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美食學: 米其林主廚不告訴你的美味科學 | 誠品線上

Neurogastronomy: How the Brain Creates Flavor and Why It Matters

作者 Gordon M. Shepherd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神經美食學: 米其林主廚不告訴你的美味科學:全美最嗅色可餐的研究成果,準備為美味的科學傾倒吧!「讀了這本書,你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吃東西了!」──LibraryJournal好評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全美最嗅色可餐的研究成果,準備為美味的科學傾倒吧! 「讀了這本書,你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吃東西了!」── Library Journal 好評讚賞 食力領袖 一致推薦 景文科技大學校長 洪久賢 天主教輔仁大學 民生學院院長 鄧之卿 實踐大學餐飲管理學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高秋英 未來式主席、好樣集團創辦人 汪麗琴 美食作家、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高琹雯Liz 美獅美高梅餐飲助理副總裁、《餐飲大師的管理學》作者 鄔智明 美食佳餚當前,誰能不食指大動?但你知道你從來不是「出一張嘴」在吃飯嗎?本書將帶你了解豐富有趣的飲食科學,讓你下次在開飯前,除了感謝上蒼,更要感謝你的好鼻子跟好腦袋! 享用美食,大腦是幕後功臣?「吃貨」必讀的美味秘辛! 本書作者十分詳盡的探討大腦以及嗅覺如何創造我們的味道感受,而口腔又是怎麼長期搶走這個大功勞。事實上,我們甚至會因為味道影響決策,除了成為漢堡薯條的俘虜外,更可能染上毒癮!? 理解大腦與飲食的美味關係,就能全方面的改善生活 你愈是仔細品嘗你的餐食,你愈能了解到原來生活中真正的愉悅感,是與嗅覺息息相關的。它影響我們的情緒、決定我們的行為模式,使我們人生獲得快樂或產生厭惡,以及獲得營養。 本書直擊飲食中最深層的面向,帶領讀者以五感重新認識味覺。與坊間的美食書籍不同,本書飽滿的知識含量,彷彿挑逗味蕾的重量級研究成果,都會讓你忍不住口水直流,適合極欲創新的餐飲從業者、美食評論家以及熱愛美食的所有人。 「告訴我你平時吃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Gordon M. ShepherdGordon M. Shepherd耶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著名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前主編。著有 Neurogastronomy: How the Brain Creates Flavor and Why It Matters (Columbia, 2012)、Handbook of Brain Microcircuits (2010)和 Creating Modern Neuroscience: The Revolutionary 1950s (2009).許軒、翁紹庭許軒Hsuan Hsu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專長為觀光餐旅美學、日常生活美學、體驗設計、智慧科技應用及數位教育等。現為實踐大學餐飲管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曾任職於品裕顧問、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台灣觀光協會、交通部觀光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景文科技大學餐飲管理學系與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等。著有《世界飲食與文化》、《觀光餐旅美學》、《The SAG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ravel and Tourism》,譯作《日常生活美學》、《神經美食學》。翁紹庭Clint Weng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系IMBA碩士生、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雙碩士、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理學學士。現任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新專案策略規劃室主任。曾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商業發展研究院佐理研究員、東森國際企劃研發處襄理、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分析師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Part 1 鼻子與嗅覺 1. 嗅覺與味道革命 2. 狗、人類、和鼻後嗅覺 3. 嘴巴如何愚弄大腦 4. 味道分子 Part 2 繪製嗅覺圖像 5. 氣味分子的氣味受體 6. 感覺圖像的形成 7. 氣味圖像 8. 氣味似面孔 9. 氣味的點描派圖像 10. 圖像的強化 11. 氣味的產生、學習與記憶 Part 3 創造味道 12. 嗅覺與味道 13. 味覺與味道 14. 口腔感覺與味道 15. 視覺與味道 16. 聽覺與味道 17. 味道的肌肉 18. 整合 Part 4 味道為何如此重要 19. 味道與情緒 20. 味道與記憶 21. 味道與肥胖 22. 味道與營養的決策及神經經濟學 23. 人類大腦味道系統的可塑性 24. 氣味、味道和語言 25. 氣味、味道和意識 26. 人類演化過程中的氣味與味道 27. 為何味道如此重要 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神經美食學: 米其林主廚不告訴你的美味科學
作者 / Gordon M. Shepherd
簡介 / 神經美食學: 米其林主廚不告訴你的美味科學:全美最嗅色可餐的研究成果,準備為美味的科學傾倒吧!「讀了這本書,你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吃東西了!」──LibraryJournal好評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639929
ISBN10 / 9577639925
EAN / 9789577639929
誠品26碼 / 2681883532000
頁數 / 29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享用美食,大腦是幕後功臣?「吃貨」必讀的美味秘辛!
本書作者十分詳盡的探討大腦以及嗅覺如何創造我們的味道感受,而口腔又是怎麼長期搶走這個大功勞。事實上,我們甚至會因為味道影響決策,除了成為漢堡薯條的俘虜外,更可能染上毒癮!?

