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寫真照片(1912年)
作者 | 遠騰寬哉 (原著)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臺灣原住民寫真照片(1912年):本書是日本殖民初期「理番」工作的註腳作品,以大砲壓制不歸順的原住民,圖片呈現各種重砲在山裡運輸的具體情況。而官方人員方面,特別是第5 |
作者 | 遠騰寬哉 (原著)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臺灣原住民寫真照片(1912年):本書是日本殖民初期「理番」工作的註腳作品,以大砲壓制不歸順的原住民,圖片呈現各種重砲在山裡運輸的具體情況。而官方人員方面,特別是第5 |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殖民初期「理番」工作的註腳作品,以大砲壓制不歸順的原住民,圖片呈現各種重砲在山裡運輸的具體情況。而官方人員方面,特別是第5任臺灣總督佐久間佐馬太及「理番」要員巡視「歸順」的原住民部落並與之合影等珍貴照片,都說明佐久間上臺後改撫為勦的政策。 本書雖以令人觸目驚心的討伐原住民的圖片為大宗,但是也留下不少原住民部落各種風俗習慣與服飾照片,加上岡野才太郎細數從荷西經明鄭、清代,以至日本殖民初期的〈理蕃概要〉,為本書增添了豐富的內容,不僅可概略了解自1626年以降至清代(1895年)的原住民政策,進而可以一窺日本殖民之初所採行的各種具體「理番」措施。 導讀 闞正宗 成書於大正元(1912)年11月的《臺灣生蕃種族寫真附理蕃實況》,編者為成田武司。成田武司何許人也?並沒有多餘的資料可以說明,只知道他是一位居住在臺北市北門街經營「成田寫真製版所」的日本人。 本書發行前夕至少在《臺灣日日新報》上已作過多次的介紹,如1912年7月23日的報上說:「可以看到各外國報紙上往往對本島的理蕃事業的評論,而在蕃族之種別或其他一般情況,就連內地(日本)也所知不多。此次本地成田武司刊行《生蕃寫真帖》,舉凡蕃族的起源、繁衍分布概況與種別、人情風俗、種族等等的差異一一在照片上顯示,並且還加入說明,讓人一目瞭然,尤其是介紹各蕃族的語言、特產、理蕃成績及最近多次實行的前進隊作業、對蕃地工作者的同情等狀況,提供一般人對生蕃種族概念上的資料……。」在1912年10月16日的報上又說:「該寫真帖對各族別以照片一一詳細說明,尤其是插入參考地圖數頁,附有概論及巴丹群島(batan)暨馬來語與本島各蕃族的語言比較表等,與坊間普通的寫真帖全然大異其趣……。」1912年12月5日的報上復介紹說:「成田武司多次往來蕃界,親自拍攝他們的生活狀況,收集資料,分別各種族別,一族數種及多種,附上十多張照片說明,且一一標示他們特有的語言。卷頭還有參考地圖、各蕃社戶數及〈巴丹群島暨馬來語與本島各蕃族的語言比較表〉,卷末收錄隘勇前進隊與警備等實況照片約六十張。」 以上是《臺灣日日新報》對本書的大概介紹。本書主要介紹臺灣原住民九族,這九族依序分別為:泰雅族(Taiyal)、賽夏族(Saishêt)、鄒族(Tsoo)、布農族(Vunnum)、魯凱族(Tsarisen)、排灣族(Paiwan)、阿美族(Ami)、卑南族(Puyuma)、雅美(達悟)族(Yami)。 泰雅族又分為普通泰雅族(Taiyal proper)與賽德克泰雅族(Taiyal sedekka)。其主要分布在太魯閣、木瓜、南澳、溪頭、屈尺、前山、後山、上坪及內灣前後山、大湖、汶水、北勢、南勢、霧社、バイバラ(美巴拉、眉加蠟、眉加蚋,泛指佔居北港溪上游沿岸,眉原山之南)、白狗、マレッバ(Mareba)。從今天的地理分布來看,北起新北市烏來,南至南投縣仁愛鄉,橫跨宜蘭、桃園、新竹、臺中等縣山地鄉。 本書說泰雅族又稱為「北蕃」,是全島九族中「最強最兇的黥面蕃」,主要棲息地是散居在大雪山附近以北廣泛山麓,以農耕及狩獵為生,有馘首之風,當時調查總共有24個部族、217社、5974戶,人口27760多人口,除太魯閣族及北勢兩部族外,其餘已「歸順」。