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はなぜこんなに苦しいのか
作者 | 海原純子 |
---|---|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男人心裡苦, 男人不想說: 用15則最深沉的男人心事, 解讀他們背負各種期待下的脆弱內在:「男子漢,大丈夫」、「男人流血不流淚」、「男人要有肩膀、有擔當」、這些看起來正 |
作者 | 海原純子 |
---|---|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男人心裡苦, 男人不想說: 用15則最深沉的男人心事, 解讀他們背負各種期待下的脆弱內在:「男子漢,大丈夫」、「男人流血不流淚」、「男人要有肩膀、有擔當」、這些看起來正 |
內容簡介 「男子漢,大丈夫」、「男人流血不流淚」、「男人要有肩膀、有擔當」、這些看起來正面、勇敢、堅強的定位,正在一步步讓他們窒息。憤怒和冷漠,會傷害身邊的人,但是堅強和理性,卻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自己最深。解讀最深沉的男人心事,了解他們無措又茫然的真實情緒:力求完美是害怕自己不夠好;反應夠快,是無法承受任何失誤;沉默寡言,是不敢表現脆弱面;有所堅持,其實是沒有承認改變的勇氣。◎幾乎大半人生,男性都必須回應他人的「有所期待」。20歲的男子在大學,就必須捨棄興趣而俯就現實; 25歲的男人剛進社會,得趕在還年輕時盡顯鋒芒;35歲的男子已經有些歷練,想用工作的成就肯定自己的人生;45歲的男人見過大風大浪,但只有自己知道為了適應改變而付出多少;55歲的男人準備開始第二人生,卻發現另一半怎麼變得如此陌生?60歲的男人回顧過去的種種,感覺不是放心、而是不滿足的空空蕩蕩……◎他們不敢說,其實他們也很想「不堅強」。因為是男人,所以吃苦都要當吃補、不該抱怨機車主管和扯後腿同事?(但是真的好想找人說說心事啊……)因為是男人,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應該有辦法解決?(事事都得設想最糟狀況,好累……)在職場、人生和婚姻上,男性因為社會傳統觀感,因而背負許多刻板印象的限制,不管是男人自己或是旁人,都會有「是男人就應該要如何」的想法。國家級資深心理醫師海原純子,用15個25~65歲的案例,提出男人如何放下社會期許和性別偏見,解決自我認同的危機,發現自我療癒的心理力量;而男人身邊的另一半,又該如何從生理上的病痛、或看似正常的日常生活中,讀懂他們所發出的求救訊號,了解那些說不出口、也不想說的逞強。海原醫師在書中強調,除了漸進累積的壓力,還有突如其來的壓力!當遇到措手不及的變化時,以下三點可以幫助我們面對:(1)保持良好人際關係,不僅重「質」,也要重「量」。(2)就算無法時時保持樂觀,也要盡量使用正向的語言和用詞。(3)除了職場和家庭之外,培養自己其他的興趣和嗜好,轉變角色。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臨床心理師、專欄作家/方格正精神科醫師、作家/吳佳璇「工作量暴增,但我覺得自己還年輕,應該要力求表現才是對的。不過最後我了解到,『說明事實』並不等於訴苦抱怨,而是要懂得溝通,才能有更好的表現。」--井上先生(20幾歲)「年輕時堅持築夢,但到現在卻覺得現實逼人。原本想乾脆向現實低頭,放棄理想,但現在我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將自己性格上的優點好好發揮,就算夢想無法實現,也能在其他地方對我有所幫助。」--三好先生(30幾歲)「我力求完美,卻讓自己承受過大的壓力,結果不知不覺中酒精成癮,還有慢性蕁麻疹。後來我照醫師說的『寫下當時情緒和想法』,再加上找時間運動,果然是一種好的發洩方式。」--竹村先生(40幾歲)「功成名就準備退休,也算人生勝利組……但我幼時和母親分開的心傷卻沒有痊癒。