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科權威曹昌堯教授的36堂健康必修課: 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做好管理計畫, 大病、小病都能輕鬆搞定。
作者 | 曹昌堯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胸腔科權威曹昌堯教授的36堂健康必修課: 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做好管理計畫, 大病、小病都能輕鬆搞定。:,★40%的癌症可以有效避免!★打疫苗可以治癌症★健檢不 |
作者 | 曹昌堯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胸腔科權威曹昌堯教授的36堂健康必修課: 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做好管理計畫, 大病、小病都能輕鬆搞定。:,★40%的癌症可以有效避免!★打疫苗可以治癌症★健檢不 |
內容簡介 ★40%的癌症可以有效避免! ★打疫苗可以治癌症 ★健檢不是花愈多錢,就愈心安 ★咳嗽最難治,但病人也要負責任 【肺癌與呼吸道疾病權威】 【四十年臨床經驗】 【治療超過三千名癌症患者】 【發表超過一百篇肺部相關疾病的專業論文】 【專科醫學會的訓練指導醫師】 ——國內胸腔科權威專家首部健康科普著作—— 國人十大死因,除了穩居榜首長達四十年的癌症,以及肺炎與事故傷害之外,其餘皆與慢性病脫離不了關係。這些奪去寶貴生命的疾病,絕大多數都可導因後天的環境汙染、飲食與生活的不良習慣。在本書中,現任中山醫學大學內科教授曹昌堯醫學博士將告訴你: ◆如何趨吉避凶,建立更清楚的癌症與慢性病預防觀念 ◆人體的哪三道免疫力防線,幫我們打敗細菌與病毒 ◆為何免疫治療是未來疾病治療的新趨勢 ◆面對肺炎、氣喘、阻塞型呼吸道疾病、COVID-19,如何照顧自己的肺 ◆怎麼吃、怎麼喝、怎麼睡,對身體才有幫助 ◆邁入老年化的社會,超前部屬你的健康維護計畫 ◆做個聰明的病人,與醫師有效溝通,破除健檢迷思 透過36堂課,從PM2.5、適應性免疫、免疫細胞治療、貓喘症、新冠病毒、熟齡飲食計畫、延緩老化方針、客製化健檢……等,各種最受矚目的健康議題說起,教你好好照顧自己。 為了活著的那一口氣,分分秒秒都該做好健康管理! 本書特色: ★最權威——國內首屈一指的百大胸腔內科良醫曹昌堯醫學博士力作,臨床醫療與學術研究專業成就值得信任。 ★最科普——內容涵蓋癌症、慢性病、免疫治療、就診須知、自我健康管理,深入淺出帶領讀者認識最有用的醫學相關知識。 ★最實用——疾病起因、診斷、治療選項、藥物種類、預防方式,病患最想知道的問題,一次告訴你。 ★最前瞻——簡介目前較為成熟的免疫細胞治療機制,認識癌症治療的新啟航
作者介紹 曹昌堯曹昌堯 醫學博士/內科教授現職中山醫學大學 內科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免疫細胞治療中心 主任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院 臨床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麻州總醫院 研究員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士經歷中山醫學大學 副校長(2010-2020)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副院長慈濟醫學中心台北分院 副院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胸腔內科 主任/教授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高承恕 逢甲大學董事長.逢甲大學EMBA經營管理學院教授 【推薦序二】 余忠仁 臺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院長.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推薦序三】 吳春山 麗明營造董事長.逢甲大學EMBA103高階.逢甲大學EMBA學術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自序】 Chapter 1 基因決定一切嗎 ? 1.人類如何順天應命?――(一)物種間的互利共生 2.人類如何順天應命?――(二)基因與環境對生命的影響 Chapter 2 是人為,不是宿命 3.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空氣污染(PM2.5)對身體的傷害? 4.如何趨吉避凶?—— (一)剖析國人十大死因 5.如何趨吉避凶?—— (二)拒絕被慢性病綁架 Chapter 3 談癌可以不用色變 6.癌不癌,由不得你嗎?—— (一)吸菸的危害 7.癌不癌,由不得你嗎?—— (二)病毒感染 8.癌不癌,由不得你嗎?—— (三)吃什麼、喝什麼,大有關係 9.癌不癌,由不得你嗎?—— (四)肥胖是百病之源 10.令人聞風喪膽的第一名——肺癌 11.未來可期的新曙光——免疫治療 12.打疫苗,可以治癌症?