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圖書館 | 誠品線上

The Paris Library

作者 Janet Skeslien Charles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巴黎圖書館:美國Amazon書店當月選書!Goodreads書評網、圖書館雜誌年度最受期待的書!橫掃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華盛頓郵報暢銷排行榜!特別收錄:【作家】盧郁佳重磅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美國Amazon書店當月選書!Goodreads書評網、圖書館雜誌年度最受期待的書! 橫掃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華盛頓郵報暢銷排行榜! 特別收錄:【作家】盧郁佳 重磅書評!【一頁華爾滋】Kristin、【作家】馬欣、【作家】許菁芳、【作家】蔣亞妮、【作家】蔡慶樺、【「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非讀不可推薦! 相較於人,我更喜歡書本。 書不會說謊,不會偷竊, 面對書本,我們可以很放心。 戰爭無所不摧, 但至少我們還有圖書館…… 嗜書如命的歐蒂兒不顧擔任警察局長父親的反對,進入巴黎的美國圖書館工作。她遇見了形形色色的館員與讀者,也和英國大使館專員的妻子瑪格麗特成為摯友。她還認識了年輕警察保羅,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熱戀。 但甜蜜平靜的日子稍縱即逝,巴黎轉眼間就蒙上了戰爭的陰影。歐蒂兒的哥哥決定參軍,卻旋即被德軍俘虜。人心惶惶中,圖書館長芮德女士堅持每日正常開館,並寄出數萬本書到戰地前線和醫院鼓舞士氣。 隨著局勢愈來愈壞,巴黎也落入納粹的統治。但歐蒂兒和瑪格麗特仍嘗試穿越重重檢查哨,偷偷將違禁書籍送到猶太讀者手中。然而,瑪格麗特卻在一次送書途中被捕,藉由答應當納粹軍官的情人才得以脫身。 歐蒂兒既感激好友與她分享因特權得來的物資,又無法壓抑嫉妒輕視的心理。她忍不住將秘密說出口,卻不知這將摧毀摯友的人生,更將讓自己的餘生滿懷罪咎……書本,是我們最後的避難所。 閱讀,是我們僅存的抵抗方式! 美國Amazon書店當月選書!Goodreads書評網、圖書館雜誌年度最受期待的書! 橫掃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華盛頓郵報暢銷排行榜! 特別收錄:【作家】盧郁佳 重磅書評!【一頁華爾滋】Kristin、【作家】馬欣、【作家】許菁芳、【作家】蔣亞妮、【作家】蔡慶樺、【「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非讀不可推薦 ●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巴黎圖書館》 珍娜.史嘉琳.查爾斯─著 7 5準時開館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 身為一個巴黎人、稱職的書蟲,以及巴黎美國圖書館的長年支持者,我飢渴地一口氣讀完《巴黎圖書館》。本書既迷人又感人,在歷史與虛構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平衡。──《莎拉的鑰匙》暢銷作家/塔提娜.德羅尼 我從第一頁就愛上了歐蒂兒與莉莉,欣賞她們的努力與成就。考據講究,本書令人難以抗拒,扣人心弦!──暢銷作家/費歐娜.戴維斯 這部清新的小說將圖書館譽為社區共同體的搖籃,特別是在我們最需要它的時候。本書說明文學可以作為逃避現實的手段,更是人類連結的催化劑,也能在黑暗的時刻成為道德的中心。閱讀的過程非常愉快,書中闡述熱情善舉,也洋溢著與書有關、令人愉快的引經據典。──《午夜閃亮點子書店》作者/馬修.蘇利文 我曾住在巴黎美國圖書館現址樓上的公寓,對這座圖書館總是感覺有所連結,對其故事也非常好奇。因此,作者根據真人真事所撰寫的這則栩栩如生、令人愉悅的故事讓我衷心感激。在本書中,這座大家都喜愛的圖書館、其中的工作人員和讀者統統活靈活現,也提醒我們二戰的恐怖,以及書本扮演的重要角色,讓我們在艱困時刻得以繼續前進。作者的研究下了許多工夫,鼓舞人心,細節豐富,本書讚頌了圖書館、書本,以及在兩者之間所蘊含的人類連結有多麼重要。──《只要群星依然閃耀》暢銷作家/克莉絲汀.哈梅爾 聰明慧黠,感官上也非常豐富⋯⋯這是替愛書人與圖書館量身訂做的小說。──寇克斯評論 這是一封給巴黎的情書,闡述書本的力量,以及忘年之交的美好。──《書單》雜誌 讓本書溫暖人心的是作者的第一手經驗⋯⋯她謹慎的研究讓這些角色鮮活了起來⋯⋯加上真正的故事線,提供了探究關係與友誼的絕佳洞見,足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書頁》雜誌 本書講述家庭破碎、失而復得的友誼、恐懼、希望、啟發,以及書本和對閱讀的熱愛。作者值得讚許!──自由蘭斯之星報 劇情安排得宜,角色豐富有趣。──《紐約書刊》雜誌 極為迷人,描繪豐富。──《女人世界》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珍娜.史嘉琳.查爾斯美國備受矚目的新銳小說家。成長於蒙大拿州,曾在巴黎街頭與圖書館做過近十年的漫遊和研究。她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奧德薩的月光》以「網購新娘」為主題,榮獲英國「梅莉莎.內森愛情喜劇小說獎」與法國史特拉斯堡「全國圖書獎」,並被翻譯成10種語言。其他短篇小說則被收錄於《切片》與《黑色蒙大拿》等短篇小說選集中。2010至2012年,她在擔任巴黎美國圖書館專案經理期間,開始進行第二本小說《巴黎圖書館》的相關研究,同時並負責策畫每週一次的「作者之夜」,邀請多位知名作家開講。她也負責協調讀書會、更新社群媒體、編寫宣傳資料,並為巴黎美國圖書館會刊《悅讀》撰文。2020年《巴黎圖書館》出版後便備獲全球各地好評,一舉售出英、美、法、德、義、俄、葡、西等28種語言版權。目前她在巴黎的綜合理工學院授課。楊沐希宅居文字工作者,譯有《大競走》、《代筆作家》、《失物守護人》,以及另一個二戰時期的成長故事《女孩之城》。

