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 山居歲月: 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25年 | 誠品線上

My Twenty-Five Years in Provence: Reflections on Then and Now

作者 Peter Mayle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再見, 山居歲月: 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25年: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這一趟旅程的目的地,即將改變他們的下半輩子,也成為他們戀戀不捨的「家」……為了躲避英國糟糕的天氣,彼得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他們怎麼也想不到, 這一趟旅程的目的地,即將改變他們的下半輩子, 也成為他們戀戀不捨的「家」…… 為了躲避英國糟糕的天氣,彼得.梅爾和妻子來到法國蔚藍海岸,準備好好度上兩週假。大家都說那裡一年有三百天陽光普照,他們卻遇上了滂沱大雨,只好轉往南法的普羅旺斯。 來到普羅旺斯後,天氣舒適,風景優美,料理美味,居民更是熱情好客,讓夫妻倆起心動念定居下來,但他們很快就遇到難題:挑選的房子產權在好幾代人手裡、電話被左鄰右舍打到電話費爆表、出門散步差點被當作獵物射殺…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讓他們卻步,反而成為體驗異鄉風情的最佳佐料。畢竟這裡的食物讓人徹底忘記體重計;畢竟這裡的居民發生的趣事永遠也說不完;畢竟這二十五年來,他們從沒想過要離開。 打開這本書前,請記得先確認你已吃飽喝足,在能放聲大笑的環境閱讀,當然最好還有長假可請--以免讀完後你只想馬上衝一趟普羅旺斯!彼得.梅爾寫給普羅旺斯最後的情書! 風靡20年,翻譯40種語文,暢銷600萬冊 《山居歲月》系列永遠令人懷念的句點 《再見,山居歲月》 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25年 彼得.梅爾─著 作家韓良憶 翻譯、插畫家王傑 繪圖、作家鍾文音 導讀 旅行文字人Milly、作家.節目主持人謝哲青 依依不捨推薦 3 4美好歲月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旅行文字人/Milly作家、節目主持人/謝哲青 「單是說出「普羅旺斯」地名,就惹人興致浮動的主因,無疑來自《山居歲月》一書。憧憬有日迎向穿越紫色薰衣草山坡吹來微風,於如畫風景中沉溺慵懶午後,享用作者推薦人情食堂、饕客美食,然後在普羅旺斯獨有時間刻度中,意圖重疊彼得.梅爾的普羅旺斯美好25年浮光掠影,進而尋求屬於自己的蔚藍海岸假日故事。」--旅行文字人/Milly「彼得.梅爾令人讚歎……以引人入勝的文筆,一一記述其周遭點點滴滴……宜人的氣候、燦爛的陽光和佳餚美饌,在在令人喜悅!」--《時代》雜誌「不論是熱愛閱讀他在普羅旺斯種種經歷的讀者,還是亟欲確認白日夢可以成真的人,這本告別的回憶錄對他們都具有特別的吸引力。」--圖書館雜誌「梅爾推廣普羅旺斯最是熱情激昂,他的最後著作將令其書迷感到欣喜……全書筆調一片歡樂幽默,一位備受讚賞的作家留下輕鬆愉快的告別辭。」--出版家週刊「這本二十五年的回憶錄端出舒適可人的咖啡館、清涼爽口的粉紅葡萄酒和生活的樂趣,凡此種種都曾吸引許多人追隨著梅爾的腳步,前往陽光普照的呂貝宏山區……深受喜愛的作家對美好生活滿足地做出總結。」--明星論壇報「梅爾以懷舊且溫暖的眼光看著摯愛之地,津津樂道地追憶生活於當地的各種樂趣,從茴香球到南法滾球,不一而足……理想的夏日讀物!」--《旅行和休閒》雜誌「有甘有苦的樂趣……梅爾固然能以生花妙筆描寫令人垂涎的地中海魚羹……其文章最引人入勝的,始終是他對普羅旺斯的人、社會和生活方式的深情書寫。」--《書頁》雜誌「討人喜歡……短而甜美,這些文章如詩如畫地描繪出一個迷人又慢活的地方,說不定會召喚人前往那裡,過過下一季的人生。不論你選了哪個目的地,透過梅爾的回憶、提點和有力的敘事,你會發覺那是件可能的事。」--今日美國報「看法深思熟慮,觀察清晰有力……在在皆有助於讓人更加了解普羅旺斯的人與文化,梅爾精妙地捕捉了那裡的生活節奏。」--舊金山紀事報「不論他是吃了美食滿足地咂咂嘴,還是不滿地嘲弄,梅爾都是如此熱情洋溢!」--波士頓環球報「梅爾書寫其南法生活的全新文集,在在展現其眼光銳利又充滿機智!」--費城詢問報「高雅、慧黠,讓人讀得興味盎然!」--週日泰晤士報「教人愛不釋手、風趣又賞心悅目!」--紐約時報書評專刊「曾經臣服於梅爾首本著作的書迷可欣然重遊熟悉的土地。」--美聯社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彼得.梅爾(Peter Mayle)1939年生於英國,後赴美國紐約從事廣告文案工作。在經歷了長達15年的廣告人生涯後,他決定逃離紐約麥迪遜大道,回到英國嘗試創作,並且在80年代後期,和妻子移居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 彼得將他在普羅旺斯的一年寫成了《山居歲月》一書,立即造成轟動,至今已賣出近600萬冊,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並榮獲「英國書卷獎」年度最佳旅遊書,他也因此成為全球知名的暢銷作家。書中的美好生活經驗令人嚮往不已,不僅對台灣文化界造成深遠的影響,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普羅旺斯熱。然而大量來到普羅旺斯的遊客卻也對他造成了不小的困擾,最後並使他被迫搬家。 2002年,彼得獲頒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除了《山居歲月》外,他另著有散文集《重拾山居歲月》、《普羅旺斯A to Z》、《一個法國麵包師傅的告白》、《關於品味》、《法國盛宴》、《戀戀山城》,以及小說《戀戀酒鄉》、《茴香酒店》、《追蹤塞尚》、《有求必應》、《一隻狗的生活意見》、《美酒犯罪》、《馬賽罪案》等。2018年1月過世,《再見,山居歲月》是他最後一本著作。■譯者簡介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家、譯者、電台主持人,曾旅居荷蘭十三年,目前定居台北。對美食有信仰,樂於動手烹飪,愛旅行,愛散步,生活中不能沒有書本、電影和音樂。文章散見於海峽兩岸報刊,散文作品多次收錄於台、港中小學教科書。著作十餘本,近作為《浮生.半日.里斯本》;譯作更多,包括《山居歲月》(皇冠版)、《如何煮狼》等飲食旅遊文學著作,以及《然而,很美》、《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等文學作品。

