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時辰 | 誠品線上

La mala hora

作者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惡時辰:馬奎斯藉由一封又一封匿名黑函,雕鏤刻劃出這座村子裡的種種離奇怪事與幽微人心。: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馬奎斯:暴力之所以不能被消滅, 是因為產生暴力的原因並未被根除。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這個地方的淚水已聚成了大海, 子彈嚇不跑我們, 但一張貼在門上的紙卻辦得到…… 槍聲響起的那一刻,村長正準備進入夢鄉。因為牙痛,他已經三天無法入睡,驚醒後的他,反射般地伸手去抓彈匣和手槍,隨後卻只聽見雨聲,讓他以為剛才的槍響不過只是一場惡夢。 他不知道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只知道這座村子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當年他帶著一紙命令來整頓這個叛亂之地,如今卻被一張又一張、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黑函搞得天翻地覆。 男盗女娼的名人八卦、私生子女的道德醜聞、甚囂塵上的反動思想、強取豪奪的荒誕罪行……從市井小民到大戶人家,每一個人都互相懷疑,每一天都陷在人性的泥淖裡。 為了抓到張貼黑函的兇手,村長宣告實施戒嚴令,獄囚成了維持秩序的法警。電影禁播,馬戲團失去人氣,街上悄然無聲,只有綿綿細雨還是下個不停,天氣熱得像玻璃熔化,河裡飄來死牛的臭氣。 時間彷彿為這座村子織就了一張邪惡的蜘蛛網,住在這裡的人,只能用這張破網修補心中的破洞,因為他們知道:喪鐘已經響起,此時此刻,死神正在吞噬這座村莊…… 《惡時辰》裡的無名村莊,是取材自馬奎斯文學地圖的另一重鎮――蘇克雷。如果《百年孤寂》訴說了命運的孤獨,那麼《惡時辰》則訴盡了權力的孤獨。馬奎斯藉由一封又一封匿名黑函,雕鏤刻劃出這座村子裡的種種離奇怪事與幽微人心。村長與牙醫、法官與神父、無良地主與亡命之徒……他們都曾在馬奎斯的文學作品中出現,而他們的世故與偽善、成就與挫敗、憤怒與落寞,也讓我們看見了人類欲望的無窮無盡,以及看似堅強卻不堪一擊的人性。▋馬奎斯完成「#百年孤寂宇宙」的最後一篇故事!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的成名作,榮獲「#哥倫比亞文學獎」! 《#惡時辰》 12 20開始預購.12 26經典鉅獻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專文導讀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陳小雀 讚歎推薦 【作家】陳雨航 【作家】蔣亞妮 【作家】盧郁佳 【作家】謝旺霖 好評推薦 一部公開的政治小說,描述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如何反抗壓迫的力量……馬奎斯充滿智慧、富同情心,並以此奠定了後來創作小說的基礎。——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 《百年孤寂》的世界就存在被雨水浸潤的角落裡。——波士頓環球報 這本書不僅僅是序曲……這個地方的性格特質豐富多彩,教人眼花繚亂,並讓我們一次次驚嘆不已!——美國《新共和》週刊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自小與外祖父母一同生活在炎熱多雨的小鎮巴蘭基亞,鄰近一個名叫「馬康多」的香蕉園。1940年與父母一同遷往內陸小鎮蘇克雷,1947年進入位在首都波哥大的哥倫比亞大學修讀法律,並沉迷於卡夫卡與福克納的作品,同時也開始在《觀察家報》發表短篇小說。1948年因內戰舉家遷往卡塔赫納繼續大學學業,並兼任《環球日報》記者。1954年出任《觀察家報》的記者與影評人,1955年發表〈一個船難倖存者的故事〉系列報導廣受好評,隨後出任該報的駐歐記者。1957年在巴黎與海明威邂逅,並奉其為「大師」。因景仰古巴革命,1960年擔任古巴的拉丁美洲通訊社駐波哥大和紐約記者。1965年駕車前往墨西哥城途中萌生《百年孤寂》的寫作構想,在閉關十八個月後,終於完成這部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的經典之作。1967年《百年孤寂》甫出版便造成轟動,並於1969年獲頒義大利「基安恰諾獎」與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1970年《百年孤寂》英譯本在美國出版,並被選為年度12本最佳作品之一,同年馬奎斯並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72年馬奎斯再獲頒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以及拉丁美洲文學最高榮譽的「羅慕洛.加列戈斯獎」,1981年則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1982年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並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其他作品包括《預知死亡紀事》、《愛在瘟疫蔓延時》、《迷宮中的將軍》、《異鄉客》、《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苦妓回憶錄》等,每每一推出都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2014年4月17日逝世,享年87歲。葉淑吟西文譯者,永遠在忙碌中尋找翻譯的樂趣。譯有《百年孤寂》、《謎樣的雙眼》、《風中的瑪麗娜》、《南方女王》、《海圖迷蹤》、《愛情的文法課》、《時空旅行社》、《黃雨》、《聖草之書:芙烈達.卡蘿的祕密筆記》、《螺旋之謎》等書。