跳脫別人對我的期待:金錢、地位、名聲之外,我得去尋找過往被壓抑的感受,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山崗先生(60幾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海原純子醫學博士、身心科醫師、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畢業於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並曾任該校講師。1984年在東京開設全日本第一家女性診所,2007年以前專門治療女性的壓力性疾病。2007年到2013年出任厚生勞動省健康大使,2008年到2010年出任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現為日本醫科大學特約教授與昭和女子大學客座教授。2013年到2014年擔任復興廳心理健康支援事業統籌者。主要著作有《內心格差社會》、《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皆為暫譯)等書。■譯者簡介劉格安 政治大學會計系畢,大二開始接觸日文。曾任職於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現為專職譯者,譯作類型包含商管、醫學、旅遊、生活和歷史等。
產品目錄 【前言】 身體的反應最誠實,不行了就要停下來第一章 自我迷思:要求自己「像個男子漢」的心病案例1 有工作潔癖、力求完美的白領菁英昔日打拚的同伴,成為競爭對手 無法忍受失誤,也不知從何發洩情緒 「理性、堅強」的特徵,是酒精成癮的前兆! 「寫下來」和「活動身體」,就是不動怒的發洩 說出來,也不用擔心沒面子的地方案例2 害怕出錯、習慣預設最糟狀況的中階主管因為預設「最壞的情況」而夜不成眠 危機處理能力,反而成為壓力來源 需要提醒自己「想太多也沒用」的人 用認知行為治療轉換思考方式 找出「造成負面情緒」的思考模式 不滿足於現狀,希望一切都做到完美 欲望帶來進步,卻也帶來不快樂 先接受既成的結果,再訂出下一個目標案例3認為抱怨工作也沒用、忍到身體出狀況脆弱的男人是一種負面形象嗎? 明明對症下藥,症狀反而更嚴重? 就算不說出口,也會讓旁人感到壓力 讓身旁的人知道,你需要「暫停的時間」【專欄1】解開成癮的機制之謎:以戒菸為例,學習用科學的方式擺脫各種成癮第二章 職場環境:苦於適應新時代與他人評價 案例4 工作內容改變,為了適應而努力到極限被時代潮流衝擊的舊有工作模式 宛如「走在圍牆上」的不安感 已經到達極限的「努力」 承認自己「已經到極限」的勇氣 「升職」其實就是轉換工作跑道 比起「加薪多少」,應該自問「能做多少」案例5 不想踏出舒適圈,抗拒已經到來的改變不想接受「變得沒用」的自己 頑強對抗已經改變的既定現實 打造自己配合環境、做出改變的彈性 成就愈高的人,適應力愈差?案例6 因為考績不理想而大受打擊,失去自信已經很努力了,考績居然「未達期望」? 追趕永遠達不到的標準 沒有目標的考核,會讓人失去自信 將工作表現和自我價值連結在一起 案例7 連續半年每個月加班九十小時,卻不敢不做約聘員工「不努力不行」的夢魘 說明事實並不是「訴苦」 職場的溝通與健康風險 這四種壓力徵兆,絕對要注意!【專欄2】約聘員工的不安因素:待遇、階級差距、穩定工作的社會壓力第三章 職場人際:主管與部下棘手的關係 案例8 工作常被刁難,懷疑自我價值與存在的必要鼓勵人人都要「無感」的社會 常把職場氣氛弄糟的主管 害怕失業的恐懼,大過眼前的壓力 感情纖細的人,容易受到他人影響 藉由與多方面的「連結」而獲得恢復的力量 打從心底說出「我沒事了」 你的「自尊」比一切都重要! 冷靜分辨「氣話」和「事實」的差別 「有特色」的你,沒有對不起誰! 