共以17張圖片介紹該族的男丁、頭目、婦女的服飾,以及耕種、織布、狩獵、馘首、獻酒等生活情況。 賽夏族主要分布在新竹山區與北埔、南庄前山,本書稱為「南庄蕃」,總共有9社130戶,人口僅760人,生活方式亦以農耕及狩獵為主,亦有馘首之風。從今日的地理分布來看分為北區及南區,北區主要是在新竹五峰鄉(大隘村與花園村)、北埔(內坪村及大坪);南區主要在苗栗南庄鄉及獅潭鄉。而特別是在居住於新竹地區平原的賽夏族,因為客家人的強勢移入,有一半乞降於漢人貢租稅,亦與漢人通婚漸漢化。 本書共用4張照片介紹賽夏族,特介紹該族最具勢力的大隘社,該社39戶,人口120餘人,頭目達洛盛裝拍照,他還身兼祈禱師,年紀不過40歲,獵過15顆人頭,胸前有六條橫線刺墨,是戰功的表彰,十分彌足珍貴。其他的還有狩獵武裝、頭目一家人、頭目妻女姐妹兄弟等圖片。 鄒族也稱曹族,是臺灣原住民中住在最高處者,其棲息地是以玉山西南方為主,橫跨嘉義、屏東、南投三縣,凡27社、238戶,人口2300多人。鄒族的生產事業如耕作、畜牧、炊事、裁縫屬婦女,而狩獵、戰鬥、工屬男子。 本書共以14張圖片介紹鄒族各部落的生活情況,有盛裝的嘉義(阿里山)鄒族與屏東鄒族、婦女耕作收穫、住屋、飲酒、會所、製作獸皮、祭司祈禱與醫療,以及嘉義吳鳳廟供奉、阿里山達邦「蕃務官駐在所」人員從事教育等圖片。 布農族主要分布在玉山為中心橫跨南投、嘉義、屏東、臺東、花蓮五個縣的廣泛山區,其中南投有63社,花蓮、臺東各20餘社,總計115社、1802戶,人口16000餘人,已全部「歸順」日方。擅長農作、狩獵與工藝,相靈魂不滅。布農族主要分布在今日中部的南投縣信義鄉、仁愛鄉;南部則集中在高雄縣、屏東縣;東部花蓮縣、臺東縣亦有部分分布,儘管布農族幾遍及南臺灣大部分山地,但主要的方言分中部方言與南部方言,東部有部分地區使用中部方言。 本書以13張圖片介紹分布在各縣不同族人的服飾、飲食炊煮、搗粟、豐年祭盛裝婦女、半穴居屋舍、架橋等日常生活狀況。 魯凱族在日本殖民時代亦有「傀儡蕃」之稱,其棲息地從屏東一帶越過中央山脈,跨入臺東一部分,人口13000餘人,男子身材魁武,往往超過6尺,女子精於刺繡,男子上衣多少有刺繡。從今日看,其分布地在屏東縣霧台鄉、臺東縣卑南鄉、高雄茂林鄉等地。 本書以14張圖片介紹該族的服飾、石板屋、馘首棚、石雕藝術、狩獵、紡織等日常生活狀況。居住接近平地的魯凱族有漢化的傾向,也不像阿美族絕不與他族通婚,族女有尚華麗之風,故往往會與漢人等其他外族通婚。 排灣族分為上排灣族(枋山蕃)與下排灣族(恒春蕃),主要分布在屏東南部與臺東西南部一帶的山麓,總人口2萬餘人。上排灣族以楓港溪為界,住在北部的俗稱「上蕃」,凡50社、2460戶,人口1萬餘人。以南稱「恒春蕃」或「下蕃」,凡73社、2242戶,人口1萬餘人,房舍、服裝、語言、風俗皆大同小異,兩族皆崇族長制,頭目屬世襲,祭祀祖先,認為太陽是神的代表,蛇則是祖先的化身。 本書共以18張圖片介紹上排灣族與下排灣族日常生活狀況,有住屋、貯穀所、馘首棚、服飾、搗米、汲水、狩獵、飲酒、舞蹈、奏樂、豐年祭等等。1874年「牡丹社事件」,下排灣族人面對數千日軍及精良武器仍英勇戰鬥,雖敗猶榮。除今日屏東縣之外,臺東山區亦有排灣族分布。 阿美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境內,而本書所介紹以東海岸即從卑南到大湖口的阿美族為主。阿美族屬馬來族,本書形容其「軀幹強壯、體格魁偉,是自然適合於平野的農民,富忍耐力,無狂妄尊大兇暴的惡習……。」全族107社、4655戶,人口32800餘人,是九族中人數最多的一族。 本書以20張的圖片,從東海岸的加里猛社海岸、馬武窟溪口、成廣灣三仙臺開始介紹起,中間貫穿族人男女、婦幼之服飾,以及山地部落民居、都蘭社民居等,最後是族人的農耕器具、農耕生活、竹籠與漁網、蟹轎、編織等的介紹與說明。 卑南族俗稱「卑南蕃」,亦屬母系社會,相傳其祖先與排灣族同一,分布在東海岸,凡1800戶,人口6470餘人,其中以卑南社為代表,與其他七社合稱「卑南八社」(或稱「八社蕃」),本書撰寫時又增加一社,共九社。