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20大傳奇帝王 (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中外20大傳奇帝王 (2冊合售)

作者 探索發現系列編輯委員會
出版社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中外20大傳奇帝王 (2冊合售):拓疆稱霸,力挽狂瀾,劍指處大國崛起;兄弟相鬩,夫妻反目,蕭牆內、宮闈間愛恨糾結;是明主?是暴君?悠悠歲月亦抹不掉千古名帝!秦始皇嬴政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拓疆稱霸,力挽狂瀾,劍指處大國崛起;兄弟相鬩,夫妻反目,蕭牆內、宮闈間愛恨糾結;是明主?是暴君?悠悠歲月亦抹不掉千古名帝! 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則天、天驕成吉思汗、少年天子康熙……他們指點江山,叱吒風雲,唱不盡千古雄歌,望不斷大江奔流。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支撐起了歷史的厚重、時代的輝煌;帝王俱已往矣,其功績偉業仍將永遠傳誦不息…… 隨著古羅馬元老院內的一聲巨響,「無冕之王」凱撒大帝轟然倒下;萊茵河岸,查理大帝舉著野蠻民族的長劍,馬踏文明之地;克里姆林宮內,彼得一世揮舞剪刀,開啟了民族改革的新風;阿爾卑斯山麓,拿破崙指揮神兵自天而降;白金漢宮內,維多利亞女王實施著她那「日不落國」的大計…… 傳奇帝王們力挽狂瀾,君臨天下,在時間長河的潮起潮落間,不僅勾勒出歷史興衰、起伏的輪廓,也演繹著自己精彩的人生。雖然曾經的崢嶸歲月已逝,但是千古帝王的傳奇依舊。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對傳奇故事和彌足珍貴的史料、議題有崇高興趣的專家。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1)埃及最偉大的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鐵血大帝 大流士一世歐亞大陸的征服者 亞歷山大大帝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皇 凱撒大帝歐洲之父 查理曼大帝俄國帝國之父 彼得大帝「開明君主」 凱薩琳大帝是征服者,也是戰神 拿破崙日不落帝國的象徵 維多利亞女王大和民族的改革家 明治天皇 (2)一、亙古第一帝 秦始皇嬴政二、從混跡市井到君臨天下 漢高祖劉邦三、開疆拓土霸天下 漢武帝劉徹四、威伏四海的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五、媚行深宮坐擁天下 女皇武則天六、千古風流話英雄 宋太祖趙匡胤七、黃金帝國的締造者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八、從和尚到皇帝的傳奇之路 明太祖朱元璋九、一代明君開盛世 清康熙帝玄燁十、傳奇皇帝的炫彩人生 清乾隆帝弘曆

商品規格

書名 / 中外20大傳奇帝王 (2冊合售)
作者 / 探索發現系列編輯委員會
簡介 / 中外20大傳奇帝王 (2冊合售):拓疆稱霸,力挽狂瀾,劍指處大國崛起;兄弟相鬩,夫妻反目,蕭牆內、宮闈間愛恨糾結;是明主?是暴君?悠悠歲月亦抹不掉千古名帝!秦始皇嬴政
出版社 /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234040
ISBN10 / 9866234045
EAN / 9789866234040
誠品26碼 / 2680508262001
頁數 / 384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History17《中外20大傳奇帝王》(全兩冊)試讀內容

History13《世界十大傳奇帝王》

歐亞大陸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天神之子

在愛琴海東北部的希臘島嶼薩摩色雷斯,年輕的馬其頓(Macedonia)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遇上了美麗的奧林匹亞絲(Olympias),他們一見鍾情。新婚之夜,奧林匹亞絲夢見一道閃電擊中自己的腹部並引起大火。在這種神秘氣息的籠罩下,西元前356年7月6日,小亞細亞的古城以弗所(Ephesus)的阿特蜜絲女神廟突然起火,並最終被焚毀。而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也在那天降生了。於是,人們盛傳女神因去接生亞歷山大,而置自己的神廟於不顧,更有一些占卜師預言神廟被毀當日出生的男孩,以後將征服亞洲。
亞歷山大自幼便與眾不同;他胸懷博大、志向高遠、意志堅定,甚至連享譽希臘的腓力二世都自嘆不如。腓力二世請來了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做亞歷山大的老師。在跟隨亞里斯多德學習期間,對於老師所教授的道德學、政治學、科學、醫學等學科,他都有了很深的造詣。這些知識對他日後統治橫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亞歷山大15歲時,開始跟隨父親征討四方。西元前340年,腓力二世前去攻打拜占庭城邦,年僅16歲的亞歷山大代管王國。這時候,米底人突然造反,亞歷山大帶兵迅速出擊,把這些人趕了出去。西元前338年,亞歷山大隨父出征,在希臘城市切羅尼亞的戰役中,他第一個攻破底比斯人(Thebes)那堅不可摧的「聖帶陣」,深得腓力二世的賞識。

