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今讀法
作者 | 胡懷琛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古書今讀法:什麼是古書?為什麼要讀古書?作者簡要說明古書與今日社會的關係、讀古書的方法以及掌握讀書「精」「博」「通」的三字要點、學術源流和古書源流、讀古書必備的 |
作者 | 胡懷琛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古書今讀法:什麼是古書?為什麼要讀古書?作者簡要說明古書與今日社會的關係、讀古書的方法以及掌握讀書「精」「博」「通」的三字要點、學術源流和古書源流、讀古書必備的 |
內容簡介 什麼是古書?為什麼要讀古書? 作者簡要說明古書與今日社會的關係、讀古書的方法以及掌握讀書「精」「博」「通」的三字要點、學術源流和古書源流、讀古書必備的工具書,對於讀古書所應當得到的概念等等問題都做了恰當分析。文字通俗易懂,舉例信手拈來,觸類旁通。 全書極富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是閱讀古籍和認識傳統文化的入門書。
作者介紹 胡懷琛胡懷琛 (1886~1938)原名有懷,字季仁,後改寄塵。涇縣溪頭村人。文字訓詁學家胡樸安之弟,一生好學,喜歡購書收藏,其藏書以詩文集和課本為特色,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收集齊全,劉鶚稱其為「三百千千」。也收集外文書和少數民族作者的漢文詩集1 000餘種,自元至清末都有。藏書室有「百瓶花齋」、「波羅奢館」。藏書在抗戰時,多半被炸毀。主要著作有《國學概論》、《墨子學辨》、《老子學辨》、《托爾斯泰與佛經》、《文字源流淺說》、《簡易學說》、《中國文學史略》、《修辭學發微》、《中國詩學通評》、《中國民歌研究》、《中國小說研究》、《中國文學過去與未來》、《中國戲曲史》、《中國神話》、《文藝叢談》、《清季野史》、《上海外記》、《蘇東坡生活》、《陸放翁生活》等百餘種。
產品目錄 第一章 何謂古書 第二章 何以要讀古書 第三章 古書與今日社會發生關係的實例(上) 第四章 古書與今日社會發生關係的實例(下) 第五章 古書如何讀法 第六章 三個字的口號 第七章 明學術源流 第八章 明古書源流 第九章 材料與工具 第十章 讀了若干部古書所得到的概念 胡懷琛 年表
書名 / | 古書今讀法 |
---|---|
作者 / | 胡懷琛 |
簡介 / | 古書今讀法:什麼是古書?為什麼要讀古書?作者簡要說明古書與今日社會的關係、讀古書的方法以及掌握讀書「精」「博」「通」的三字要點、學術源流和古書源流、讀古書必備的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7639240 |
ISBN10 / | 9577639240 |
EAN / | 9789577639240 |
誠品26碼 / | 2681883525002 |
頁數 / | 140 |
開數 / | 32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什麼是古書?為什麼要讀古書?
全書極富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是閱讀古籍和認識傳統文化的入門書。
內文 : 第二章 何以要讀古書
何以要讀古書?這個問題,也許有人說:根本不成問題。因為學問是活的,是現代的;古書是死的,是過去的。求現代的活的學問,而去讀已過去的死的書,有什麼用?所以已經有人說過:“中國的舊書,好像是牛屎,牛屎中決找不出香水來。”既然是牛屎中找不出香水來,我們何苦還要費了許多工夫,撥來撥去的找呢?不過,這句話根本有毛病。他說“牛屎中找不出香水來”,是真的。但必須先證明了中國的舊書確是牛屎,才可以說。今說這話的人沒有充分的證據,安知中國的舊書不是牛屎。所以這句話根本有毛病。
我們所以要讀古書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考古”,其二是“致用”。而考古和致用又必須連成一貫,而後是真能得到要讀古書的所以然。
今人考古,多注重實物,而不注重書本。我以為實物固當注意,而書本也不能完全丟掉不要。至少書本和實物並重。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試看皓首窮經的書生,決不能做成考古學者;而發掘古城古墓的工人,也不能做成考古學者。必須二者合而為一,始能做成考古學者。故知實物和古書應當並重。
況且古書之所以不見信於人,因古書中有偽造的書,和轉輾傳寫失去本來面目的書,混雜在中間,所以很被人輕視;然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不是古書本身沒價值,不是古書本身不必讀。我們只要經過辨偽的工作,認出古書的本來面目來,那麼,古書的價值,誰也不能否認了。
致用是活的學問,何以也要讀古書?因為我們對於一件事,如何處置,最好是先徹底明白了這一件事的歷史。一社會,一民族,今日的情形,決不是和今日以前的事沒有因果的關係;所以歷史是一件重要的東西。然所謂古書,換一句話說,也可以說他就是歷史,只要我們把一切的書都當歷史看。所以章學誠說:“六經皆史。”
“六經皆史”這句話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但我以為這是各人的看法不同,不能說誰是誰不是。因為六經在六經的時代,並非皆史;但到了現代,已經是皆史了。現在的人也不必每個人都把他當皆史看,但是當他是皆史看的價值更大。
上面說明白了因為考古要讀古書,因為致用要讀古書。但二者又必須連成一氣,方為有用。若單講考古而不講致用,那就變成玩古董了;任你是古色古香,古氣盎然的唐寫本、宋刻本,只不過供書齋清玩罷了。若單講致用而忽於考古,那不是覺得古書無用,就是要受古書的欺。什麼叫受古書的欺?例如我們讀古書,其中所說的是堯、舜、禹、湯、文、武的事,絕不是和實事相符;倘然我們因古書上的話,深信古代有這樣的太平成績,就不免是受了古書的欺。
所以我們要把考古和致用連成一氣。就考古說:即使中國舊書等於牛屎,但是化學家對於牛屎也有研究的必要,何況他或者還不是牛屎。就致用說:牛屎也有牛屎的用處,他的用處不但是和香水相等,竟遠過於香水,只要我們用的人會拿他去用。然化學家把牛屎研究明白了,倘不拿去用,便是空費力。從對面說,牛屎的用處,不經過化學家的研究,也不能就知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要把考古和致用連成一氣。
中國舊式的儒者,分為漢儒、宋儒兩派。漢儒專門解經,他們的話要字字有來歷,處處有證據,很有考古的精神,和我們所謂考古很相近。但他們所考的不出於經的範圍,而在文字的方面所用的工夫尤多,所以只能認他是考古中間的一小部分。
宋儒的學問,只注意身體力行,和我們所謂致用很相近。但是他們的致用不出於個人修養的範圍,也只能承認他是致用中間的一小部分。
漢儒的結果變為瑣碎,宋儒的結果變為空疏。這是人家所知道的。卻是漢、宋儒的範圍太狹,而考古和致用又不能連成一氣,這個毛病,知道的人很少。現在我們讀古書,就要明白了這個毛病,然後不至於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