保護自己不被冷漠態度傷害的想像訓練【專欄3】認識常被忽略的「無形支援」好主管懂得打造良好的工作氣氛(1)打招呼是溝通的第一步 (2)就算結果不佳,一定要稱讚過程 (3)不讓自己的心情影響團隊案例9 對於不合理的要求,無法拒絕也不敢提出 下班後無法逃避的應酬 意外得到「革命情感」的支持主管的性別不該成為職場問題對主管先入為主的性別偏見 貼在「女主管」身上的標籤,成為共事的阻礙 依照工作上的實績決定應對的方式 從主管的成績瞭解他的行事風格除了帶人、也得做事的忙碌中階主管成為管理職的特質,也是未來的弱點 成為主管之後,更應該「自私」一點! 和處境類似的同學、朋友聊一聊 工作能力太強而讓部屬感到壓力 不懂得讚美和聆聽的主管,就是失職 不用責備,就能讓部屬自動反省的主管第四章 自我認同:必須「有所成就」的社會期待 案例10 工作內容大幅改變,失去「被需要」的感覺 想要大展所長卻無處發揮的苦悶 從公司的A咖員工,變成不被需要的冗員 用馬斯洛金字塔看清該努力的方向 機會來臨前,你得讓自己做好準備案例11 人生勝利組的背後,充滿不為人知的陰影有些痛苦只是被壓抑,並沒有消失 被刻意壓抑並忽略的情緒 努力站上頂端以後,該何去何從?案例 12 為了將來就業,選擇根本沒興趣的科系就讀高學歷資優生的掙扎 無法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痛苦的處境下找出希望的活路案例 13 以興趣為職業,卻面臨對現實妥協的困境「以興趣為職業」的現實壓力 安定生活和追求夢想的拉鋸 保持「自己步調」的優缺點以馬斯洛需求理論分析內心的渴望從需求金字塔中確認「不滿足」的層次 自我、社會、尊重──排出你的需求順序 「不滿足」的感覺如影隨形 重拾一度被放棄的第二人生 追求結果或過程,意義完全不同 分給「想要做」的事情一點時間第五章 兩性關係:結婚是幸福的開始或是人生的墳墓?案例 14 結婚二十年,太太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愛抱怨、變焦慮,太太是更年期到了嗎? 賺錢都拿回家的先生,哪裡做錯了? 自以為是的體貼,也是一種冷漠 持續無效的溝通而引發的家庭暴力 讓休息成為重新出發的機會 對各種異常視而不見所導致的扭曲 夫妻相處的重點都在日常小事兩種糟糕的溝通方式,一定要避免 改變三種關鍵心態 案例 15 忙於工作而疏於溝通,錯過了「那個人」為了升職加薪,私人生活零分 只要願意改變,無論何時都不嫌晚不結婚也很好的伴侶關係錯過了最適合結婚的時機 找到兩人長久相處最剛好的距離和方式從醫學角度分析「結婚」對健康的影響社會階層與健康的關聯 「生活上有個伴」對於身心都有益 對自己不好的人,結了婚也不會改變第六章 面對突然的壓力,也能維持心理健康 突然失去聽力的演奏家遭遇音樂家最深沉的恐懼 想再次演奏的熱烈渴望 只要邁開腳步,就能重新出發社交對心理健康的驚人影響良好的人際關係能避免心肌梗塞? 交朋友應該重「質」還是重「量」? 人際「連結」是一種社會資本 好好經營社群網路,有助降低心理壓力在忙碌高壓的生活維持好心情的祕訣每天加班超過三小時,容易罹患憂鬱症 工作方式會大幅影響壓力程度在忙碌高壓的生活維持好心情的祕訣沒有休假時間,還能精神奕奕 樂觀的想法真的能讓人長壽 為什麼過勞死幾乎都發生在男性身上?終章 給自己重新呼吸的休息時間五個消除壓力的基本原則保持靈活應對各種狀況的彈性建立馬上就能重振精神的生活習慣心理疾病也是「預防勝於治療」 預先檢測壓力值掌握自己的性格傾向隨著角色的不同而必須改變的性格傾向 保有自己原本的樣子也很重要拯救壓力危機的「生命凝聚感」對抗壓力不能只有「樂觀的心理」【專欄4】領導者的方針能夠提高生產力 【結語】 從困境中激發對抗壓力的力量
書名 / | 男人心裡苦, 男人不想說: 用15則最深沉的男人心事, 解讀他們背負各種期待下的脆弱內在 |
---|---|
作者 / | 海原純子 |
簡介 / | 男人心裡苦, 男人不想說: 用15則最深沉的男人心事, 解讀他們背負各種期待下的脆弱內在:「男子漢,大丈夫」、「男人流血不流淚」、「男人要有肩膀、有擔當」、這些看起來正 |
出版社 /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0531039 |
