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れなくなるほど面白い図解建築の話
作者 | Studio Work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日本建築美學: 特色建築大剖析, 從古民家、寺社、城堡、庭院到近現代建築, 相關知識一本解決!:為什麼日本建築能夠征服世界?◆◆不具備理科知識也不要緊,本書帶你用散步 |
作者 | Studio Work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日本建築美學: 特色建築大剖析, 從古民家、寺社、城堡、庭院到近現代建築, 相關知識一本解決!:為什麼日本建築能夠征服世界?◆◆不具備理科知識也不要緊,本書帶你用散步 |
內容簡介 為什麼日本建築能夠征服世界? ◆◆不具備理科知識也不要緊,本書帶你用散步的心情解開各式各樣的建築之謎!◆◆ ◆◆只要讀過,身邊的建築一下子就能變得有趣起來!◆◆ 從古民家到寺廟、神社、城堡、庭院,再到具有代表性的近現代建築,一書涵蓋日本建築剖析、工法、地理變遷、歷史傳統等雜學小知識。 以建築師的特有視角,搭配只有建築師才畫得出來的細膩手繪插圖,領著你一同—— 在白川鄉合掌造,感受傳統住居屋頂的設計巧思; 在法隆寺五重塔,欣賞日本黃金大和比的絕妙平衡; 在東京車站,觀賞乘載明治維新政府威信的建築樣式; 在住吉的長屋,體會安藤忠雄將民家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新價值; 在代代木競技場,仰望丹下健三融合現代主義及日本傳統之美的建築風格; 在中銀膠囊塔,驚豔於黑川紀章提倡建築也能新陳代謝之構想; 在銀閣寺,馳騁於枯山水庭園的抽象宇宙; 在古民家,品味因持續居住而隨時間細熬出來的「侘寂美」; 在日常街道,享受俯拾即是的建築風景!! 輕鬆了解如何欣賞經典建築、如何感受建築的獨特魅力, 還有日本狹小居住空間文化的厲害和有趣之處,讓你在60個小主題中享受滿滿的建築樂趣! 無論你是愛好日本文化、還是熱愛欣賞建築,抑或是建築入門/從業者,這會是一本令你愛不釋手的實用工具書,輕鬆閱讀建築,感受日本建築師和工匠們精雕細琢的用心,展開一趟不受時空限制,於建築內、外部之間來回穿梭優游的建築漫步! 本書特色: ★由日本專業建築團隊執筆+手繪精緻插圖,深入淺出地解說,更好讀、更好理解! ★嚴選60個在建築發展的漫長歲月裏,能讓專業者和一般大眾都甚感驚奇及欽佩的主題! ★不只是大人,中學生也能讀得很開心,更能幫助零建築知識的讀者建構相關知識、培育文化素養,一本完全滿足! ★輕薄短小好攜帶,幫助你旅行、參訪建築時不再只能說:「好美!」而能與人侃侃而談建築。 ★從在意的主題開始隨翻隨看,有趣到停不下來!
作者介紹 Studio WorkStudio Work重視田野調查,對變化中的自然及洋溢生活感的街道抱持極大興趣;時常針對細微處和現象提出疑問,進而發現新的價值觀而感到驚異。有時很自誇地侃侃而談,同時也樂於與社會大眾分享的一個團體。著書有《懷古日式建築剖析圖鑑》(瑞昇出版)、《佛像與寺院解剖圖鑑》(暫譯,X-Knowledge出版)本書執筆團隊●最勝寺靖彥——監修/執筆1946年出生。工學院大學研究所建築學科課程修畢。TERA歷史景觀研究室主持人,專注於社區營造、古民家再生等領域。著書有《和風設計細節圖鑑》(暫譯,X-Knowledge出版)、《建築設計調查圖集》(暫譯,合著,Ohmsha出版)●二藤克明——執筆/繪圖1965年出生,一級建築士。工學院大學專門學校建築研究科畢業。現代建築設計事務所代表董事。●糸日谷晶子——執筆/繪圖1968年出生,二級建築士。