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無厘頭經濟學: 從偶像、遊戲、殺人事件學會25個財經入門知識 | 誠品線上

経済学なんて教科書だけでわかるか!ボケ!! ...でも本当は知りたいかも

作者 さくら剛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超無厘頭經濟學: 從偶像、遊戲、殺人事件學會25個財經入門知識:經濟學這種東西,教科書寫的太難!!用趣味的舉例,看懂經濟用語,讓金融變得很簡單。從「似懂非懂」到「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經濟學這種東西,教科書寫的太難!! 用趣味的舉例,看懂經濟用語,讓金融變得很簡單。 從「似懂非懂」到「真的看得懂」! ◎精選25個主題,快速理解重點知識 ◎運用趣味橫生的例子解釋經濟,印象更深刻 ◎史上最ㄎㄧㄤ的經濟學書(作者保證) 把經濟學入門書當自我啟發書讀? 買了入門書卻沒入門? 還在為「經濟用語好難」而頭痛? 用無厘頭的例子(重點:沒有數學),讓經濟學不再艱澀難懂,適合完全沒有經濟學基礎的上班族、學生們必讀的一本書! 本書從「總體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這兩大領域中,精選出最該知道的25個經濟學關鍵詞,且內容涵蓋財經新聞最常看見的主題! 超可愛的插圖+超爆笑說明,經濟學超基礎理論與概念,一次就弄懂。 ‧在勇者鬥惡龍的世界實行安倍經濟學!? ‧因為隨時都有殺人事件,銀行就此誕生。 ‧偶像跟女高中生的附加價值帶動GDP上升(前提是有報稅)。 ‧經濟學術語「看不見的手」太抽象?那就來看印度黑心計程車。 ‧GDP的內幕!中國與日本之間的GDP(海盜)戰爭 ‧金錢是經濟的血液,你有在浪費嗎? ‧從偶像粉絲,學習「貨幣的三種功能」。──「金錢」的功能 ‧負面緋聞流出,偶像的價值變化──通貨膨脹 ‧吃到飽與連載十年以上的漫畫──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合理考慮「觀賞色情DVD時的機會成本」──「效用最大化」與機會成本 ‧不可小看的國民自私程度──社會主義的失敗 ‧約會錢到底誰出?──金錢與道德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佐久良剛作者簡介 佐久良剛(Sakura Tsuyoshi) 1976年出生於靜岡縣濱松市的作家。 出道作品《印度這種地方,我不會再來第二次了!笨蛋!!……不過可能還是會想再來啦》(Alphapolis)出乎意料地成為了熱賣10萬本的暢銷作品。之後又出版了《中國這種地方,我不會再來第二次了!笨蛋!!……不過可能還是會想再來啦》《三國志男》(幻冬社)《(估計約3000歲的)喪屍哲學拯救了(社會底層的)我。讓我在這個腐敗的世界中重生》(Writes社)等書籍。解說科學世界的《腦洞大開物理學》(台灣為三采出版)被選入紀念理研創立100周年之「科學道100冊」中,獲得了很高的評價。Podcast節目「Sakura通信」有超過五萬人的聽眾。陳朕疆陳朕疆 自由譯者。清大生命科學學士、政大財務管理碩士、京都大學農學部交換一年。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多本科普、健康、商管書籍,歡迎批評指教。 信箱:czj.kyoto@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01序章 02「效用最大化」與機會成本 03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04「金錢」的功能 05物價 06什麼是獨占? 07社會主義經濟 08銀行與貨幣擴張 09日本銀行的角色 10股票與公司債 11鼓勵投資 12景氣與GDP 13GDP的內幕 14通貨膨脹 15惡性通膨 16通貨緊縮與財政赤字 17消除財政赤字的方法 18量化寬鬆 19財政擴張 20經濟政策的現實與安倍經濟學 21經濟政策的現實與安倍經濟學 22價格的相對性 23金錢與道德 24損失趨避與稟賦效應 25消費與節省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超無厘頭經濟學: 從偶像、遊戲、殺人事件學會25個財經入門知識
作者 / さくら剛
簡介 / 超無厘頭經濟學: 從偶像、遊戲、殺人事件學會25個財經入門知識:經濟學這種東西,教科書寫的太難!!用趣味的舉例,看懂經濟用語,讓金融變得很簡單。從「似懂非懂」到「真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408510
ISBN10 / 9865408511
EAN / 9789865408510
誠品26碼 / 2682005310001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這是一本很無厘頭的經濟學書。真的不是我在自誇,市面上的「經濟書」絕對有一百萬本以上,但我有自信,這本書無厘頭的程度一定是一百萬本裡頭的第一名。而且「平均每一頁的經濟知識量」,一定是一百萬本裡頭的第一百萬名(確實不是在自誇)。

