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使用指南: 徹底觀察人心與行動, 遠離人際壓力 | 誠品線上

人間観察: 極めたら悩み消えた

作者 くらはしまやこ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人類使用指南: 徹底觀察人心與行動, 遠離人際壓力:精準觀察,拆解人心。沒有搞不定的人,沒有搞不定的事史丹佛大學與CIA都在使用的方法!從衣服、動作、口頭禪來了解每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精準觀察,拆解人心。 沒有搞不定的人,沒有搞不定的事 史丹佛大學與CIA都在使用的方法! 從衣服、動作、口頭禪來了解每個人的性格。 跟不熟的人聊天總是支支吾吾,害怕說錯話? 老是對別人的行為舉止感到生氣、厭煩,卻不知道怎麼跟對方溝通? 人際交往處處藏滿細節,要如何看穿對方的想法,需要的是極致的觀察力。 清楚理解人的「為什麼」後,將能正確認識人的行為情緒,及隱藏在背後的真相! 只要稍微練習一下,就能掌握觀察人的重點。 觀察人類不只能在一個新環境中能輕鬆建立起人際關係,也可以梳理自己現在的壓力狀態。對人的言行舉止不再無謂地感到煩躁,清楚了解自己面對情緒的方式。 觀察人到了極致就可以…… ‧完全了解「一個人的性格」 ‧不會無謂地煩躁 ‧能完全了解自己 ‧能輕鬆建立起人際關係 ‧說話不會產生矛盾 ★觀察人的要點 服裝、身上的配飾、姿勢、舉止、音量、話題、口頭禪 衣服質料是絲、麻、羊毛等天然纖維 →對肢體接觸很敏感。或是完美主義,或是重視感覺型。 口頭禪是「也就是說……」 →重視探求事實。會將感情「概念化」,不擅長用感情來掌握事情。這類型的人是研究者類型。 堅持使用特定品牌的人 →「玩樂與工作都要很酷」,住所、車子、伴侶都以「比之前的更確實提升等級」為價值來生活。像這樣,追求的是「成功者」的形象,其背後正潛在懷著「害怕被人看到真正自己」。 胖虎其實很膽小 →能夠表現出擁有絕對自信,而且目的是「位居他人之上」的類型。但之所以會威嚇別人是因為膽小,若自己不是最強的,就會被幹掉,為了守護自己遠離那樣的恐懼,就會展現出強大。 反射速度也會反應出性格 →「完美主義」型人多數的大腦運轉速度都很快,尤其是遇到自己擅長的話題時,就會覺得興奮,經常搶話。 ★一旦受到壓力,優點就會變成缺點 開朗大師其實是「暴君」!? 和平主義者是沒耐性又性情不定的「懶人」? 冷靜的知性派是「逃避現實」的人 ★名人推薦 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倉橋真矢子倉橋真矢子 性格研究家。療癒沙龍Pulse經營者。 以「讓心靈、身體、大腦一致,回歸本來的自我」為理念,思考出為調整身心平衡、能活用在工作與生活上的獨特方法(「認識九型人格」)。在日本三十個地方開設課程,到目前為止已分析了一萬人以上的性格。在性格類型學的九型人格中也採用身體相關資料,不僅進行演講,也致力於透過「從身體著手的方法」來處理情緒及性格上的課題。以過去的觀察資料為基礎,極為真實地再現了各種類型的「召喚技術談話」也是很受歡迎的一種方式。近年來,除了舉辦有企業研修,還進行有寒暑假期間的親子講座,以及針對國小老師、學生、家長的演講,以作為「社會式育兒」法。重視笑容,活動目標就是希望能讓大家帶著笑容以及「些許的幹勁」。楊鈺儀楊鈺儀 中央大學中文所畢。兼職譯者。喜歡文字,喜歡閱讀,期望過上晴耕雨讀的好日子。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懂得觀察人有這些好處 其一完全了解「一個人的性格」 其二不會無謂地煩躁 其三能完全了解自己 其四能輕鬆建立起人際關係 其五說話不會產生矛盾 第二章 究極觀察法──從小細節看人 從檢查服裝開始 從姿勢了解個性的四種傾向 從表情、瞳孔、視線以及眨眼次數能得知的事 選擇座位也能顯現出性格 記筆記的方式也能看出性格 桌上物品的擺放顯示出的性格 動作多的人容易興奮,反應大的人受人喜歡 你是自我主張派還是配合對方派? 