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台大醫院急診室 方震中 主治醫師,台北榮總毒藥物諮詢中心 吳明玲 主治醫師 聯合推薦! 化學物無所不在,毒蹤到底身藏何處? 一則則毒物新聞每天輪番上演,你是否正為「毒物恐懼症」所苦? 也許你從來不知道蘋果籽裡含有氫化物! 不瞭解過動兒為什麼和日常用品中的化學物有關? 也許你有疑問天然的是不是最好、有機食品是否真的健康? 也很好奇偵探小說中下毒者的毒物玄機! 毒物學家約翰.廷布瑞從食品添加物、家庭用品、殺蟲劑、謀殺毒物、職業災害到恐怖攻擊,從不同層面一一探索化學物的毒物知識。它探索了促使化學製品產生毒素的原因,不同的狀況和劑量如何讓原本具有療效的藥物瞬間變成致命殺手,讓我們看到並非每一種人工製品都有危險性,也並非天然物就絕對安全。千面人毒蠻牛保力達B事件,造成1人死4人重傷,使大眾陷入氰化物中毒的恐慌中,但蘋果籽裡其實就含有氫化物,為何吃了卻不會致死?真正的關鍵就在於暴露氰化物的量、接觸方式及接觸時間長短! 作者強調毒物是自然界的一部份,唯有瞭解它的科學屬性,我們才可能評估出它的真實風險,才能正確判讀專家學者對於毒物新聞的看法與解釋,真正化險為夷地與毒物和睦共處。「瞭解」,便是最佳的解毒良方! ■作者簡介 約翰.亭布瑞(John Timbrell) 約翰.亭布瑞(John Timbrell)是倫敦國王學院藥學系的生化毒物學教授。他擁有三十多年的毒物學教學經驗,發表過一百三十餘篇文章及研究論文;著作包括《毒物學入門》(Introduction to Toxicology)及《生物化學毒物學原理》(Principles of Biochemical Toxicology),這兩本專業用書已普及各個國家,廣為世界各地教授及學生使用。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這是一本能帶領讀者進入毒物科學知識殿堂,值得推薦的好書。 1986年的餿水油事件、1988年毒玉米事件,大家記憶猶新;近日南迴鐵路脫軌案中毒物事件,又引起廣大的討論。民眾焦慮的是:我們生活周遭的環境受污染了嗎?所食用的蔬果有農藥殘毒嗎?食品中有沒有不當的化學添加物?服用的藥物有副作用嗎?一連串的焦慮造成了恐慌。民眾對於日常生活所需,常有無從選擇的無奈,既無法不使用,使用了又怕造成傷害。如何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關?這本書能引導讀者正確面對毒物,安全無慮地生活。 作者是位生化毒理學教授,擁有三十多年的毒物學教學與研究經驗,基於對人與環境的關懷,與讓大眾瞭解生活周遭事物之特性與毒性,故著作此書。 書中利用各種科學性的例子與故事來引起讀者興趣,並利用邊欄做重點的詳解,深入淺出地探索毒物學的各種領域,包括環境、工業化學物、農藥、重金屬汙染、以及各種藥物中毒、天然動植物等毒素的各種化學特性、中毒機制、治療方式與潛在風險,告訴讀者如何正確面對、趨吉避「毒」與破除迷思。其中關於討論DDT的部分,個人認為是非常好的觀點。DDT因可能造成環境污染而禁用,但是之後的有機磷、巴拉刈等毒性更強,身為毒物科醫師,常見有人拿它們來當自殺工具,使我不禁懷疑,該禁用的是這些毒性更強的農藥吧? 全書以巴拉塞爾士的話貫穿:「所有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成仙丹。」這句話強調了,物質不一定是重點,劑量才是決定毒性的因素。因此,面對生活環境中各種可能有毒的物質,唯有真正瞭解它,才是最佳解毒良方。本書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對於一些急性中毒的到院前處理,部分資料少了些。 本書的最後,作者提到看待風險的概念,是很重要的部分。許多人會怪罪化學物有毒,但每天仍抽菸、酗酒,過著不正常的生活,這些不良的習慣,對身體所帶來的傷害甚至大於我們每天從新聞媒體上得知並擔心的毒物,這是個人必須檢討的。總之,處在每天不停有新聞告訴我們什麼東西有毒時,這是一本很值得推薦的參考書。(文/陳冠興(長庚醫院腎臟及臨床毒物科醫師),轉載自2006 7 10開卷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