商品規格

書名 / 惡時辰
作者 /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簡介 / 惡時辰:馬奎斯藉由一封又一封匿名黑函,雕鏤刻劃出這座村子裡的種種離奇怪事與幽微人心。: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讀出發,並透過線上網路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339632
ISBN10 / 9573339633
EAN / 9789573339632
誠品26碼 / 2682315548002
頁數 / 30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蠹蝕社會的集體霸凌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
陳小雀

「哥倫比亞」係取自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一四五一~一五○六)的姓氏,在語義上為「哥倫布之地」,象徵將榮耀獻給美洲的發現者;此外,「Colombo」的拉丁文原意乃白鴿之意,象徵平和及聖靈,以此為國名,無非冀望甫建立的民主國家將是一個充滿榮耀的和平國度。
的確,哥倫比亞應該是一個富庶的國度,她有美洲綠寶石之美譽,蘊藏煤、銀、銅、鎳、鐵、鋅、鎢、鉻、石油、黃金、白金、綠寶石等豐富礦產;再者,哥倫比亞是中美洲與南美洲的樞紐,係南美洲唯一同時瀕臨加勒比海及太平洋的國家,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哥倫比亞自獨立以來,即深陷政黨之爭,不論自由黨、抑或保守黨,治國理念早已煙滅灰燼,兩黨為了爭權奪利,不惜發動戰爭,一次又一次的內戰讓兩黨之爭更加變本加厲,更為甚者,美國聯合水果公司趁虛而入,不僅壟斷香蕉貿易,同時干預政府,造成社會貧困與落後。
一九二○至一九六○期間,自由黨與保守黨表面上歇戰,但兩黨的支持者依舊對立,採取暗殺、襲擊、迫害、破壞私人財產等暴力手段來鏟除對手,史稱「暴力期」(La Violencia)。生長在這樣的政治氛圍裡,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一九二七~二○一四)自幼即從外祖父口中得知許多「內戰歷史」和「香蕉故事」,成年之後也親眼見到兩黨的惡鬥。
一九四七年,賈西亞.馬奎斯就讀國立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但他對法律條文意興闌珊,卻熱中於新聞採訪工作,坐在打字機前紀錄所見所聞,享受寫作之樂。一九四八年,在保守黨執政期間,自由黨左翼領袖蓋坦(Jorge Eliécer Gaitán,一九○三~一九四八)於波哥大街頭遭暗殺,引發民眾抗議浪潮,孰料抗議活動演變成武裝起義,政府血腥鎮壓,國立哥倫比亞大學亦被迫關閉,史稱「波哥大事件」(Bogotazo)。「波哥大事件」後,賈西亞.馬奎斯放棄學業,投入記者工作,爾後並藉春秋之筆重建史料,將社會事件、經濟剝削與政黨惡鬥化為小說題材。
在《沒有人寫信給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裡,那個曾為政府軍效力的上校,以為內戰結束後政府會屢行撫卹金的承諾,但是十五年過去了,他並沒有等到撫卹金,伴隨著他的,只有飢餓,還有受哮喘折磨的妻子,以及死去兒子所留下的鬥雞。此外,在《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裡,賈西亞.馬奎斯以黑色幽默的筆觸輕輕勾勒出兩黨之爭的荒謬,為歷史教訓重重作了註腳:「今日自由黨與保守黨唯一不同之處,是自由黨五點鐘去望彌撒,而保守黨則在八點鐘望彌撒。」在《惡時辰》(La mala hora)裡,保守黨的村長寧願忍受牙痛,也不願給自由黨的牙醫治癒。
《惡時辰》係賈西亞.馬奎斯的第三部小說,這部小說尚未出版即在一九六一年為他贏得哥倫比亞埃索文學獎(Premio Esso),這部小說看似以「揭露瘡疤」為題材,但仍脫離不了政黨惡鬥情節,是十足的政治小說。《惡時辰》於一九六二年才正式在西班牙出版,不過,出版社的一名校對員以必須「純正語言」為由,擅自修改文中的一些用詞及風格。賈西亞.馬奎斯堅持個人無拘無束的寫作風格,因而於一九六三年在墨西哥重新出版《惡時辰》。
《惡時辰》的故事背景座落在哥倫比亞「暴力期」,兩黨表面上停戰,但執政的保守黨卻故意挑釁自由黨,即便再度爆發武裝衝突亦在所不惜,目的就是不打算讓自由黨平靜過日子,甚至殲滅對手。小說如此敘述:「我支持的黨派上台,警察殺光我的政敵,到那個時候,我要隨便出價,買下他們的土地和牲口。」
故事從十月四日星期三展開,安赫神父(Angel)於黎明時分起床,在五點鐘正準備舉行彌撒之際,突然一聲槍響打破村莊的寧靜。從事畜牧業的西薩.蒙特羅(César Montero)在家門口發現一張黑函,黑函揭露妻子紅杏出牆,指稱音樂人帕斯特(Pastor)是妻子的情夫,他在憤怒之下射殺了帕斯特。自此,村莊陸續在暗夜裡出現各種黑函,內容都是一些涉及個人的隱私,例如:墮胎、婚外情、私生子、怪癖等。其實,都是一些大家早已知道的傳聞,有些甚至是無稽之談,村民只是避而不談,如今卻煞有其事被公諸於世,並彷彿夢魘般折磨著當事人,其他人也開始憂心自己是否成為黑函的下一個目標,整個村莊因而籠罩在恐慌之中。日子緩緩流逝,事件一樁接著一樁,其間不時穿插過往情事,在倒敘、補敘中最後時間來到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五,安赫爾神父一如往常在黎明時分起床,然而,備受煎熬的村莊再度響起槍聲,小說在此畫下句點。
對居民而言,這十七天是夢魘,村民經歷了比內戰更加殘酷的「惡時辰」,小說標題勾勒出「暴力時期」的輪廓。亦即,賈西亞.馬奎斯藉《惡時辰》凸顯外在的紛擾政局,同時刻劃村民內心焦慮情緒。黑函儼然成為了催化劑,令當事人以自己的方式復仇雪恨或捍衛名譽,帕斯特因而成為第一個受害者。為了追查張貼黑函的人,村長實行宵禁,並派警察戒備,但仍毫無所獲。黑函涉及村民的私生活與道德觀,或者更確切地說,每個人都可能是受害者,同時也是加害者,那麼,黑函到底是誰所寫的呢?原來,黑函是村民的集體創作,是村民參與集體霸凌的證據!