商品規格

書名 / 再見, 山居歲月: 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25年
作者 / Peter Mayle
簡介 / 再見, 山居歲月: 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25年: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這一趟旅程的目的地,即將改變他們的下半輩子,也成為他們戀戀不捨的「家」……為了躲避英國糟糕的天氣,彼得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334309
ISBN10 / 9573334305
EAN / 9789573334309
誠品26碼 / 2681722147006
頁數 / 22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譯序——
再見,梅爾先生!

作家.譯者/韓良憶


我在鍵盤上敲下最後一個句點,鬆了一口氣,就在這總算完工的一刻,某種悵然若失的情緒卻湧現心頭── 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翻譯彼得.梅爾的著作了。這位讓全球無數讀者愛上普羅旺斯的英國作家,已於二○一八年元月永遠告別那一片他所摯愛的土地,我剛譯完的這一本書原該是其最新著作,如今已成遺作。
不知有多少人最早是經由梅爾的《山居歲月》而「認識」普羅旺斯,他以簡練慧黠的文筆,生動描繪普羅旺斯的四季風情和鄉土民俗,以幽默的語調敘述和當地鄉親交誼往來的點點滴滴,偶爾不忘自嘲一番,讓人讀了不覺莞爾。他筆下的普羅旺斯,不但有美食佳釀、壯麗與婉約兼具的自然風光、底蘊深厚的歷史傳統,更重要的,還有溫暖的人情和一位位性格鮮明的有趣人物。如此美好的所在委實太教人嚮往,隨著《山居歲月》被譯成數十種語文,並在全球大暢銷,普羅旺斯成為熱門旅遊地,梅爾式的旅遊文學也成為書市主流,有關普羅旺斯的書籍相繼出版,就連梅爾自己後來也又寫了幾本,而我,則從一九九○年讀到美國版的《山居歲月》起,便成為其忠實讀者。
事隔十餘年,我收到皇冠出版社一封電郵,問我是否有意翻譯梅爾的作品,那還用說嗎?當然樂意之至,梅爾可是我心儀的作家啊,我工作起來也就特別帶勁,雖說推敲字句的過程難免煞費心神,截稿時限也構成壓力,但是總的來說,翻譯的過程不但是享受,更是福氣。要知道,在我浸潤於梅爾的生花妙筆,充分享受了以後,還有翻譯稿費可拿呢。
於是,就這樣,我接下一本又一本梅爾著作的譯事,當中包括《山居歲月》的新譯本。我以為自己可以按照大約每兩三年譯一本的頻率,持續將梅爾的作品從英文轉換成中文,直到他故世的消息傳來。乍聞噩耗,我多少算是一廂情願地想著,我跟梅爾的緣分終究斷了。怎料到過了沒多久便收到邀約,請我翻譯他的回憶錄《My Twenty-Five Years in Provence》,那就是此刻您手上的《再見,山居歲月: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25年》。
六年前,我曾有幸重新翻譯梅爾先生第一本普羅旺斯書,沒想在第六度成為其中文譯員的這一回,譯的竟是其人生前最後的文章。此書文字一如既往,風趣明快,我起初戰戰兢兢,生怕譯筆辜負原作,然而隨著越來越深入其字裡行間,譯者彷彿感染到作者幽默又豁達的生命情調,不由得感到,人生一場,曾經擁有,樂在當下,便足矣。再見,梅爾先生!再見,山居歲月!