商品規格

書名 / 巴黎圖書館
作者 / Janet Skeslien Charles
簡介 / 巴黎圖書館:美國Amazon書店當月選書!Goodreads書評網、圖書館雜誌年度最受期待的書!橫掃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華盛頓郵報暢銷排行榜!特別收錄:【作家】盧郁佳重磅書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337492
ISBN10 / 9573337495
EAN / 9789573337492
誠品26碼 / 2682038036008
頁數 / 44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台灣版序

親愛的讀者:

Bonjour de Paris!來自巴黎的問候!我很興奮能夠與台灣的愛書人連上線。我花了十年時間研究、打造時間軸,聯絡書裡真實角色的後代,訪問他們。我希望你跟我書寫的時候一樣,喜歡這些圖書館員的故事。
本書開頭處在歐洲緊繃的時刻。一九三九年春天,空氣中充斥著焦慮的氛圍,大家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今天,法國人因為Covid-19剛結束第三次封城,我們也覺得同樣焦慮,不曉得世界重新開放後會發生什麼事。
此時與彼時,書本都提供了慰藉。如同芮德女士所言:「只有書能夠提供神秘的感官經驗,讓我們以他人的視角看待事物。圖書館就是文化之間的書籍橋梁。」書本是橋梁。我是住在法國的美國人,正在寫信給台灣的讀者。書寫的文字的確能夠連結我們。
我在蒙大拿州的大平原長大。包圍我們的全是小麥田。我窺探外面世界的管道是一位鄰居,她是來自法國的「戰爭新娘」,還有我外婆的拼圖,上面是歐洲城堡的照片。每個禮拜,我的母親都會開車去外婆家,外婆不會開車,媽媽接送她去商店採買,也會去圖書館。在這些行程裡,我明白書本跟食物一樣能夠滋養每個人,而且圖書館就是通往世界的窗口。
雖然我的小說開頭是在巴黎,但故事構想來自我還是蒙大拿小女孩的時候。我喜歡跟我的戰爭新娘鄰居相處。她輕快的腔調讓英語聽起來更美,我也喜歡向她學習法文詞彙。我當時還很小,但我已經知道克勞汀非常勇敢,放下了她的朋友、家人、國家,甚至也放下了她的語言。我的第一本書《奧德薩的月光》就是在寫電郵新娘。我內心對生命的旅程非常感興趣,以及我們如何面對挑戰與改變。生命裡的女人對我有所啟發(我寫下的每一個字裡都有媽媽的影子),學習全新語言與風俗習慣的掙扎也影響了我不少。
一九九八年,我來到法國擔任教學助理,為時「一年」。我只有一年的合約,這意味著我的法國同事都把我當成很快就會離開的異國訪客,他們甚至懶得深入了解我。我很難交朋友,於是我開始去巴黎美國圖書館擔任志工,那裡的讀者來自六十個國家。我之後成了該圖書館的專案經理,這座圖書館就是小說的場景。我的同事跟我分享巴黎被占領時期,英勇的圖書館員如何反抗納粹。我研究了桃樂絲.芮德。(這名字是不是很適合圖書館員?Reeder跟英文裡「讀者」的reader發音類似!)當我挖到她長達十五頁的「機密」報告時,我雞皮疙瘩都爬起來了。我曉得這個故事可以寫成一部小說,於是我坐下來動筆。當你讀這本小說的時候,我希望你也能體會我當時讀芮德女士文字所產生的情緒。她的勇氣啟發了我,希望也能讓你有所感觸。
我希望讀者能夠明白朋友的重要。對我來說,本書的骨幹是瑪格麗特與歐蒂兒的友誼,以及歐蒂兒與莉莉的忘年之交。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愛情上,但友情其實也同樣需要努力。我希望讀者能夠喜歡桃樂絲.芮德,且欣賞戰時這些勇敢的圖書館員面對納粹,還讓圖書館持續開放。歷史的書頁上有太多女人的故事遭到抹去,向她們致敬非常重要。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啟發讀者藉由聆聽,更加認識某位家庭成員、朋友或鄰居。每個人都有豐富、有趣的內在生活,也樂意分享。
我希望你會喜歡與《巴黎圖書館》共度的時光。
展讀愉快!Bonne lecture!

