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霧風到林家: 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 | 誠品線上

穿越霧風到林家: 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

作者 萬蓓琪/ 陳思宇/ 翁健鐘/ 張明權
出版社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穿越霧風到林家: 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大花廳的戲臺上,什麼樣的唱響迴盪在戲臺腳下的甕缸;曾經在那幾進院子裡嬉鬧玩耍的孩子,如今在哪裡?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 大花廳的戲臺上, 什麼樣的唱響迴盪在戲臺腳下的甕缸; 曾經在那幾進院子裡嬉鬧玩耍的孩子, 如今在哪裡? 藍白相間的景薰樓, 門前可曾真有飽滿的葡萄結實纍纍? 如今穿著汗衫搖著扇子的鄰老, 腦海裡記得的是什麼景象? 揮手,我們試圖撥開眼的歷史雲霧, 從此時開始,走向過去與未來。 本書特色: 本書重新審視霧峰林家百年來的前人、今人的宿命與經歷,以歷史與文學筆法交錯,做最真誠的故事描寫與敘述。不管是傳說、傳奇或英雄的旅程,霧峰林家的百年風華皆歷歷在目。 故事從1746年、時年十八歲、出身漳州的林石,渡海來台開始。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台灣,是無數懷抱夢想的人之一。他準備在這個氣候溫暖、四處荒蕪的島嶼,展開此後的拓墾人生。他就要在這裡成家立業、為日後龐大的家族打下最初的根基了。 世代的子孫都在亂世裡掌握先機,從土地擴張到加官晉爵,他們把「霧峰林家」寫進了台灣史不可或缺的一頁。 林文察、林朝棟、林獻堂、林祖密,史書上的人物一一現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崗 盧昱瑞 萬蓓琪 陳思宇 翁健鐘 張明權李崗1957出生於臺灣,曾任藝文及談話性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廣告 電視 電視電影 微電影 電影 編劇、導演、製作人、片商、發行人、監製。1994年以《新老殘遊記》劇本獲臺灣新聞局優良劇本獎,自此展開影視生涯。 1996年以《今天不回家》再獲優良劇本獎,並獲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 1998年以《條子阿不拉》三獲優良劇本獎,又榮獲為新聞局電影一千萬輔導金首選,於是親自執導該作品為其電影處女作,贏得臺北電影節特別獎,並獲多項國際影展邀約。 2001年導演及製作頂新集團企業形象廣告及公視電視電影《情人的眼淚》。 2002年為落實電影、電視的拍攝製作和行銷,成立雷公電影有限公司及崗華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電視連續劇《粉紅教父》、《後天美女》,並進口發行獨立製片電影,至今已發行包括《放牛班的春天》、《送行者》等60餘部世界各國非好萊塢電影。 2006年為培植臺灣新銳導演,以崗華影視傳播公司為中心,展開臺灣電影之「推手計畫」,目前「推手計畫」製作電影有《星光傳奇》、《陽陽》(柏林影展入選、2009臺北電影節開幕片)及《茱麗葉》(東京影展入選、2010金馬影展開幕片)。 2008年研究及籌拍《霧峰林家》紀錄片。 2009年籌拍《必殺技》等電影長片,及《布袋甩尾》微電影。 2010年籌拍《只要一分鐘》電影長片,及展開整合移民署與緯來電視臺之《內人‧外人》,外籍新娘系列電視電影製作計畫, 2012年獲得五座金鐘獎肯定。萬蓓琪台大外文系、台南藝術學院音像所畢業。獨立紀錄片工者。長期關注邊緣以及離散社群,專長興趣在歷史人文議題與社會變遷。不信仰真實,常於發夢中得解惑。陳思宇政大歷史系、台大歷史所畢業。待業中的歷史學博士。翁健鐘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走跳江湖數載,曾任助理、編輯、翻譯、企畫、顧問、編劇,鬻文為生,夢想是開滷肉飯店,冬天兼賣客家湯圓。張明權中興台文所畢業。集臺灣古典文學、歷史、軍武、ACG等屬性於一身的廢宅。聽著二戰軍歌,翻閱百年史料時所發出的癡笑,常令他人退避三舍……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序 李崗 序 前人篇 拔地而起的巍峨身影──林文察 關鍵年代的目仔少爺──林朝棟 三少爺的時代──林獻堂 迷霧中的將軍──林祖密 今人篇 萊園裡的絕代風華──林芳媖與林承峰 「烈士」的孩子──林為民與林青 「文魁匾」的守護人──林垂訓 再次點燈 附錄 「林文察部隊用腳扣扳機」一說的出處 櫟社的活動與興衰 壽至公堂 開始跳舞的時代──霧峰一新會與新時代氣氛 「霧峰林家」大事年表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穿越霧風到林家: 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
作者 / 萬蓓琪 陳思宇 翁健鐘 張明權
簡介 / 穿越霧風到林家: 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大花廳的戲臺上,什麼樣的唱響迴盪在戲臺腳下的甕缸;曾經在那幾進院子裡嬉鬧玩耍的孩子,如今在哪裡?藍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350593
ISBN10 / 9860350590
EAN / 9789860350593
誠品26碼 / 2680745143002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文】
以真誠的心面對歷史
《穿越霧風到林家》、《阿罩霧風雲》 監製.製片人 李崗