試閱文字

內文 : 一切始於天氣忽然變好。我和妻子珍妮為了躲避英國夏季的爛天氣,來到蔚藍海岸,想在風光優美如詩之地,好好地度假,為期兩週。眾口皆云那裡一年當中足足有三百天陽光普照,我們去的那一年偏偏就不是這麼回事,老天動不動就下起滂沱大雨。海灘上的遮陽傘濕透,傘布扁扁的,變成一團團;那些一身古銅色肌膚、負責巡邏海灘的年輕人擠在沙灘小屋中,泳褲濕答答。尼斯海濱英國人漫步道邊上的咖啡館裡,坐滿悲慘的父母和耍性子的孩子,大人原本答應小孩可以弄潮戲水一整天。《國際前鋒論壇報》上有條消息說,熱浪正襲擊英格蘭。我們準備離開尼斯,希望熱浪能延續到我們返家時。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需要得到某種慰藉。我們考慮越過邊界到義大利,要麼跳上航向科西嘉的渡輪,要不就開一大段路,南下巴塞隆納,趕過去吃晚飯。不過我們後來決定探索法國,不走高速公路,轉而行駛沒那麼寬廣的次級道路。我們心想,就算下著雨,沿路風光也會美麗一點、有趣一點,勝過加入主要幹道上由卡車和露營拖車形成的北上車流。再說,我們對法國的印象始終局限於巴黎和蔚藍海岸,接下來所到之處將是全新且未知的領域。

