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處不青山: 達瓦才仁駐臺十二年的回憶 | 誠品線上

人生無處不青山: 達瓦才仁駐臺十二年的回憶

作者 蘇嘉宏
出版社 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人生無處不青山: 達瓦才仁駐臺十二年的回憶: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是尊者 達賴喇嘛第一次訪問台灣之後,在當時的李登輝總統一改中華民國過去的對藏政策的歷史態度、政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是尊者 達賴喇嘛第一次訪問台灣之後,在當時的李登輝總統一改中華民國過去的對藏政策的歷史態度、政策方向後,全新設置的藏人行政中央駐台代表機構。達瓦才仁是歷任基金會董事長之中,任期最長的一位,中文能力與中藏史地的學問也在前列,在這樣難得的殊勝因緣下,他對於台灣政情風俗、兩岸關係的理解,說是最深入、最全面應當不為過。 身為一個藏人,達瓦才仁董事長有自己的民族史觀和使命。如今他駐台十二年任 滿離台返印,透過訪談,我們可以一同探索他與他所屬的印度流亡藏人群體的思 路和感受,在對藏傳佛教的好奇與信仰之外,或許華人華文世界的讀者可以在本 書中,對比「文獻中的他者」與「我族」之異同下,能在達瓦才仁的觀點找到能讓彼此交融、啟發之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蘇嘉宏著有《流亡中的民主:印度流亡藏人的政治與社會》、《民主在流亡中轉型:2011年3月達賴喇嘛聲明「退休」與「政教分離」的新噶倫赤巴、藏漢對話和在台流亡藏人政治與社會》、《流亡中的「轉世」:在「預立遺囑」與「金瓶掣籤」之間擺盪的藏漢關係》等關於「印度流亡藏人社區的政治與社會」系列專書(其中兩本有藏譯本)、學術期刊論文或時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盧序 相濡以沫:記一位臺灣學者與一位康巴漢子的漢藏情誼 自序 天竺猶有未歸人 第一章 流亡前的探索 第一節 遠在康區的家 「玉樹市」的「結古街道」 從「完小」到「政法幹部學校」 在曠野放馬的夏天 第二節 回玉樹當公安 分配工作 二郎山當「土匪」未遂 勞改積極分子 西寧磚瓦廠的苦日子 去印度之前的思索 第二章 翻越喜瑪拉雅山 第一節 在拉薩的短暫停留 第二節 失敗的帶路人「波浪鼓」 慘遭集體丟包 有寶塔的村莊 薩嘎縣城紮營 勇渡融冰的雅江 第三節 九死一生攀越高山 過薩嘎縣之後的無人地帶 險路漫長遙遠 追兵其實是恩人 高山岔口迷路 一生最虔誠的一次祈禱 一個都不能少 第三章 路過尼泊爾 第一節 還是在流亡的路上 木斯塘的遊擊隊營地 「泥巴來女孩」給的黑肉 只管一直哭的同行尼師 第二節 流亡藏人的接待站 實事求是有見地 加德滿都難民營 第四章 初來乍到達蘭薩拉 第一節 拜見尊者 達賴喇嘛前後 祈求尊者 達賴喇嘛:您幫我吹一口氣! 遇見玉樹原所屬的部落酋長 到處問「納雄黨」在哪裡? 投稿《民主中國》 考上西藏流亡政府的正式公務員 第二節 公務員生活的開始 公務員的薪水 中文部的成立 西藏之頁 第三節 民運人士的接觸 薛偉的《北京之春》 華人關於西藏的討論開始普遍化 剛剛提出「中間道路」時的疑惑 第五章 西藏流亡政府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節 逐步規範運作的西藏流亡政府 第二節 定居點:流亡藏人在印度的家 第三節 堅苦卓絕中成長的定居點 第四節 蒙藏委員會在定居點的身影 第六章 從部落主義到西藏民族主義 第一節 西藏部落主義的瓦解 第二節 嬉皮走過的達蘭薩拉 第三節 毛衣生意:支撐達蘭薩拉的經濟活動 第四節 定居點經濟的方方面面 第七章 流亡藏人社區的人口與變遷 第一節 移民內部的世代交替 第二節 印度流亡藏人對西藏看法的轉變 第三節 即使被同化也只是一個邊緣人 第八章 在臺灣的西藏人:身分的困境 第一節 一九四九年最早來的不知其所終 第二節 初期到臺灣的西藏人 第三節 蒙藏委員會的藏人 第四節 打工與感恩的認知落差 第五節 「嘉瑪納寧」是我們的敵人 第六節 假藏人其實也不假 第七節 藏人取得「身分」的難題 附錄:《藏傳佛教外籍僧侶(藏僧)來臺弘法補充注意事項》 第九章 在臺灣的西藏人:政治參與 第一節 「藏配」的法律困境 第二節 「藏裔臺灣人」的政治參與 第三節 「政教分離」傾向的臺灣藏傳佛教信徒 第十章 臺灣的藏傳佛教各教派大致狀況 第一節 格魯派 第二節 其他各個教派 第三節 臺灣的藏傳佛教團體 第四節 基金會的佛堂:不要灌頂、火供、打打吹吹的! 