe nicht um mein Leben gebettelt)等書。其著作屢獲大獎,包括榮獲德國青少年書籍獎。 哈特姆特‧馮‧韓逖希(Hartmut von Hentig) 一九二五年出生於波森(Posen),其父主責當時位於波森的德國總領事館。父母離異後,哈特姆特多半旅居國外,例如曾在美國加州、哥倫比亞及荷蘭度過其童年與青少年時代。曾就讀柏林法國中學六年,一九四三年參軍,戰爭結束前淪為美方戰俘。一九四五年,他開始進入大學研習古老語言;於一九五三年取得美國芝加哥博士學位。曾擔任高中歷史及拉丁文教師十年之久。一九六三年起,他於歌廷根(Göttingen)及畢勒費德(Bielefeld)大學擔任教育系教授,並於畢勒費德大學創建實驗學校(Laborschule)及補修高中文憑之三年制學校。退休十餘年,寓居柏林,以榮譽教授身份評論時事。 卡蘿拉‧史坦 (Carola Stern) 1925年出生於烏塞洞島,原名愛莉卡‧阿司姆斯(Erika Assmus)。二次世界大戰後,她於東德擔任教師。1950年代逃至西柏林,透過各種文字發表贏得研究東德專家之美譽。東德國家安全部曾兩度試圖綁架她,因此她以假名卡蘿拉‧史坦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許多人僅知其筆名。1960年代,她負責科隆一家出版社的政治類書籍編輯部。1970年開始擔任西德電台(WDR)的編輯與評論人。退休之後,她在《交織的記憶》(In den Netzen der Erinnerung)及《雙重人生》(Doppelleben)兩書中描繪自己的經歷,並出版一系列的名女人傳記。 英格‧柏德森(Ingke Brodersen) 1950年出生,大學時期主修歷史。曾短期擔任教師一職。之後則長年任職於Rowohlt出版社,編輯並出版政治類書籍。而後,升任Rowohlt Berlin出版社主管。多年前,她與其他作者共同合作出書,書中多位主角回顧自己在希特勒成為共和國總理那一天當中的經歷。書中有位作者是共產黨員,他在1933年旋即被捕入獄;這人和英格‧柏德森有著同鄉之誼。從他口中,英格‧柏德森瞭解了許多關於自己故鄉及鄉親們在國家社會主義時代裡發生的故事。目前,英格‧柏德森擔任作者及撰書專案經理人,並為〈卡夫卡〉雜誌工作。她與朵莉絲‧施洛德—柯普夫(Doris Schröder-Köpf)共同出版《總理住在游泳池》(Der Kanzler wohnt im Swimmingpool. Wie Politik gemacht wird)一書,並和麥布瑞特‧伊爾納(Maybrit Illner)共同撰寫《小道消息報導--傳媒及其操盤手》(Ente auf Sendung. Von Medien und ihren Machern)。 ■譯者簡介 呂以榮 美國長堤加州大學國際社會工作研究所研究 德國海德堡大學老人學研究所碩士後學位 德國海德堡大學德語教學/心理學碩士 任職於實踐大學老人保健研究中心 譯著:《生涯規劃》、《問卷設計》、《訪談及態度測量》、《研究設計與方法》(以上皆為六合出版)。 李雪媛 台北市人,德國海德堡大學碩士,主修歷史學與政治學,現從事教學及翻譯工作。 ■本書目錄 導言:勇氣與良知/英格‧柏德森 本書敘述有關納粹國家社會主義的竄起與衰敗、戰爭、對人類的迫害與滅絕,以及「第三帝國」終於被擊敗,人民得到解放的那一年。這段時期是歷史,但同時亦涵蓋了無數個可以讓人從中學習的故事。我們從那些為求獲取利益而參與暴行的人們身上學習,但也從另一些為幫助別人而不惜冒生命危險的人身上學習。這些人往往只是默默無名的英雄,他們的姓名幾乎不為人所知。譬如,席特君‧查森豪斯,當被問及為何做出此舉時,她答道:「這是人性的良知。」 第一章:「元首國家」──一個獨裁政權的興起/漢斯‧蒙森 看似十分堅決果斷的納粹「領袖」──阿道夫‧希特勒卻經常猶豫不決,以致於他在1923年11月企圖推翻可恨的威瑪議會共和的行動失敗。為了這次所謂的「希特勒政變」,他被判處四年的監禁,但前後卻僅服刑數月。他利用服刑期間撰寫了一本個人回憶錄《我的奮鬥》。 之後不到十年光景,時機終於成熟: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帝國總理。他受到諸多保守派人士的支持,因為他們相信,一方面可藉此「控制」希特勒及其他國家社會主義份子,另一方面可將其做為利用工具。然而,希特勒及其黨羽──從卸任戰鬥機飛行員赫曼‧戈林、宣傳頭子約瑟夫‧戈培爾,到後來的納粹黨衛軍首領海因希‧希姆萊──卻在短短數月之內,將德國打造成一個獨裁的元首國家。 第二章:「與領袖一同前進」──納粹政權如何征服人民的日常生活/希爾可‧羅倫斯 當納粹國家社會主義份子掌權時,卡爾、安娜朵麗和瑪麗安妮都還是懵懂未知的孩子。對於他們而言,1933年也是個新時代的開始。