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傳 (第2版) | 誠品線上

曹操傳 (第2版)

作者 張作耀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曹操傳 (第2版):◎本書取材豐富,重現東漢末年的歷史風雲,全面論述曹操的一生,對於其事功及諸多重要思想進行有系統地梳理和研究,肯定他對中國歷史的頁獻及歷史地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取材豐富,重現東漢末年的歷史風雲,全面論述曹操的一生,對於其事功及諸多重要思想進行有系統地梳理和研究,肯定他對中國歷史的頁獻及歷史地位。◎重新認識曹操,一個真實的、完全不同於《三國演義》或《三國志》的形象。◎第一部有分量地全面再現其生平的傳記,並對其功過給予適度的評價。亂世之奸雄,抑或治世之能臣?曹操在魯迅心中就是一個英雄!魯迅曾說:「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志演義》,更而想起戲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本書為其作傳,對曹操的事功進行全面總結,對其諸多重要思想及其實踐,以及中國歷史上對曹操的諸多評議都作了評述。讀者將在書中看到一個真實的完全不同於演義作品的曹操形象。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張作耀1931年生,山東平度人。1955年考入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先後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馬列主義研究院工作;1977年調至人民出版社,歷任編審、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等職,且為《新華文摘》及《新華月報》之主編。曾兼任北京歷史學會常務理事、郭沫若學會理事、中國期刊協會理事等。半個多世紀以來,主要從事政策理論研究和書刊編輯工作。學習和工作之餘,致力於個人學術研究。論文有《也談太平天國革命性質》、《中國農民戰爭與宗教關係》、《〈論語新探〉初辨》、《孔門弟子異同論》、《孟軻》、《廖仲愷思想芻論》,以及有關曹操和劉備、諸葛亮等歷史人物的諸多專題論評等;編著或主編的工具性、知識性書籍有《中國歷史便覽》、《大哉孔子》、《中國歷史辭典》等;學術專著有《曹操評傳》、《曹操傳》、《劉備傳》和《孫權傳》。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緒 言第一章 動蕩的社會背景第二章 家世源流及其青少年時代「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任俠放蕩的少年時代初入仕途,勇向權貴和陋習挑戰不願違道取容,稱疾歸里第三章 陳留起兵到中原始逐鹿拒絕參加「謀廢靈帝」的行動陳留起兵「諸君北面,我自西向」在鎮壓農民起義中壯大自己中原始逐鹿第四章 迎帝都許迎帝都許百官總己以聽重用賢能第五章 推行屯田取「先代之良式」以為「定國之術」許下屯田不斷完善屯田制度曹操建置屯田的歷史作用與影響第六章 初試「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張繡東討袁術長驅伐呂布第七章 平定袁紹父子和北征烏桓官渡勝袁紹討平袁氏兄弟北征烏桓第八章 兵敗赤壁間行輕進取荊州初戰失利兵敗赤壁第九章 外備邊防, 固權力軍譙備戰讓縣明志加強集權第十章 西征馬超與韓遂渡蒲阪,據河西,結營渭南巧施離間「兵之變化非一道」第十一章 軍敗嘆讚孫仲謀阮瑀捉刀脅孫權軍敗嘆讚孫仲謀密教張遼破敵軍屢屢用兵無大功第十二章 得隴不復望蜀遙制兵,夏侯淵建功西北親督將,張魯畏服封侯失掉「望蜀」的機會漢中不復再有第十三章 封公建國,晉爵為王封公建國晉爵為王,設天下旌旗第十四章 聯吳擊關羽「水淹七軍」聯吳擊關羽軍事決策上的新觀念第十五章 尚禮崇法,不信天命尚仁重德,倡禮嘉義峻刑苛法「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第十六章 用人重謀,舉賢勿拘品行「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用人重謀,「誡在面從」惟才是舉不拘一格用人不用則殺之第十七章 抑制兼併,改革租稅制度三三六重豪強兼併之法減輕賦役,恤民疾苦改稅制,開租調制之先重視水利事業,倡行鹽鐵官營第十八章 整頓風俗,倡辦教育三六六整頓社會風俗以先王之道為教戒奢尚儉本著移風易俗的精神安排喪事第十九章 文學貢獻三八五繼承並推動了樂府詩的發展歌以詠志 曹操的文學思想「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曹操樂府詩的特點「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散文的特點建安文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第二十章 多才多藝及其譎詐性格喜好藝術好養性之法,善結方術之士兩重性性格第二十一章 妻妾及子女卞后與丁夫人曹昂、曹沖、曹兗和曹彪曹丕、曹彰、曹植及其爭立太子的鬥爭女兒曹節等第二十二章 今古論曹評議時人褒貶魏晉期間治史者的評論南北朝及唐宋時期,曹操的形象江河日下元、明、清時期,曹操的「奸雄」藝術形象定型化近人論曹後 記附錄 三國帝王大事年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曹操傳 (第2版)
作者 / 張作耀
簡介 / 曹操傳 (第2版):◎本書取材豐富,重現東漢末年的歷史風雲,全面論述曹操的一生,對於其事功及諸多重要思想進行有系統地梳理和研究,肯定他對中國歷史的頁獻及歷史地位。◎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531367
ISBN10 / 9570531363
EAN / 9789570531367
誠品26碼 / 2681609115005
頁數 / 512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動蕩的社會背景


