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れなくなるほど面白い図解社会心理学
作者 | 亀田達也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有趣到不想睡 怪異社會心理學: 盲從、狂熱、非理性的人群心理, 只有了解, 才能破解!:「社會心理學」是解析你我在社會上走跳時的內心動向與行動法則,並且研究為什麼會產生 |
作者 | 亀田達也 |
---|---|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有趣到不想睡 怪異社會心理學: 盲從、狂熱、非理性的人群心理, 只有了解, 才能破解!:「社會心理學」是解析你我在社會上走跳時的內心動向與行動法則,並且研究為什麼會產生 |
內容簡介 ▲▲群眾心理怎麼運作,一本就能看透!▲▲ →→為什麼網路論戰會越來越激烈? →→喜歡逼車的人有什麼特徵? →→發布緊急避難命令時,為何有人就是不離開? 看著新聞,你老是想,為什麼社會現象怪奇又複雜?社群中到底都是誰在帶風向的咧? 公司、學校、家庭、朋友關係……社會上、日常生活中,人們到底企求著什麼?又討厭什麼? 解決這些疑問的線索,都藏在名為社會心理學的學問裡! 「社會心理學」是解析你我在社會上走跳時的內心動向與行動法則,並且研究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受、為什麼會冒出如此舉動的理論, 你一定想知道,當身處人群之中時,是什麼讓我們變得愚蠢、盲從、狂熱又非理性? 本書帶你輕鬆理解隱藏在人們無意識行動和選擇背後的競爭、合作、攻擊、援助……等社會及職場上的各種現象與問題。 什麼都不思考,跟著大家走準沒錯? 戳破同溫層,擺脫隨波逐流的思考人生,快來讀一本助你強大理性的社會心理學! 本書特色: 1.以心理學實驗搭配生活實例與圖解說明,實用易懂。 2.篇幅短小,適合想快速了解社會心理學知識的讀者或作為該領域的入門書。 3.內含探討各種社會案例的有趣研究,日常生活中令你感到莫名的各種怪異現象都能找到心理學上的對應。 4.透過社會心理學的視角觀看這個世界,一定能讓你有全新的發現。
作者介紹 龜田達也龜田達也1960年生,東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伊利諾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並取得博士學位(心理學)。現為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室教授。著有《道德的起源──來自實驗社會科學的疑問》(暫譯,岩波書店)、《追求共識的知識──團體的決策》(暫譯,共立出版)等作品,合著有《挑戰複雜的社會心理學──身為適應中介者的人》(暫譯,有斐閣)、《「社會的規矩」是如何訂定》(暫譯,邊境實驗社會科學6,勁草書房)、《文化與實踐──探討心的社會性本質》(暫譯,新曜社)、《社會中的共存》(暫譯,岩波講座 溝通的認知科學 第4卷,岩波書店)等書。許展寧許展寧專職日文譯者,工作領域多為書籍及影視字幕翻譯。生活以截稿日為中心,人生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為自己的興趣而活。目標是成為一個懂得妥善安排工作,優雅過生活的譯者。
產品目錄 【第1章】社會現象與心理學 為什麼人會選擇視而不見? 助人行為的條件為何? 責任歸屬是助人的關鍵? 人容易附和多數人的意見 什麼情況容易引發從眾呢? 人會服從權威 人的殘忍從何而來? 電玩動漫會對犯罪產生影響嗎? 若手邊有武器,就會比較容易出現攻擊行為? 什麼樣的人喜歡逼車? 為什麼網路論戰會越演越烈? 人傾向站在多數那一方 澀谷的萬聖節為何會失控? 人會在什麼時候陷入恐慌? 為什麼遇到緊急情況也不避難呢? 信者得永生? 孤立感會促使犯罪嗎? 專欄 服從的心理 【第2章】團體組織的心理學 什麼是團體的專屬規範? 為什麼人會服從組織呢? 團體意見容易趨向極化 組織是如何做出錯誤決策? 該如何翻轉錯誤的判斷? 團體共同決策真的會是最理想的嗎? 為什麼會發生團體對立? 團體對立無法透過交流來化解 即使有所損失,仍會選擇維護團體的優勢 少數人該如何改變多數人的想法? 專欄 該如何避免落入團體迷思 【第3章】職場上的心理學 他人的存在會為作業績效帶來什麼影響? 觀察他人的行為結果而有所改變 人會希望自己的行為具有一致性 他人的評價會改變自己的意見和行為 人際關係對提高生產力的影響大於勞動條件 給予獎賞也有可能讓人失去幹勁? 毫無根據的預言為何會成真呢? 人會在無意之中產生歧視? 什麼才是真正優秀的領導者? 專欄 第一印象決定一切? 【第4章】個人與個人知覺的心理學 人容易以為自己具有普遍認知 人的判斷不一定合乎邏輯 決策的機制為何? 他人的行為能歸因於其自身因素? 為什麼會產生偏頗的揣測? 大家為什麼愛看高中棒球賽呢? 為什麼會有刻板印象與偏見? 追隨流行的人與特立獨行的人 保持平衡才能固守良好關係 人是如何被說服的呢? 體驗刺激的同時,對方看起來會更有魅力 專欄 素樸實在論 【第5章】理想的社會與心理學 囚犯的困境是什麼? 運用囚犯困境的電腦競賽 合作對自己比較有利? 追求個人利益有損社會全體的利益 人會經由助人行為獲得什麼? 公平分配報酬的方法 什麼是受到團體影響的種族滅絕? 文化會產生什麼差異? 徹底追求「榮譽」的文化