***

我們一邊喝著粉紅酒,一邊又瞧了瞧地圖,發覺呂貝宏山脈北側散落著好些村落。看來大有可為,而且從那裡回英國多少算是順路。我們吃了一頓恰到好處的普羅旺斯午餐,菜色有芥末兔肉和味道特別細緻的蘋果塔,送餐給我們的侍者簡直像樣版人物── 白圍裙、大肚腩,那一把八字鬍更是濃密得教人過目不忘── 我們蓄勢待發,不論迎面而來是什麼樣的崇山峻嶺,我們都作好準備。
我們駛離艾克斯,天空漸漸雲開日出,我們越往前走就看見越益大片的藍天。太陽依舊未露臉,但是下午的天氣越來越舒服。當我們遠離艾克斯,來到鄉間時,景色的轉換讓這個午後更顯宜人,風光優美而遼闊,常是一片又一片的荒野。葡萄園和向日葵花田遠遠多於房屋,眼前所見的房舍屋宇又是那麼迷人──石塊飽經風霜,屋瓦褪色,綠蔭蔥蘢,屋旁不是有兩三棵古老的梧桐樹,就是有兩排夾道的絲柏。我們後來才發覺,這正是典型的普羅旺斯鄉間風景,而我們當場愛上這般情景,且深愛至今。
空曠的田野間或變成一座座村莊,村中教堂的尖塔居高臨下,統領著塔底那一堆零亂分布的石屋。有幾幢屋子樓上的窗口晾曬著當天清洗的衣物,在我們看來,那是一個徵兆,顯示村民正等著陽光照耀,而在氣象預報這件事上,當地人始終是專家。果然,當我們駛入地圖上的「呂貝宏自然區公園」時,太陽出來了,陽光燦爛又歡暢,令萬事萬物看來鮮明而潔淨,大地景觀如蝕刻畫一般鑲在天邊,在尼斯度過的那些灰暗的雨天簡直像出現於另一個星球。
這會兒,我們可以遠遠地往呂貝宏山瞧上兩眼。山脈走向長而低矮,山勢看來並不崎嶇險峻,是讓人看著舒服的山。呂貝宏山甚至有條馬路看似從南到北,穿山越嶺,而我們正要往北走。我們在盧瑪杭(Lourmarin)村外選了這條路,朝向北方,可是這條路只有頭幾公里是平直的瀝青路,跟著就變得七彎八拐,那是我頭一回坐在車裡卻覺得暈船。雪上加霜的是,路面狹窄,往往一側是陡峭的岩壁,另一側為千丈懸崖,還有對向來車。來的若是機車,倒也不難閃躲,雖說有些騎士可真是把馬路當賽車道;若是汽車,倘若我們緊挨著岩壁,就勉強仍可通行。拖車和露營車則構成挑戰,尤其在轉彎處,我們拚命靠向一側,差一點就要擦上岩壁。我們提心吊膽,屏住呼吸,珍妮非常明智地閉上眼睛。
馬路總算逐漸變平變寬,我倆鬆了一口氣。路標指向文明的前哨 ── 奔牛村(Bonnieux),這村子美如風景明信片,地勢居高臨下,屹立於山頭,山谷風光一覽無遺。我們在地圖上查找下一站,目光被「波希村」(Village des Bories)這一行粗體字吸引。我們心裡直納悶,波希是什麼啊?是享有特權的小部落成員,可以建立自己的村落嗎?也或許是稀有高山動物的庇護區?還是說,這年頭人心如此開放、愛自由,那裡搞不好是天體村?我們決定去瞧瞧。
我們好不容易來到那村落,一個天體人士也沒見著,眼前是一幢幢非凡獨特的小屋,由採自當地的六吋厚石岩板堆砌而成,完全沒有水泥。這二十八幢波希小石屋的外觀有點像巨大的蜂巢,建於十八、十九世紀。有羊圈、烤窯、一間養蠶室、牲口棚和穀倉,想當年可都是符合生活所需的現代化設施,且都保存良好。
沉浸於歷史後,難免需要吃點、喝點什麼,好提神醒腦一下。幸好再往前走一會兒,勾德(Gordes)村裡就有。勾德如今已成典範,兼具田園之趣和世故老練之妙,有好旅館、餐廳和精品店,夏季時有絡繹不絕的遊客,然而彼時它還是個寂靜、幾乎無人居住卻美得驚人的小村,有如石頭搭建的電影場景。
勾德歷史可追溯至公元一○三一年,我們橫越主廣場時,一邊走一邊不難想像,此地自開村以來並未改變多少。村屋的外觀呈現著淡淡的蜂蜜色澤,那是千百年來的陽光留下的痕跡。多年來,不時有密斯脫拉風吹颳過整個普羅旺斯,石塊的表面皆因風化作用而變得光滑。廣場邊上有家咖啡館,更給這個下午增添樂趣。
我們坐在露天座位上眺望周遭的鄉野,說不定就是在那一刻,夫妻倆起心動念,想要改變生活。我們都覺得,要是能居住在此地,豈不妙哉。我們在職場打滾已久,在倫敦和紐約工作多年,已準備好要過簡單一點、陽光多一點的生活了。

***

坐在豔陽下的露天咖啡座盤算著易國而居是一回事,待回歸現實世界時,卻是另一回事。我們回到英格蘭以後,日子一天天過去,普羅旺斯就一天天顯得更加遙遠,也更令人嚮往。在那個階段,我們連想要住在普羅旺斯的哪個角落,都沒有一點概念。倘若把蔚藍海岸也算在內(我們可不會這麼算,因為那裡和真正的普羅旺斯根本是兩碼子事),這整個地區從北部山區到南部卡西斯(Cassis)和馬賽的海濱,總面積超過三萬平方公里。由於我們對未來的家園所知甚寡,一開始的時候就只能作作白日夢、讀讀旅遊書,這更加讓我們失去耐心。
珍妮起碼做了件有用的事:報名學法文,班上同學全是十幾歲的孩子。我本來就很熱中於講學生式的法語,我的口音曾讓勾德村一位女士開口說道:「可是,先生,您說的法語好像是西班牙牛在講話。」我起先以為這是在讚美我法語流利,可她真的是將我的口音比擬為西班牙牛在哞哞叫。
冬天帶著泥濘的腳步逐漸席捲英格蘭鄉間,我們藉由看地圖、閱讀《米其林指南》來自我安慰,打算初夏重返普羅旺斯。這一次,我們的行動會更周密,且完全講求實效。在那裡生活的開支需要多少?英國難民受人歡迎嗎?我們是否需要正式的居留許可?我們的兩條狗需要護照嗎?法國稅制到底有多麼可怕?我們討論許久,談話的基調在大部分時候都是樂天又無知,那是記憶當中最漫長的一個冬季,不過總歸還是結束了,我們至少在精神上又可以穿上短褲、戴上太陽眼鏡,準備好出發了。

