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美學 | 誠品線上

続.街並みの美学

作者 芦原義信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街道美學: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知名建築師 龔書章 讚嘆推薦日本當代建築大師帶你走訪世界各大城市,丈量街道的視覺秩序,重新發現平凡而偉大的美。美化街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知名建築師 龔書章 讚嘆推薦 日本當代建築大師帶你走訪世界各大城市,丈量街道的視覺秩序,重新發現平凡而偉大的美。 美化街道需要花大錢嗎?其實只需要改變思維,每個人都能發揮影響力! ♦日本建築大師最膾炙人口的著作,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 ♦特別收錄日本知名建築師蘆原太郎的中文版序言 ♦收錄許多具時代意義的珍貴影像,可以將二十世紀的街道美學典範盡收眼底 來自1979年的細膩分析,至今依然歷久彌新、耐人尋味, 對於「街道美學」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 ♦ 「招牌疊來疊去」、「霓虹燈亂七八糟」、「電線桿黏滿各種廣告」 是在說台灣嗎?其實,這些都是四十年前日本街景的實際樣貌。 日本街景也曾雜亂到讓建築大師難以忍受,你知道嗎? 本書不是功能性的美化步驟,不是教你套用,而是從觀察和比較中,引導出更有價值的美學思路,讀者可以進而檢視當下,並藉此找出美化生活環境的解方。 ♦ 「德國人會自主在窗台放花,日本人卻在窗台曬被」 蘆原義信對日本街景一針見血的嘆息和反省,讓人拍案叫絕。從本書可以發現,日本在經濟高速成長期時,也曾經有過「功能至上,美感低落」的時期,或許會讓讀者忍不住想吐槽「這不就是現在的台灣嗎?」 其實日本的美並非天生麗質,看建築大師對日本街景的建言與展望,以及對城市居民的聲聲呼籲,你一定也會燃起「街道美學」之魂! 如果能以裝飾內部空間的心情,而非只當作交通空間看待,我們的街景一定可以更美好,日本的優美街景也不是一蹴可幾,而是透過不斷的反省與借鑑,才逐步成長為讓人想「收藏」的景色。 ♦ 街道是一國文化和歷史的積累,是經歷漫長的歲月,由當地的居民所形成的。 本書是作者花費20年對街道與廣場空間構成的研究成果,應用輪廓線、內外空間、格式塔心理學等建築理論為基礎,針對義大利、法國、德國等街道皆有深入的剖析,以其概念為基底,加以深刻的思考,考慮在地居民的感受,進而提出規劃的建議。 ♦本書適合建築、景觀、都市規劃等相關系所及從業人員,本書為街道美學的最高境界,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蘆原義信蘆原義信(1918 - 2003)日本當代著名建築師,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歷任日本法政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和東京大學教授,曾擔任日本建築學會主席、日本建築師協會主席。1956年成立建築事務所,其設計代表作包括東京駒澤體育館、銀座SONY大廈、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東京大學御殿下紀念堂、東京藝術劇院等。著有《外部空間の構成》、《外部空間の設計》、《街並みの美学》《続‧街並みの美学》、《隠れた秩序》、《建築家の履歷書》等。