曹操,姓曹名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人。他死於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西元二二○年三月十五日),終年六十六歲。據此推算,他的生年當在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一五五)。


曹操處在一個社會動蕩的時代,社會矛盾空前尖銳。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此話很有道理。正是這種特殊的歷史環境培育了曹操,並且為一大批人,特別是為曹操提供了發揮才幹、表演自己,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換言之,如果沒有東漢中晚期的社會動亂,東漢則不會滅亡得那麼快,也不會出現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等一批叱吒風雲的人物。


未來,東漢初期國家復歸統一,摒棄了王莽的諸多擾民措施,陸續實施了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的政策,省減刑法,釋放奴婢,假民公田,輕徭薄賦,勸民農桑,整頓吏治,「廣求民瘼,觀納風謠,故能內外匪懈,百姓寬息」,並規定後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社會的確出現了一段相對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時期。但好景不長,前後不過六十多年。嗣後,統治集團很快走向腐敗,巧取豪奪,謀權謀利,互相傾軋,最終把社會推向動蕩不安,把東漢朝廷推向滅亡。這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外戚和宦官的專權及其鬥爭。


宦官並沒有奪取漢家的皇位,但治史者稱「宦官亡漢」,這是很有道理的。史載,東漢章帝(西元七六—八八年)死後,年僅十歲的和帝(八九—一○五)繼位,竇太后臨朝,竇憲專權,父子兄弟並為卿校,充滿朝廷。竇憲兄弟把持朝政,和帝想奪回權力,但無法同內外臣僚接近,只有宦官在自己身邊,於是便同中常侍鄭眾定計除掉了竇憲。鄭眾因功封侯,遷大長秋,乘勢預政。宦官用權自此開始。這個頭一開,竟至不可收拾,遂使以後百餘年間的東漢朝廷的內部鬥爭更加迅速激化。時而太后臨朝,外戚掌權;時而宦官得勢,專斷朝廷。皇帝成了他們的傀儡。


