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 | 誠品線上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Patterns of Japanese Culture

作者 Ruth Fulton Benedict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菊與刀:本書最初是露絲‧潘乃德奉美國政府之命,依據文化形貌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出於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民族性之目的,以當時在美國的日本人作為調查對象,並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最初是露絲‧潘乃德奉美國政府之命,依據文化形貌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出於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民族性之目的,以當時在美國的日本人作為調查對象,並參閱大量的書刊和日本文學、電影寫成的調查報告,在戰後重新整理出版。 全書論述重點可歸納為:方法論(第一章「任務:日本」)、日本社會的階級制(第三章「各得其所,悉安其業」)、「御恩」與「報恩」(第五章「歷史與社會的負恩者」和第六章「報恩於萬一」)、名譽(第八章「名譽的維護」)、日本的道德所缺失的統一基準(第十章「道德的困境」和第十一章「自律與修煉」)、兒童問題(第十二章「兒童教育」)等主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露絲‧潘乃德Ruth Fulton Benedict露絲‧潘乃德(Ruth Fulton Benedict, 1887-1948)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原主修英國文學,並發表過多篇詩作。婚後接觸到人類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就讀,成為美國人類學之父鮑亞士的門生。1924-1931年間在印第安部落從事田野調查時,構思出「文化形貌論」的想法,認為文化如同個人,具有不同的類型與特徵,並以此想法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調查,《文化模式》、《菊與刀》為其代表作。山藥山 藥原名吳豔暉,畢業於湖南大學外語系,大學講師,湖南省翻譯協會成員,研究領域為翻譯理論與實踐。近五年來,已經獨立完成了《菊與刀》、《人間失格》、《我是貓》等多部作品的翻譯工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 讀/林呈蓉 鳴 謝 第一章 任務:日本 第二章 交戰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悉安其業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第五章 歷史與社會的負恩者 第六章 報恩於萬一 第七章 情義是最難承受的 第八章 名譽的維護 第九章 人情的社會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律與修煉 第十二章 兒童教育 第十三章 投降後的日本人 附錄:評價與批判 露絲‧潘乃德年表(一八八七~一九四八) 索 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菊與刀
作者 / Ruth Fulton Benedict
簡介 / 菊與刀:本書最初是露絲‧潘乃德奉美國政府之命,依據文化形貌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出於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民族性之目的,以當時在美國的日本人作為調查對象,並參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638656
ISBN10 / 9577638651
EAN / 9789577638656
誠品26碼 / 2681858117003
頁數 / 36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以「菊」和「刀」來象徵日本人的性格以及日本文化的雙重(面向),被譽為是現代「日本學的開山之作」。

試閱文字

導讀 : (節錄自導讀/林呈蓉)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震災發生,不僅引發海嘯,更導致核能發電廠輻射外洩,這是自一九四五年日本受到美國原子彈攻擊以來,最嚴重的一場世紀災難。然而,更讓世界矚目的卻是災區難民的情緒管理,那種隱忍、堅毅的表情,令海外人士為之感佩,更是不捨。是什麼力量與訓練,讓他們如此大無畏地淡然面對困境,即使現況已近乎家破人亡!而那股隱忍、堅毅的背後,是什麼信念成為一股支持的力量,令人興味盎然。
  《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Patterns of Japanese Culture)出版於一九四六年,是以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試解析日本社會文化的一部代表性著作。文化人類學(anthropology)乃十九世紀的新興學門,伴隨新航路與新大陸發現,歐洲人意圖了解歐洲大陸以外的世界,包括人種與物種,文化人類學乃應運而生。由於文化人類學所關注的對象是歐洲以外的世界,對白種人而言,一切都是懵懂未知的存在,因此長久以來文化人類學給人的刻板印象是針對「無文字」的文化進行探究。在研究手段上,文化人類學可謂是一門透過田野調查以及比較研究,針對世界上各種族裔、文化與社會,進行實證研究的學問。
  而《菊與刀》的作者潘乃德(Ruth Fulton Benedict, 1887-1948),則是太平洋戰爭期間因應美國戰爭情報局委託對日本進行研究,所完成的一項計畫案〈日本人的行為模式〉(Japanese Behavior Patterns),其後再把相關研究內容重新撰文出版,進而成為理解日本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女性研究者潘乃德,師承美國人類學之父鮑亞士(Franz Boas, 1858-1942),以科學的方法運用在文化人類學研究上。這個研究流派,或稱為激進的文化相對主義論,重視風土、人文對族群性格的影響,並針對文化背後的主體價值進行分析,他們強調任何區域社會、族群性格自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早在一九三四年潘乃德已有大作《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出版,並試以同一研究手法運用在日本研究上。換言之,《菊與刀》亦可謂是《文化模式》的一項個案研究。

試閱文字

自序 : 鳴 謝/露絲.潘乃德

  那些在日本接受教育,後來到美國生活的人,他們在戰爭期間處在一個困難的境地。他們得不到大多數美國人的信任。因此,我特別感激他們仁慈善良地幫助我為這本書蒐集資料和作證。我感謝他們在非常特殊情形下給予的幫助,我還要感謝戰爭期間的那些同事。羅伯特.羽島出生在這個國家,但他在日本長大,一九四一年他選擇回到美國,直到我見到他之前,他都是被關在一個戰爭收容所裡,現在他在華盛頓的美國戰爭機構工作。
  我要感謝美國戰時資訊辦公室給我這個任務來完成這本書;還要感謝東亞峰會的副主任喬治.E. 泰勒教授和負責蒐集外國軍隊士氣情報部門的指揮官亞歷山大.H. 雷頓。
  我要感謝那些讀過這本書的人:指揮官雷頓、克萊頓.克拉克洪教授和萊登.雷特斯博士,以及那些在戰時給予我許多資訊方面的説明和協助的人們:康拉德.艾倫斯伯格教授、瑪格麗特.米德格雷戈里.貝特森和E. H. 諾曼博士。感謝他們給我的建議與幫助。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任務:日本

「他們的文化體系是獨特的,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儒教的,而是典型的日本式──包括它的長處與缺點。」

  在所有美國竭盡全力與之戰鬥過的對手中,日本人是最讓人感到迷惑與費解的。這之前任何一次所面對的強敵,都不曾像日本這樣,需要我們去認真對待其思維與行為模式,這在別的戰爭中也從未出現過。跟曾在一九○五年與之作戰過的沙俄一樣,美國面對的對手是一個全副武裝、訓練有素的民族,但卻不屬於傳統的西方文化範疇。所有那些被西方文化認同,並習以為常的戰爭規則,對日本人顯然都不適用。因而,就美、日在太平洋上正在進行的戰爭而言,不僅包括一系列在島嶼、海灘上的登陸行動,也不僅只是後勤供應存在的種種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了解敵人的特性成了核心任務之一。要與日本作戰,我們必須了解日本人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