反應速度也會反應出性格 用口頭禪診斷個性 看起來紛繁的性格可以整理成基本的九大類 你是怎麼看待個性的? 第三章 知道行動原理,就能理解 找出表面行動背後的行動原理吧! 理解前會先說出「就是啊!」的人 會被「最先進」「高自尊」「成功」吸引的人 被問到「你覺得呢?」的意見時就腦筋空白的人 總是吹噓自己過去的課長,腦中都在想些什麼? 本大爺系的本質「其實很膽小」胖虎主義的行動原理 就算看著食譜,最後仍「無法完美重現料理」的人 散發出有藝術性、「神祕風格」的人 大聲說出「我說過了要安靜的吧!」的媽媽們 「不知道想做什麼」的朋友 爆發說著「已經夠了」而斷絕關係的人 「始終不參加Line群組的媽媽友」V.S對此感到「煩躁不悅者」 不遵守洗衣規則的丈夫 一提議「要不要來打掃」就突然生氣的人 束縛妻子,自己卻常外出的丈夫 戒不了賭的父親 堅持只用「蘋果產品」的丈夫 興趣無休無止!總是和朋友混在一起的丈夫 第四章 一承受壓力,性格就會改變! 恐懼愈大,缺點愈明顯 充斥在公平中的正義感→「批判」與「強制遵守規則」 深厚的愛與服務精神→「你沒有我不行」 努力的天才→「總會去評價別人」 擁有獨特品味的個性派→過於追求「他人的關心」 追求一切冷靜的知性派→沉浸於「漠不關心」與「逃避現實」 支援與搶先的高手→「防衛心重」而且「瞧不起人」 樂天、自由的人→「神經質的說教魔」 開朗大師→大聲吠叫、暗中活動的「暴君」 不傷人的和平主義者→沒耐性又性情不定的「懶人」 第五章 試著把人分群! 感性待人以及沒有幹勁的人 被說「要這樣做」才比較會去行動的人、不接受且反抗的人 有意識騎到人家頭上去的人、無意識騎到人家頭上去的人 擅於提出自我意見的三種類型,以及不會被其帶節奏的方法 看透「一般不都是這樣嗎?」的「一般」! 飲食、睡眠、依賴……不滿化為「欲望」而出的類型 被說「是為你好」就不高興的人、開心的人 對粗神經的說話方式感到火大!「粗神經的說話方式」是什麼? 理解了「想要之物」的不同,就能解決問題 親身實證派?心情激動派?收集資訊派?找出幹勁開關的方法 第六章 知道自己個性的方法 兩個問題找出類型 診斷結果換成「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類使用指南: 徹底觀察人心與行動, 遠離人際壓力
作者 / くらはしまやこ
簡介 / 人類使用指南: 徹底觀察人心與行動, 遠離人際壓力:精準觀察,拆解人心。沒有搞不定的人,沒有搞不定的事史丹佛大學與CIA都在使用的方法!從衣服、動作、口頭禪來了解每個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408718
ISBN10 / 9865408716
EAN / 9789865408718
誠品26碼 / 2682111791008
頁數 / 22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4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我的興趣是觀察人!」這麼一說,多會聽到「喔~是這樣啊」「哈哈哈」的回應。這種興趣沒什麼公民權。
可是,觀察人真的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
若說「我的興趣是觀察眾生百態」,或許會令人瞠目結舌,但若將程度提升到是「我的絕技是觀察人!」就又另當別論了。
我觀察人的經歷有「幾十年」了。長時間以各種方式觀察人的心理、活動,幾乎可以說最快是以「秒」為單位。最慢只要持續進行對話,幾乎就能掌握對方的大致性格傾向。
我有開設以「人心與行動」為主題的講座,也有在企業、學校等處舉辦演講及研修。此外,雖然也有進行從身體著手整頓個性,但這些全部都是立基於觀察人的延長線上。
觀察人……再沒有比這更切身又深奧、有趣的事。