野外行軍、社團晚會、夏令營、冬夏至慶典──各式各樣的青少年活動不斷,所有活動均按照他們領袖的旨意,具有「德意志的思想、德意志的行動」,因為他們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他們高唱行軍曲,學習德意志的問候禮,以及如何分辨「統治階級」與「劣等人種」。 偏偏是一個被俘虜的「劣等人」,一個來自俄羅斯的強制勞役工人,讓安娜朵麗的世界觀產生了第一道裂痕。他突破了這個原本信仰堅定的「希特勒少女」身上的冷血盔甲,畢竟,少女原將外勞視為必須擊潰的「敵人」。 第三章:天堂與地獄──從德國萊比錫到捷克特瑞辛市/蜜爾雅‧培斯樂 那年她剛滿14歲,正準備移民到巴勒斯坦,她的大姊荷蓮娜已在當地。出身萊比錫的猶太女孩漢娜蘿蕾,此時已改名為漢娜,去不成巴勒斯坦,反而來到哥本哈根,再輾轉去了丹麥的菲英島。雖然漢娜必須從事粗重的工作,面對納粹恐怖統治的威脅,她卻仍感到安全無虞。直到有一天,納粹黨衛軍的槍托在拂曉的門前猛撞,漢娜就這樣被帶到捷克特瑞辛市的集中營去了。 第四章:「為何軍人必須殺戮?」──白天爭戰,夜半轟炸/鄔蘇拉‧魏爾夫 這場戰爭並非突如其來,從先前的諸多徵兆便可看出端倪,例如「義務兵役」、「戰鬥」及「防空設施」等名詞,在戰爭之前已廣為流傳。漢納斯‧胡柏擔憂自己妻兒,認為確實有必要建造一個防空地窖。於是整棟房子的住戶上下總動員,完成了一間防空地下室,此時距離戰爭爆發仍有數年。 然而,戰爭終究波及這幢位於德國西部杜伊斯堡和丁斯拉肯兩地間一座小城郊的出租公寓。阿諾是一位忠誠的社會民主黨人艾利希之子,他加入納粹黨衛軍的行列,在戰爭結束時失蹤;小組督察員奧托‧史密特之子羅夫驚駭地目睹了納粹黨衛軍對俄國人民的恐怖暴行;沃夫剛則因為在戰時必須跟隨大學生連隊移師至波蘭而身受重傷,成為這棟公寓裡的第一位戰爭犧牲者。 第五章:「別說這是為了祖國」──反抗納粹政權的義士/赫曼‧文克 朋友們事先警告過他,但是政論雜誌《世界舞台》的發行人卡爾‧馮‧歐西茨基仍決定先就寢休息。他在1933年2月28日深夜被捕,被發配至艾斯特維根集中營。其後礙於國際間的抗議,他才在1936年重新被釋放,但此時的他已經病入膏肓。然而在「第三帝國」期間,他並非唯一一個為了個人民主信念勇敢挺身而出的人。有人為反抗納粹政權,即使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譬如葛奧格‧艾爾沙就耗費了30個夜晚的時間,在慕尼黑的市民酒窖內安裝炸彈,不料希特勒卻比預定的時間早一步離開。又如「領袖的私人囚犯」——牧師馬丁‧倪慕樂被監禁於薩克森豪森的集中營裡。還有那三位來自比利時的年輕抗暴鬥士,他們在1943年4月成功阻止一班開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死亡列車,231條人命因此獲救。 第六章:1945──解放的那一年/哈爾姆特‧馮‧韓逖希 在這場荒謬戰爭的最後數月,當敵軍早已深入國土之際,德國人卻依然頑強抵抗,難道抱著絕對服從、完成使命與堅忍不拔的態度,就可達成希特勒的「最後勝利」嗎?此時人們所能乞求的,不過是別讓自己淪為轟炸的犧牲品,或是被逮著的逃兵罷了。 數以百萬的德國軍人待在超大型的俘虜營內,正是反省思考的良機。在佔領區內,戰勝的同盟國正準備建立新的生活秩序。一級戰犯在紐倫堡的國際法庭內接受審判,許多德國人民至此才頭一次認清他們的醜行,卻仍不願意去面對事實。同盟國不僅藉著慘不忍睹的照片、刑罰與限制職業權對德國人民進行思想再教育;另一方面,人們也開始被迫去面對和因應如今的局面:失去當權者,卻換得自由。整個體制瓦解得徹徹底底,卻因此成為一個轉機。 後記:藉由假想敵的塑造使仇恨滋長/卡蘿拉‧史坦 北部伍瑟都島上的每個人都是親「領袖」的。媽媽偏袒希特勒,牧師亦然;學校老師贊同他,甚至連外國人也附和他──威爾斯王子曾造訪希特勒在伯格霍夫私人山莊;柏林奧運舉行期間,法國隊甚至高舉右手,行希特勒問候禮。早在納粹份子當權之前,所謂的「紅色敵人」、「猶太人」等假想敵早已存在人們心中。將事情一概而論的習性更加速了假想敵概念的蔓延,藉著這些假想敵讓仇恨滋生,而仇恨再挑起暴力。

商品規格

書名 / 希特勒草莓
作者 / Stern, Carola Brodersen, Ingke
簡介 / 希特勒草莓:南方朔、陳文茜、胡忠信、孟昭昶聯合推薦本書重新敘述納粹國家社會主義的歷史──不只是針對年輕讀者而已。「個人終於如願以償,成功研發出一個全新的珍貴草莓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1247304
ISBN10 / 9861247300
EAN / 9789861247304
誠品26碼 / 2680188489002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