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近年發表的戲曲學術論文的選集,主要從女性聲音與歷史記憶的角度,分析闡釋明清戲曲之內涵及其社會與文化意義。「女性編」的五篇論文,有四篇繼續作者先前出版的《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主題,進一步挖掘明清女曲家馬湘蘭、梁孟昭、程瓊、王筠如何利用書寫或批注「曲」這種邊緣、小道、不為人重的文類,自我發聲。同時也以湯顯祖《紫簫記》裡的杜秋娘為例,關注晚明文人如何書寫女性聲音及其中隱含的「自我反顧性」,亦即藉女性角色聲口表達對現實人生與情欲不自主處境的思考。「歷史編」的七篇論文,探討的除了性別還有歷史劇的藝術與政治性議題。首二篇涉及明亡的歷史如何在清代戲曲的文本與演出中再現。另有三篇論文分別以真實女性婁妃、王翠翹、吳宗愛生平事蹟的重寫,來探索清代戲曲中值得重視的「歷史記憶與女性角色」的議題。其次還有一篇,主題關涉清代戲曲中「異族角色與華夷關係」的喜劇性呈現,另一篇則由戲曲評點者對其文化身分的歷史意義的反思,發掘清代戲曲評點與文人主體意識之間的關係。此「歷史編」論及的清代戲曲家有王鑨、葉稚斐、孔尚任、曹寅、唐英、吳震生、董榕、夏秉衡、蔣士銓、周昂、黃燮清;涉及的罕見資料包括清內府演出抄本《鐵冠圖》、坊刻本《新刻精選南北時尚崑弋雅調》,以及吳震生的《太平樂府》等。附錄的兩篇小文,其一回溯到元代,討論南戲與當時平民社會之間交涉互動的緊密關聯,其二概述了作者對中國戲曲與女性的看法。全書強調社會、文化及歷史脈絡對戲曲研究的重要性,將明清戲曲視為重要的「文化文本」,承載著近代前期的中國的部分「情感歷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華瑋一九五五年出生,一九九一年獲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兼學部主任、崑曲研究推廣計畫主任。講授的科目有「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古典戲劇」、「曲選」、「性別、歷史與明清戲曲」、「明清婦女文學」、「崑曲之美」等。之前曾在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任研究員兼副所長,在中央大學中文系任合聘教授,並曾受聘至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擔任訪問教授。學術興趣以中國古典戲曲、明清文學與婦女文學為主。撰著、點校或編輯的書籍有《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明清婦女戲曲集》,《才子牡丹亭》、《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湯顯祖與牡丹亭》、《崑曲‧春三二月天──面對世界的崑曲與牡丹亭》,另發表過中英文論文數十篇,其中〈《牡丹》能有多危險?──文本空間、《才子牡丹亭》與情色天然〉獲選為《中國崑曲年鑒》2011年度推薦理論研究文章。2011-2013年執行香港研究資助局之研究計畫「清代古典戲曲中的明史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