尹培桐尹培桐(1935-2012)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理論與創作學術委員會委員,1982年到1986年間,曾三度東渡日本進行考察、講學與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曾翻譯蘆原義信的《外部空間設計(外部空間の設計)》、《街道的美學(街並みの美学)》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上篇 第一章 建築的空間領域 內部與外部 牆的意義 城郭 第二章 街道的構成 街道與建築的關係 街道的構成 寬與高之比(D/H) 廣場的美學 陰角空間 下沉式庭園技法與密接原理 第一次輪廓線與第二次輪廓線 俯視景觀 室外雕塑的意義 第三章 關於空間的幾項考察 小空間的價值 夜景──「圖形」與「背景」的反轉 留下記憶的空間 第四章 世界街道的分析 幾個問題 澳大利亞帕丁頓的聯排住宅與京都的町家 義大利奇斯台尼諾與愛琴海希臘諸島 波斯街道──伊朗伊斯法罕 昌迪加爾與巴西利亞 第五章 結束語 下篇 第六章 關於空間領域的考察 牆型建築與地板型建築 內眺景觀與外眺景觀 中心的喪失 第七章 景觀的構成 格式塔心理學在景觀中的應用 水邊的美學 街道的指標──D/H與W/D 綠化的美學 城市的色彩 第八章 對住宅和城市環境的建議與探索 社區性與私密性 住宅與庭園的探索 城市美化的進展 商業街的變遷──從舊貨市到步行商業街 城市空間中的表演 第九章 世界景觀的分析 艾菲爾鐵塔與東京鐵塔 米蘭商場與淺草寺前街 世界的橋 德國南方中世紀街道──羅曼蒂克之路巡禮 威尼斯街角上的思索 第十章 結束語──現代建築展望 後記 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街道美學
作者 / 芦原義信
簡介 / 街道美學: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知名建築師 龔書章 讚嘆推薦日本當代建築大師帶你走訪世界各大城市,丈量街道的視覺秩序,重新發現平凡而偉大的美。美化街道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637178
ISBN10 / 9577637175
EAN / 9789577637178
誠品26碼 / 2681864352009
頁數 / 55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通過羅浮宮前的卡魯塞爾凱旋門、圖勒里花園、協和廣場和香榭麗舍大道到明星廣場的凱旋門,是一條全長約3,300 公尺的軸線(圖9-1),它也可以說是巴黎的脊椎,進入與明星廣場差不多呈直角的克萊貝爾大道,即可到達特洛卡德羅廣場。面對廣場的夏樂宮,其朝向艾菲爾鐵塔一側呈內彎狀,從它的縱向缺口越過塞納河,經艾菲爾鐵塔、戰神廣場到軍事學校,為長達1,600 公尺的軸線。這兩條軸線是構成巴黎市的最主要骨架,而艾菲爾鐵塔則建在第二條軸線的中心位置。
夏樂宮的縱向缺口處以等間距左右對稱地布置了雕像,前面為瞭望臺,從這裡可以俯瞰塞納河,眺望只有600 公尺遠的艾菲爾鐵塔。鐵塔用跨在這條軸線上的四根支架支撐,第一層瞭望臺高57公尺,圓拱頂端高約40公尺。四根支架上升到115 公尺處為第二層瞭望臺,然後合併成一座塔,直達320 公尺高的頂端。這座鐵塔正如維也納派美術史家富萊在其《比較藝術學》中所說,構成了垂直主題和目標主題。
此外,這座鐵塔最美的特徵是,在結構體中有著鐵製花邊似的細小空隙,而且在地面與第一層瞭望臺之間、第一層與第二層瞭望臺之間,分別都有很大的空隙。這些空隙為鐵塔造成了城市中的通透性,產生出羅蘭• 巴特所說的空氣的想像力。通到瞭望臺的電梯是在支架中傾斜地上升,這一點也是費了一番思量的。如果是在中心垂直地上升,技術上應該說是最簡單的,可是這裡卻特意採取了傾斜上升的方式,這對保證底部拱形空間的完整,的確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不論從夏樂宮處從逆光方向眺望艾菲爾鐵塔,還是從戰神廣場順光方向眺望鐵塔,此一拱形空間的通透性,的確都成為最重要的景觀因素,這一點是一目了然的。
另一處的東京鐵塔,做為幾家電視臺共用的電視塔,建於芝公園內,為了能覆蓋關東地區,要求達到300 公尺以上高度。除作為電視發射塔外,還計畫一併興建一幢五層的科學館,和瞭望臺一起成為東京名勝。無論是僅以一年半的工期完成,還是其性能方面,與艾菲爾鐵塔相比,不能不承認它在工程技術方面的顯著進步。據當時參加東京鐵塔施工的有關人員談及,說明它是大家艱苦努力的結晶,也是日本工程技術的出色成果。另外,它和艾菲爾鐵塔的作用完全不同,也可以理解為單純的電視塔。不過,有關人員認為,東京鐵塔沒有很好地從城市規劃和景觀方面加以考慮,只不過比艾菲爾鐵塔高出13公尺而已。這是很遺憾的。特別遺憾的是,科學館布置在四根支架的正中,這是為了毫不費力地以垂直電梯與瞭望臺聯繫。如果是從充分利用土地出發而選定在這裡建科學館,為什麼不把它全部做成地下室而為景觀做點貢獻呢?而且,即使沒有這座科學館,它的拱形空間也遠不及艾菲爾鐵塔美觀。