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工學院大學專門學校建築研究科畢業。Column有限公司代表董事。●井上心——執筆/繪圖1979年出生,一級建築士。法政大學畢業。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工學院大學專門學校二部建築科畢業。隸屬於TKO-M.artchitects。吳昱瑩吳昱瑩嘉義市出生,半個京都人。講日語會發狂。喜歡到處拍照、到處喝咖啡。碩士研究為日治台灣建築會,獲文化部(前文建會)及彭明敏基金會獎。博士研究日本傳統住居,包括民家及町家,並以近代台灣原住民住宅變遷為題完成學位論文。現職日語老師,台灣史研究者。專長日治文化史、台灣建築史、文獻解讀。著有《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跟著日本時代建築大師走:一次看懂百年台灣經典建築》(晨星),譯有《京都美學考》(遠足)。
產品目錄 序 第1章 日本建築多的是你不知道的祕密 1 屋頂的形狀其實是切風前進的船形 2 一室住宅豈有理? 3 你知道什麼是「繩彎曲線」嗎? 4 依地區不同的榻榻米尺寸 5 因為持續居住而趨近完成的建築 6 依據身體比例而構成的建築 7 平安貴族住居「寢殿造」,請將焦點放在家具 8 由「建具」觀察武士住宅「書院造」 9 中產階級住宅的源流來自武士住宅 10 土間、板之間、疊之間的高差不同之理由 11 長屋與公寓既類似又有所不同 12 「盆」或「膳」的寬度為何是36公分呢? 13 從「手」的比例誕生的畢氏定理以及食器的寬度 14 「總是無法晉升」是根源於建築(卯建)的諺語 15 「陽台、露台、望台」有何不同? 第2章 用這樣的眼光看近現代建築也充滿樂趣 16 繼承江戶技術的工匠構築出日本近代街景中的歐洲風情 17 承載著明治維新政府威信的樣式建築 18 裝飾藝術(Art Deco)是市民眼中的歐洲世界 19 「看板建築」來自於對歐洲的憧憬 20 從明日館可見到巨匠萊特眼中的日本 21 國立西洋美術館的底層架空是為市民而設計的? 22 讓世界刮目相看的代代木競技場 23 狹小住宅因巧思而生活心境寬闊 24 清水混凝土是映照自然的一面明鏡 25 真的有用紙做成的房子嗎? 26 代謝運動的發想源自日本 27 新國立競技場採用木造建築的原因 第3章 社寺規矩 多而繁複 28 對照須彌山圖即可得知寺院配置 29 敬禮仰望 能觀佛界 30 伽藍配置 因塔位置 31 寺院主要有和樣、禪宗樣、大佛樣三樣式 32 ○□組合 表示大千 33 日本曾有黃金比例 34 參拜不限於從正面開始 35 神社形式由屋簷位置與數目決定 36 神社方向別具意義 37 注連繩與鳥居 意味深長 第4章 城及庭院所孕育的日本美意識 38 四疊半構成的宇宙 39 巡回漫遊的庭院是什麼樣子的庭院呢? 40 借走簷廊取走主屋是為「借景」 41 喜歡縮小而觀的日本人 42 農家的庭院充滿著智慧 43 城為何從山丘遷造至平地? 44 由門決定城的守勢 45 築城必考慮家相 46 如何決定遷都的地方? 47 讀砂、思石、枯山水庭園 第5章 支撐了建築的無名英雄 48 日本的房子是如何度過冬天的呢? 49 利用中庭可以製造風 50 關於綠能建築有兩種方式 51 住生活中的外來語 52 日本的家屋住宅用木材建造而成的緣由? 53 框架柱梁構造 不是石造,而是木造建築的活用 54 傳統工法、木造軸組工法、2X4工法有什麼不同? 55 耐震、免震、制震有什麼不同? 56 「雨仕舞」是針對雨的各種對策 57 屋瓦中蘊含著人們的祈願 58 木板有「木表」和「木裏」,其性質完全相反 59 為何說日本住宅的年限很短呢? 60 以地名為線索來防備災害吧!