第十一章 在臺灣被告當作是「魔考」 第一節 談談「雄天」 第二節 攻擊誣陷尊者 達賴喇嘛的人 第三節 要老實的信徒出面來提告 第四節 傳喚「達賴喇嘛」出庭?! 第五節 保護藏傳佛教的清白 第十二章 既是游子也是駐臺代表 第一節 我自己可能是家人間的累贅 第二節 如果沒有中共,臺灣西藏就沒有政治關聯 第三節 藏傳佛教的「喜瑪拉雅化」? 第四節 西藏問題會更加國際化 第五節 司政的條件:「能力、經驗、印度、國際」 第十三章 在臺灣的方方面面 第一節 因公回家一趟 第二節 去了北京和拉薩 第三節 向中文世界介紹西藏 第四節 讓人混淆的「類似藏人團體」 第五節 把那些「便利」用公文的形式定下來 第六節 我們藏人不能分裂 第七節 和談小組 第八節 尊者 達賴喇嘛訪臺 第九節 兩岸關係 第十節 在臺灣最常被問到的西藏問題 守戒與還俗 「雙修」是甚麼? 虹化、藏漂 在臺灣最喜歡的與最不喜歡的 ■臺灣人說話很委婉、很客氣 ■基本上不吃海鮮、魚類,偏好肉類 ■淡水、烏來是好地方 ■維護藏傳佛教贏得官司最高興 ■期待世界藏人能更團結、更付出 ■臺灣最值得一提的是民主與法治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生無處不青山: 達瓦才仁駐臺十二年的回憶
作者 / 蘇嘉宏
簡介 / 人生無處不青山: 達瓦才仁駐臺十二年的回憶: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是尊者 達賴喇嘛第一次訪問台灣之後,在當時的李登輝總統一改中華民國過去的對藏政策的歷史態度、政策
出版社 / 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671117
ISBN10 / 9860671117
EAN / 9789860671117
誠品26碼 / 2682062049005
頁數 / 33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天竺猶有未歸人
人生無處不青山,據說是毛澤東在一九一○年秋離鄉讀書臨行之前所做,那年他僅僅十七歲;達瓦才仁一九九二年離開家鄉青海玉樹的結古鎮,前往印度,那一年他已經二十八歲,沒有詩詞,只有對父親永恆的思念,至今天竺猶有未歸人。不論他的人生行至何地,儘管歷經艱難險阻,自有青山而無處不在。他跟他在受訪內容中所表露出來的風格是一樣的,實誠坦率中有溫文的智慧,也有固執不妥協的剛毅。
達瓦才仁先生是我在這個「社會大學」裡頭浮沉的指導教授之一,一九九七年暑假開始,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擔任訪問學者期間,偶然在一個臨時參加的民運會議上遇到達瓦才仁先生,從此開啟了我對印度流亡藏人社區的好奇與追索。幸好認識他的時候已經進入網路的時代,達瓦才仁先生在無數的電郵之中,不厭其煩地對我進行「一對一家教」,討論主題範圍包括印度流亡藏人社區概況、西藏的史地和文化、藏傳佛教的奧義、中間道路與漢藏對話等等,他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從中在知識上受益不盡,也讓自己在西藏研究的領域中關於「印度流亡藏人社區的政治與社會」這個議題,得以陸續寫作、出版《流亡中的民主:印度流亡藏人的政治與社會》、《民主在流亡中轉型:二○一一年三月達賴喇嘛聲明『退休』與『政教分離」的新噶倫赤巴、藏漢對話和在台流亡藏人政治與社會》、《流亡中的『轉世』:在『預立遺囑』與『金瓶掣籤』之間擺盪的藏漢關係》等三本專書(藏譯其中前兩本)、期刊論文或時論。
也因為這一段翰墨因緣,並在許多達蘭薩拉的好友們協助下,我也才能有幸多次到印度達蘭薩拉拜謁、訪問尊者 達賴喇嘛。
儘管「中間道路」仍不見容於北京,但是這條尊者 達賴喇嘛指引的道路與「西藏獨立」並不相同,達瓦才仁先生駐臺期間始終用盡全力予以闡釋。轉眼之間,達瓦才仁先生駐臺十二年了,任期結束;從去年開始,陸續對他進行訪談,以他口述後整理出來的逐字稿為基礎,反覆修改和增補資料,成為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