在這些外戚和宦官的專權及其鬥爭中,有幾次對曹操的出身、為人和事業的影響尤為微妙和深刻。順帝、桓帝期間,外戚梁商、梁冀父子先後為大將軍。梁氏父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試圖同宦官相勾結,把許多宦官的子弟薦舉到地方做官。曹操的先祖、宦官曹騰同梁氏父子完全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史載,漢順帝死後,沖帝夭亡,質帝繼位年八歲,少而聰慧,但不懂事,當面竟說梁冀是「跋扈將軍」,不久被梁冀毒死。在立嗣問題上,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戒等三公要員都向梁冀建議「詳擇其人,務存聖明」,皆以為「清河王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據說,「朝臣莫不歸心」,梁冀亦在猶豫。曹騰因曾受到過劉蒜的怠慢,心有不滿,因而當夜造訪梁冀,對冀說:「將軍累世有椒房之親,秉攝萬機,賓客縱橫,多有過差。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將軍受禍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長保也。」這段出於私心拒立嚴明之君的說辭深深地打動了梁冀圖謀長久專斷朝政的心。於是梁冀第二天便重會公卿,「意氣凶凶,言辭激切」,宣布立蠡吾侯劉志(即桓帝)。梁冀專權,得到了宦官曹騰的支持,這在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中是極為特殊的一頁。這不僅使梁冀得以長時間秉政,而且也使曹騰獲得比其他宦官要好得多的名聲。曹操出身於宦官家庭,但並不袒護宦官,甚至反對作惡的宦官,主張殺掉罪惡大的宦官,但他又不同意盡誅宦官,於此可以體察到一點微妙的因素。


延熹二年(一五九),桓帝同宦官單超等五人共謀殺死梁冀及其宗親,連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數十人,故吏、賓客免者三百餘人。宦官再次專權,單超等五人皆被封為縣侯,世稱「五侯」。「五侯」貪縱專權,「皆競 第宅,樓觀壯麗,窮極伎巧……兄弟姻戚皆宰州臨郡,辜較百姓,與盜賊無異。」「五侯」死後,中常侍侯覽、小黃門張讓相繼用權。宦官勢力越來越大,「猥受過寵,執政操權,附會者因公褒舉,違忤者求事中傷,居法王公,富擬國家,飲食極肴膳,僕妾盈紈素。」桓帝死,外戚竇武與中常侍曹節等迎立十二歲的劉宏為帝(即靈帝,一六八—一八九)。竇武與太傅陳蕃等痛恨宦官曹節、王甫等竊弄國權、混亂海內,謀劃將他們除掉。謀洩,宦官王甫等先發制人,假傳聖旨逮捕竇武等人,武等以兵相抗,不敵而死。竇太后也被軟禁起來。事後,宦官的權力更加大了,甚至在設官立制上確立了他們的地位。諸如讓曹節兼朝官,領尚書令。不久,趙忠、張讓等十常侍貴寵用事,皇帝將他們比之如父母,竟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並先後以趙忠為車騎將軍,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授予兵權。


西元一八九年漢靈帝死,皇子劉辯即位,何太后臨朝,何進掌握了政權。先是宦官想殺何進,何進倖免;何進掌權後,「憤蹇碩圖己,陰規誅之」,把蹇碩殺了。袁紹勸何進盡誅宦官,何進尚在猶豫不決之時,宦官首先發難,殺死何進。然後,袁紹盡殺宦官二千餘人,繼而董卓引兵 洛陽,廢劉辯,殺何太后,立劉協,是為漢獻帝。自此,一場歷時數十年、規模空前的軍閥混戰開始了。


經過宦官與外戚的專權與鬥爭,中央的權力和威望削弱了,地方官的權力增大了,一些州郡牧守,競相擴充自己的勢力,手握重兵,成了實際上的各據一方之主。漢末軍閥,包括曹操充分利用了這一條件。誰有地盤,誰有兵,而且指揮得當,誰就能不斷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最後取得一定成功。曹操是最為成功中的一個。正如劉昭所說:靈帝「大建尊州之規,竟無一日之治。故劉焉牧益(州)土,造帝服於岷、峨;袁紹取冀,下制書於燕、朔;劉表荊南,郊天祀地;魏祖(曹操)據兗(州),遂構皇業」。更如范曄所說:「自曹騰說梁冀,竟立昏弱。魏武(操)因之,遂遷龜鼎。」


