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issue on Taiwan fiction and realism No.50 | 誠品線上

台灣文學英譯叢刊 No. 50: 台灣文學與寫實主義小說專輯

作者 Kuo-ch'ing Tu (杜國清)/ Terence Russell (羅德仁)/ 編
出版社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Special issue on Taiwan fiction and realism No.50:,Duringtheearlystagesofitsdevelopment,Taiwan’sNewLiteraturewasintimatelyconnectedwithrealism.Theyear2022ist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Taiwan’s New Literature was intimately connected with realism. The year 2022 is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fiction writing in Taiwan, and also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For the former, this is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Chui Feng’s “Where Will She Go?” For the latter, it is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James Joyce’s (1882–1941) novel Ulysses, and Anglo-American writer T. S. Eliot’s (1888–1965) poem The Waste Land. When the Alphabet Lab was first established, it also paid tribut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modern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war Taiwan literature. In this special fiftieth issue on “Taiwan Fiction and ‘Realism,’” we once again identify and trace out the pathways and objectives of Taiwan’s writer apostles over the past one-hundred years. 台灣新文學的發展,以追風的〈她要往何處去〉為濫觴,發表於1922年,至今剛好一百年。台灣新文學發軔時,歐美現代主義發展已達到高峰,台灣必然受到影響,可見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在台灣的演變是與時並進的。在這一專輯的〈導言〉中,張教授將九篇小説平均分成三個階段:日治時期(1922–1945)、戰後(1945–1991)和當代(1992–),且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選錄的考量,一一加以説明。要而言之,所選譯的九篇「寫實主義」小説,題材涵蓋面廣,各以不同的歷史背景,寫實地反映出社會現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Kuo-ch'ing Tu(杜國清)、Terence Russell(羅德仁) 編【About the Editors】Kuo-ch'ing Tu, born in Taichung, Taiwa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poetics and literary theorie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and world literatures of Chinese (Shi-Hua wenxue). He is the author of numerous books of poetry in Chinese, as well as translator of English, Japanese, and French works into Chinese.Terence Russell is Senior Scholar in the Asian Studies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itoba. He has an interest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Chinese, especially the literature of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 Dr. Russell has been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and was the guest editor of Issue 24 on Taiwan Indigenous myths and oral literature.Li-hsuan Chang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aiwan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concurrently serves as the twelfth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Cultural Studies Society (2021–2023), director of the Taiwan Lee Chiao Literature Association, and Director of Hsieh Tsung–mi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field of post-war Taiwanese literature, the Republic of China literature, the production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during the martial law period, and the research and re-culturation of Taiwan Literature. She is the author of Two Major Newspapers’ Literature Awards and the Formation of Taiwan’s Literary Ecology (2010), Construction and Change: Realism and Taiwan Fiction Production (2016).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Foreword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Taiwan Fiction and ‘Realism’ /Kuo-ch’ing Tu 「台灣文學與『寫實主義』小說專輯」卷頭語/杜國清 One Hundred Years of Apostles, Pathways and Objectives: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Taiwan Fiction and‘Realism’”/Li-hsuan Chang 百年使徒 途 圖──「台灣文學與『寫實主義』小說專輯」導言/張俐璇 Short Stories Where Will She Go—For My Suffering Sisters 她要往何處去──給苦惱的姐妹們/Chui Feng The Ducks 鴨母/Chang Shen-chieh The Mountains, The Rivers, The Grass, and The Trees 山川草木/Lu Ho-jo The Puppeteers Behind the Scenes 幕後的支配者/Wu Cho-liu Discussing Art with Ah Li by Letter 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Hsieh Li-fa Blind Spot 死角/Tzeng Ching-wen Island 島/Lai Hsiang-yin Snowy Taipei: 1901 雪的台北一九〇一/Ming Yu-ping F for Fiction F虛構/Huang Chong-kai About the Translators About the Editors About Subscription

商品規格

書名 / Special issue on Taiwan fiction and realism No.50
作者 / Kuo-ch'ing Tu (杜國清) Terence Russell (羅德仁) 編
簡介 / Special issue on Taiwan fiction and realism No.50:,Duringtheearlystagesofitsdevelopment,Taiwan’sNewLiteraturewasintimatelyconnectedwithrealism.Theyear2022ist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06737
ISBN10 / 9863506737
EAN / 9789863506737
誠品26碼 / 2682334841009
頁數 / 2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3:英文
尺寸 / 21X14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台灣文學與『寫實主義』小說專輯」卷頭語

杜國清(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研究系教授)