珍娜.史嘉琳.查爾斯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歐蒂兒

巴黎,一九三九年二月

數字如同星星,在我腦海裡飄浮,八二三,嶄新人生的關鍵數字,八二二,希望的星座,八四一。半夜在我的臥房裡,早上要去買可頌麵包的路上,一集又一集就這樣交織在我面前,八一○、八四○、八九○。它們象徵著自由與未來。除了數字分類,我也研究過圖書館的歷史,一路追溯到一五○○年代。當英格蘭的亨利八世忙著砍掉老婆腦袋時,我們的法蘭索瓦一世則用方法管理他的圖書館,向學者開放。他的皇家藏書便是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的濫觴。如今,我坐在臥室書桌前,替巴黎美國圖書館的工作面試做準備,最後一次翻閱筆記:圖書館建於一九二○年間,巴黎首座向公眾開放的圖書館,訂閱的讀者來自超過三十個國家,其中四分之一是法國本地人。我迅速查閱這些歷史與數字,希望它們能夠讓我符合館長女士的條件。
我徒步過去,從我們家所在、燻得黑黑的羅馬街出發,跨過火車頭還在咳嗽噴煙的聖拉扎爾火車站(Saint-Lazare train station)。風吹打我的頭髮,我將縷縷鬈髮塞進軟圓帽下。我可以看到遠處聖奧古斯汀教堂(Saint-Augustin Church)黑檀色的圓頂。宗教類,二○○。舊約,二二一,新約呢?我等著,但數字沒有自己出現。我緊張到開始忘記簡單的事實了。我從皮包裡抽出筆記本,啊,對,二二五,我就知道。
我在圖書館學校最喜歡的課程就是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一八七三年由美國圖書館館員麥威爾.杜威(Melvil Dewey)發想,用十個大類將圖書館書籍按照內容分類上架。所有的主題都有編號,讓讀者在圖書館裡可以找到任何書籍。舉例來說,媽媽以她的六四八為榮(家政),爸爸不會承認,但他真的很喜歡七八五(室內樂)。我的雙胞胎哥哥比較像是六三六點八的人,我則比較偏好六三六點七(分別是貓跟狗)。
我抵達大街,不過一個街廓的空間,巴黎就甩下她的工人階級披風,穿上貂皮大衣。粗糙的煤礦氣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討喜的蜂蜜茉莉香氣,擦著這種香味的女人在窗邊歡快展示起蓮娜.麗姿(Nina Ricci)的洋裝,或基斯拉夫(Kislav)的綠色皮手套。更前面一點,我繞過在店門口販售縐縐樂譜的樂手,經過藍色大門的巴洛克式建築,在街角轉進窄窄的小街。這段路我嫻熟於心。
我愛巴黎這座充滿秘密的城市。如同書籍封面,或皮裝,或布裝,巴黎的每扇門都通往意料之外的世界。庭院裡可能有多輛腳踏車打出來的結,或是手持掃把武裝起來的矮胖門房。至於圖書館呢?巨大的木門會開啟一座秘密花園。一側是整牆的牽牛花,另一邊則是草坪,鋪著卵石的白色步道通往磚石大樓。在並列搖曳的法國及美國國旗下,我穿過門檻,將外套掛在不怎麼牢固的衣帽架上。深吸世界上最美好的味道,發霉書本的苔蘚味加上銳利的報紙油墨味,我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家。
距離面試還有幾分鐘,我繞過借書櫃檯,這兒總會有和藹可親的館員聽讀者講話(「巴黎最像樣的牛排在哪裡?」穿著牛仔靴的新讀者問。「書根本沒看完,我為什麼要付罰款?」壞脾氣的西蒙太太質問道)。我走進舒適閱覽室的寧靜之中。