說起一般的觀察眾生百態,大多會認為是觀察街上行人,或是在咖啡廳等處豎耳傾聽旁人對話,找尋是否有有趣之處(包含奇怪的人以及閒話八卦在內)。
但本書中所要介紹的觀察人主旨並非如此。
這個方法是找尋人們的有趣之處並更加深入,透過觀察,了解包含人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行動?深入到人的深層心理。
既不需要知道對方的生日、血型,也不需要特殊的道具、知識。即便是只看到了服裝、身上的配飾、姿勢、舉止、音量、話題、口頭禪幾個重點,在略微的互動中,就能得知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重視什麼東西、討厭什麼。而且不需要一直盯著人看,只要如常地和對方互動,即便是初次見面的人,在短短幾分鐘內,也能明確知道他的個性傾向。
譬如,我們也可以從對方選擇的座位、記筆記的方式等得知許多事情。
這麼一說似是有什麼特殊能力般,但其實並非如此。
這種方法奠基於心理學等學問、性格分析理論,所以可以完美實踐。
也就是說,具體而言超簡單。所有人都只要稍微練習一下,就能掌握重點。這本書所要告訴大家的就是「究級的觀察人方法」。

那麼,為什麼觀察人後煩惱就會消失了呢?煩惱會消失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以下這些:
‧完全了解一個人的性格。
‧不會為了一個人(也包含家人以及同事在內)的言行舉止而無謂地煩躁。
‧在一個新環境中能輕鬆建立起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會變得很圓融。
‧清楚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性格與情緒。
‧了解自己現在的壓力狀態。
‧清楚了解自己,減少請人幫忙的情況。
‧冷靜行動。
‧不會認為「只能這樣做!」可以從各種選項中自己做出選擇。

若要細細舉例,還有很多原因。
或是家庭的問題,或是在職場中所感受到的不愉快都會消失,這麼一來就能平心靜氣過生活,在工作上也容易做出成果,提升收入!其他還有非常適合「正在找尋好的打工機會」的人的內容。
雖說只是觀察人世百態……但若窮究到底,可是非常厲害的。

本書是由六個章節所構成。
首先在第一章中,會詳盡地說明觀察人的概要,以及窮其究竟後將會發生的「好事」。
接下來第二章中,將介紹具體的觀察人方法。
之後的第三章到第五章中,則會以這個方法為根據,使用具體事例,更詳盡解說觀察人的方法以及識別法。最後的第六章則是自我檢測。
我們不僅要好好了解他人,也可以透過別人來仔細觀察自己,重新認識自己的優點,以活用在日常中。
在這世上,每天都忙碌不堪,在各方面都會累積壓力,也會引發各種不安,但在這樣的情況中,我們依舊能順利與人來往,獲得自己真正期望的人生。若能知道這樣的方法就太好了。
最後請各位愉快閱讀到最後吧!

試閱文字

內文 : Chapter 1 懂得觀察人有這些好處

其一 完全了解「一個人的性格」

那麼,「觀察人到了極致」是會變成怎樣呢?
一般來說,觀察人時會做出類似「這點還真是令人討厭啊……」的負面檢測,發現日常中奇怪的人……或許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認為是這樣的意思。
當然這的確也是其中的一面,但試著更深一層去看,觀察人對現實生活確有著非常好的影響。
例如,伙伴經常會做出像是「我好不容易做了○○」這種言行舉止,每碰到這種情況自己都會煩躁不高興!我曾碰過因為這種情況而前來諮商的案例。「他還真有臉說出這種施恩望報的話啊!」「我也做了不少事啊!」等等,我非常能理解這種心情。
不過,碰上這種事情時,先不要煩躁不安和不愉快,可以試著透過觀察,看穿對方最本質的部分。
為什麼他會有那樣的言行舉止呢?可以試著深入這一點。
如此一來,我們將會了解,在「我都幫你做○○了……」這句話的背後,是「希望自己為人做的某件事可以獲得認可」。說得更甚些,這分欲求來自於「不被人認可的不安」,又或者是「想被人愛的欲求」,因為欲求沒被滿足,產生了壓力,所以才會出現那樣挑釁的言行舉止(詳細的分析方法將在第二章之後告訴大家)。我們只要了解到行為背後的本質,就不會立刻做出情緒化的反應,而能稍微喘口氣,選擇「最有利於彼此的行動」。
若是碰上這種情況,只要針對拜託對方、對方幫忙做的事,以及對方花時間付出的勞力說聲「謝謝」即可。其實也有好幾個事例是,只要這樣做,連夫妻關係都能獲得改善。
這就是觀察人的第一個效果可以更深一層了解人的「個性」。
雖然常說「個性不會改變」,但人其實有好跟壞的兩個面。
狀態好的時候會以優點的形式表現出來,但若遭受到壓力,就容易突顯出而成為缺點。也就是說,不好的一面強烈顯現出來時,就是那人沒被滿足的證據。相對的,心靈獲得滿足時,好的一面就會特別突出。

例如就像這樣:

沉穩又溫柔→呆滯、決斷力軟弱
天真可愛→孩子氣
具領導力→唯我獨尊
珍惜與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不夠關心家庭
擅於交際玩樂→不回家
原諒一切→不太關心

人總是在這兩方面來來去去。
而心靈是否滿足,其實會受到非常細微的行動、親近之人言行舉止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就算是討厭的人,也不可能永遠都一直表現出不好的一面。只要改變與周遭的接觸方式,有時也會突出好的一面。
這當然是雙方之間的事。連自己也有好的一面跟不好的一面,在每時每刻,表現出來的部分都不一樣。此外,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狀況不同,理解的方式也會不一樣。

只要依觀察人的方法來觀察人,就能客觀掌握住一個人的個性,如此一來,就能簡單知道自己做出什麼樣的行動時對方會出現好的一面?自己現今是處於何種狀態?
各位是不是稍微有點想試著來觀察一下人了呢?
在第一章中,我們會談到觀察人的效用,以及關於觀察人的概要。

其二 不會無謂地煩躁

觀察人到了極致還會發生些什麼事呢?
就是煩躁減少了。
此前本是「搞不懂是在幹嘛?簡直不可思議!」氣呼呼的模樣,也能轉變成「唉呀呀!這可真是可愛呀……」如佛祖般平靜的表情,「視而不見」。
要說為什麼能有這樣的轉變,還是因為非常了解了人的行動原理。
我們所有人都有著「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準則」,會以該準則、行動原理為基礎,做出各種行動。
人在行動時都有各自的習慣,例如「總是在快火燒眉頭了才慌慌張張開始行動的人」「明明什麼都沒做卻搶功的人」「立刻推翻自己說過的話的人」等。
若這樣的慣性與自己一樣,我們自然能「理解」,但若不一樣,就會不知道為什麼對方要做出那樣的行動。
若這樣的「不知道」層層堆積起來,就會為壓力,例如:「無法理解孩子!」「先生總是做同樣的事!」「不講理的上司給我帶來很大的壓力!」。
我也經常會聽到聽講者們說:「今天也是一大早就大聲罵人了。」這時候,正是我們所說的行動原理在作用著。
例如在某堂課中,有人提問:「自由是什麼?」
一提出這問題,就有各式各樣的答案。

‧在秩序中,能做喜歡的事
‧能待在喜歡的人身邊
‧在金錢的使用上沒有限制,能去挑戰各種事
‧不被束縛
‧不受期待
‧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有選擇的餘地
‧沒有敵人
‧能保有自己的步調

沒錯。每個人對「自由」的定義都不一樣。當然,「幸福」的定義與「討厭」的定義也各有不同。有趣的是,即便是在家人之間,也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答案。這樣的不一樣,就是來自於「原本的行動原理不一樣」。
若用電腦來形容行動原理,就是「OS(基本程式)」。電腦分有「Mac」及「Win-dows」,手機也分為「ios」跟「安卓」等,一開始,各自都是以不一樣的OS來啟動。
例如應該有人在碰到無法再使用傳統日系手機*玩「迪士尼TsumTsum」遊戲,或是無法登入「轉乘資訊」APP時會生氣吧。但若一開始就知道,「用傳統日系手機無法登入一般智慧型手機的APP」,就能想通「做不到的事就是做不到」這個道理。
人也是一樣的。因為各自的OS(行動原理)不一樣,就是登入同一個APP,本也就會有不相容的情況。
若觀察了人,就能完全理解各自是以不同行動原理來行動的。這麼一來就多能想通「行動原理本來就不同,這也是沒辦法的啊」。
這不是要大家配合彼此不一樣之處。只是,是否理解這些不一樣是很重要的。
不允許有不同想法的情況也一樣,只要以不一樣為前提,就能打造出餘裕來,心靈的狀態也會出現變化。因此,為無謂的事情生氣,消耗彼此能量的事就會漸漸消失,甚至一開始連些微的不滿都不會生出。
這是不是感覺很厲害呢?我們再繼續看下去吧!