台灣一般人搞不太清楚「霧社」和「霧峰」,還有「林家花園」──板橋有一個,霧峰……好像也有一個。
搞得清「霧峰林家」和「霧社事件」的,大概也還都知道霧峰林家有位林獻堂。雖然板橋和霧峰都有「林家花園」,不過,「霧峰林家」當然也不是只有一位林獻堂。
在近兩百多年來台灣最重要的幾次政治變動中,包括林爽文事件、參與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戴潮春事件、中法戰爭、中日割讓、國共內戰、二二八……,都可看見「霧峰林家」對台灣發展的影響力。「霧峰林家」可以說是台灣最主流且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之一。
可是為什麼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這個家族和從前的台灣是如此的陌生?因為我們向來接收的都是有目地性、片面、簡化……的訊息,歷來的各個統治政權、黨派、媒體、學者……都有他們不願意去面對的部分,所以各取所需的去遮掩與放大。
我一直認為真誠比真相重要,以電影來說,電影本身就是個假相,就像佛家所說的皮相、色相,但觀看的人是會被這假相給搞哭搞笑,真假分不清,所以做電影的人,他做電影的意念和態度真不真誠,是非常重要的。
紀錄片更不代表真相,因為它本身的素材是實相,披著「真相」的外衣去「以偏蓋全」,所以做的人怎麼去導引、剪裁和呈現,他本身的意念和態度就更形重要了。
做「霧峰林家」的紀錄片和這本書,對於這個家族的觀點,也就是所謂的解釋權,是相對「危險」的,因為兩岸和日本的各個黨派、學者……甚至霧峰林家內部本身頂、下厝之間,彼此也存在著許多不同角度的思維,難有交集,這讓我們拼湊的非常辛苦,我們目前只想「呈現」,並不想著墨在「解譯」或「批判」,因為很多事情是沒有「真相」的。
我們連眼前的三一九事件和連勝文槍擊案都拼湊不出來,更何況是一兩百年前的「真相」,人是會說謊的,「真跡」並不代表真相,大部分的「假相」其實是來自政府,所以官方的「証明」,也不等同於「真相」,可是在做「霧峰林家」紀錄片與書,我們每個參與的人,在這一段漫長的集結、查証、辯論、製作……摸索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收穫,以我本身來說,我祖籍是江西德安人,德安李家我說不清楚,但「霧峰林家」我可能可以說個三天三夜。
當然到目前為止,對於「霧峰林家」我們也不敢說提供了什麼真相或全貌,或許只是想對下一代提供一種接收歷史的態度,就是越「威權」、越「英雄」對它的問號就要越大,因為這就是一種簡化,而面對歷史或任何「事件」,雖然不見得非要為反對而反對,全盤推翻,有時候「威權」或「英雄」也有它在那個相對時空的硬道理,但一定不能照著政黨的框框與導引去接收,至少要提高高度與拉遠距離,要冷不能熱,要理性不能帶感情,才能比較看得清全貌與「真相」。
希望這部片與這本書,能夠讓您感受到一些我們做的人的真誠,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回收,那種開心是種「真相」。

內文摘文:

沿著高架的快速道路,穿過中部臺灣,離開繁華的臺中往淺丘的方向行進,車行時速九十。新興的霓虹招牌、逆光剪影的高樓吊臂工程隨著車側的風聲,漸漸消失在眼前靜默的空寂中。神岡、西屯、南屯、烏日、芬園、草屯、霧峰……地名的背後,攜帶著故事。這條高速公路叫福爾摩沙,帶著我們穿越這片圍繞著淺丘山腳的沃土;順著綠底白字的指示牌,時空與記憶在迷霧中交會、又分岔。
眼前的景象,是兩百多年前初到這裡的林石,所看到的嗎?大里、草屯、霧峰;溪流、水圳;田地、宅邸。處處是他們與其他前後發跡的家族,在此地打拼的腳印。宮保第的木柱與橫梁,也是沿著這樣的路線,渡海而來嗎?彩繪的門神,背後護衛着什麼樣的故事;大花廳的戲臺上,什麼樣的聲響迴盪在戲臺腳下的甕缸;曾經在那幾進院子裡嬉鬧玩耍的孩子,如今在哪裡?藍白相間的景薰樓,門前可曾真有飽滿的葡萄結實纍纍,如今穿著汗衫搖著扇子的鄰老,腦海裡記得的是什麼景象。
揮手,我們試圖撥開眼前的歷史雲霧,從此時開始,走向過去與未來。