試閱文字

自序 : 吃是是我們人生中最常見的行為,我們終其一生都得吃。在過去20年裡,科學家研究結果指出,我們的進食行為在大幅度上受到荷爾蒙所控制;我們在飢餓時荷爾蒙便會啟動,當我吃飽時,荷爾蒙便會關閉。不過,荷爾蒙控制並未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對特定的食物感興趣;為什麼我們喜歡某些特定的食物,非不是所有或是其他的食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門專注於食物味道、關注於「吃」的科學,現正萌發中。食物中含有味道是一個過往常見的誤解。食物中確實含有味道分子,但是這些分子的味道實際上是由我們的大腦產生的。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健康的飲食,並且避免得到因飲食與營養不良造成的慢性疾病,了解大腦如何產生我們體驗到的味道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知識。簡言之,我們正努力發展一門新的科學稱之為──神經美食學(neurogastronomy)。

在這一新領域中,我一直在研究大腦如何形成氣味圖像。這些研究結果及來自世界各地實驗室的其他研究,正在徹底改變我們過往對嗅覺感受的普遍看法。過往,我們曾一直認為嗅覺是日常生活中,功能最弱的感官感受;現在,因為它對味道的角色,已躍升成為最為重要的感官之一。這延伸產出一個新的概念--獨特的人類大腦味道系統。它或許是大腦分布最為廣泛的行為系統,包括產生知覺、情緒、記憶、意識、語言、決策等,都以味道為中心。透過結合腦與飲食的研究,加上每一次與家人用餐時,互相交流味道感受的知識。神經美食學有望為健康飲食提供新的科學基礎。本書中,我將透過許多研究解釋這一新的領域,並展現它對於大眾的優點。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必須承認嗅覺的地位,必須認識到在品嘗美味的過程中嗅覺所提供的重要服務;因為我發現,在我所讀過的書中,作者們都沒有給嗅覺一個完整公正的評價。
對於我自己來說,我不僅確信,沒有嗅覺的參與就不可能對味道有足夠的感知,也試圖去相信,嗅覺和味覺形成了另外一種單獨的感覺。
薩瓦蘭因此清晰表示了嗅覺對於味覺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幸的是,他並沒有將單獨的味覺和複合了嗅覺與味覺的「味覺」清晰區分開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把這種複合感覺稱為「味道」的原因。嗅覺和味覺之間的緊密聯繫模糊了嗅覺的主導作用,本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將它們區別開來。
薩瓦蘭意識到,嗅覺對味覺影響,只能源於從口腔後部向上進入鼻腔的氣味,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鼻後通道。但他並沒有明確指出這一通道,也沒有指出這條通道只能通過呼氣實現。他用幽默的措辭指稱喉嚨後部是味覺的「煙囪」。
嗅覺通過鼻後通道和呼氣對味道產生影響,對這一點的認識過程是緩慢的。在Avery Gilbert的著作《異香:嗅覺的異想世界》(What the Nose Knows)中,提到美國哲學家Henry T. Finck,1886年在Contemporary Review發表了一篇名為The Gastronomic Value of Odours的論文。文中他描述吞咽動作如何把口中食物的氣味送入喉嚨後部,以及呼氣如何把氣味帶入鼻腔來完成「第二種嗅覺過程」。然而在整個十九世紀以及二十世紀初,嗅覺研究的焦點集中於將吸入性氣味劃分為一些基本的類別,就像視覺中的基本顏色一樣。但是由於氣味的數量過於龐大,難以分類,使得這些研究都以失敗告終。
終於在1982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Paul Rozin的一篇論文使鼻後嗅覺廣為人知。如他所說,我們需要意識到,嗅覺並非僅具有單一感受,而是一種由鼻後嗅覺(吸氣)和鼻前嗅覺(呼氣)組成的雙重感受。他設計實驗證明,對於同一種氣味的知覺,會由於所使用嗅覺部位不同而不同。通過嗅聞來訓練識別氣味的受試者,將物體放入口腔後便難以識別其為何物。
鼻前嗅覺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嗅覺,這很好理解。它可以調解很大一部分刺激,喚醒我們對食物,尤其是熟食氣味的感覺;紅酒的香醇、鮮花的芬芳、香水的香氣、熏香的神祕。它也可以調解社交氣味:情人呼吸的甜甜香味、身體的汗水氣味、尿液和糞便的氣味,以及傳遞性別、年齡、領土及敵意等訊息的費洛蒙類之分子,也有像火和瓦斯一樣具有警戒性的訊號。所有這些訊號都是在我們吸氣時檢測到的,難怪幾個世紀以來鼻前嗅覺一直被認為是主要的嗅覺類型。
鼻後嗅覺與鼻前嗅覺在諸多方面存在不同,以致於完全可以把它認為是另外一種類型的嗅覺。首先,它在口腔內部出現;它是唯一一個從身體內部產生的遠距離感覺。其次,由於在口腔內部出現,它總是伴隨著口腔中其他的感覺刺激,主要是味覺和觸覺。另外,由於食物在口腔中,鼻後嗅覺也總是伴隨著舌頭、顎部肌肉和臉頰的運動;相比於鼻前嗅覺和其他遠距離感覺(視覺和聽覺),鼻後嗅覺是一種主動的感覺。咀嚼使食物中的氣味分子釋放,充滿氣味分子的空氣進入鼻腔剌撒嗅覺受體。令人驚訝的是,由此產生的味道感覺形成了一種假像;它似乎來自於食物所在的地方,也就是口腔,但那些氣味無疑是從嗅覺傳遞路徑中來的。所以,我們耗費了這麼長時間才意識到鼻後嗅覺是如此驚人的一種感受,一點也不奇怪。
讓我們更進一步,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