本書形容卑南族「資性伶俐,有氣慨,具武士般的自覺」。從今日來看是主要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及臺東市。 本書以12張圖片介紹該族風俗民情,如盛裝的頭目、壯丁的服飾、平裝的婦女、竹屋、青年會所、摔角、猴祭、「蕃童」公學校等等。 雅美族即今所稱的達悟族,有「世界純人」之稱的雅美族,分布在臺東所屬的蘭嶼,凡7社、326戶,人口1480餘人,因居住於孤島,附近沒有其他原住民,生存競爭較不激烈,個性溫和,只管農耕漁獵,同時懂陶瓷燒,精於藤製木工是其特色。 本書以8張圖片分別從男女日常服飾、藤編鎧甲、銀帽、蕃刀,介紹到蝴蝶蘭、獨木舟、居所等等。 以上九族各有其特色,為殖民初期留下的珍貴原住民圖文資料,各族文末還附上其日常用語的發音,更顯編者之用心。而最後還附錄〈理蕃實況〉,主要是介紹所謂的隘勇線的設置、「討蕃」成績與隘勇線警備。 日本殖民臺灣後,先期採取懷柔政策,1896(明治29)年3月頒布「撫墾署官制」,同時在接近原住民地區設立「撫墾署」,同年9月,制定臺灣礦業及樟腦製造取締規則,防止與原住民衝突,並「保護」天然物。1906(明治39)年,佐久間總督上任後,改蕃務掛為蕃務課,並對不服從的原住民「蕃社」進行討伐,為了廓清「蕃地」,自1910(明治43)年起,進行「五年計劃」。 〈理蕃實況〉首先提到的是「蕃山製腦實況」,留下具體略奪山地資源的情況。1899(明治32)年8月,殖民政府實施臺灣樟腦專賣,1903(明治36)年10月,實施日本樟腦專賣後,樟腦專賣獨佔全球,不過從1902至1906年間,因原住民起事甚多,加上中國大陸的競爭,打擊了樟腦專賣,殖民政府認為新的「理蕃」政策確立後,又可達到獨佔全球的目的。 殖民初期,帝國日本主要採取武力壓制手段,之後雖有短暫的「和平同化」,不數年因緩不濟急又回到威壓方式。 原來1902(明治35)年,全臺抗日事件漸平,總督府逐漸把目光轉移至「理蕃」事務上,對北部原住民以威壓為主,懷柔為從,對南部原住民則以懷柔為主,威壓為從。 總督府的想法是,威壓與撫育都必須,無文之武流於粗暴,無武之文失於文弱,對「獰猛凶惡」之原住民施以威壓,進行隘勇線前進或討伐,掺雜撫育的威力予以懲罰,使其輸誠歸順。 1906年新總督上任後,對「理蕃」工作加大力度,特設「蕃務課」(後來的蕃務本署),為了壓制北部原住民,北部隘勇線達122里,鐵絲網線達77里,警備員高達6千人;南部原住民以勸誘方式,獎勵產業,進行「蕃童」教育,恩威並濟,同時日本帝國議會編列6年1千5百40萬元的預算,以期「蕃地治平」。 隨著日本殖民政府對山地資源的「開發」,衝突不斷加劇,像臺灣守備軍隊的軍事行動至少在1907(明治40)年秋天,討伐大嵙崁(大溪),同年11月的「北埔事件」,以及1908(明治41)年的「花蓮港事變」(即七腳川事件)。 〈理蕃實況〉還特別展示七腳川砲陣地,及攻擊畫面。這些「討伐」事件,許多原住民部落最終雖「歸順」,但是,日本守備隊員也頗有傷亡。 由於原住民有狩獵的傳統,故大部分都擁有槍枝,對殖民統治的「理蕃」工作構成威脅,殖民政府認為沒有武器的原住民,在統治上就容易的多。自1910(明治43)年初起即展開全臺收繳原住民槍枝的行動,一直持續至1911(明治44)年初。當時全臺原住民所擁有的槍枝總數約2萬7千餘挺,而一年內所收繳的槍枝約9千挺,達到初步的效果。 始自1910年的「五年計劃」,第一年編列預算為306萬元,隘勇線維持費152萬6千餘元,隘勇線前進人員116萬7千餘元,俸給13萬4千餘元,旅費14萬4千餘元,死傷補償2萬5千等等,其中隘勇線維持費比起前期增加近90萬元。 1910年5月5日,隘勇前進行動在一處未公布地點,以「蕃情不穩」為理由,開始架設電話、射界掃清、埋設地雷、架設鐵絲網,並運送大砲。 宗教感化、教育、觀光與技職訓練是殖民政府的主要「懷柔手段」,其中教育即與殖民政策相始終,但在「理蕃」五年計劃開始,似有加速的傾向。其「懷柔手段」的想法是,對於透過開發的方式認為可以「懷柔」者,則重撫育,設置蕃務官吏駐在所、醫務囑託、農業指導所、手工傳習所、蕃童教育等等撫育機構,並在掺雜威嚇之上,囑咐宗教人士駐在適宜山地從事教化事務。 