ISBN10 / | 9570531037 |
EAN / | 9789570531039 |
誠品26碼 / | 2681507198001 |
頁數 / | 25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內文試閱
【自我迷思─要求自己「像個男子漢」的心病】
◎案例:有工作潔癖、力求完美的白領菁英
昔日打拚的同伴,成為競爭對手
大約在一個月前,竹村孝一先生(化名,四十幾歲)因為蕁麻疹長期不癒而找上我位於辦公大樓的診所。
連日在公司加班到末班電車的時間,過了凌晨十二點才到家,隔天又要一大早出門上班,他已經連續好幾個月過著這樣的生活了。話雖如此,竹村先生並非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黑心企業員工。他畢業於東京的一流大學,考取專業證照,在職場上也位居主管職位,擁有自己的專案團隊。最近還經手大型專案,在職場上頗受肯定,這一點也反映在他的業績上,都是他一步一腳印努力累積至今的結果。
工作雖然辛苦,但他認為獲得成果時的充實感,是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的,所以就算回家的時間再晚、犧牲再多自由時間或睡眠時間,他都以無可厚非的心態坦然接受。不過自從邁入三十五歲、一路向上晉升至專案領導人後,狀況就漸漸改變了。
公司內部在二戰後出生的團塊世代陸續退休,同時注入許多新血,竹村先生也因此成為主管,但他與同世代夥伴的交流卻日益減少。以前在有專業證照的主管手下一起打拚的同世代友人,現在也各自掌管起自己的團隊,如此一來,他們就不再是夥伴,反而感覺像是互相爭奪下一個位階的競爭對手。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某個專門領域的專家,在他人眼裡看來或許無關緊要,但對竹村先生而言,他再也無法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夥伴,也不再是可以暢所欲言的對象了。
說自己「本來就不太喜歡與人交際」的竹村先生,一心專注在自己的專案工作上,舊時夥伴偶爾舉辦同世代的聚會,他也不再參加。雖然他說:「我比較喜歡獨處,這樣讓我比較放鬆。」但有時心中還是會突然有種孤獨的感覺。
尤其他特別討厭互相分配工作以後,負責其他領域的人犯下錯誤。專案會從各種領域召集負責人,其他企業或其他領域的負責人一旦出錯,結果還是由身為專案領導人的他擔負起責任。竹村先生之所以連續幾個月都加班到末班車時間才回家,也不是因為自己的失誤,而是因為其他領域的負責人出錯的緣故。「太不合理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該道歉的人是我,搞得自己整天心煩意亂。可是犯錯的負責人就算道歉也無濟於事,到頭來替他擦屁股的人還是我……。」
無法忍受失誤,也不知從何發洩情緒
竹村先生本人總是希望把工作做到最好,至今為止也因為這種求好心切的態度,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所以他堅定的認為,不能原諒其他領域的負責人犯錯。當然犯錯的當事人曾經表示歉意,結果卻惹得他更加惱怒,因為「道歉於事無補,結果已無法挽回」。
果不其然,竹村先生是在從事專門職業的嚴厲父親的教育下長大。他的觀念就是「犯錯的人絕對不能原諒」。雖然人總有疏忽的時候,但最令他不快的原因在於,各領域的負責人應該互相支援,重複檢查以防患於未然才對,然而這次的紕漏顯然是因為其他領域的負責人合作不夠密切,所以最後才會連他都遭受牽連。
「感情用事或對負責人發脾氣,一點也不穩重對吧?」竹村先生一向認為身為主管,破口大罵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不想要破壞自己在職場上「總是冷靜自持,不會驚慌失措」的形象。