書名 / | 有趣到不想睡 怪異社會心理學: 盲從、狂熱、非理性的人群心理, 只有了解, 才能破解! |
---|---|
作者 / | 亀田達也 |
簡介 / | 有趣到不想睡 怪異社會心理學: 盲從、狂熱、非理性的人群心理, 只有了解, 才能破解!:「社會心理學」是解析你我在社會上走跳時的內心動向與行動法則,並且研究為什麼會產生 |
出版社 /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582524 |
ISBN10 / | 986558252X |
EAN / | 9789865582524 |
誠品26碼 / | 2682025963003 |
頁數 / | 12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0.7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社會心理學是解析人們在社會上的內心動向與行動法則,研究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受,為什麼會導向如此舉動的學問。
社會心理學探討的主題從「個人心理」到「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甚而「團體中的個人」及「社會現象、社會問題」,涵蓋範圍相當廣泛。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歷史與成果,也是解決社會上各種現象與問題的關鍵。
比方來說,當人一走進團體,就會不由自主地做出獨處時絕不可能有的行為。在澀谷歡慶萬聖節的年輕人變成失控暴徒的事件就是其中一例,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呢?
而牽扯到內部組織的企業違法行徑又是如何呢?儘管心裡明白這麼做不對,但是一旦成為了組織的一員,為什麼就會改而支持違法行徑呢?
解決這些疑問的線索,就藏在名為社會心理學的學問裡。其他還有像輿論是如何形成?為什麼會產生偏見及刻板印象?……等等,有許多探討各種社會相關案例的有趣研究。
學習社會心理學,並透過其中的視角觀看這個世界,一定能讓你有全新的發現。
內文 : 第1章 社會現象與心理學
▲▲若手邊有武器,就會比較容易出現攻擊行為?▲▲
關鍵字:攻擊線索
攻擊線索的有無會影響攻擊行為
人在感到憤怒和不滿的時候,會有毆打對方的攻擊行為,這與不會出現攻擊行為之間差在哪裡呢?貝科維茲(Leonard Berkowitz)認為「攻擊線索」的有無,就是人是否會出現攻擊行為的重要關鍵。
攻擊線索指的就是促使攻擊行為發生的存在,比方來說,槍是與攻擊行為有著密切連結的工具。我們一看到槍,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攻擊。因此當人感到憤怒時,要是身邊有這種能聯想到攻擊行為的工具, 腦中便會浮現發洩怒氣的攻擊畫面,促使自己實際做出攻擊行為。
為了證明這個假設,貝科維茲進行了下述實驗。
首先,將受試者分成被同謀刻意激怒,以及沒有被激怒的類別,並讓這兩種條件不同的受試者有機會對同謀施予電擊。再來更進一步地,以電擊按鈕旁邊有無槍枝的條件分成3組,調查各組會對同謀施予多少次電擊,結果發現無論受試者是否生氣,有槍的組別都會施予較多次的電擊。
換句話說,這成功證明了槍為攻擊線索,並促使受試者產生攻擊行為,導致電擊次數變得比較多的假設。
▲▲什麼樣的人喜歡逼車?▲▲
關鍵字:敵意歸因偏誤
敵意歸因偏誤越強的人越有攻擊性
近年來,逼車已成為了社會問題。從2016年日本汽車聯盟(JAF)的交通禮儀問卷調查可得知,在是否曾被逼車過的問題中,回答「時常遇到」、「偶爾遇到」的駕駛人比例多達全體受訪者的54.5%。
一般認為逼車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引發,像是發生在駕駛人變換車道或超車的時候。然而, 即使心裡不高興,正常人都不會做出可能引發重大意外的危險行為, 那是什麼類型的人會因為小事爆發攻擊行為呢?