1913年6月,殖民當局的「理蕃」政策所改變,所有被囑託的山地布教師全部被罷免。 首先是管轄責任與範圍的調整,從前蕃務本署所轄區域為隘勇線內外,這次將之區別出「線內蕃」,屬普通行政區管轄,而蕃務本署所轄被限制在隘勇線及線外之「蕃地」,「理蕃」與「討蕃」分家,「討蕃」歸警務本署管轄;其次,臺北、嘉義、阿緱(屏東)、臺東的蕃務課取消,宜蘭、桃園、新竹、臺中、南投、花蓮仍設蕃務課。 蕃務本署專事線外「未歸順蕃」之討伐,線內的「歸順蕃」則由警務本署負責。 曾任理蕃總長的大津麟平就說:「理蕃事業之不可以急施,主要是考量經濟上的發展,是要在蕃界普及王化,或是輝映皇威,若蕃界無法進入帝國的經濟圈內,就意味著王化、皇威未完成,故相信論及蕃界經濟上之價值是最必要的。」 「理蕃」政策下特設蕃務本署,是完全把經濟利益擺在前位,因此,當1913年6月,布教師的山地教化漸有成績時,新的政策有出現,改撫為勦,於是解除山地布教囑託。之後,「討蕃」的情況似有加劇之象,如解除囑託同年的7月,《臺灣日日新報》有許多捐助、贈送慰問金、慰問袋作為「蕃界討伐」之用。 而就在佐久間卸任前一(1914)年8月,大力討伐太魯閣原住民。 日本殖民當局的新「理蕃」(五年計劃)政策也是付出慘重代價,如光宜蘭一地,1910年10月以降至1913年2月,各方戰死者達132人, 這可能是讓撫勦並用的殖民當局在1913年6月改弦易轍的原因之一。佐久間總督等殖民政府認為「蕃務本署」是「理蕃」特設機關,改革後的蕃務本署以討伐事實為專業,即表明了「理蕃」事業及「討蕃」事業。 本書雖保留不少原住民珍貴圖片及歷史資料,而附錄〈理蕃實況〉所見的原住民山地殖民狀況是:山地資源的掠奪、隘勇線的擴大、高地的佔領、砲擊殺戮、阻絕、「歸順」等血淋淋的威壓。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遠騰寬哉 (原著)闞正宗 (導讀翻譯)闞正宗,臺灣嘉義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萬行雜誌總編輯、菩提長青雜誌社發行人,法鼓佛教學院、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集中在殖民時代以降至近現代臺灣佛教史、日臺佛教交涉等方面,著有《臺灣佛教一百年》、《重讀臺灣佛教》、《臺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臺灣佛教史論》、《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1895-1945) 》等書。
產品目錄 目次 導讀《臺灣生蕃種族寫真附理蕃實況》………………………… 001 臺灣生蕃種族寫真附理蕃實況…………………………………… 009 導讀《臺灣蕃族寫真帖》………………………………………… 183 臺灣蕃族寫真帖…………………………………………………… 191
書名 / | 臺灣原住民寫真照片(1912年) |
---|---|
作者 / | 遠騰寬哉 (原著) |
簡介 / | 臺灣原住民寫真照片(1912年):本書是日本殖民初期「理番」工作的註腳作品,以大砲壓制不歸順的原住民,圖片呈現各種重砲在山裡運輸的具體情況。而官方人員方面,特別是第5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6543739 |
ISBN10 / | 9866543730 |
EAN / | 9789866543739 |
誠品26碼 / | 2680743992008 |
頁數 / | 35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6X19X3CM |
級別 / | N: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