登上王位

西元前337年,腓力二世愛上了馬其頓貴族阿塔魯斯(Attalus)的侄女克麗歐佩特拉(Cleopatra)。在腓力二世與克麗歐佩特拉的婚禮上,阿塔魯斯竟明顯暗示他侄女的孩子將凌駕於亞歷山大之上,成為腓力二世的接班人。亞歷山大頓時火冒三丈,拿起酒杯就向阿塔魯斯頭上砸去。氣急敗壞的腓力二世立即將亞歷山大母子驅逐了出去。不過沒過多久,經哥林斯人(Corinthian)德瑪拉圖斯(Demaratus)的說和,亞歷山大又被父親召回馬其頓。
西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出席女兒在埃格(Aigai,現在的Vergina)舉辦的婚禮時,正當人們紛紛舉杯祝賀時,國王的護衛保薩尼阿斯(Pausanias)突然拔劍刺向國王,國王當場死去。20歲的亞歷山大很快就被以安提帕特(Antipater)為首的大部分馬其頓軍人推上國王寶座。
登上王位的亞歷山大發現北部邊境的野蠻民族,以及希臘各邦都想借腓力二世被刺之機有所行動。面對周圍虎視眈眈的強敵,他審時度勢,決定先行鞏固北部邊境防線。西元前335年,亞歷山大率軍北上,閃電式出擊北部野蠻民族,在多瑙河流域擊潰特里巴利部落。之後,他轉戰馬其頓西北部邊境,征服了那裡的伊里利亞人。至此,馬其頓北部和西北部的邊境才得到安寧。
鞏固北疆這一戰略目標實現後,亞歷山大又把目光投向了希臘同盟()。此時的同盟幾乎名存實亡,當初腓力二世雖然打敗了希臘人,卻並未徹底征服他們,以至現在擺在亞歷山大面前的是一個混亂不堪的局面。就在亞歷山大著手整頓同盟之際,底比斯人造反了,雅典人隨即表示支持。亞歷山大迅速將軍隊從伊里利亞直接調往底比斯,中間未經馬其頓。
當底比斯城下突然出現馬其頓大軍時,底比斯人仍堅持強硬態度,拒絕亞歷山大的和談條件。戰鬥打響,雖然底比斯人作戰頑強,但終因寡不敵眾,最後城池失陷。亞歷山大為將希臘同盟中的城邦國家震懾住而不再起反叛之心,下令屠城。命令一出,底比斯城瞬間屍橫遍野,滿目瘡痍。與底比斯人的遭遇相比,雅典人的命運則好得多。
雖然雅典人是反對馬其頓統治的一大勢力集團,而且在底比斯人叛亂時,他們公開回應,但亞歷山大深知雅典是希臘文明的中心,也是希臘精神的中心。掌握住這個中心,他就能掌握住希臘同盟,這個同盟也就會給他一個最高代表人的合法地位。這不僅可使希臘城邦不再發動叛亂,而且可以讓亞歷山大以後的征服戰爭師出有名。於是,亞歷山大決定對雅典既往不咎。
亞歷山大初為國王時採取的這一戰略行動,以及屠城與安撫並用的政治方針取得了巨大成功,直接後果便是──以馬其頓作為他的第一個軍事基地,獲得了長久的安定。此時,已無後顧之憂的馬其頓國王、希臘同盟最高代表,馬上就要開始他征服亞洲的旅程了。第一站也是他的第二個軍事基地,他選在了愛琴海東岸。


強渡格拉尼庫斯河(Granicus River)