書名 / | 日本建築美學: 特色建築大剖析, 從古民家、寺社、城堡、庭院到近現代建築, 相關知識一本解決! |
---|---|
作者 / | Studio Work |
簡介 / | 日本建築美學: 特色建築大剖析, 從古民家、寺社、城堡、庭院到近現代建築, 相關知識一本解決!:為什麼日本建築能夠征服世界?◆◆不具備理科知識也不要緊,本書帶你用散步 |
出版社 /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200746 |
ISBN10 / | 626320074X |
EAN / | 9786263200746 |
誠品26碼 / | 2682148874002 |
頁數 / | 12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0.9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若聽到「建築」這樣的詞彙,你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會聯想到摩天大樓、有人會聯想到小規模的住宅,也說不定浮現在你腦海的是外觀設計感十足的商家吧!如果稍微學了一點建築的人,或許他會談及設備、構造、施工等用語。
筆者Studio Work 則會從內外兩面觀點來解讀建築:一是從「建築物」的角度,另外則是從「居住」的生活面,也就是硬體與軟體兩個面向來詮釋。
讓我來介紹幾個例子吧!例如日本的傳統民家(民居)有土間、板之間、疊之間等構造,其地板的高差是不一樣的,當我們得知這些高差表示的是身分差別時,感到非常訝異,因為這不單單只是出於構造上的差異而已。
而和風住宅其實是一種非常多空隙的住宅,身處屋內,雖然夏天會感到涼爽,但是冬天反而傷透腦筋。不過,當我們理解到寒冬季節並非要去暖和房間本身,而是只要達到讓身體變暖的需求就可以了的時候,便能理解昭和三○年代(1955∼1964) 的生活型態。是的,暖桌、懷爐、湯湯婆等令人懷舊的當時生活模式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
此外,現代雖然已經越來越少,但日式生活由可以「相疊」的家具及寢具環繞著,例如:棉被、茶几及屏風等等種類繁多。早上,將棉被折起,拿出茶几,就會從寢室轉變為用餐空間,再展開金色的屏風,又會變成結婚會場,此即是將房間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日本狹小居住空間所蘊含的文化,這些內涵,如果單只是從建築物構造的角度出發探討,那是無法思考到的。
Studio Work 的成員喜歡悠遊在硬體的建築面及軟體的生活面之間,也誠心希望讀者朋友可以在兩者之間怡然往來,徜徉在「建築之旅」之中,因此精選了60個主題,每一項主題都是在這個漫長的歲月當中,我們親身體驗並感到驚奇的事物。
謝謝您閱讀這本書,若能夠引起更多讀者對建築抱持著興趣的話,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能比這件事更令人感到開心的了。
內文 : 第1章 充滿著未知的日本建築
1.屋頂的形狀其實是切風前進的船形
——屋頂的形狀由風和雨來決定
若將屋頂上下顛倒著看,有想過那會像一條船的形狀嗎?如大家所知,前進時的船首呈現尖形,是因為要抵抗並縮小水的阻力,而另外一側不受水流影響的船尾部分,則呈平面。屋頂的形狀以及受風的原理,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屋頂可以這麼比喻,是一艘切風前進的船。
那麼,來比較三種日本屋頂的基本形狀:寄棟、切妻、入母屋,是如何抵擋風雨的吧!
「寄棟造」為屋頂向四方坡度傾斜的形式。和船首的形狀一樣,不管風從四面八方哪一個方位吹過來,都可以安然抵擋、抗衡排除。降雨也會順著向四方分散落下,因此自然素材的茅草屋頂、杉皮屋頂也都可以十足發揮其機能。
「切妻造」的形狀像是把一本書向兩側攤開朝下的山形屋頂。和寄棟造不同的是,三角形的這一側(稱之為「妻側」,其他則稱為「平側」)為迎風面,降雨時也不會往妻側排水。在妻側開窗,進行採光,不僅能讓閣樓明亮,還可以達到通風的目的。這樣的切妻造屋頂非常適合在屋內頂層進行養蠶業。
像是飛驒地方白川鄉的家屋為合掌造,將屋頂內側挑高成2、3層樓的構造,也是為了養蠶的關係。另外,屋頂設計成60度的急斜坡,這是為了不要有太多雪積在上面的巧思,而在冬天,從雪不易落下的妻側進出屋內外會比較安全。
「入母屋造」是把屋頂的上半部做成切妻造,下半部做成寄棟造的複合形式屋頂。發揮了兩者的長處,可以抵擋風雨,也考慮到屋頂閣樓的通風。在妻側加上換氣口是為了要向外排出爐火所產出的煙霧。
2. 一室住宅豈有理?