《台灣文學英譯叢刊》自1996年創刊以來,以台灣主體性為核心的編輯方向,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這一導向隨著台灣社會歷史的發展,更加明顯。這一編輯導向及其理論核心,基本上是葉石濤的文學史觀的呈現和實踐,也呼應本叢刊開宗明義所揭示的出版宗旨,在於促進國際間對台灣文學的發展和動向能有比較切實的認識,進而加强從國際的視野對台灣文學的研究。隨著今後台灣社會和政治情勢的發展,台灣的主體性將會越趨明顯。選譯的作品能夠呈現台灣文學的主體性,表現出台灣這塊土地及其人民、社會、歷史和文化特色,才能在國際上以其特殊屬性獲得肯定和賞識。這一觀點呈現在擬定主題、選文翻譯、以及英文編輯上,成爲本《叢刊》一貫的特殊風格。

近年來,台灣研究在歐美學術界,由於台灣教育部的積極贊助,幾乎可以説是遍地開花,紛紛設立台灣研究中心,大力推展台灣研究,所展現的是多元文化的視角,和跨學科跨文化的國際視野,只要跟台灣沾上邊的任何研究議題,都可能在研討會上獲得發表的機會。就橫向發展而言,研究的觸角,不斷伸向日治時期與東亞殖民地、東亞文化傳統的連結,台灣文學與世華文學、世界文學的連結,原住民與世界少數民族的連結,以及台灣的開放社會與世界潮流的酷兒文化的連結。就縱向探討而言,研究的觸角伸向歷史文化、族群發展、以及傳統與現代和後現代的比較探索。

至於歷史意識與文化傳統而言,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1866–1952)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All history is contemporary history)的觀點,强調歷史的當代性,而與艾略特所説的「歷史就是現在」(History is now),可説異曲同工。艾略特(T.S. Eliot,1888–1965)强調歷史意識的同時性:「時間現在與時間過去,二者或許存在於時間未來,而時間未來包含在時間過去中。」(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 / Are both perhaps present in time future, / And time future contained in time past.),或者更具體地說,「傳統含有歷史的意識,認識到過去不僅具有過去性,同時也具有現在性。」(The historical sense involves a perception, not only of the pastness of the past, but of its presence)。換句話説,歷史意識使一個作家同時具有傳統性和現代性,成熟的台灣作家也不例外。台灣研究的歷史縱深,亦即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只存在於現代人思索的世界中,有許多值得進一步探索的地方。因此,本專輯抛磚引玉,初步考察「寫實主義」與台灣小説的建構與流變,對文學史的回顧和當代觀點的歷史詮釋,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隨著國際局勢在東亞地區的丕變,台灣研究已形成一門顯學,方興未艾,樂觀其成。

基於這一認知,我們將這一集的主題擬定為〈台灣文學與「寫實主義」小説〉,特請台大台文所張俐璇教授擔任客座編輯,負責選擇作品和撰寫導論,探討台灣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思潮底流。張教授的學位論文,《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説生產》(國立成功大學,2014),從自然主義、現實主義、寫實主義、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由理論思潮的變遷和文學批評的建構,看近百年來台灣小説的發展,可以説是師承葉石濤的核心文學史觀:「沒有土地,哪有文學」的寫實主義精神。四百多頁的博論專著,在這一專輯的〈導論〉中,只能針對「寫實主義」與台灣小説生產以一頁的篇幅,掛一漏萬,加以點題説明台灣「寫實主義」小説的主要特徵。

一般而言,台灣人作家希望建立自己的文學,自日治時代起,台灣鄉土文學的使命,有如使徒背負的十字架,前仆後繼,一直到現在。這也是葉石濤當初寫《台灣文學史綱》的意圖。回顧台灣新文學的發展史,主要潮流的演變,來自西方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識形態主導的現實主義(Realism)和倡導反傳統的現代主義(Modernism)。台灣本土主義(Nativism)標榜以土地為依歸的寫實立場,便在這兩大西方思潮抗衡的隙縫中,應運而出,此起彼落,使台灣文學思潮的流變,形成「三脚督」的局面。

一如葉石濤在〈世界文學的寫實主義與台灣新文學的寫實主義〉(2000)一文中所洞察到的,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的創作方式,都是寫實主義的,也是現代主義的,兩者都是舶來品,具有雙重的意義:前者面對異民族的殖民統治,採取反抗的基本立場是現實主義的原則,後者面對與殖民者共謀的封建體制,採取曲折迂迴的諷喻方式是現代主義批判現實的表現技巧。在這樣的殖民地社會情境下,兩者不是截然對立,而是互相滲透、調適、融合的,以達到反抗和變革的訴求和目的。因此,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結合所激發的台灣本土主義,可以説是建構台灣新文學傳統的砥柱,以期實現建立具有自主性(originality)的文學願景,最終完成台灣作家作爲使徒的使命。