在本書中有太多無厘頭的例子和超乎常人預期的話題,卻沒有太多經濟學的專有名詞,也沒有任何數學式和圖表。我常想,有必要出現經濟學的專有名詞嗎?光是在日本,就已經出版了好幾千本「給初學者的經濟學入門書」。

光是入門書就有好幾千本了,而且現在日本還有一大堆「全日本最簡單」「三小時就看懂」的入門書籍不斷推陳出新。但我發現,市面上雖然有那麼多入門書,但大部分的讀者卻都沒有入門。就是因為大家在看完入門書後沒有入門,所以新的入門書才能夠接連不斷地投入市場。簡單來說,大家都把經濟學入門書當成了自我啟發書籍(講話太直接)。許多人在看完一本書之後,心裡想的是:「終於看完了!好像學到了不少,我好厲害。」獲得了滿足感,但內容卻全部忘光。所以類似的入門書和自我啟發書才能夠一直出新書。做為出版方,還真該感謝讀者有這樣的想法。

所以說,就算寫了一堆經濟學專有名詞,一般人也不會記得。畢竟大家只是大略翻看這些入門書而已。既然如此,乾脆盡可能地篩選主題,只挑幾個有趣的項目,再用生活周遭的例子,以無厘頭的方式來說明經濟學。如果這能讓讀者覺得「這也太蠢,太好笑了」,反而能造成衝擊,讓讀者留下記憶。本持著這樣的精神,我寫出了這本無厘頭的經濟學書。

我的正職是「作家」,而非經濟學專家。這本書則是「原本是經濟學素人的作家,在努力讀過經濟學後,寫給一般人的經濟學書籍」。和大學教授相比,我寫的書比較沒有說服力。但正是因為我前陣子還是個素人,所以很清楚「一般人不懂的地方」。看過其他書就知道,大學教授根本不曉得素人的程度。這也沒辦法,畢竟對那些厲害的教授們來說,素人已經是好幾十年前的事,想不起來當年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但我就不一樣了,我的素人時代就在不久前,我知道素人的基礎知識大多不足。那些專家、教授們認為「這應該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現實中有九成九的人都不知道。

所以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會配合那些真的不懂這些「常識」的人們。另外,正因為我不是專家,所以想寫什麼都可以。有時候寫得很通俗化,有時候可以寫些變態的內容,有時候可以寫得很無厘頭,不需有任何顧慮。專家、教授總不能寫出變態的文章吧。他們要是寫出這種文章,搞不好會丟了飯碗。其他專家看到他們寫了這樣的書,一定會喊出:「這什麼無聊的書!根本在汙辱經濟學。這種人應該要逐出學界。」但若作者是我就沒關係。我不會被逐出學界。因為我本來就不在學界裡面(淚)。