——潛在於「疊」文化的日本居住風格
在日本人的生活當中,有很多運用「相疊」的物品。以家具來說有:桌袱台及矮茶几、衣桁(掛和服的道具)、屏風等,寢具及棉被也是。其他的例子還有和服、蚊帳(防蚊用的網子)、包袱巾(風呂敷)、燈籠、扇子等,舉都舉不完。
這些東西相疊以後,就會具有輕巧、容易攜帶、又可以簡單收納的優點。我們日本人利用這樣的特點,有效經濟地利用空間。
早上一起床,折疊棉被,整齊放進「押入」 (壁櫥),取出桌袱台,就會馬上從寢室變身成為吃飯用的食堂。而把桌袱台換成上等的矮桌,就可以當成接待客人用的客間;再放置金色屏風,則能做為結婚會場;而夏天掛上蚊帳,還可隔離大部分的蚊子。
所以說,若房間設計有押入的空間,就足以在裡面生活。
相對於此,西歐常以家具來固定房間的機能。設置眠床就成為寢室,擺設餐桌就成為食堂,放置沙發的房間為客廳。在日本,房間的名稱不是用機能來稱呼,而是用6疊間、8疊間的房間大小來命名,主要是由使用的家具不同的生活觀念而來。
從歐洲角度來看,日本的住宅顯得相當狹小,以前歐洲人還曾揶揄說根本是「兔子小屋」,不過,我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居住型態的差異罷了!運用家具來固定房間的機能,和依照情況而進行不同的變化運用,何者為優,我想應該只是觀念本身的差異。
像是現代常見的一室住宅,若能巧妙地運用一些可折疊的家具,就不會顯得侷促一隅,像和服這般可以折疊收納的衣服,其占的空間大約只有洋服的四分之一大小而已。從這些細節當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生活樣貌的巧思。
5. 因為持續居住而趨近完成的建築
——不稱「完成」而稱為「竣工」的建築物
「竣工」,意味著建築工事的完成。那麼,是等同於「完成」的意思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這是由於日本有著因為持續居住而趨近於完成的建築文化思想之故。
你知道岐阜縣飛驒地方的吉島家住宅(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嗎?這棟古民家的魅力之一即是柱子、梁以及走廊地板所擁有的光澤,此一光澤並非是竣工當時就已經存在。
在柱子與梁表面塗上的滓漆,一開始是呈現黃色,不同於現在沉穩的色調。由幾代的居住者不斷地乾擦以後,出現像目前這樣的飴色光澤(擦拭色)。
對於建築來說,「竣工」不等於「完成」,而是「美」的開始。
這樣的想法亦反映在建築以外的領域,其中一個例子即茶聖千利休所喜好的樂茶碗。樂家初代名匠長次郎原本是一位瓦師,他的窯沒有屋頂,以致不容易保持高溫,因此具有玻璃性質的長石無法完全溶化,變成黑褐色且沒有光澤而粗糙的表面。
但是,使用茶筅點茶刮表面,茶滓就會滲透進去,而茶師手指觸摸擦拭時,汗脂漸漸透入碗中,經年累月下來,碗的表面會漸漸帶有紅鏽韻味。
所謂的「侘寂」,是由作物者和用物者之間,以時間慢慢細熬出來的鏈結。「竣工」這個詞也代表著欣賞這樣的關係變化,用一段很長的時間鏈結完成的文化內涵。
而現代有一種在合板上裝修銘木,以展現木材獨特天然紋路的作法,這種建築物在工事終了的時候就可以說是完成了,而且不太需要維護及維持。哪一種建築比較好?我想,應該要根據實際住在裡面的人的選擇而決定才是!