西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的軍隊來到達達尼爾海峽,在這個連接歐亞大陸的地方,大部隊在兩年前到達此地的帕曼紐(Parmenion)軍隊的接應下,順利到達海峽對岸。之後,兩軍會合,亞歷山大發現帕曼紐所領軍隊損傷很多,僅剩8000餘人。登陸小亞細亞後,亞歷山大來到嚮往已久的特洛伊城。這期間,波斯帝國則召開會議研究對抗來犯之敵的策略。
門農(Memnon)早年曾和亞歷山大接觸過,對其有所了解。他得知亞歷山大的軍隊供給並不充足,於是建議波斯軍隊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不和敵軍正面交戰,僅以少量騎兵將其一直拖入小亞細亞內陸,再把沿途田園村莊燒毀以斷敵軍糧草供應(又稱焦土政策)。這樣,當亞歷山大的軍隊被徹底拖住時,門農再率領希臘雇傭軍從海路直逼希臘,到時候與斯巴達人一舉攻下馬其頓。
波斯聯軍司令官愛奧尼亞總督斯皮瑞達提斯(Spithridates)和達達尼爾總督阿西提斯(Arsites)反對這一策略,他們宣稱自己軍隊里那些驍勇善戰的波斯勇士們對付馬其頓軍隊綽綽有餘,因此只求速戰;而且,當他們聽說要對自己的領地放火時,立即強烈抗議。最終,他們決定陳兵格拉尼庫斯河畔,與亞歷山大決一死戰。
格拉尼庫斯河寬20多公尺,河東岸高坡突兀,甚為崎嶇,波斯大軍即選在此列開陣勢。亞歷山大一眼看出了波斯軍佈陣的問題,立即做出戰略部署。面對敵軍占據的地利,帕曼紐建議亞歷山大暫緩攻擊,但遭到拒絕。亞歷山大態度堅決,命令阿民塔斯率領1000騎兵出擊,製造攻擊敵軍左翼的假相。當敵軍左翼騎兵紛紛衝下高坡來阻擊時,亞歷山大一馬當先衝入河中。波斯軍隊的標槍和箭矢如雨點般向馬其頓軍飛來,但亞歷山大臨危不亂,他看準了被己方佯攻部隊牽制住的波斯軍隊已出現空缺部位,於是指揮近衛騎兵和游擊步兵以楔形陣勢猛攻過去。
上岸後的亞歷山大和迎面而來的波斯軍頭目碰個正著。這位指揮官置指揮軍隊責任於不顧,跑過來和亞歷山大單打獨鬥起來。亞歷山大未及站穩,迎面便飛來一支標槍,刺穿其胸甲的接縫處,但未傷及要害。他拔出標槍,將標槍主人一槍刺死。正在這時,斯皮瑞達提斯和另一名指揮官羅薩塞斯(Rhoesaces)一起衝過來。亞歷山大眼疾手快,躲過斯皮瑞達提斯的戰斧,挺槍直刺羅薩塞斯,結果標槍被對方胸甲折斷。亞歷山大立即拔出短劍,卻未躲過斯皮瑞達提斯的當頭一斧,這一斧把他頭盔上碩大的羽飾砍斷,險些令他摔下馬來。當斯皮瑞達提斯第二次舉起戰斧時,卻被突然衝過來的克利圖斯(Cleitus)一槍刺穿身體。幾乎同時,亞歷山大也一劍結束了羅薩塞斯的性命。
就在雙方騎兵交戰正酣時,亞歷山大的各路步兵來到,隨後左翼的馬其頓方陣也強勢襲來。波斯軍陣頓時大亂,但波斯的希臘雇傭軍此時卻表現得極為鎮定,他們向亞歷山大請求赦免,否則拒不投降。亞歷山大效仿對待底比斯人的方法,決定消滅這股希臘雇傭軍,使希臘人不敢再為波斯賣命。於是,亞歷山大率騎兵攻其側翼,而令馬其頓方陣正面進攻。希臘雇傭軍負隅頑抗,最後,5000希臘雇傭軍死亡過半,餘下者皆被押回馬其頓賣為奴隸。
格拉尼庫斯河會戰,使波斯方面損傷數員大將,同時也大大激勵了馬其頓遠征軍的銳氣。此後,亞歷山大率軍在愛琴海沿岸的小亞細亞攻城拔寨,所向無敵。波斯帝國在小亞細亞的沿海重鎮薩迪斯(Sardis)等均不戰而降。西元前333年春,亞歷山大占領了小亞細亞愛琴海岸的所有港口城市,直到腓尼基(Phoenicia)和西里西亞門(Cilician Gates)為止。