我本來就不在學界內,未來也不打算加入。不過我會靠近學界的大門,按一下門鈴後馬上逃走。如果想看如此調皮搗蛋的作者,究竟會寫出什麼樣的書,就請繼續往下翻閱。

試閱文字

內文 : 02「效用最大化」與機會成本
合理考慮「觀賞色情DVD時的機會成本」。

討論經濟學時有個前提,那就是「人類的行動永遠是理性、利己的」。具備這種特徵的人又叫做經濟人(Homoeconomicus)。

也就是說,人類的行動並非隨興所至,而是會隨時比較A和B哪個對自己來說比較好。如果A比B好,人們就會思考要怎樣花最少的成本來獲得A。人類會一直沉著、冷靜、縝密地處理這些資訊再做判斷。這就是經濟學的假設。經濟學將所有人都當成理性利己的經濟人。這麼說也沒錯啦。
舉例來說,如果一款數位相機在安井電器賣一萬日圓,在隔壁的高井電器卻賣三萬日圓,這時候我們會推論:「人類會理性決策,所以大家都會去安井電器買相機」。以此為前提,才能發展成現在的經濟學。要是覺得:「唉呀,每個人都不一樣啊,本來就會有些人想在安井電器買,有些人想在高井電器買。隨興點不就好了嗎?因為我們是人啊」,就沒辦法得到任何經濟理論。除了「因為人類很隨興,所以沒辦法形成像樣的經濟理論」這個理論之外,就是因為有「人類會理性行動」這個前提,所以在物價變化或景氣變差時,可以預測人們會做出什麼樣的行動。「相同商品不同售價時,一般會向比較便宜的賣家購買」這是一個理性的行動。另外,像是「人類永遠會選擇效用最大化的選項」,也是理性的人類經濟人的特徵。「效用」簡單來說就是「滿足感」,也就是買下一個東西、做某件事之後,可以獲得多少快樂。

當我們只能從A、B、C、D中選一個購買的時候,我們會綜合性地考慮價格和滿足感再做判斷。用現在的話來說,「選擇CP值最高的選項」就是所謂的「效用最大化」。雖然經濟學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是理性的,都會做出效用最大化的行動」,但實際上的我們又是如何呢?

雖然大致是這樣沒錯,但也有例外情況,這才是事實。舉例來說,走在街道上時,我常會覺得:「為了幾百日圓的折扣而排隊的人們,都沒有做到效用最大化」。
在我家附近的車站有一家某某炸蝦飯。這家店的炸蝦飯在每個月的十八日會打折,所以這天店外會排起長長的隊伍。另外,有些店家還推出只要拿某特定品牌的手機,就可以免費獲得一碗牛丼、獲得免費甜甜圈之類的活動。
這些店家在尖峰時,等待時間甚至可以長達一小時。這些人是不是都是從網路上獲得這些消息的呢?一碗牛丼的價格只略多於三○○日圓、甜甜圈一個一○八日圓、炸蝦飯的折扣甚至只有六十日圓。這種說法說不定會遭受很多批評……,不,會為了二○○日圓而花一小時排隊的人,實在不太可能會買這本書,所以我可以大膽的說,為了這點錢而排隊的行為,效用實在低很。

要花一小時大概是因為正處於尖峰時間。但就算是花三十分鐘也不該等。如果只要五分鐘還可以考慮一下。有個東西叫做「機會成本」。這指的是:進行某項行動時,如果不做這個行動,改做其他行動時獲得的效用。
舉例來說,當我們喝下五○○日圓的咖啡,機會成本就是不喝這杯咖啡,改拿這五○○日圓去買喜歡的書,或者去參觀門票五○○日圓的美術館。
機會成本雖然叫做「成本」,但機會成本並非只有金錢,也包括了時間與心情。咖啡不僅好喝,也有放鬆效果;書和美術館可以獲得快樂與知識。

經濟學認為,人類會綜合性考慮這些機會成本,再從中選擇效用最高的選項。
我也認為人類要這樣才對。如此看來,考慮到機會成本,為了省一、兩百日圓而耗費三十分鐘,這個行為的效用非常低。在排隊的人應該要想想:「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其他地方,可以做些什麼?」