再一件在城市景觀方面的憾事是,根據《航空法》和《航空法施行規則》規定,煙囪、鐵塔、柱及其他物體,當其寬度顯著小於高度時,必須設置航空障礙燈和白晝障礙標誌(塗色、旗幟、標誌物)。按其規定,高度為210 公尺以上的物體,其全高要分成不超過30公尺的奇數等份,並自上而下按紅白相間順序塗色。由於這一規定,日本的鐵塔和高煙囪都被塗成了紅白兩色。當然,從保證飛機安全飛行角度考慮,不能說沒有道理。不過從城市景觀角度,則希望鐵塔和高煙囪最好採用樸素而不刺眼的色彩。飛越巴黎上空的飛機既然不會撞上黑褐色的艾菲爾鐵塔,為什麼飛越日本上空時,東京塔不塗成紅白兩色就有危險呢?這是十分難以理解的。筆者因見到這些安全第一的法律給城市景觀帶來如此影響,故而希望能加以修改。
名古屋和札幌的電視塔,均布置在街心公園的軸線上,這一點是很好的,但要做為城市的象徵,它們的造型均不夠理想,支架也很凌亂,加上商業氣氛也過濃。如果把艾菲爾鐵塔比喻為兩腿修長、身材苗條的美人,那麼東京和日本其他城市的電視塔,則是兩腿下面亂七八糟,這是非常遺憾的。艾菲爾鐵塔以其設計者艾菲爾的名字命名,使得全世界都家喻戶曉。東京塔則幸好是以地名命名而未冠以設計者的大名,這便不必擔心受到譴責了。
法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羅蘭• 巴特在〈艾菲爾鐵塔〉一文中,從意義論上對艾菲爾鐵塔做出如下分析:

恐怕這種實用性是沒有什麼討論餘地的。可是與艾菲爾鐵塔達到驚人地步的神話作用相比,也就是說,比起鐵塔對全世界所產生的意義,它是不注重實效的。這是因為,鐵塔雖沒有什麼作用而至今仍然存在,是由於它意味著對科學的強烈信仰具有何等尊嚴,並具有喚起人們想像力的偉大功能。也就是說,它是人類的、為人服務的功能,它的意義是無可比擬的。正如人類完成的某件事物,看來好像沒有什麼意義,反而會有更重大的意義,這一點無論在任何時代也絕不會輕易就被承認的。

這樣看來,東京塔就太過於強調電視發射塔的功能了,造型也和艾菲爾鐵塔太相似了。然而艾菲爾鐵塔沒什麼意義反而更有意義,它做為巴黎的象徵而深深刻印在人們心中;相反地,東京塔就像是非常實用的大電線桿,而不能成
為東京的象徵。如果把艾菲爾鐵塔從巴黎除掉會怎樣呢?那就像從巴黎除掉香榭麗舍大道、凱旋門、巴黎歌劇院或羅浮宮一樣,會給巴黎的可識別性造成毀滅性打擊。然而,要是從東京除掉東京塔會怎樣呢?除了看不到電視以外,東京的可識別性恐怕不會受到多大影響,東京會照樣存在。東京塔畢竟是根巨大的電線桿嘛,如果是這樣,那麼從街道美學的角度,也許希望取消電線桿吧。
對這個問題再做進一步分析,那就是技術與文化的問題了。也就是說,東京塔是做為技術成果而存在,而艾菲爾鐵塔則是做為重視文化的象徵而存在。日本自關東大地震(1923 年9月1日)以來,建築趨向於單純的工程技術,而歐洲各國的建築則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表現,也做為該國的文化表現來考慮。如果今天在歐洲其他國家建造高度在300 公尺以上的電視塔,我想絕不會像東京那樣去模仿艾菲爾鐵塔。即使是工程上經濟合理,也不能像這樣去步他國文化的後塵。當我看到東柏林電視塔時深切感到,縱使它的設計趕不上艾菲爾鐵塔,但做為德國的自尊心,也絕不允許去模仿法國。相形之下,日本卻在札幌、名古屋也都毫不介意地建起了類似的塔。而且,從這些塔都安放了廣告這點來看,日本商業主義的威力不僅是可以強加給技術,甚至是可以強加給文化的。回顧日本的建設經歷,步法國後塵這一點……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日本建築大師最膾炙人口的著作,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
♦特別收錄日本知名建築師蘆原太郎的中文版序言
♦收錄許多具時代意義的珍貴影像,可以將二十世紀的街道美學典範盡收眼底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