竹村先生又高又瘦,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是一身正式西裝配上傳統的領帶,這樣的他確實不適合揮汗如雨或破口大罵的形象。所以他會因為蕁麻疹癢到無法繼續繫領帶,只好前往診所接受治療,可見情況有多嚴重,畢竟他可是個討厭去診所看病的人。
在看皮膚科時,他之所以會被問及最近生活的不規律與大量飲酒等問題,是因為在抽血檢查肝功能後,院方發現他血液中的GOT(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麩胺酸草醋酸轉胺酶)、GPT(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麩胺酸丙酮酸轉胺基酶)與γ-GTP(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ce,γ-麩胺酸轉肽酶)上升,檢查出肝功能障礙的問題,竹村先生因此前往身心醫學科看診。他近來也對自己的飲酒方式感到些許不安,雖然如此,他卻有強烈不願承認內心不安的傾向,於是變本加厲地想靠酒精痲痹自己,但最終因為蕁麻疹造成的發癢與不適感日益嚴重,所以為了確保健康無虞,才勉強前往診所看診。
「工作結束後,趁著搭電車之前,順道在便利商店買兩罐啤酒,然後先乾掉其中一罐。」
在回家途中喝掉兩罐啤酒,到家以後繼續喝罐裝碳酸酒配便利商店的下酒菜,過了深夜一點才沖澡。甚至有一次因為喝醉加上疲勞,還沒走到床邊就倒在地板上昏睡到天亮。選擇沖澡,也是因為以前曾經泡澡泡到睡著,差一點溺死在浴缸裡。畢竟竹村先生自己一個人住,況且他認為,死在浴室裡未免也太丟人了。雖然不喝酒就無法放鬆,但這樣一來,他反而覺得睡眠品質變差了。
睡是睡得著,可是卻很淺眠。有時會一邊做惡夢一邊呻吟,或是早上還很睏,卻在清晨三、四點就醒來。醒來後一想到工作的事,就再也無法入睡。明知道睡眠不足對身體不好,也努力不去想工作上的事,但他無論如何就是會在心中一再對那些犯錯的負責人感到生氣。
「理性、堅強」的特徵,是酒精成癮的前兆!
提到酒精中毒,我想過去的企業菁英幾乎不會有這樣的形象。不過最近在壓力充斥的環境下,愈來愈多男性菁英對酒精成癮,這些人清楚知道自己正處於危險的狀況中。他們與尼可拉斯‧凱吉在電影《遠離賭城》中飾演的酒精中毒者大不相同,白天可以不動聲色地融入社會生活,但為了排解過度融入所造成的壓力,一定要有酒精才能維繫生活,這是男性菁英的酒精中毒特徵。另外,我認為男性菁英的酒精中毒還有以下四項特徵。
1自我形象強烈,總認為「應該這樣才對」。因為自己是男人,所以不能把脆弱之處告訴別人,不能發牢騷,或是覺得讓別人看見自己沒用的一面是很丟臉的事等等,以男性的角色限制自己,尤其又有強烈的「不能把真心話說出口」的觀念,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很容易以酒精作為逃避的工具。
至於為什麼是酒精呢?據信這也受到日本社會風氣的影響。日本的社會,尤其是男性,對酒的罪惡感很低。雖然這也可以套用在香菸上,但一直到十年前左右,不菸不酒的男性還會被說成是無聊的人。喝酒抽菸的男性,感覺比較有男子氣概、工作能力比較強。因此或許可以說就是因為這樣的心理狀態,反而讓大家比較容易接受下班後小酌一杯,是一種職場男性的象徵性行為。
在職場上承受龐大的壓力、壓抑怒氣,還要裝作若無其事地把所有不滿藏在心裡。在職場上過度融入主管這個職務。在這樣的狀況下,開始從酒精當中尋求出口。若小酌一杯就滿足的話還算健康,但一旦酒精中毒,喝酒就不再是享受了。為了遺忘現實的怒氣而愈喝愈多,竹村先生也是一再喝到想吐或頭痛的程度,然後在事後感到後悔。
2「某種合理性與區別的想法」,也就是認為即使說出職場上的事或自己的工作內容,別人也無法理解。既然無法理解,那也沒必要說了—竹村先生也是因為這樣的情形而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