在一些商管書中常會寫道:「時間就是金錢。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坐電車上。別吝嗇計程車錢。」但是,如果改搭計程車會多花數千日圓,卻只省下數十分鐘,我就不禁想對這種人說:「我說你啊,那些出書的創業家都是有錢人啊。回想一下庶民的金錢觀好嗎!說出這種話只是想讓讀者覺得『我可以為了省下十分鐘花掉三○○○日圓的計程車錢喔。我正是那個會成功的人……我是人生的贏家,和你們不同!』讓讀者崇拜他而已。」

為了節省十分鐘而花三○○○日圓究竟值不值得呢?我想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但如果是為了省下一、二○○日圓而多花三十分鐘或一小時,這個人的「時間價值」也未免太低。畢竟日本也不是一天生活費在一美元以下的貧窮國家。對於住在有屋頂的房子內的日本人來說,三十分鐘應該不只值一○○日圓。而且在排了三十分鐘隊,終於進入店內後,店內肯定是人滿為患的客滿狀態。在擠滿人的店內吃飯,會讓我感覺損失超過一○○日圓。或許你會想:「你這樣講不大好吧,許多靠年金過生活的老人、沒有工作的貧窮青年、窮學生等等,就是為了省錢而排隊的啊。」但我認為,如果是老人,更不該浪費所剩不多的時間在排隊上,無職青年和窮學生也應該要把這些時間拿去打工或讀書,提升自己的能力,長遠來看才能獲得比較大的效用。

我甚至覺得,心中有「為了一○○日圓而排隊這件事很平常」這樣的想法,才是最大的損失。
話說回來,既然效用衡量的是「滿足度」,就要將心情也考慮進去。心情是相當主觀的,同一個事物在每個人眼中的效用可能都不一樣。
說不定每個月十八日在某某炸蝦飯前排隊的人們並不是想省那一○○日圓,而是排隊這件事可以讓他們產生莫大的快感。對這種人來說,排隊不只能得到快感,還享有折扣,根本是一石二鳥,排隊毫無疑問是效用最大化的選擇,反而是我的批評有誤。
我常常經過這家每個月都會有優惠的店家,卻從來不曾看過隊伍內有「排隊好棒,好舒服」的人。這表示,並不會有人因為排隊本身而興奮,我之前說的,「他們認為三十分鐘的價值大概就是一、二○○日圓左右」,大致上應該是對的。……雖然說得好像很懂的樣子,但我也沒那個自信說自己平常做事時一定會考慮到機會成本、會做出效用最大化的行動。

舉例來說,我偶爾會看看色情DVD。我在看色情DVD的時候確實會很投入、覺得很興奮,但看完後,回過神來時又會開始覺得:「我到底在幹嘛……。在這一小時內,一流的運動選手正在為了準備奧運而瘋狂練習中;無國界醫生正在拯救許多貧困地區的孩子。

而我卻把這一小時花在這種事情上,實在太可恥了。」因為機會成本過於龐大而差點流下眼淚。這麼看來,我也不是一直都讓行動的效用最大化,實在沒什麼立場責備那些排隊的人。

說真的,要時時想著機會成本實在是不容易。經濟學的書常提到:「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要意識到機會成本。譬如說,買A而不買B的理由,真的是心裡想的那樣嗎?把時間花在這件事上而不是其他事的理由,真的是心理想的那樣嗎?」不過,當心中出現「好想要玩遊戲啊」的想法,若試著去討論機會成本,就必須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把玩遊戲的時間拿去做別的事,會不會更好呢?」如果討論機會成本有那麼重要,接著就必須想:「去思考『把玩遊戲的時間拿去做別的事,會不會更好?』這個問題的時間拿去做別的事,會不會更好?」這個問題(依此類推)。

永遠把時間花在討論機會成本,直到命終。雖然經濟學假設人類永遠會理性行動,但我認為,就算是追求理性的行動,也要有所節制,才是真正的理性行動。下一章就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理性利己的行動吧。