子彈嚇不跑我們,但一張貼在門上的紙卻能做到。

《惡時辰》以第三人稱的敘事者來指揮全局,即便小說人物繁多,故事中有故事,情節中有情節,但在敘事者的指揮下,儼如一支合唱團,或一同齊唱,或交錯輪唱,或多部重唱,呈現明暗表裡、強弱高低的層次感,完整交代情節始末。除了黑函這條敘事主軸之外,在《惡時辰》裡,尚有雨災及村長這兩條主軸。第二條主軸聚焦在豪雨成災,藉貧富懸殊凸顯低下階層的悲慘景象,窮困的村民為了躲避雨災而遷徙至高地,村長卻趁火打劫,將公有地高價賣給貧民。村長象徵貪婪的政客,構成第三條主軸,在內戰勝利後,政客利用地位及各種特權掌握資源,剝削人民並中飽私囊。透過賈西亞.馬奎斯的黑色幽默,有呼風喚雨本事的村長竟然受牙痛之苦,流洩出戲謔色彩,頗為滑稽。黑函、雨災、村長這三條主軸貫穿全局,相交呼應,村莊釋出淡淡的孤寂,同時夾雜著騷動、疏離、衰頹、死亡等氣味,也顯露出憂鬱、矛盾、不安、焦慮、瘋狂、妒嫉、失眠、失憶等病態。
村民之間失去互信,參與集體霸凌,無形中蠹蝕了社會,而這正是哥倫比「暴力期」的寫照。賈西亞.馬奎斯跳脫社會紀實的傳統框架,以一張黑函掀開集體霸凌的黑歷史,魔幻寫實大師的功力確實不同凡響。