3男性菁英若酒精中毒,很多都是因為身體出現症狀,才被轉診來身心科。有些是像竹村先生這樣,因為酒精造成肝功能障礙才檢查出來,其餘還有因為飲酒過量造成食道破裂、吐血的馬魏氏症候群(Mallory-Weiss syndrome)而緊急住院,或是喝醉酒摔下末班電車的車站樓梯而骨折住院。感覺就好像身體率先發出訊號,試圖提醒主人別再攝取酒精一樣。
4應該是生性喜好獨處、身旁沒有朋友。從事專業工作、不需成群結黨的菁英,由於任何事情都想一個人解決,因此很容易就開始依賴酒精。
「寫下來」和「活動身體」,就是不動怒的發洩
接下來,在面對這群酒精中毒的男性菁英時,只要提出身體症狀的資料加以說明,就能夠讓他們接受並提高對治療的動力。以竹村先生為例,為了達到改善肝功能障礙的目標,我們思考了他為什麼會想依賴酒精的問題。首先我向他說明,壓抑怒氣或把事情藏在心裡不表現出來,會造成他的壓力。把在職場上遭遇的怒氣或不滿累積在心裡不說出來,壓力便就此產生。我告訴他,把這些情緒「表達」出來是必要的。
「表達情緒與氣得破口大罵是不一樣的。﹃表達﹄就是用某種形式讓自己內心的情緒顯露在外,因此不見得一定要破口大罵。比如說,你可以把感受寫下來,事後再重新讀一遍。經由這樣的過程,就可以客觀地檢視自己的感受。事後重讀一遍,你可能會覺得當初不需要那麼生氣,也可能反過來覺得自己做得好。像這樣檢視自己的想法(認知),往後在面對壓力來源時,解讀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
把自己的想法寫在記事本上,不僅可以透過書寫表達,還能進一步檢視自己的情緒。這也可以成為一種認知行為治療,據信對預防憂鬱症特別有效。尤其適合推薦給高學歷、平常屬於理性行動型的男性。
接下來我還告訴他,活動身體也是一種有效的表達方式。「稍微散步一下或動一動身體,也能夠改變心情。」美國有一位精神科醫師曾說:「當身體被使用得太過疲勞時,必須讓身體休息。不過明明沒使用身體卻全身乏力不想活動時,只要活動身體,心情就會隨之甦醒,進而產生幹勁。」
確實如他所說,對於整天坐著開會或辦公的商務人士而言,活動身體可以說是最合適的自我表達手段。竹村先生對於這一點相當感興趣,他開始在早上出門上班前慢跑十五分鐘左右。「我去健身房也不想要鍛鍊,所以想說自己跑步或許也不錯,一試之下發現出乎意料地暢快。早上淋個浴再出門,感覺心情也變得很不一樣。」
說出來,也不用擔心沒面子的地方
在公司的狀況沒有改變,工作量或其他領域那些失誤連連的負責人也還是老樣子。只不過是竹村先生本身的行動模式改變,就有可能幫助他朝向不依賴酒精的方向發展。
在日本,酒精是所有對付壓力的方式中,罪惡感相對較輕的一種。因此,酒精之所以從享樂的範疇,進展至過度依賴的程度,原因正如我們在竹村先生身上所看見的,出於「反正說了別人也不會懂」的心態,把壓力主因埋在心底不願向他人傾訴。這恐怕也是受到男性常見的自尊心問題所影響,所以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的脆弱之處。
在這種情況下,身心科就是一個「可以談論自己狀況的地方」。在這裡談論自身狀況,一來沒有利害關係衝突,二來也不會是在發牢騷。由於站在中立立場聆聽的人是醫師,因此在這裡說出來也不會傷到自尊心。竹村先生的情況也是,與其說他是在「談論心理狀況」,不如說他是以「談論過度飲酒導致肝功能障礙的職場狀況」的感覺在說話,因此抗拒感也比較少。我想更重要的是,透過談論、表達自己的狀況,他應該有體驗到心情變輕鬆的感覺。
關於竹村先生工作上專業領域的事,我一概不知。照他過去的想法,我就是那些「反正說了也不會懂」的人。不過,即使不了解工作的內容,我還是可以想像或同理他當時的感受或痛苦的心情。換句話說,陷入壓力的人所需要的,首先是表達情緒,再來是理解、想像或同理他的情緒,而非他的工作內容。若能實際感受到這件事,對抗壓力的復原力也會提升。
平時總認為「說了別人也不會懂」,或因為「不想讓人看見脆弱之處」、「沒有說話的對象或沒有願意理解自己的人」等理由,累積滿心怒氣或不滿,因而感到身心不協調,對於這些男性而言,身心科經常會成為他們最合適的表達場所。
為什麼過勞死幾乎都發生在男性身上?