03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長紅三十多年的名作《七龍珠》打破了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經濟學的基本模型中,會假設所有人都是經濟人……也就是要在「人類理應做出理性且利己的判斷」這個前提下討論經濟行為。

既然說是「理應」,就表示這個前提包含了「即使不是這樣,也要假設是這樣」的意思。畢竟,行為模式接近經濟人的人越多,就越能夠預測每個人的經濟行為。

基於這點,經濟學又假設我們「永遠會選擇效用最大化的行動」,這裡說的效用和「滿足感」或「幸福」的意思大致相同,我們會選擇自己認為最有滿足感的選項。畢竟人類是為了幸福而活的。本章要介紹的就是在想讓效用最大化時,與機會成本並列的重要概念「邊際效用」,以及「邊際效用遞減法則」。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例子。

我常會去吃壽司吃到飽。通常是和朋友們共四人去吃。價格沒有說很貴,一個人大概五○○○日圓左右而已。規定一次最多可以點三十貫,不過時間限制內要點幾次都可以。坐下後,點了第一輪。看到三十貫的海膽、鮭魚卵、鮪魚肚一個個整齊排在桌上時,實在是有夠幸福!首先大家會拿出手機,拍下高級壽司(對庶民來說)成群排在一起的壯觀模樣,以及一群歐吉桑吃飯的畫面,再上傳到網路上。雖然這種畫面讓人看起來不大舒服,但每個人還是抱著「這說不定是人生最後一次吃壽司」的興奮心情,拍下這些壽司的特寫。

然後,將第一貫海膽壽司放入口中。一口咬下壽司時,實在是再幸福不過的瞬間!咬第一下、第二下。壽司產生的效用實在太大,讓我感動得快要哭出來。可以活在能壽司吃到飽的時代實在太棒了。還好現在不是北條氏執政的時代那時一旦發生大事,就必須放下壽司,連忙趕去鎌倉。不管是哪個機會成本,都比不上現在口中的海膽、鮭魚卵、黑鮪魚。我敢斷言,這絕對是效用極端最大化的選擇。

但是,當我沉浸在幸福中,化身為吃壽司魔神,點了好幾輪,肚子終於八分飽後,還是會覺得「要再多點一些才不會浪費錢!」然後又開始點菜。就算吃到十分飽、十三分飽,還是會想繼續點,點到出現「本日第一五○貫」的紀念壽司為止。這時,有一個海膽壽司在我眼前,就是那個一小時前帶給我巨大幸福感的海膽壽司。可是,看著這一排和當時品質、分量完全相同的海膽壽司,已經吃飽的我卻這麼想著。這個……是廚餘嗎?(沒禮貌)當然不是廚餘。這毫無疑問是超好吃的壽司。
如果是一個小時前,這可是我們激動地拍下一張張照片,咬一口喜極而泣,咬兩口就嚎啕大哭,讓人興奮到快要暈過去,那個稱得上是「物質化的幸福」的珍饈,海膽大人啊!但在肚子已經二十八分飽的我面前,這樣的珍饈也只是雞肋。而且還會破壞友情「點這個的是你吧?負起責任吃下去啊!」
「是你點的吧!不是你一直說想要回本所以一直點海膽嗎!」
「工三小啦!現在是我的錯就對了?」
「你再講一次試試看!要打架就說啊!要打來打啦!」就像這樣,一把年紀的歐吉桑開始互推壽司給對方吃,可以說是吃壽司時常上演的戲碼。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法則。聽起來有點複雜,簡單來說,「邊際」在經濟學中是「再追加一個時候」的意思,而「邊際效用」就是再加一個時增加的效用。

要注意的是,我在吃了零個海膽的狀態下,吃一個海膽也就是吃下第一個海膽時獲得的效用,和在吃了三十個海膽的狀態下,吃一個海膽也就是吃下第三十一個海膽時獲得的效用完全不同。