從伊蘇斯會戰(Battle of Issus)到埃及加冕

西元前333年8月末,亞歷山大入境西里西亞,使波斯帝國失去了在小亞細亞的最後一片屬地。這下可牽動了大流士三世的敏感神經。在波斯貴族頻頻請纓與亞歷山大決一雌雄的情勢下,這位登基僅三年的皇帝只得緊急調兵遣將。之後,大流士三世率領大軍離開首都蘇薩(Susa),經巴比倫,在9月初抵達阿曼山脈東邊的索廓依。索廓依向東接壤兩河平原,對於大流士龐大的軍隊很具優勢,相較之下,亞歷山大因為在軍隊人數上處於劣勢,反而不適應在平原地帶與大流士對抗。
就在大流士等待亞歷山大前來決戰時,亞歷山大卻在西里西亞病倒了。風寒令他臥床一月有餘,這可急壞了大流士。由於交通阻塞,大流士不知道亞歷山大逗留西里西亞的真正原因。最終,大流士決定掌握主動權,兵發西里西亞尋找亞歷山大。但同時,他派出3萬人馬加固防守敘利亞的大馬士革(Damascus),這樣,一旦亞歷山大南下侵犯,這支軍隊便可擋住馬其頓軍隊對於腓尼基首府泰爾城(Tyre)的覬覦,更可與北面的大流士部隊形成合圍亞歷山大之勢。
果然不出大流士所料,亞歷山大在生病期間就已派出帕曼紐引領人馬南下占領敘利亞隘口,並密切探聽大流士的動向。當他接到波斯軍隊即將離開索廓依的密報時,他立即想到大流士一定會從敘利亞隘口通過。於是,這一年10月底,病癒的亞歷山大率軍離開伊蘇斯,直撲敘利亞隘口。
這一次,亞歷山大的決定被大流士識破了。他料定亞歷山大定會南下與帕曼紐軍會合,於是避實就虛,北上阿曼隘口。不費吹灰之力,波斯軍隊進入伊蘇斯的馬其頓營地,從亞歷山大背後切斷了他的後勤供給線,這樣迫使他不得不在軍隊斷糧前及時趕回伊蘇斯。
可能是天助亞歷山大,此時的大流士突然南下到皮納魯斯河谷(Pinarus River)駐紮。這裡夾在山與海之間,皮納魯斯河攔腰穿過,波斯軍隊被地形強迫化整為零,騎兵則失去用武之地。不過,這種地形對於人數上不占優勢的馬其頓軍隊反而十分有利。雖然大流士自認為南遷的舉動,意在以強勢兵力進一步威逼亞歷山大不要再做困獸之鬥,但他還不清楚他的對手是個越挫越勇的人。所以當馬其頓軍隊漸漸逼近時,大流士顯得大為驚訝,他的部隊也明顯疏於防範。情急之下,大流士趕忙派出3萬騎兵過河抵擋敵軍。
雙方對峙,亞歷山大發現己方左翼相對波斯那邊過於單薄,於是,他當即命令右翼的重騎兵悄悄潛至左翼隱藏於方陣後面。之後,亞歷山大派人攻下波斯步兵據守的右側山坡,以使馬其頓側翼不被攻擊。一切準備就緒,亞歷山大親率近衛騎兵衝向敵軍左翼。波斯縱有神箭手那如暴風驟雨的箭矢,亞歷山大和他的近衛騎兵仍然快速過河衝到波斯左翼陣前。這時候,抗衝擊力極差的弓箭手們四散奔逃,慌亂中與其後面的步兵方陣互相衝撞,自亂了陣腳。不多時,亞歷山大的右翼部隊加入戰團,雖然波斯步兵方陣人多勢眾,一度將馬其頓騎兵夾在中間不得活動,但馬其頓方面的步兵騎兵聯合進攻的戰術,以及步兵們短兵相接的強勁實力,使波斯步兵方陣吃盡了苦頭。很快,波斯左翼陣線失陷。