我們時常注意到,英國人開車出國時,很愛往車裡塞進英國東西,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好比說,充足的茶葉、鍾愛的茶壺、巧克力甜餅、管它什麼季節也要帶著以防萬一的冬季毛衣、兩把小型摺疊躺椅、雨傘,還有非得帶上不可的腸胃藥,眾所周知外國人老愛把奇奇怪怪的玩意擱進菜裡。
我們則盡量清空車內,好騰出空間裝載我們打算帶回家的橄欖油和葡萄酒。駕車周遊普羅旺斯時,有一樁讓人分心的樂事,那就是沿途有不計其數的酒莊邀請口渴的過客順道拜訪,喝個一兩杯,而這難免會讓人順便就買上一兩瓶。如此這般地採買葡萄酒,格外令人心曠神怡,而且文明。停車的地方不論是古老的農舍,還是屋前有兩百公尺林蔭車道的小型凡爾賽宮,你都會受到溫暖的歡迎,對方既樂於幫忙,酒更往往美味。
不過,我們首先得到達那裡。我們需連人帶車搭渡輪前往卡萊港,然而穿越寬廣的法國鄉間。法國的人口數字和不列顛差不多,國土面積卻將近三倍大。當你駕車從法國的一端前往另一端,狀況更是明顯,遼闊的大地綿延不絕,看來宛若大批造景園藝工匠的心血結晶:田地和樹籬工整,柵欄維修完好,拖拉機在田裡留下的犁溝筆直到不行,放眼望去卻一片空曠,沒有房子,沒有人。
有句諺語說,「普羅旺斯始於瓦朗斯」。誠然,車子一過瓦朗斯,我們就看見天空逐漸換了顏色,建築物也從磚牆、石板瓦,變成石牆、陶瓦。陽光普照,氣溫慢慢上升,目的地快到了。
我們有位朋友在普羅旺斯已定居數年,拜其之助,我們在勾德村主廣場邊上租了一間小公寓,離咖啡館一百公尺,至麵包店只要兩分鐘腳程,隔壁還有家看來甚有可為的小餐館。另外,還裝了電話,這在當時是很罕見的。咱倆夫復何求?
我們成為勾德村民(雖然僅僅兩週)的第一個全天,有兩項重責要務:備妥糧草── 液體和固體都要,還有找到本地的房地產仲介。這兩件事只需要兩三小時就可以辦妥,我們當時這麼以為。
想當年,只有在大城和小鎮才有那種能夠讓人一次購足所需的超級市場。在普羅旺斯鄉下,想要買麵包就得上麵包店;買肉,去肉店;蔬果、乳酪、葡萄酒、洗衣粉、曬衣夾,各有各的專門店,店主往往是各自專門行業的行家,總是樂於將所知傾囊相授。還有當地顧客,絕大多數是凡事多疑的女士。她們下定決心絕不肯上當,誤買到被掐壞的蜜桃或外皮起縐的番茄,店老闆則自然而然會起而捍衛自家商品。於是這裡捏捏,那裡嗅嗅,倘若這樣無法奏效,那就試吃吧。老闆趁此時大力推銷,到末了,多疑的女士掏出腰包,雙方銀貨兩訖。這過程旁觀起來真是有意思,卻太花時間,買兩顆甜瓜一般得耗掉十分鐘,因之到了正午,我們還有數樣東西沒買齊。唉,偏偏店家一律午休,我們從而習得普羅旺斯購物學的第一堂課:早點上門、保持耐心、午餐不可遲到。
尋覓房地產仲介有點困難,不是因為缺乏,恰恰相反,幾乎每個村莊都找得到至少一處美得如詩如畫的小角落,開著一家不動產仲介公司,店外的木頭遮陽窗板上面掛著待售房屋的照片。這些鄉屋一律配上「機會不再、及早把握」的形容文字。問題在於,我們經驗不足,又容易受到左右,於是在我們看來,每幢建築都還可以:屋頂快垮下來的破爛穀倉;已有二十五年無人居住的可愛小村屋,之所以沒人住,想必有其原因;破舊到連鴿子都棄之不顧的鴿舍── 每一幢都似乎準備妥當,就等著人發揮想像力,大事翻修。
仲介當然跟我們一樣,也是摩拳擦掌、興致勃勃,他們的措詞用語足以令中古車銷售員臉紅。我們看到的每一張照片都配上圖說註釋── 潛力無窮的珍寶、夢幻一般、罕見且寶貴的機會。事情還不僅限於此,有好幾回,仲介對我們使出秘密武器,那就是,算我們走運,只要若干報酬,大夥都很樂於對我們伸出援手。仲介人脈廣,有一位連襟是建築師,一位表兄弟當電工,還有位阿姨是卓越的造景園藝師。
幸好,常識上場幫了忙,我們沒有被甜言蜜語沖昏頭。我們提醒自己,要找的是可以住的房子,而非需費時五年的計畫,所以我們繼續尋尋覓覓。