試閱文字

內文 : 安赫神父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起身。他舉起乾癟的手揉揉眼皮,掀開蚊帳,赤條條地坐起來,沉思了半晌,他需要這一點時間,感覺自己還活著,同時他回想月日,並對照聖人曆上的日子。「十月四日,禮拜三。」他心想;接著他喃喃自語:「亞西西的方濟各紀念日。」
他沒有梳洗,也沒有禱告,直接換好衣服。他人高馬大,性子急躁,外表和動作卻如溫吞的牛隻,神情肅穆而悲傷。他心不在焉,扣好教士袍的鈕釦,那動作彷彿正在檢查豎琴的琴弦,接著他拉開門栓,打開面向院子的門。他凝視雨中的晚香玉,想起了一首歌。
「我的眼淚啊,聚成了大海。」他嘆口氣。
從他的臥室,有一條直通教堂的內廊,廊上綴著一盆盆的花,鬆散搭蓋的磚牆上,已經看得到十月的青草從縫隙冒出。上教堂前,安赫神父先去廁所。他憋住氣,撒了一大泡尿,不想聞到總是嗆得他掉淚的阿摩尼亞熏天臭氣。之後他步向走廊,繼續回想歌詞:「那艘船載我航向你的夢。」他走到教堂的窄門前,聞到了晚香玉飄來的最後一縷芬芳。
教堂內氣味難聞。廳堂是長形的,也是鬆散的磚塊牆,只開一扇門,對著下面的廣場。安赫神父直接走到鐘樓下。他看著離頭頂超過一公尺高的鐘錘,想著上緊的發條還能走一個禮拜。他感覺到蚊子的攻擊,用力拍死後頸的一隻蚊子,手往發條繩上擦乾抹淨。接著他聽見上面精密的機械齒輪正在運轉,聲音低沉而微弱,時鐘敲響了五聲,宣告已經清晨五點。
他等到最後一聲結束。這時他雙手抓緊繩索,纏繞在手腕上,一鼓作氣敲響破爛的青銅鐘。他已經滿六十一歲。敲鐘對他的年紀來說太過吃力,但是他一向親自主持彌撒,而使力敲鐘能鼓舞他的士氣。
青銅鐘聲飄揚,蒂妮妲推開臨街大門,接著步向角落,前一晚她在這裡放置了捕鼠器。她看見了一場小小的血腥場面,開心之餘,又覺得噁心。
她打開第一個捕鼠器,用食指和拇指夾起老鼠尾巴,把牠丟進一個厚紙箱。這時安赫神父剛打開面向廣場的門。
「早安,神父。」蒂妮妲說。
神父沒理會她優美的男中音嗓音。在這個十月的黎明時分,放眼只見一片悲悽,廣場上空蕩蕩,扁桃樹在雨中沉睡,整座村莊靜悄悄,給他一種徬徨無依的感覺。適應雨聲之後,他聽見廣場的盡頭傳來帕斯特的豎笛聲,是那麼清晰而有一點不真實。到這一刻,他才回應她。
「帕斯特不是跟彈小夜曲的人在一起。」他說。
「不是。」蒂妮妲肯定地說。她拿著裝老鼠屍體的紙箱走過來。「跟彈吉他的人。」
「他們整整兩個小時都在演奏一首蠢歌。」神父說。「我的眼淚啊,聚成了大海。是這一首吧?」
「那是帕斯特的新歌。」她說。
神父佇立在門前不動,腦海掠過一幅想像。多年來,他每天都聽到兩個街區外的帕斯特吹奏豎笛,每到清晨五點,帕斯特就搬出凳子,靠在鴿舍的柱子旁練習。他是村裡最準時的時鐘:首先,是清晨五點的五聲鐘響,接著是第一聲彌撒開始的鐘聲,然後是帕斯特在他家院子的豎笛聲,一連串輕盈的樂符淨化了夾帶鴿子排泄物臭味的空氣。
「那首歌的旋律不錯。」神父回答。「但是歌詞很愚蠢。歌詞前後對調,意思都差不多。那個夢載我航向你的小船。」
他半轉過身,不禁為自己的發現露出微笑;他走向聖壇準備點燈。蒂妮妲跟在後面。她身穿白長袍,長袖口蓋住手腕,繫著平日聖會用的藍色絲質腰帶。她的兩邊眉毛相接,一雙眼是深邃的黑色。
「他們在附近逗留一整夜。」神父說。
「都是因為瑪格特.拉米瑞茲在。」蒂妮妲心不在焉地說,她搖了搖箱子,裡面發出老鼠屍體的碰撞聲。「可是昨晚發生了比小夜曲更精采的事。」
神父停下動作,那雙寧靜的藍眸盯著她看。
「什麼事?」
「黑函。」蒂妮妲說。然後她發出緊張的輕笑。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的成名作,榮獲「哥倫比亞文學獎」
馬奎斯完成「百年孤寂宇宙」的最後一篇故事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