這種人在社會心理學上或許能稱為是「敵意歸因偏誤」(hostile attributional bias)強烈的人。敵意歸因偏誤是指將他人的行為解讀為對自己具有敵意或惡意的傾向。
比方來說, 早上通勤時段與人在月台碰撞的時候, 敵意歸因偏誤較弱的人會認為「人多時難免撞到」或「自己可能也不專心」, 但敵意歸因偏誤較強的人卻覺得「對方是故意撞上來的」,朝對方發動攻擊行為的可能性也會提高。
實際上,也有研究結果證實敵意歸因偏誤越強,就越容易爆發攻擊行為。道奇(Kenneth Dodge)與研究團隊以犯下殺人、傷害或強盜等罪行而受到逮捕的青年為對象, 調查他們如何將一般人不會感到有敵意的行為轉而解讀成對方敵意爆表, 最後發現敵意歸因偏誤越強的青年, 犯罪件數也會比較多。由此可知敵意歸因偏誤與攻擊行為有著密切關係。
▲▲為什麼網路論戰會越演越烈?▲▲
關鍵字:社會比較
知道他人的意見後,批判會變得更加激烈
即使大小程度不一,現在網路上幾乎天天都能看到各種論戰。像是名人的失言或醜聞風波、在日本稱為「打工族恐攻」的惡搞影片、公務員或企業的不當行為等等,每當類似事件躍上話題,便會立刻在社群網站上被大肆擴散,造成當事人或該企業的社群帳號被惡言洗板。
這種網路論戰的一大特徵就是網友的批判會逐漸激進,從否定對方的人格到發表歧視性的言論,甚至直截了當地留下「去死」的謾罵之詞。為什麼網路論戰容易越演越烈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和「團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所謂的社會比較,就是當多數人與自己持有相同意見時,我們便會對自己的意見產生自信,讓該想法變得更加強烈。團體極化則是在進行團體討論時,只要越多成員贊同高風險的意見,團體的決策也會變得更有風險;反之, 當越多成員偏好保守,團體的決策便會趨向保守。
在網路世界的環境中,很容易就能找到意見相仿的網友,所以當我們只選擇吸收相近的聲音,或是只參與立場相同的社群時,就會時常引發團體極化的現象。不只如此,另外像是沉默螺旋以及對相反意見嗤之以鼻的團體迷思等現象也會不時出現,當這些綜合在一起時,就能想見網路論戰容易變得更為激烈。當然還有網路的匿名特性,也是讓論戰越演越烈的一大原因。
▲▲人傾向站在多數的一方▲▲
關鍵字:沉默螺旋
沉默螺旋會讓少數者變得更少數
在1965年的德國議會選舉中,兩黨的支持率明明直到投票前一刻都是僵持的局面,實際開票結果卻是其中一方政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為什麼原本僵持不下的支持率會在選舉中出現巨大的差距呢?
對這個現象很感興趣的諾爾紐曼(ElisabethNoelle-Neumann)注意到了選前某個民意調查的結果,內容是關於在目前的兩黨中,你認為「哪一黨會獲勝」的調查,從結果可以看出大約從半年前開始,覺得現在獲得大勝的政黨會勝選的人突然一口氣暴增了許多。換句話說, 其實民意有別於支持率,早在選前就清楚認知到哪一黨占有優勢。
諾曼認為這樣的民意認知會左右選舉結果, 便提出了「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假說。這項假說是指人一旦認為自己處於優勢就會更勇於表達意見, 認為自己處於弱勢時則會害怕遭受孤立而沉默。這種沉默會讓優勢者的氣勢更張揚, 使弱勢者陷入更加不利的狀況。
紐曼覺得在沉默螺旋的形成過程中, 透過大眾媒體進行的民意調查等資訊擔任了重要角色。此外,這項假說是以人類為社會性動物, 會害怕在社會上遭受孤立作為前提。因此大部分的人在觀察周圍和社會的動向之後, 會選擇支持不讓自己受到孤立的意見, 導致多數者更趨向多數, 少數者更趨向少數的結果。在另一方面, 也有提到社會上存在著不畏孤立的人, 並表示這種少數者在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澀谷的萬聖節為何會失控?▲▲
關鍵字:群眾心理
群眾的3大特徵:「一體感」、「無責任性」、「無名性」
萬聖節現已成為深植於日本的重要節慶了,變裝的小孩子來要糖果是令人會心一笑的畫面,然而在澀谷鬧區卻有部分群眾在街頭推倒卡車,爆發近乎失控的場面。
當一群人聚在一起,有時候就會像澀谷暴民那樣受到周遭影響,不小心做出平常絕對不會做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群眾心理」。
一般而言,群眾心理包含了「一體感」、「無責任性」、「匿名性」這3個特徵。像是為了觀賞運動賽事或是參加活動等等,因為共同目的而聚在一起的群眾很容易就會產生一體感。以澀谷為例,現場聚集的民眾都有慶祝萬聖節的共同目的, 就算自己是一個人參加,只要有了慶祝萬聖節的共通點,便容易與周圍的人有一體感,而這股一體感就會讓人感到情緒亢奮,只要情緒一激動,原本冷靜的判斷力和自制力當然就會下降,要是再加上酒精的推波助瀾,更有可能導向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此外,群眾有別於組織性團體,每個人身上沒有任何責任或義務的束縛,所以也容易產生不管做什麼都沒關係的無責任性心理。
不僅如此,周圍的人不曉得自己是誰的匿名性,也會減輕許多內心的罪惡感,再加上現場氣氛和情緒使然,人就會忍不住做出違反常理的行為。
最佳賣點 : 戳破同溫層,擺脫隨波逐流的思考人生,快來讀一本助你強大理性的社會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