坐在落地窗旁桌邊的柯恩教授正在讀報,髮髻上還插著一根瀟灑的孔雀羽毛;普萊斯—瓊斯先生一邊抽菸斗,一邊若有所思看著《時代雜誌》。通常我會打招呼,但面試讓我緊張,我只能躲進我最喜歡的書架分類裡,尋求庇護。我喜歡窩進故事之中,有些故事跟時間本身一樣古老,有些則是上個月才出版。
我想我也許該替哥哥借本小說。夜裡,他不停踱步的聲音會吵醒我。如果雷米不是在寫文章提倡法國理當協助因西班牙內戰而出逃的難民,就是在強調希特勒會以奪取捷克斯洛伐克大片領土的手段占領歐洲。天底下能讓雷米暫時忘卻煩惱(應該說替別人煩惱)的就是一本好書了。
我用手指滑過一冊冊書脊,選了一本,隨手翻開一段。我從來不會以開頭評斷一本書,這很像我參與過的第一次與最後一次約會,我跟對方都笑得太燦爛。不,我會翻開中間一頁,這是作者不會刻意賣弄之處。我讀了起來:「生命中有光有暗,妳就是其中一盞光明,光明之中的光明。」Oui. Merci.(對,謝謝),史托克先生。如果可以,我也想對雷米講同樣的話。
現在我耽擱了時間。我連忙跑去借閱櫃檯,簽了借書卡,將《德古拉》(Dracula)放進包包。館長已經在等我了。她跟平常一樣,將栗子色的頭髮紮成一個包頭,手裡拿著一枝銀色的筆。
大家都認識芮德女士。她在報紙上撰寫文章,在廣播裡大放異彩,邀請大家來圖書館,學生、老師、軍人、外地人、法國人,來者不拒。她堅持每個人在這裡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塊方寸。
「我是歐蒂兒.蘇榭,抱歉遲到了。我提早到,但我翻開書本就……」
「閱讀很危險。」芮德女士露出心領神會的微笑。「咱們去我的辦公室吧。」
我跟著她穿過閱覽室,身穿俐落西裝的讀者放下報紙,仔細望向這位赫赫有名的館長。她走上迴旋樓梯,前往神聖「工作人員專用」區域的走道,通往她那充滿咖啡香的辦公室。一面牆上掛著一張巨大的城市空拍圖,街廓如同棋盤,跟巴黎蜿蜒的巷道大相逕庭。
注意到我的目光,她說:「那是華盛頓特區,我之前在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工作。」她示意要我就座,她坐在她的位置上,桌上堆滿文件,有些想從文件盒裡爬出來,打洞機夾了幾張。桌角上是一部黑色的閃亮電話。芮德女士旁邊的椅子上則堆著一疊書。我偷偷看到伊薩克.狄尼森(Isak Dinesen)與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的小說。書籤,應該說是一條亮眼的絲帶,夾在這兩本書中,呼喚邀請館長回來。
芮德女士是怎麼樣的讀者?跟我不一樣,她不會讓書本平攤,書頁朝下這樣擺著,她一定會用書籤。她不會把書本堆在床下。她一次會同時讀四、五本書。搭公車跨越巴黎時,包包裡一定會塞一本,這是好朋友會向她請益的書。還有一本是誰也不知道的書,是週日落雨午後的秘密享受──
「妳最喜歡的作者是誰?」芮德女士問。
妳最喜歡的作者是誰?這是難以回答的問題,怎麼可能只選一個作者?事實上,我跟我的卡洛琳阿姨發明了各種類別── 已故作家、在世作家、外國作家、法國作家等等,這樣才能逃避選擇的問題。我回想起剛剛在閱覽室碰觸的那些書籍、觸動我的書籍。我喜歡美國思想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思考方式:雖然身邊沒有別人,但閱讀寫作時,我不是孤單一人。珍.奧斯汀也是如此。雖然這位女作家是十九世紀的人,今日許多女性卻面臨跟她同樣的問題:結婚對象左右了她們的未來。三個月前,我告訴父母,我不需要丈夫時,爸爸哼了一聲,然後每個星期天邀請不同的下屬來家裡吃午飯。就像媽媽綑綁、撒上巴西里香芹的火雞一樣,爸爸用盤子一一端上每位相親對象:「馬克從來沒有請過假,得流感的時候,他也乖乖上工!」