台灣新文學的發展,以追風的〈她要往何處去〉為濫觴,發表於1922年,至今剛好一百年。同年劃時代的現代主義作品有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尤利西斯》(Ulysses)和艾略特詩歌《荒原》(The Waste Land)。追風的小説是初試啼聲,另外兩位大師級的作品是公認的傑作,不可同日而語。台灣新文學發軔時,歐美現代主義發展已達到高峰,台灣必然受到影響,可見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在台灣的演變是與時並進的。台灣文學今後的發展,必然沿著從鄉土文學到本土主義這一導向。亦即台灣作家在擁抱鄉土之餘,必須具有文化的自主性,迎向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國際社會現實,同時在反傳統、認識傳統、回歸傳統的文學道上,扎根本土,以其藝術的獨創性,追求現代主義的創新精神和作品的古典價值。

台灣文學的本土主義,蘊含寫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胸懷和視野,這也是本叢刊過去出版的專輯(39集到44集)也包括現代主義作家的理由,而在《台灣文學與「寫實主義」小説》這一專輯中,代表當代的三篇小説,賴香吟的〈島〉、明毓屏的〈雪的台北一九〇一〉和黃崇凱的〈F虛構〉,都是立足於台灣本土、超越時空的局限、追求普世共同的文學價值、展現現代主義創作技巧和藝術構思的例證,也是本叢刊這一文學史觀和理念的實踐。

在這一專輯的〈導言〉中,張教授將九篇小説平均分成三個階段:日治時期(1922–1945)、戰後(1945–1991)和當代(1992–),且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選錄的考量,一一加以説明。要而言之,所選譯的九篇「寫實主義」小説,題材涵蓋面廣,各以不同的歷史背景,寫實地反映出社會現實,包括清末台灣割讓給日本時帶來的文化衝擊和認同困境,對纏足封建文化的批判,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殖民統治的抗日活動,殖民地台灣的日常生活,台灣話的語言認同感,斂財欺神金錢支配一切的社會風氣等。由於受到篇幅的限制,這一專輯雖然沒有選入直接涉及白色恐怖的小説,卻也包括解嚴以後,台灣開放社會的新移民融合的「寫實主義」後現代作品。

在所選的九篇作品中,有兩篇原文是日文,亦即:追風的〈她要往何處去〉和呂赫若的〈山川草木〉。英譯是根據鍾肇政和林至潔的中文翻譯,兩者的譯筆都相當忠實可靠。台灣新文學早期的作品,中文不甚流暢,增加翻譯上的難度,譯者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值得肯定。關於吳濁流和呂赫若的作品,本《叢刊》15集(2004)和34集(2014)曾分別加以譯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關於譯者,除了經常給與協助的陶忘機教授和黃瑛姿之外,自上一集起有幾位生力軍加入翻譯團隊,繼續爲本集《叢刊》翻譯,我們非常歡迎和感謝。

經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努力,《叢刊》終於出版了50集,不能不感謝許多志同道合的台灣文學學者和翻譯者的協助和合作。首先是客座編輯張俐璇教授的學術貢獻,配合這一專輯的主題,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提供作者小傳和相關的出版資訊,徵求作者授權英譯轉載作品等編輯作業。其次是羅德仁教授聯繫譯者,並和專業英文編輯Fred Edwards共同審定譯稿,擬定初步排版等上游作業。臺大出版中心編輯部嚴嘉雲的專業協作,負責封面設計、校對定稿、印刷製作的下游作業、莫不盡心盡力,追求完美的出版專業水平。關於封面設計,美編富有創意的構思,在於呈現這一專輯的主題:一群台灣作家的形象,在台灣新文學的長河中湧現奔騰,匯成「寫實主義」跨一世紀的時代洪流。大家同心協力、對《叢刊》繼續出版的付出、支持和合作,謹致最大的謝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這一專輯的〈導言〉中,張教授將九篇小説平均分成三個階段:日治時期(1922–1945)、戰後(1945–1991)和當代(1992–),且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選錄的考量,一一加以説明。要而言之,所選譯的九篇「寫實主義」小説,題材涵蓋面廣,各以不同的歷史背景,寫實地反映出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