在此同時,我們也體會到小村生活的若干樂趣和值得玩味之處,很快便發覺,咱倆可是地方上的小小話題人物。素昧平生的人會在街上攔下我們,問我們找到房子了沒有。有天傍晚,我們發現有位和氣的老先生坐在我們的居處門前,他問清楚我們確是「英國佬」後,說明來訪的原因。
「聽說兩位有電話,這在村子裡非常少有。」
我們是有電話沒錯。「啊,那好,」他說,「我有個兒子,他太太懷孕了,可是我沒有收到消息,我想打電話給他。」
我們帶著他到電話機旁,讓他獨自在那裡打電話,心想他也就講個兩三分鐘吧。過了一刻鐘,他才又現身,一臉笑呵呵。
「我有孫子了,三公斤。」
我們恭喜他,他謝了我們,並且說他電話機旁留了一點東西。果然,桌上擺了一枚兩毛硬幣。直到我們收到電話費帳單,這才發現他的兒子住在加勒比海的馬丁尼克島。
日子過得有趣、美妙,偶爾讓人感到洩氣。主要是由於我們再怎麼拚命,語言溝通仍有問題,普羅旺斯人講話往往如連珠炮一般,而且不時會把擠眉弄眼和比手勢當成某種視覺性的標點符號,凡此種種更使得溝通難上加難。比方說,他們會以一派莊重的模樣點一點鼻子,表示此事需要謹慎處理;輕輕搖晃雙手,暗示著方才說的話不盡然正確;咬一咬拇指、拍一拍二頭肌、拉一拉耳垂、誇張地挑一挑眉頭。這還是雙方客客氣氣地在交談的情景,要是雙方一言不合吵了起來,天知道會有何等激烈的肢體動作。
剛進入第二個星期,我們在找房子這件事上時來運轉,在奔牛村的一間小辦公室裡認識莎賓娜。她不同於我們先前接觸過的房地產仲介,會傾聽我們述說心中想法,而不是想方設法向我們推銷她手裡已有的房產。她嬌小迷人,從左鄰右舍的噪音到種種謎樣的夙怨世仇,一一向我們提醒小村生活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頓時贏得我們對她的信心。她說,我們身為外來者,尤其還是外來的外國人,會勾起鄉親強烈的好奇心,成為蜚短流長的焦點,最好找個僻靜的所在,遠離窺探的目光和說三道四的嘴巴,不知我們意下如何?
她欣然得知我們同意她的看法,接著好像靈光一閃,拍了自己的腦門一下,說:「誒,當然如此!」她說明道,當天早上才收到剛上市求售的一幢房產照片,說不定正合乎理想。
她拿出照片,是一幢形狀不規則的穀倉兼農莊,色調柔和的石頭立面浴在陽光中,有條狗在梧桐樹蔭裡呼呼大睡。你幾乎聽得見蟋蟀在唧唧叫,其情其景如詩如畫,而且還不只這樣而已。
莎賓娜說明,這幢房子蓋在山坡上,俯瞰著無人居住的山谷── 她稱之為「私人景觀」。那會兒,我們早已準備好搬進去住了,就連屋價也未能令我們卻步。東挪西湊,總是能籌到款項的。我們和莎賓娜約好次日下午去看屋。
房屋一如照片所示,私人景觀美如風景明信片。屋主是位藝術家,人很親切,請我們自己隨意走走看看,他則坐在陰涼處和莎賓娜聊天。我們四處遊走、拍照、寫筆記、為我們的家具找擺設的地方、商量且決定相當簡單的廚房該如何裝潢。至於錢的問題,日後還有充足的時間可以討論,那會兒我們樂昏了頭。
屋主樂康特先生必然已將這一切收於眼底,意識到會很快成交,拿出一瓶粉紅酒,對我們一一道出這房子比較不是那麼一目瞭然的魅力。他說,在房屋下方的山谷裡有一片櫟樹木,每年冬天盛產滋味妙不可言的松露。屋後的山坡保護房子不受密斯脫拉風侵襲,此烈風來自西伯利亞,從吹掀了屋頂到逼人自殺,種種壞事都可以怪它。私人水源供應充足,對我家的狗兒來講可謂完美國度,而且沒有煩人的鄰居會來打擾我們。他娓娓道來,我們還沒有聽他講完,就已經買定了這房子。
當天晚上為表示慶祝,我們到小村畢歐(Buoux)吃飯,館子是莎賓娜推薦的,她認得店主兼大廚莫理斯,說我們不會失望。我們果然沒有失望,其後多年,我們時常在此愉快地用餐,夏季坐在戶外吃午餐和晚餐,冬天則坐在大壁爐前。這麼多年下來,我可以公道地說,在那兒吃到的每一口飯菜都讓我齒頰留芳。
頭一回造訪的那一天,我們陶醉在幸福的感覺中,無法相信咱倆竟如此好運,一切都好得簡直不像是真的。
當然,世上哪有此等好事。