——樹突細胞疫苗,治療的新啟航 Chapter 4 免疫力的奧妙 13.免疫力的三道防線——(一)物理屏障 14.免疫力的三道防線——(二)先天性免疫 15.免疫力的三道防線——(三)適應性免疫 16.先天與後天的身體防衛——免疫記憶與疫苗 Chapter 5 隱形殺手——現代人的三高通病 17.為健康出征——三高重要筆記:高血壓篇 18.為健康出征——三高重要筆記:糖尿病篇 19.為健康出征——三高重要筆記:高血脂症篇 20.朝發夕死的「心」痛!——心肌梗塞的認知與預防 Chapter 6 失控的人體空調—— 肺的毛病 21.老年人的親密戰友——十大死因第三名:肺炎 22.喘不過氣來,怎麼辦?——阻塞型呼吸道疾病 23.躲在肺部的貓——氣喘與寵物 24.肆虐全球的病毒——COVID-19,你該怕嗎? 25什麼是「校正回歸」?——確診數字與疫情趨勢判定 26.期待又怕受傷害——新冠疫苗的深度了解 27.不「打」不相識——疫苗副作用與心肌炎 Chapter 7 吃好、睡好、健康老 28.年紀大了,該怎麼吃?——熟齡飲食計畫指南 29.怎麼喝才是關鍵!——身體的水需求 30.時間面前,人人平等——你沒有生病,只是開始老化了 31.睡著比醒著忙——睡眠的生理基礎與調節機制 32.不是花愈多錢,就能愈心安——健康檢查須知 Chapter 8 當個聰明的病人 33.這樣看醫生,快且準!—— (一)咳嗽症狀停看聽 34.這樣看醫生,快且準!—— (二)胸痛症狀停看聽 35.這樣看醫生,快且準!—— (三)腹痛症狀停看聽 36.這樣看醫生,快且準!—— (四)頭痛症狀停看聽
書名 / | 胸腔科權威曹昌堯教授的36堂健康必修課: 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做好管理計畫, 大病、小病都能輕鬆搞定。 |
---|---|
作者 / | 曹昌堯 |
簡介 / | 胸腔科權威曹昌堯教授的36堂健康必修課: 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做好管理計畫, 大病、小病都能輕鬆搞定。:,★40%的癌症可以有效避免!★打疫苗可以治癌症★健檢不 |
出版社 /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202603 |
ISBN10 / | 6263202602 |
EAN / | 9786263202603 |
誠品26碼 / | 2682280188005 |
頁數 / | 24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6.5X22.5X1.6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本書雖然沒有鎖定在某一個特定的疾病,但是,卻提供現代人健康生活必須具備的各種知識。
不同於坊間的健康書籍或是上網搜尋的健康資料,因為我本身一直在醫學中心工作,而且取得教育部「部定教授」資格已經長達20年,期間擔任過三家醫學大學的教授及其附設醫院的主任醫師。身為內科學教授,我更清楚這本書應該傳授哪些醫學知識給一般的民眾和患者。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活到長命百歲,但是,健健康康地活到老,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也是應該努力追尋的目標。
2014開始,我每年上、下學期在逢甲大學EMBA,開設「健康趨勢與管理」的課程,跟這些企業主交流如何「順天應命、趨吉避凶」的健康哲學。由於上課的內容貼近於生活,有趣而且實用,因此這些課程大獲好評,選修還得搶破頭。上課一開始,我先從基因的宿命談起,物種演化的法則、生命共生、共存的意義;接著導入國人的十大死因:癌症、心血管疾病、肺炎及感染性疾病等⋯。期間,先花了兩堂課6小時的時間談到癌症的起因、與生活飲食習慣的關聯、如何預防與早期診斷。後續談到心血管疾病、三高、肥胖等國人常見的問題。空氣污染與呼吸道疾病,另外,目前還有未來都會與我們共存的COVID-19病毒,這些都是我身為胸腔科醫師的專長;免疫力的秘密、睡眠障礙及老化議題等,也都是因應EMBA學生的需求而加入的內容。
上課之後,因應逢甲校友月刊編輯的邀請,陸續將這些上課的內容寫成文章,歷經三年的時間,中間有些內容因為科學、醫學的進步,而重新改寫,所有引用的資料都來自於醫學文獻或教科書,大家可以放心閱讀與吸收。同時,也要感謝晨星出版社編輯及主編雅琦的精心策劃,讓這本書可以順利出版。
內文 : LESSON 30
時間面前,人人平等
—— 你沒有生病,只是開始老化了
上課時,醫學系的學生最關心的議題是:「如何診斷疾病,並且治好它。」事實上,七年的醫學系課程也只有教授疾病的課題,從來沒有教導老化的議題。所以醫師只會看「病」,不會看「老」。這就告訴你,為什麼當一些上了年紀的朋友,帶著全身的病痛到醫院求診時,醫師問了半天、做了一堆檢查,最後的診斷是:「你沒病,請你回家!」
這些朋友經常帶著挫折,一家醫院換過另外一家醫院不斷的求診,心中有無限的疑惑:「沒病?但我以前不會痛啊!為什麼現在會痛?我以前不會咳啊!為什麼現在會咳?」
在這個章節將會討論一些因身體器官老化而來的症狀,讓你能夠更清楚的認識老化,並接受在生理與心理上,伴隨老化而來的各種不適。
你只看得見「你看得見的老化」
到了2025年,臺灣將會有20%的人口大於65歲。網路上對於老年人的定義,應該是75歲或更老!