第2章 用這樣的眼光看近現代建築也充滿樂趣
17. 承載著明治維新政府威信的樣式建築
——近代建築第一人辰野金吾的東京火車站的故事
東京丸之內車站於二○一二年完成建築復原工事。這棟有著紅磚外牆搭配顯眼白色橫飾帶且代表著東京玄關的火車站,是由日本第一代建築師辰野金吾所設計。
明治初期派遣到歐洲考察的政府高官,驚異於石造和紅磚造所構成的歐洲街道景色,回國後很快地創設工部大學校造家學科(現在的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更招聘來英國建築家約書亞.孔德(JoiahConder)。辰野金吾為其第一屆畢業生,他畢業後到英國留學,學習當時流行的歷史主義(巴洛克復興)以及安女王復興樣式(Queen Anne Style),在威示明治政府威信的重要建築物當中,運用了這些風格。
其中之一是日本資本主義的原點——日本銀行本店,為使用歷史主義(巴洛克復興)的石造建築。而連天皇都會使用的東京火車站則採用各種折衷樣式為特徵的安女王復興樣式,再加上「辰野式」的個人化風格而誕生了此棟紅磚造樣式建築。
在東京火車站建造當時的一九一四年(大正三年),日本已經擁有混凝土造的建築物,但辰野卻刻意地使用紅磚造。
其理由可能是因為業主想要彰顯明治政府的威光,而辰野以建築構造做為因應答覆的關係吧!這或許是身處該時代的近代建築先驅者們的宿命呀!
晚年的辰野金吾致力於後進的育成以及成立相關學會,後代人稱他為「近代建築之父」。
23. 狹小住宅因巧思而生活心境寬闊
——建築師東孝光不離開都心的理由
在地價高昂的都會地區,想擁有一棟大面積住家是很困難的。但是在狹小面積所興建的小家(也稱狹小住宅),同樣蘊含著許多美好的事情。其先驅就像左頁般的建築家東孝光的自宅「塔之家」。該建築座落於東京都心內的青山KILA 通,因道路擴張而建成約6坪(20.5 平方公尺)的三角形畸零地。以都市計畫的觀點來看,照理應該不會興起住在這裡的想法才是。
塔之家在此興建地下一樓、地上五樓的住宅,現在已經被高樓圍住,但竣工當時確實如塔一般高聳著。
從平面圖來看,幾乎都是樓梯。樓梯平台給人感覺像起居室,但進到內部以後,印象完全改觀。
未施作樓梯的踢面板(踏板與踏板之間的垂直部分),也把挑高部分和樓梯融為一體,使空間看起來具有開放性。其結果,中間和下方樓層成為一體,並和上方樓層呼應連結,因此各空間並非是獨立的,給人全體綜合起來像是一整個空間的印象。
而且除了玄關,都沒有設置門扇,包括廁所、浴室都沒有門。乍看是一層一室的住宅,不過,更可以說是縱向串連的一室住宅吧!聲音及視線等隱私也由高低的絕妙空間構成來進行緩和。
東孝光的作品尚有電影院、美術館等文化設施,他想要住在都市,可以在百貨公司或老店逛街買東西,朋友也較多。近年來,曾經在鄉下隱居的高齡者漸漸回歸到都市的案例越來越多,東孝光可以說是這麼做的先行者了吧!
24.清水混凝土是映照自然的一面明鏡
——設計住吉長屋, 於中庭引入自然風光的建築師安藤忠雄
說到建築師安藤忠雄,大多數人都會和清水混凝土(也稱清水模)建築聯想在一起吧!
事實上,他的初期代表作「住吉的長屋」,移除了三間長屋的中間部分,形成中庭沒有屋頂覆蓋的清水模住宅建築。
如果要到另外一個房間,必須要通過露天中庭,雨勢如果很猛烈,就必得撐傘,而這樣特別的建築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這棟建築蓋在橫寬約3.64公尺、14坪的超級狹小基地上,四方用混凝土壁圍住。住在裡面的人的視線與意識當然往內延伸,向著中庭照射下來的陽光、風吹、降雨的方向吸引。
所以說,住吉長屋大膽地截斷與外部之間的連結,來製造和自然融為一體的空間。
一般來說,家被認為是「生活的器皿」,而或許可以說住吉長屋是「採入自然的器皿」。「所謂的民家,是和自然成為一體所孕育出來的」,住吉長屋是一座彙集了安藤忠雄這樣的理念及長屋特有的溫暖人際交流而集大成的建築。
另外,此建築不是用表情豐富的素材,而是用無機質的清水混凝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氣息及日日的變化,這也是安藤忠雄作品的特徵。
此一思想也活用在後來的代表作光之教會與水之教會。住吉的長屋當然不自由且不方便,但是,安藤忠雄將這個不便以及不自由,轉化成為新的價值。
將這個價值觀呈現在生活中,可以營造出嚴峻但豐富的自然環境,以及富有變化的生活型態。
最佳賣點 : 只要讀過,身邊的建築一下子就能變得有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