【試讀內容摘錄自《再見,山居歲月: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25年》】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彼得.梅爾寫給普羅旺斯
最後的情書!

風靡20年,翻譯40種語文,暢銷600萬冊
《山居歲月》系列永遠令人懷念的句點

作家韓良憶 翻譯、插畫家王傑 繪圖、作家鍾文音 導讀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永遠不老的山居歲月

作家/鍾文音


《山居歲月》(A Year in Provence)一九八九年出版,當年轟動武林,帶動旅居熱潮,「居遊」成了新的旅行方式,可說是「慢遊」的深入進階版。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尤其是上班族閱讀時總羨慕得不得了,總想也要學學彼得.梅爾去普羅旺斯走一遭,在蔚藍海岸躺下來。
梅爾可說是「出走族」的老前輩,居遊者的嚮往座標,也幾乎是提到普羅旺斯的關鍵詞條,普羅旺斯已經成為梅爾最有「家」味道的異鄉,而梅爾也幾乎終生都在隱形代言著普羅旺斯。
他鄉日久是故里,梅爾與普羅旺斯就是最好最美的例子,二者難分難捨,幾乎是文青嚮往普羅旺斯的必備書。未料梅爾再出版這本書的續集時,他竟已山居二十五年,文青已老,普羅旺斯卻永不老。
《山居歲月》當年能夠成為發燒書,主要原因是梅爾可以說是上班族想要逃脫桎梏的縮影。梅爾原在紐約麥迪遜大道一帶從事廣告文案十五年,紐約的高壓生活與名利競逐,以及廣告界的浮華世故,讓當年的梅爾帶著妻子與狗因緣際會下來到了普羅旺斯,自此學講法語喝紅酒。更重要的是梅爾有絕佳的利器,那就是他的文筆。
梅爾的文字清晰簡潔,深具詼諧幽默與機智的特質,這使得他的旅居生活充滿各種生活細節的快樂,他的觀察又敏銳,總是打開心胸和當地人互動深刻,這使得梅爾的旅行散文帶著軟派的舒服,緩慢移動,快樂走動,每一件事都有其趣味,每一個旅地都有其豐饒。
於是梅爾帶動的不僅是旅居概念,更多是對生活的品味,對旅行的觀察,對語言的學習,對差異文化的追問,對品味的建構,對事情的好奇,對美食的深入,對美酒的酣暢,對陌生人的善意……梅爾的書寫,後來也成了很多旅行散文的競起仿效,尤其是許多時尚雜誌書的旅行專欄,文氣難脫梅氏腔調,可以說是梅爾的再複製,梅爾旅行散文的徒子徒孫。梅爾對於這類軟派旅行散文(美食美酒時尚品味生活)的影響甚深,幾乎影響了這二十幾年,至今未衰。就像張愛玲是當代一流愛情小說的始祖(末流愛情書寫者無法模仿),而梅爾也是當代軟性旅行散文的流行始祖。很多時尚書寫者或者是城市旅行書寫者,把梅爾的書當成入門,作為他鄉生活的學習,或是文氣的模仿學習對象。
我是在梅爾《山居歲月》這本書在台灣出版約莫十年後才踏上普羅旺斯(所以閱讀一本書就像埋下一粒嚮往的種子)。於今閱讀《再見,山居歲月》,梅爾竟是山居二十五年之後了,時光飛逝。他在這本作品裡自言《山居歲月》空前絕後的成功讓他上了上百上千次的媒體,他幽默地寫說有一次收到一封從英國監獄寄來的信,信中的受刑人寫說閱讀梅爾的書讓他有如得到「一日緩刑」,可見閱讀梅爾的書很容易讓人感到快樂。在梅爾詼諧的機智裡,沒有孤獨沒有晦澀,就是不快樂也可以被梅爾寫成很有意思的觀察。