別相信網路的傳言!即使你還跟得上時代,懂得使用智慧型手機,不代表你的身體器官會延緩老化的時程。科技可以延長你的壽命,但是無法阻止你的老化。
老化不是只有頭髮變白、眼睛變花、皮膚變皺而已,老化發生在全身所有的組織與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它不斷的衍生,啃食著你,從來沒有一刻停歇。雖然每一個人的發育時程會稍有不同,一般而言,18~22歲時,身體的組織與器官發展到了最頂峰,之後就開始走下坡;40~45歲的時候,所有老化的症狀就逐漸明顯。
當白髮變多,眼睛老花開始困擾你的時候,你的肩、頸、膝關節也開始疼痛,腹脹、排便不順的現象也開始出現。
中老年人的許多身體不適,其實是組織與器官老化的現象。這就是你不得不正視的老化!接下來,我們將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系統性解釋。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交替不良――說不上來哪裡不舒服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互相拮抗,調控身體所有器官的運作。當你吃飯的時候,副交感神經開始運作,讓消化素開始分泌,胃腸道開始蠕動。此時交感神經被抑制,讓全身肌肉放鬆、腦袋放空,開始享受美食並進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年輕的時候,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交替工作,交換快速而順暢,你可以運動完後接著吃飯,或者是吃飽後接著運動,而不會感覺到胃腸道的不適。
但是年紀大了,就必須給神經系統更長的時間去調適,而且胃腸道的蠕動、消化與吸收的功能也變差,所以老年人常會有胃腸道不適,例如反胃、腹脹與便祕等。
老年人如果做胃腸鏡的檢查,常常會發現胃壁、腸壁的黏膜產生萎縮性發炎的現象,尤其是長期喝酒、抽菸的人會更明顯。男性最有感的舉例就是:副交感神經負責陰莖的勃起,交感神經負責射精。一旦年紀大了,這些神經可能都不太聽話。
喝熱湯的時候,交感神經應該興奮,以避免水分從鼻腔的粘膜中滲透出來。如果交感神經反應不佳,就會一邊喝熱湯,一邊流鼻涕。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阿公、阿媽常常會在喝熱湯的時候流鼻水。
臥榻上的患者或一般人身體虛弱的時候,會突然間、莫名其妙的全身冒冷汗,就是因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不良。當受到外界的環境刺激或是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就會過度興奮,讓身體冒汗。
雖然是老掉牙的建議,但持續、固定的運動,均衡的飲食與充足的睡眠,確實可以延緩與改善這些神經系統的亂象。
基礎代謝率不斷降低――中年發福
當你躺著不動,甚至在睡覺的時候,你身體的所有器官還是繼續在運轉。這些器官運轉(心跳動、肺呼吸、肝排毒……)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對一個常態坐辦公室上班的人而言,他每天所攝取的能量三分之二以上,也就是基礎能量消耗,都消耗在基礎代謝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基礎代謝率不斷下降;到了60歲的時候,你的基礎代謝率會比20歲時至少下降20%。再加上,中年以後運動量愈來愈少,或是為了減重造成飲食不均衡,反而會加重肥胖的現象。這也是中年以後明明愈吃愈少,卻愈來愈胖的原因。所以,中年發福是一種老化的過程。
老年人的體重控制,應該要搭配適當的運動與飲食內容的改變,建議減少肉品與脂肪類的攝取,增加蔬菜與水果的分量(雖然仍是老掉牙的建議,但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總卡路里熱量的攝取,還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與便祕的現象。
此外,基礎代謝率降低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容易疲勞,而且不容易恢復。經常聽到許多中老年人在門診時抱怨:「沒有精神與體力不濟。」
另外一個不容易注意到的影響就是:身體修復的能力變差,感冒拖很久還不好,傷口不容易痊癒。
中年以後(或說更年期以後)負責種族延續(傳宗接代)的功能結束,全身的組織與器官開始衰老,基礎代謝跟著下降,這是世代交替的自然法則。