「妳閱讀吧?」
爸爸經常抱怨我的嘴巴動得比腦子快。在這挫敗感閃現的瞬間,我回答起芮德女士的第一個問題。
「我最喜歡的已故作家是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我喜歡他筆下的拉斯科利尼科夫(Raskolnikov)。世界上不是只有他想打別人的頭。」
靜默。
我為什麼不能講點正常的答案?好比說,非裔美國文學的重要人物、哈林文藝復興時期(Harlem Renaissance)代表作家柔拉.涅爾.賀絲頓(Zora Neale Hurston)?她是我最喜歡的在世作家啊!
「很榮幸認識妳。」我開始往門口移動,曉得面試已經劃下句點。
我的手碰觸到陶瓷門把,卻聽到芮德女士說:「『無須多想,直直奔向生命;不要害怕,洪水會將你沖往岸邊,讓你再次安然站起。』」
這是《罪與罰》裡我最愛的一段話。八九一點七三。我轉過身去。
「多數面試者都說他們最喜歡的是莎士比亞。」她說。
「他是杜威系統裡唯一一位有自己專屬編號的作家。」
「還有幾個人說《簡愛》。」
這是很正常的回答。我為什麼不說夏綠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或他們家隨便一個姊妹都好?「我也喜歡《簡愛》。勃朗特三姊妹的分類號都是八二三點八。」
「但我喜歡妳的答案。」
「是嗎?」
「妳說出內心的真實感受,而不是妳以為我會想聽的答案。」
這倒是真的。
「別害怕與眾不同。」芮德女士靠向前。她平穩的目光充滿智慧,望上我的雙眼。「妳為什麼想來這裡工作?」
我不能告訴她真正的答案,聽起來太糟糕了。「我背得出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在圖書館學校各科都是A。」
她看了看我的應徵文件。「妳的成績的確令人刮目相看,但妳還沒回答我的問題。」
「我是這裡的讀者。我喜歡英文── 」
「這我看得出來。」她說,語氣裡帶有一點失望。「謝謝妳撥冗過來。無論結果如何,我們會在幾週內通知。我送妳出去。」
回到庭院,我無奈嘆了口氣。也許我該坦承自己為什麼想要這份工作的原因。
「歐蒂兒,怎麼了?」柯恩教授問。我愛死她那只能站著聽的美國圖書館英語文學系列講座。她披著招牌的紫色披肩,讓《貝武夫》(Beowulf)這種令人卻步的書平易近人,她的講座很活潑,還有淘氣的幽默作為點綴。過往的醜聞疑雲如同她尾波散發出來的紫丁香香水氣調。他們說教授女士來自米蘭,原是首席芭蕾舞女伶,但放棄星途(和笨拙的丈夫),與情人共赴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薩(Brazzaville)。回到巴黎時,她孤身一人,進入索邦大學讀書,就跟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一樣,通過了l'agrégation(進階教職認證考試),這是幾乎不可能考得過的政府考試,通過之後就能教授最高等的教育課程。
「歐蒂兒?」
「我在工作面試上出糗了。」
「像妳這樣聰明的年輕女孩?妳有沒有告訴芮德女士,我的講座,妳一堂也沒缺席過?真希望我的學生都這麼死忠!」