接下來,我們再從時間管理的角度出發,探究過勞死與長時間勞動的問題。我常跟人介紹心理學家暨福山大學校長松田文子博士的論文〈時間研究者的時間管理術〉中,有一個相當有意思的理論。
松田博士根據自身的經歷,從心理學層面去探討為何過勞死大多發生在男性身上的問題。其中,松田博士引用了柏木與平木的論文內容,「過勞死並非單純由長時間勞動所造成,埋首於單一工作而捨棄其他一切事物也是原因之一」,並強調「只專注於一件事」的危險性。
從勞動時間這一點來看,家有嬰幼兒的職業婦女是屬於長時間勞動的類型。儘管如此,我們幾乎不曾聽過家有嬰幼兒的職業婦女在廚房過勞死的新聞。因此松田博士的論點是,在多種場合以不同的身分從事性質相異的活動,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松田博士也從「時間」所具備的兩個面向,進一步探討與過勞死的關聯。
成人在職場上時,都是根據時鐘的時間安排行程,也就是按照「時鐘時間」過日子。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吃飯、工作。除此之外,時間還有另一個面向叫「事件時間」。即使時間相同,時間感覺卻會隨著那段時間裡發生的刺激而改變。若能以各種身分從事工作,接受各式各樣的外界刺激,應該可以避免情緒固定化。
從大垣先生的工作種類來看,他所製作的節目各有不同的性質和方向。所以我們可以推測的是,他並不是朝著單一目標進行長時間勞動,而是擁有不同的目標和方向,所以時間感覺一直在改變,這或許就是他長期持續同一份工作卻不致於身心俱疲的祕訣。
五個消除壓力的基本原則
「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克服壓力?」經常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具體來說應該做哪些事呢?」「您本人有哪些對抗壓力的方法呢?」
被問到這樣的問題,真的很讓人困擾,因為這一系列的問題就像「吃什麼才會健康」一樣,都是大哉問,根本沒有什麼食物是一直吃就能夠變健康的。雖然大家都知道「水」對人是不可或缺的,但每個人必須攝取的食物,都會受到性別、年齡、職業、生活型態等影響。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飲食均衡」很重要,飲食如果不均衡,每天都吃同樣的東西,對健康是不好的,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對抗壓力上。
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狀況下,面對壓力主因需要採取何種策略,必須要保有對應壓力的彈性;此外,就算分享我自己的方法,用在別人身上也不見得有效。
但就像維持健康,人人都需要「水」一樣,我個人認為,要維持心理健康,每個人都需要做到這五個基本原則:
1深呼吸,2適度活動身體,3睡眠,4可以分享心情的朋友或家人,5接觸大自然。
保持靈活應對各種狀況的彈性
先達到這五個基本條件,就能獲得大幅的改善。接下來再以這五個原則為基礎,前進至下一個階段。根據自己的性格傾向、看待事物的方式、工作型態或環境,釐清哪些是必要的。必須配合季節、身分和當下的環境變化,採取彈性的對策,這樣的「彈性」應該就是最不可或缺的。
以前我在一場演講上強調情緒表達的重要性時,有位年約五十幾歲的男性主管,用很認真的表情說出一句令我嚇一跳的話,他說:「我聽您說笑容很重要,所以我現在打算每天至少笑兩個小時。」這種強迫自己保持笑容的想法,才是造成壓力的主因。
正如大家所知,笑確實可以提升免疫力。笑的時候會忘記不開心的事,而且應該是很自然而然地笑出來才對。能夠讓人集中注意力,並且瞬間忘卻負面情緒的事,就是對付壓力的方法。話雖如此,為了忘卻不開心的事,我們不能只想著要逃到哪裡,而是應該讓心的向量轉移到別的方向去。所以不能只是一味地認定「我就是要笑滿兩個小時」,而應該是在這個情況下要用笑容來克服,在其他情況下要用其他方法去克服,一定要有這種應變的彈性。
因此,我向這位先生提出建議:
「請找一找有哪些地方能讓你感到安心、放鬆、愉悅,或是能夠專注於一件事而忘記煩心事的,找到的話請試著記錄下來,但不包括酒、香菸、賭博或色情場所。」
這些就是復原力的處方箋。除此之外,還可以更進一步往自己的內心探索,逐一檢視自己的性格傾向或行為特性,看看自己現在是否客觀地看待事物、有沒有擅自貼標籤,以及對事物的看法。總之就是必須動員自己所有的壓力恢復資源,保持尋找恢復契機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