還有一次的採訪讓梅爾銘記在心,因為那個採訪者問了很多問題都跟普羅旺斯或旅行等議題不相干,倒是問了很多梅爾的童年與讀的學校,還有他的父親職業、他的子女等等。梅爾不禁疑惑地問他,請問這篇訪談最後會在哪裡刊登?結果那個採訪者說:「咦,他們沒有告訴您嗎?我們在準備您的訃聞。」這就是梅氏的幽默。梅爾還寫了關於英國和法國的文化差異,以及學習法語陰性陽性的趣事。總之,閱讀梅爾是很快樂的事情,會忘掉煩憂。
年近五十歲的梅爾當年移居南法普羅旺斯,原本是想專心構思一本小說,結果寫不出小說的梅爾改寫了異地見聞。梅爾曾說因享樂而寫不出太正經的小說,他靠的是豐富的閱讀與閱歷,因此能將所見所聞轉化成生花妙筆以及奇想橫生的趣味。他的文章好看,來自於梅爾的品味,他曾寫過一本《關於品味》(Acquired Tastes)的書,他總是親自去體驗,從而帶給讀者充滿樂趣又好看的散文。
梅爾帶起的旅居風與旅行潮,使他成了一個世代的螢光劑號。
我自己是較沉重的人,寫作也是,因而也特別嚮往梅爾這種輕風格,帶著一種天真自在與深度交流,將他城變成我城。這讓我想起另一位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家海明威,海明威在五十六歲左右寫下《流動的饗宴》,那是五十六歲的海明威懷想二十六歲時在巴黎的日子。海明威旅居巴黎甚長時間,但海明威筆下的巴黎,卻充滿著理想的未竟,總是飢腸轆轆,總是感情擺盪,他當年還用文章交換免費住在莎士比亞書店樓上。說來,我的旅行是比較像海明威的,當年的我因為嚮往寫作,嚮往法式生活,且還很貧窮。
梅爾是我們想成為而不可能成為的對象,因為梅爾當年去普羅旺斯帶的是十五年紐約廣告公司的工作經歷與累積的金錢,最重要的是他還帶著妻子與兩條狗。梅爾出名的時候已經過五十歲了,而我當年在巴黎或者普羅旺斯時,就像海明威,寫作才剛起步,什麼也沒有。
然而多年過去了,我回首竟發現自己竟然仍是一無所有。而梅爾也已然離開人間,梅爾說來是我父母輩的同代人,但想想曾經我的父母過的是什麼樣的苦澀生活啊,而梅爾影響台灣的其實是更後來的世代與晚輩。這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也意味著我們的旅行時間差,我們的旅行或者時尚品味的建構,都是很後來養成的事了。而現在《再見,山居歲月》出版,對新一代人來說,是直接就跳到二十五年後。
而梅爾還是梅爾。
梅爾總是讓我們覺得,放下速度,放下成見,別想太多。在《再見,山居歲月》仍延續之前的風格,他總是讓我們享受著各種異鄉的滋味。
梅爾讓我們學習:好好吃頓飯(看他寫午餐多有趣),好好喝杯咖啡(他喜愛坐在露天咖啡座上當一名臥底者,偷聽別人講話),好好珍惜人犬關係(〈福星引路〉),好好讚美妻子的攝影(〈隨手拍〉),好好享受天氣變化,好好閱讀與學語言(〈龜步學法語〉),重溫年輕時的友情(導演雷利.史考特是他的好友),好好散步(回憶舊往)……
梅爾之所以可以寫下這些趣味觀察,其核心是,必須自己去親身體驗,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生活」滋味。
梅爾,可說是出走與旅居他鄉的引路人。
心情不好時,天氣灰暗時,讀讀梅爾的書吧。讓他的幽默風趣掃除工作沉悶的憂鬱,開始想想那永遠等著我們前進的藍天綠地,還有生活中的各種美食,以及那可愛的毛小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