「我沒想到要提這個。」
「把妳想說的統統寫在感謝函中。」
「她才不會選我。」
「生命就是大幹一架。想要什麼,自己爭取。」
「不曉得耶……」
「哎啊,我清楚得很。」柯恩教授說:「妳以為索邦那些老派男人隨隨便便就雇用我?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他們,女人同樣能教授大學課程。」
我抬起頭。之前我只注意到教授的紫色披肩,這一刻,我看到她剛毅的雙眼。
「固執不是壞事。」她繼續說:「雖然我爸會抱怨我總是講最後一句話的人。」
「我爸也是。他都說我『死不讓步』。」
「把這態度拿出來用。」
她說得對。在我最愛的書裡,女主角都不會放棄。
柯恩教授要我把想法訴諸文字,很有道理。寫作比面對面開口簡單多了。必要時,我可以刪掉重寫一百遍。
「教授說得對……」我告訴她。
「我當然對!我會跟館長說妳在我的課堂上總提出最棒的問題,而且妳會堅持到底。」她甩上披肩,大步走進圖書館。
我的感覺並不重要,巴黎美國圖書館裡的人總能接住我,平復我的心情。這座圖書館不只是磚頭與書本,其中凝合一切的是裡頭在乎、關心我的人。我在別的圖書館也待過,坐在他們堅硬的木椅上,聽著他們禮貌的「Bonjour, Mademoiselle. Au revoir, Mademoiselle.」(小姐,早安。小姐,再見。)這些圖書館沒有問題,只是少了真正社群共同體的同志情誼。巴黎美國圖書館則感覺像家。
「歐蒂兒,等等!」開口的是普萊斯—瓊斯先生,他是退休的英國外交官,打著變形蟲圖樣的領結,他跟著劉海灰藍不齊的編目人騰布爾太太過來。柯恩教授一定告訴他們我覺得心灰意冷。
「妳不會輸。」他不怎麼自然地拍拍我的背。「妳會贏得館長的心。就寫一封信,列出妳所有的論點,跟值得高薪的外交官一樣。」
「不要太寵溺人家!」騰布爾太太對他說。然後轉頭面向我,說:「在我長大的溫尼伯(Winnipeg),我們會善用逆境,形塑我們的樣子。就算冬天零下四十度,妳也不會聽到我們的一聲怨言,我們不像美國人……」她想起自己跑來外頭的原因,也就是不能錯過對人下指導棋的機會,她因此用一根瘦瘦的手指指著我。「硬起來,不接受『不』這個答案!」
我笑了笑,我發現所謂的家就是藏不住秘密的地方,但笑容依舊掛在臉上。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回到臥室,我不再緊張,我提筆寫下這封信。

親愛的芮德女士:
感謝妳與我討論這份工作。能夠參加面試,我已經受寵若驚。這座圖書館對我的意義遠大過巴黎其他所在。小時候,我的卡洛琳阿姨會帶我去「聽故事時間」。多虧她,我才研讀英語,愛上圖書館。雖然阿姨已經不在我們身邊,我卻還能在巴黎美國圖書館找到她。攤開一本書,翻開書末小信封,期待借閱紀錄卡上有她的名字。跟她讀同一本書會讓我覺得她依舊在身邊。
這座圖書館是我的避風港。我永遠能在書架角落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來閱讀、來作夢。我想確保每個人都能有這種機會,特別是自覺異於常人,需要家這種地方的人。

我簽上名字,結束這次面試。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書本,是我們最後的避難所。
閱讀,是我們僅存的抵抗方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