黨錮是影響東漢末年社會的又一重大事件。外戚與宦官交互專權,競相貪暴,不管哪方上台,帶給人民的都是災難。特別是宦官勢力的發展,「權傾海內,寵貴無極,子弟親戚,並荷榮任」,阻斷了官僚士大夫的進遷之路,引起了士族知識分子的強烈不滿,起而反抗,最終釀成「黨錮之禍」。黨錮雖然禁錮了黨人,但在客觀上卻活躍了黨人的思想,推動了士族知識分子公開議論朝政的風氣的形成。史載,「李膺等雖廢錮,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穢朝廷,希之者唯恐不及,更共相標榜,為之稱號。」士人勢力沒有削弱,反而增強了。外戚集團想依靠他們、利用他們。許多中央和地方的官僚以自己能同「黨人」沾點邊為榮。宦官集團內部也起了分化,不少人同情「黨人」,站到「黨人」一邊,他們的弟子也著力自覺地脫離同宦官的干係,而想方設法使自己士人化。曹操就是這樣的一個宦官的後代。


士人議論朝政、褒貶人物,形成風氣。這種風氣,影響著已經做官的士族知識分子,同時也激勵著諸多隱士關心社會。東漢末年及三國期間有那麼多在朝的或鄉居的知天下大勢的智謀人物出現,都可在這裡找到其最初的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繼而軍閥混戰,是曹操得以成其大業的再一重要歷史背景。宦官與外戚交互專權,加速了統治集團的腐敗,增重了農民的負擔。宦官們「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又加天災頻仍,水災、旱災、蝗災、風災、雹災、震災等等接連發生。天災人禍,民不堪命,流離失所,餓殍遍地。勞動人民為了活命,不得不鋌而走險——造反、暴動。諸多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鼓舞了勞動人民的反抗鬥志,同時也給漢朝政權以沉重打擊,動搖了它的根基。漢靈帝中平元年(一八四),一場大規模的全國性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終於爆發了。


黃巾起義是張角兄弟發動的。張角,河北鉅鹿人,創太平道,以宗教形式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史稱張角「奉事黃老道,蓄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癒,百姓信向之」。張角分遣弟子周遊四方,發動群眾,十餘年間徒眾數十萬,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起義軍「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嚮應,京師震動」。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嚇壞了漢朝統治者,急發「天下精兵」,遺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等討黃巾軍。


黃巾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的歷史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它使漢王朝的統治勢力削弱了,根基動搖了;它點燃了反抗漢朝統治者的烈火;另一方面,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用兵者和州郡守、地方豪強,甚至一些野心家趁機招兵買馬發展了自己的勢力,很快形成了一些各霸一方的軍事集團,客觀上為軍閥混戰創造了條件。


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了更深的災難。數十年間,群雄割據,「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城邑,小者聚阡陌」,你爭我奪,無有休止之時。這些大大小小的封建軍閥,就是各個地方事實上的大小皇帝。軍閥混戰,受苦受難最多最大的是老百姓。老百姓渴望安定和統一。有本事的割據稱霸者,相對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在戰爭中發展了自己,成為一方之主;平庸之輩和逆潮流者、對廣大民眾施暴不恤者,受到歷史的懲罰,由強變弱,由大變小,最終或被吞併,或被消滅。


曹操是最善於在這歷史的大風大浪中游泳的健將。他有效而成功地利用歷史提供的機遇,從相對微弱的力量基點起步,在鎮壓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過程中,發展了自己,壯大了自己。他雖然帶著未能最終統一中國的歷史遺憾而死去,但也無時不自我流露出成功的自豪。不可否認,曹操是最大的成功者。他適應並改造著這一歷史環境,戎馬倥傯,馳騁疆場,智詐並用,為自己的子孫打下一方天下。在這一過程中,他重視發展自己的勢力,同時也重視不斷總結現實和歷史的經驗教訓,豐富自己的思想。所以,到頭來人們可以罵他的為人,但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