拔地而起的巍峨身影──林文察(1828-1864)
林文察,霧峰林家第五代,也是影響霧峰林家能由中部一方土豪轉而成為全臺灣最具影響力家族的關鍵人物。他曾率眾協助清廷平定小刀會,又召集家鄉壯丁組織臺勇,渡海至福建、浙江等地對抗太平軍,再回臺敉平戴潮春事件。數年間,由一介罪民轉身成為封疆大吏,官拜福建陸路提督,但就在仕途蒸蒸日上之際,卻又在福建漳州兵敗於太平軍之手,將星殞落於漳州萬松關。林文察的一生,可說是臺灣史上一段膾炙人口卻又籠罩各種謎團的傳奇故事:他雖使林家的聲勢邁向巔峰,但也因為行事作風時有爭議,在他身後,林家就不斷陷入與閩台地方官及中部豪族之間的鬥爭漩渦。

關鍵年代的目仔少爺──林朝棟(1851-1903)
林朝棟身為傳奇人物林文察的繼承者,但其一生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他努力帶領林家渡過自顛峰跌落後面臨的種種挫折,但在林家由谷底翻身,逐漸再起之際,卻又遭遇臺灣史上的重大變局:甲午戰敗,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使他與林家陷入難以抉擇的困境。林朝棟最後選擇舉家內渡,支持者認為他身為清朝官員必須服從朝廷旨意,而且雖然放棄了在臺灣經營許久的基業,但至少保存了家族元氣;另方面,許多人批判他未支持臺灣民主國政府、甚而解散當時勢力強大的棟軍,都是導致抗日力量崩潰的主因。林朝棟本人除受困於棄臺內渡的負面評價,在大陸上又尋找不到新的發展機會,最後抑鬱而終。

三少爺的時代──林獻堂(1881-1956)
林獻堂,阿罩霧林家的三少爺,一生堅持不說日語,不穿木屐。自小就是所謂大人氣概的少年老成。體軀高而不大,一顆總退卻型的禿頭(俗稱大臣頭)閃閃發光,凡見過的人,都印象深刻。他為人溫和,很少生氣,說起話來輕聲細語,旁人皆戲稱他為「有良心的員外」。
1895年,甲午戰敗,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時,他即奉祖母羅太夫人命,率全家至泉州避難。其時年方十五,即擔起重責,率領安置整個家族六十餘人。爾後,林獻堂與霧峰林家,一同在近代史最關鍵的時刻進出。
他經歷了日治時期,與殖民權利維持著既近又遠的關係;保存家族的勢力卻又始終不放棄地、柔軟的與殖民者相抗衡;國民政府遷臺,他參與主持了光復紀念大會,原以為經歷苦難的臺灣,將走上富足的康莊大道,孰料卻先掀起了政治上的風暴。
他不僅不以日語與人溝通,亦不善中文,一生透過通譯與當權者周旋。「光復」後才不過幾年,便以治療頭暈痛為由前往日本,離開了這個理不清的是非之地,再也沒有回來。

迷霧中的將軍──林祖密(1878-1925)
他的父親林朝棟是中法戰爭英雄,那時的他只有六歲。父親之後任開撫墾局局長,賜號勁勇巴圖魯,欽加二品頂戴,賞穿黃馬褂,統領棟軍兼全臺營務處。並獲得全臺樟腦專賣權,林家的家業由此日益龐大。
在如此巨大的身影下成長的他,喜歡穿著軍裝,留著八字鬍,遠遠望去,很像他的父親。好友丘念台曾形容他:「體精幹,性剛果,眼奕奕有英氣。擅國技,善射擊。方正少嗜好,惟善游獵、習字。」
但時代已然轉變,他身處的時局較父輩更為繁複詭譎,縱使俱懷逸興壯思飛,青天明月也不再單純美好一如昔日。
一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一個維繫傳統的家族,一個說書人,遇上一組電影夢想家,一部關於霧峰林家的非劇情片開拍、而快要完成了。

再次點燈
霧峰宮保第的大花廳上,劇組重演了林家的宴客場面,粉墨登場的林朝棟、林祖密、林文欽、羅太夫人…以及聽聞聲響而來觀賞的、「真的」霧峰林家的後人們,虛實交替,歷史的幽魂從未離開這個雕梁畫棟的院落。故事正要開始、故事從未結束。
這場戲、這場面,劇組研究了超過一年半。從賓客來人何者、衣著如何,台上戲碼到動態走位,資料研讀文物考據,在眾人皆以為熟知的歷史片段裡組合細節,竟是最困難的。而終於來到了此刻。
戲台屋檐下的大紅燈籠,在夜色裡亮了起來,樂師「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的奏起了序幕,聲響引來了仍住在隔鄰的林家後人,他們也聽說「大花廳裡的戲要拍了」。裝扮好了的女眷們依序在二樓廂房就座,露天中庭也擺上了四桌宴席。除了器樂,大花廳裡擠滿了人卻無其他聲響,演員停格,攝影機運動。接著要掌管經營宮保第院落的林俊明(林正方之子)在二樓側翼,用手機拍下這個奇特的片刻;林義德(林正傳之子)則指著梳化完成了、坐在一旁的演員對旁人說:「這是我曾祖父林朝棟呢,我要和他照張相。」魔幻交疊的時刻,歷史的幽魂,從未離開這雕梁畫棟的大花廳。
受曲折的歷史脈絡與複雜人物性格吸引,這部關於霧峰林家的片子開拍了;而真實的霧峰林家,故事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