吃下第一個海膽時感覺相當幸福,但吃下「第三十一個」海膽時不只沒什麼幸福感,甚至有些痛苦,反而有負面的效用。第三十一個海膽應該也想變成第一個海膽吧。像這樣,某個東西的效用隨著數量增加而逐漸減少的現象,就叫做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那麼,知道這個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之後,有什麼用呢?首先,這個法則能夠防止我們不斷地追求效用。不管是多好吃的東西、多有趣的事物,越是追求,獲得的效用就越少,太多了甚至會變成痛苦。並不是擁有越多,效用就越大,擁有適當的量才是重點。在效用轉為負之前停止追求更多,才能夠真正達到效用最大化。

也就是說,追求幸福時,不要強求才好。站在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立場來看,這個法則也可以幫我們瞭解「提供多少量最能滿足客人」。畢竟,滿足客人才能增加營收,若無法滿足客人,營收就會下降。如果用漫畫或電影等娛樂作品來舉例,應該比較好懂。和海膽壽司一樣。系列作品中,通常第一個作品最有趣,因為有邊際效應遞減法則。

看到《侏儸紀公園》第一集時,會讓人有「恐龍就像真的一樣!」的衝擊。然而後續作品帶給人的效用,卻不可能比第一集還要高。因為在觀看續集時,觀眾們已經看過CG恐龍了,就算CG比前作還要進步,觀眾也早已習慣了CG恐龍帶來的衝擊。與此類似,大部分的漫畫作品都會在第十五集左右時完結。一開始的故事和角色會讓人覺得新奇,但一集一集看下來,讀者逐漸習慣劇情之後,對作品的邊際效用也會逐漸遞減。邊際效用遞減時,漫畫的銷量也會隨之下降。
於是,效用降低的作品就會在一個適當的地方結束,在虧錢之前,盡快換上新的商品,這是買賣的基本。因此,「如何抑制邊際效用遞減」便成了相當重要的問題。鳥山明老師的《七龍珠》早就超過了十五集,來到四十多集,續篇現在也在連載中。究竟,《七龍珠》是如何戰勝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的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說到少年漫畫的效用,不外乎是「新鮮感」和「刺激感」,所以讓讀者覺得目前的內容還不是全部,「讓故事的規模越來越大,維持讀者的新鮮感」就是七龍珠的策略。主角孫悟空在故事中曾和許多敵人戰鬥,不過在第一、二集時,只是和比較會打架的小孩子互毆而已,不久後開始可以發出龜派氣功,再來又學會分身、在空中飛行等能力,後來和敵人打架時的衝擊強到可以摧毀一個城市。而目前在最前線戰鬥的角色們,每個人都強到一根手指就能破壞地球。

換言之,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觀眾的感動持續下去」,這樣才能讓觀眾保持對作品的新鮮感。不只是娛樂作品,食物、衣服、汽車,許多商品都遵循著這個規則。不過,照這個規則走下去,總有一天《七龍珠》會出現瞬間就能毀滅宇宙的角色吧。在這之後,作者又要如何持續讓讀者獲得效用呢?我做為粉絲,實在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若站在提供商品的立場,我們應該要想辦法盡可能避免邊際效用遞減,一旦邊際效用開始遞減,就需在邊際效用變成負數之前,適當地結束,這是商業上的一大重點。不管是哪個商品、哪個領域,甚至連夫妻生活都一樣(應該吧)。

那麼,關於經濟人的話題就先告一個段落,下一章起,讓我們來談談比較有經濟風格的主題金錢。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經濟學這種東西,教科書寫的太難!!
用趣味的舉例,看懂經濟用語,讓金融變得很簡單。
從「似懂非懂」到「真的看得懂」!

◎精選25個主題,快速理解重點知識
◎運用趣味橫生的例子解釋經濟,印...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