就在亞歷山大左翼發動進攻時,波斯右翼騎兵統帥一聲令下,幾千波斯鐵甲騎兵排山倒海般向馬其頓左翼襲來。他們首先攻破希臘聯盟重騎兵的防線,繼而對馬其頓左翼形成包抄之勢。正在這時,早已埋伏好的那1800名重騎兵突然衝出,將敵軍趕到河對岸,並且乘勝追擊,與仍停留在河對岸的波斯騎兵主力戰作一團。正當重騎兵不畏強敵拚死衝殺時,帕曼紐帶領馬其頓方陣也渡過河與波斯的希臘雇傭軍正面交鋒。不過,馬其頓方陣因河岸地勢不利,出現了不少士兵落伍的情況,同時,他們與右側的聯防部隊也脫離開來。希臘雇傭軍立即發現了這一良機,蜂擁而下直撲馬其頓方陣右側缺口。面對手持短劍撲過來的希臘雇傭軍,馬其頓重裝步兵不得不捨棄長矛,以短劍與敵人展開肉搏戰。希臘雇傭軍不會忘記格拉尼庫斯河一戰中亞歷山大的殘忍,所以他們殊死搏殺;再加上步兵協同作戰,馬其頓方陣損傷慘重,漸漸招架不住。
正在這緊要關頭,希臘雇傭軍左翼突然大亂,原來,馬其頓的3000近衛步兵已殺將過來。此時,亞歷山大正率領右翼部隊左轉直取大流士。大流士的近衛騎兵和一些波斯貴族拚死保護皇帝,雙方將士的屍體密布於大流士的黃金戰車周圍。大流士眼看有被俘的危險,緊急關頭,他甩掉王袍,躍上一匹戰馬,在親信及近衛軍的保護下倉皇逃走。大流士此舉,立即導致波斯大軍全線崩潰,除希臘雇傭軍有序撤退外,波斯士兵逃亡時慌不擇路以致互相踐踏,大量傷亡。
伊蘇斯會戰的勝利,讓亞歷山大具備了徹底戰勝大流士的信心,同時也為馬其頓遠征軍開啟了通往波斯腹地的大門。通過這道門,當亞歷山大一路向東攻城掠地時,他的身分地位將超越馬其頓國王和希臘同盟盟主。不過,亞歷山大認為當務之急是必須南下儘快將波斯在愛琴海的海上基地占領。這樣,波斯帝國再不能從海上侵犯希臘和馬其頓,同時,他們也休想再與斯巴達聯合威脅亞歷山大國內基地的安全。
西元前332年8月,被圍困七個月的泰爾城被馬其頓軍隊占領。亞歷山大緊接著率軍攻下敘利亞重要港口城市加薩(Gaza),然後經過兩個月的圍困,拿下埃及。在埃及的孟斐斯(Memphis),亞歷山大加冕成為埃及法老王,並被稱為「阿蒙神之子」。之後,他在北部沿地中海處建立亞歷山大城。建城期間,他穿過利比亞的茫茫沙漠,到阿蒙神殿祭拜並求取神諭。當神諭告知殺害腓力二世的兇手已全部伏法,他將會成為全世界的主人時,亞歷山大不禁信心倍增。為顯示他在埃及的威嚴,亞歷山大廢除波斯在埃及實行的總督制,頒布新的行政體制,任命一位埃及人管理行政。
至此,亞歷山大完全占有了波斯軍隊在愛琴海和地中海的海上控制權,他可以集中兵力與大流士決戰了。