器官退化,導致無法激烈使用――體適能不足
器官「退化」與「損毀」意義是不同的。在醫學的檢驗中,退化的器官往往仍然呈現正常的數值。70歲的你,很容易爬個樓梯就氣喘吁吁,但是醫師會說:「依據你的肺部X光還有心電圖檢查,看起來心肺都正常啊!」
在醫學上,沒有疾病就是正常。但是沒有疾病,不表示器官的功能與年輕的時候一樣。神經、心肺的反應變慢,加上肌肉萎縮、張力不足,讓你運動起來變得沒有力氣、氣喘如牛。醫學上,經常把這樣的問題歸納為「體適能不足」。
體適能不足不只有發生在心、肺及血液循環系統,也會發生在胃腸道,造成消化不良、腹脹與便祕;在泌尿道會造成頻尿,嚴重者,女生會漏尿,男生會有小便困難等問題。
改善體適能不足,只有靠持續性、且具有一定強度的運動來維持你的肌肉、骨頭以及心肺正常運作。對大於65歲的老人而言,爬山或游泳是很合適的運動。
同時,避免過量與刺激的飲食,減少(最好是微量)咖啡、茶與酒精的攝取,不要挑戰你的胃腸機能,是基本的養生之道。
該收縮或該放鬆的功能不彰――縮放難自如
人體的器官非常的奧妙,經常利用收縮與放鬆的交互作用來進行正常運作,例如:在看近物時,眼球的睫狀肌會收縮,使得眼球的曲度增加,造成類似放大鏡的效果;當看遠處時,睫狀肌會放鬆,較平的眼球可以看得更遠。
當你老了,睫狀肌的收縮功能不彰,你開始無法看清楚近的東西,這就是「老花眼」。老花眼大概從40~50歲就會出現。
胃的賁門介在食道與胃之間,食物進入胃腸道之後,賁門會收縮以防止食物逆流至食道及咽喉,因為胃酸很酸(pH 值為1.5~3.5),如果逆流到食道及咽喉,會引起食道及咽喉發炎,造成胸部疼痛與咳嗽,這就是「胃食道逆流症」。中年之後,許多人常被胃食道逆流困擾。
老花眼與胃食道逆流都是老化的問題。老花眼配個老花眼鏡就可以矯正,但是治療胃食道逆流就困難多了。雖然有不錯的藥物可以控制症狀,但是唯有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如遠離咖啡、茶、菸酒,拒絕辛辣、刺激及過酸的食物與水果,以及飯後兩個小時內不要上床睡覺,才是改善症狀的不二法門。
相對於上述四個你比較不容易發現的老化問題,下面兩個老化問題,你可能早已注意到,卻往往不肯承認這也是老化。
肌肉萎縮、關節生銹、骨質疏鬆――七零兼八落的身體
人體就如同一部汽車,肌肉、關節與骨頭經過幾十年的長期使用,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耗損與毀壞。有些人可能因為過度使用、外傷或疾病造成殘障,但是健康的人在某個年齡(如65歲)之後,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失能」。
每個人都了解,肌肉、骨骼和神經系統會隨著年齡老化,但是卻多不肯承認這個老化的正常現象,不但不做好防護措施,甚至恣意的使用,總是想著「以前可以做得到,現在為何不行!」
骨質疏鬆的認知、診斷與治療,以及防撞、防跌,是老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課題。骨質疏鬆通常沒有什麼症狀,即使偶爾有一些痠痛,大部分的人也會不以為意,所以每個人(男性60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都有必要做一次骨質疏鬆的檢查,了解自己的骨本夠不夠。
「老」是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既然無法防止老化,適當晒太陽、運動及多攝取含鈣與維他命D的食物,是減緩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
全身脂肪的位移與減緩燃燒――抵擋不住的重力影響
中年肥胖雖然導因於基礎代謝率減緩,但是飲食的總量與內容沒有隨著年齡調整才是主因。過多的糖分與脂肪的攝取,都會導致體內脂肪增多。但是,年紀大了之後(65歲以後),食量往往減少、體重減輕,卻發現減掉的是肌肉,卻不是減掉脂肪。
中老年(50歲)之後,脂肪的燃燒減緩,全身的脂肪開始進行位移,離開乳房,移居肚皮;離開額頭,移居腮幫,凡是重力所到之處,便是脂肪移居的地方。想要增加脂肪燃燒,減緩脂肪位移,並沒有特別的方法,還是適度的運動、運動、再運動。
老化是每一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但並非疾病。認識老化,以平常心對待,不要把老化當成疾病,胡亂就醫與吃藥。均衡飲食,持續運動與充足睡眠,仍然是延緩老化最重要的原則。
最佳賣點 : 透過36堂課最受矚目的健康議題說起,教你好好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