其三 能完全了解自己

觀察人到了極致會出現的第三個效果徹底了解自己!
雖然有句話說:「自己的事情自己最了解!」但多數時候並非如此。反而很多時候自己以為的性格與周圍人眼光都是不一樣的。
例如我們很常會看到有些診斷工具可透過回答問題來了解自己個性。我也曾讓聽講者們試用過,但由他人觀察所做出的診斷結果與自己進行的診斷結果,非常少是相吻合的。
「你絕對不是那樣的人啊!」就周圍的人看來,經常會出現「完全相反」的結果。之所以會這樣,是與人的「成見」與「願望」有關。
我們在成長的環境、經驗中,多少有著「想成為這樣」或「必須要那樣」的理想、美學、公正等信念。

之所以難以客觀看待自我,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與願望。
例如有位女性說:「我很率直爽朗!」但其實她很纖細;又或者是有位男性說:「我對人沒興趣。」但卻是頗為在意人際關係的類型;說著「我不太會去按讚什麼人」,但卻是社群高手……這些情況經常可見。
很多時候「想成為這樣」與「真正的模樣」是不一樣的。
若不知道這點,就容易出現類似「總是為了相同情況而煩惱!」或是「不知道自己的強項!」。
為了能在生活中發揮自己的優點,或是不為小事煩惱,了解自我很重要。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了解自我呢?
要客觀的審視自己,觀察情緒扭曲的瞬間是最快的捷徑。
例如有人會覺得:「那傢伙很奇怪吧!」
這時候請試著更具體深掘「很奇怪」的感覺。對方為什麼很奇怪,覺得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
‧「因為他違反了規矩」
‧「因為他說話不禮貌」
‧「因為他一副瞧不起人的態度」

其實,即便是同一件事,每個人「感受如何」都不一樣。
覺得「他違反了規矩」的人是認為「人要遵守規範」,是正義感很強的人,很重視秩序與協調性。
另一方面,覺得「沒禮貌」的人,有很高的可能性是「希望對方更重視自己」,憤怒於自己被草率以對。
此外,覺得被瞧不起的人則或許是容易在意「權力平衡」,對自己的能力有自卑感。
也就是說,像這樣處於湧現的憤怒、不安與悲傷背後的東西,才是最直率表現出自己的要素,但我們卻都不太會去窺探自己的內心。有時,直視自己的恐懼與不安是很痛苦的。
因此,觀察人的技術此時就能派上用場!
只要會觀察人,就能以更客觀的眼光來看所有事。仔細觀察人的模樣,就能同時了解自我的構造。
例如只要了解自己的行動原理,像是是否認為「不可以不一樣」?是否「想被人喜愛」?是否認為「一定要有才能」?是否覺得「自己一定得是特別的」等,就能知道,該滿足些什麼才會有「幸福感」。隨著擅於觀察自我後,最後就能做出「自我使用說明書」。
這東西很有趣,而且一旦了解了自己後,就漸漸不太會去在意別人的眼光了。「維持自己本來的模樣就好」,就好的一面來說,也能做出這樣的改變。還能增加面帶笑容、輕鬆自在的時間。
我認為觀察人最棒的好處,就是確實了解自己。

其四 能輕鬆建立起人際關係

還有兩個!請容我再說說觀察人的效果。
第四個是有助建立人際關係。
例如,碰到第一次見面就很親切的人時,有人會覺得「很親近」,至於對說話帶刺的人則會覺得「冷冰冰」,另一方面,在自己心中也會出現各種糾結,像是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要是被人誤會怎麼辦?
這樣的狀況也能因觀察人世百態而消除。
因觀察人世百態在溝通上所帶來的好處有好幾點,大致上有:
1.容易判斷一個人的喜好
2.不會去踩到讓對方生氣的「地雷」
3.能保持「適度的距離感」
4.育兒或指導部下時能採取「適切的行動」
5.容易判斷出是否要與某人深交?對方是否是好人?
6.在氣氛很僵的地方也能輕鬆融入

只要使用從第二章起所介紹的具體分辨法,就能輕鬆判斷出對方的人品、大致個性、價值觀、喜好等,人際關係就能順利變好。
各別的判斷方法請參考第二章之後的章節,這裡只先略微介紹讓人不會怕生的交往法訣竅。
所有人在第一次與他人見面時都會緊張,但是其中也有人是「完全不緊張」,或是給人完全沒在緊張的感覺。
只要試著觀察他們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就能知道,完全不會緊張的人在溝通時可以分為兩大類型。那就是:

1「保護自己,不讓任何人進入到自己心中」。
2「打開了興趣之門,想知道對方的事」。

即便是乍看之下非常友善的人,仍會保持一個絕對的距離,不會讓人太過於靠近……這是模式1。而對方純粹帶著興趣「那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來與人相處時則是模式2。
模式1的形象就像是「角色」的感覺。這其實是綜藝節目主持人常用的方法,會問對方問題、捉弄對方,或是運用知識擴大話題,營造氣氛。他們並非在本質上對對方感興趣,頂多只是在演著「營造氣氛的角色」。這種方法需要技術與經驗,實行起來並不簡單。
在這點上,本書想推薦給大家的是模式2的「打開興趣之門」。其實這是觀察人的基本態度,非常重要。
若總是把箭頭指向自己,就無法客觀地觀察對方。
或是出現「他一定是這樣的人」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或想像,或是在意自己外表、印象而過度小心翼翼,又或是過度表現自己。因此就會發生回家後隨即感到異常疲累的狀況。可是只要打開興趣之門,就不會過度小心,操心勞神。
不論對方說什麼、做什麼,都不要想像著「這個人很討厭,所以才會做那種事……」,請以「為什麼會這樣呢?」的角度為基礎來與對方接觸。

這麼一來,即便是第一次碰面的人,也能輕鬆拉近距離感。
只要用這個態度與人溝通,就能隨心所欲地與真正需要的人建立良好關係,同時也就不會在意自己看起來究竟是什麼模樣了。不論身處任何環境,都能順利又圓滿地與人溝通。
這就是第四項好處。最後還有一項!請大家跟著我繼續往下看。

其五 說話不會產生矛盾

觀察人到了極致就會變這樣!
最後一個是消除關於在溝通上會出現的「誤解」。
會接受事實就是事實。在快發生爭執前好好商量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話說回來,溝通這件事,不論從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來說,都是連續的誤解。想著「我好喜歡這個人的一切!」而開始的戀愛也是,一旦長時間交往後,也會大為灰心地感到「他應該要……」「最近他都不幫我……」「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價值觀不一」是占離婚原因最多數的,也就是「不應該是這樣的……」不斷累積。
好的時候看什麼都是好的,不好的時候就什麼都看不順眼。
可是,若能觀察人到極致,像這樣的情況也會減少。
到目前為止,我們談到了「個性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行動原理本就不同」「溝通的態度」,但還有一件事希望大家務必要知道。

那就是,每個人「關注的地方」都不一樣。
例如夫妻間談到「房子」的話題時,會出現各式各樣的討論,像是將來要買房嗎?還是用租的就好?如果要買房,是要買獨門獨院?還是大樓?要買全新的?還是中古的?房間格局要怎麼設計?要買在哪裡?
在這些對話中,我們的判斷基準會以「過去」「現在」「未來」這樣的時間軸來做考量。例如會像是以下這樣:

「小時候住得很開心,所以獨門獨院比較好」→考量到過去
「現在想住在住起來舒適的家」→考量到現在
「考量到之後要賣出去,還是買車站附近的大樓吧」→考量到將來

像這樣談論到房子的話題時,每個人關注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角度不一樣,覺得「好」的點當然也會完全不同。
若不知道這個相異處,就會陸續出現「無法溝通」「話不投機」等情況。
其實我在接受諮商者的各種諮商時,曾從一對夫妻那裡各自聽到了相同的事情。
不過當時丈夫困惑於「為什麼我只是說了理所當然的事,卻莫名地激怒了她……」,而情緒激動的太太則說:「他說了非常失禮的話!身而為人怎麼能這樣!」
很多時候,這都是因為彼此的視角不同所造成的。所謂視角的不同可以分類如下:

‧關注過去記憶的人,渴求別人關心自己……重視關心
‧重視現在感覺的人,思考著如何保護現今自己的方法……重視自立
‧想到未來的人,想像可能會發生些的事並擬定對策……重視安全

如上所述,每個人人生中所重視的事本來就不一樣。
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家庭中,討論某件事時,若無人握有話語的主導權,就難以做出結論。
關於這點,在隨後的閱讀中,大家將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此先略微介紹。
貫通到目前為止所有內容的,也就是在觀察人、與人相接觸中很重要的一點好好看著眼前的人。不要以自己的想像、自己的規則與人相接觸,可以試著去關注對方的想法,理解其言行舉止。

這麼一來就會發現,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對方並不認同。只要理解到這點,就能了解對方生氣、悲傷的原因,減少誤解及紛爭。也能學會包容他人,自己也 不容易著急不安了。那麼從第二章起就來看看具體的做法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精準觀察,拆解人心。
沒有搞不定的人,沒有搞不定的事
史丹佛大學與CIA都在使用的方法!
從衣服、動作、口頭禪來了解每個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