History-14《中國十大傳奇帝王》

一代明君開盛世‧清康熙帝玄燁
康熙帝8歲登基,御宇天下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也是一位亙古少見的英明君主。他智擒鰲拜,平定三藩,統一台灣,安定西藏,抗擊沙俄侵略,以其雄才大略,成就了一代偉業。康熙帝武功顯赫,文治也極為昭著。他深受漢文化濡染,對西方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以「寬仁」治國撫民,奠定了康乾盛世的百年基業,被後人譽為「康熙大帝」。

‧撫恤民生
明未清初,由於長期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滿清貴族的大肆圈地和民族壓迫致使百姓紛紛逃亡,人口銳減,經濟蕭條。順治帝在位時間過於短暫,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因此,當康熙帝繼位時,仍面臨著百里無人煙、田地荒蕪、財政匱乏的困境。
康熙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下命停止圈地,將國家掌握的熟、荒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釋奴為民,並積極推廣農業先進技術。與此同時,他還推行輕徭薄賦政策,禁止官吏擾民,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並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制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為了解決水患問題,康熙帝還曾六次下江南巡察黃河和水利,大力治理黃河、淮河和永定河。在康熙帝執政的前15年中,黃河決口達69次,給沿岸造成了慘重的經濟損失,於是,康熙帝決心全力治黃;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帝任命才能卓著的治河專家靳輔為河道總督。在當時全力平定三藩、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康熙帝力排眾議,撥給靳輔治河經費250餘萬兩;此後每年撥款300餘萬兩。靳輔殫精竭慮,盡心主持河務,六年後終於使黃河、淮河盡複故道,水患頓消。
康熙帝雖然重農,卻不抑商。他認為農業是國之根本,商業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商業和農業共同發展,才能促使國家興旺發達。清初,由於戰爭需要,朝廷對工商業攤派稅務甚多,以致商人苦不堪言。平定三藩後,康熙帝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減輕了工商業賦稅,禁止稅吏巧立名目勒索商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下詔廢除金斗、石斗和關東斗,規定直隸各省一律採用底面平直的升和斗,並親自校準了鐵升、鐵斛,從而掃清了商業發展過程中由於度量衡不統一造成的障礙。儘管康熙帝統治期間也施行了種種不利於商業發展的舉措,例如海禁和礦禁,但是整體而言,他還是為商業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
由於康熙帝的勵精圖治,農業生產得到了恢復,耕地面積迅速擴大,糧食產量提高,經濟作物廣泛種植,人口迅速增長,商業貿易十分繁榮,各種商品行銷海內外,四方溝通聯繫更加密切,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

‧崇理學,學西方
康熙帝從五歲開始讀書,很快便顯現出了勤奮好學的天分。《清聖祖實錄》記載,他八歲時「學庸訓詁,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後愉快。日所讀者,必使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康熙帝每每讀書到深夜,竟不知倦怠;十七八歲時,因讀書過於勞累,以致咳血,也不肯休息。孝莊太后擔憂他的身體,曾加以勸阻;他卻依然苦讀不輟。康熙帝不僅好學,而且讀書興趣十分寬泛,經史百家、佛經道書,無不涉及。
讀書不是康熙帝的最終目的,他的目的是要從歷史典籍中領悟古代帝王的治國之道,從而付諸實踐。學習越深透,康熙帝的求治之心愈切。他六十年如一日,為政無一時懈怠。其為政之道有二:一是勤,二是實,即勤於政事,講求實效。他親政後,每日「昧爽視事,唯恐有怠政務」;即使在病中,也要堅持上朝聽政;有時半夜來了緊急奏報,必「披衣而起」;即使在出巡途中,康熙帝也日日處理政務,而且堅持「當天事當天畢」。
康熙帝推崇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規定將朱熹所注「四書五經」作為科舉考試的必備內容。他崇德治,重教化,用正統的倫理綱常統一風俗。他優待漢族知識份子,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崇儒重道在當時的朝野上下蔚然成風,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經學家、理學家、思想家、史學家、科學家和文學家,顯示了空前昌盛的文化景象。
康熙帝還十分重視典籍的收藏編纂;除了已有的翰林院,他還在宮內外設立了武英殿修書處、佩文齋等修史館所,組織編輯了《康熙字典》、《佩文韻府》、《古今圖書集成》等典籍。
康熙帝對西方文化也很感興趣;在他身邊,聚集了一批來自各國的傳教士。康熙帝向他們虛心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康熙帝重視天文學,曾命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為欽天監監正,讓他對觀象台舊儀器加以改造;康熙帝南巡至南京時,還親自登上觀象台觀察星象。為了觀察風向,康熙帝在宮廷院中設立小旗,來查看風向、風速,還在一些地區設點測風,又命各省作晴雨風雪奏報,從中得出「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雨」的結論。此外,康熙帝對人體解剖學也有極大興趣,還曾親自解剖冬眠的熊。
在當時,康熙帝堪稱一位學貫中西的學者。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康熙帝對西方文化的興趣只是在於個人。
由於時代和思想的限制,他並無意在國內推廣西方科學知識體系。與此同時,為了維護統治,他還曾實行殘酷的文化思想高壓,大興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