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評解析經史 一: 左傳導讀 (修訂重版)
作者 | 張高評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張高評解析經史 一: 左傳導讀 (修訂重版):《左傳》長於古文、駢儷,工於敘事、詞令。議論、描寫亦自具特色。本書內容,涉及《左傳》之性質、作者與時代、《左傳》與《國語 |
作者 | 張高評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張高評解析經史 一: 左傳導讀 (修訂重版):《左傳》長於古文、駢儷,工於敘事、詞令。議論、描寫亦自具特色。本書內容,涉及《左傳》之性質、作者與時代、《左傳》與《國語 |
內容簡介 《左傳》長於古文、駢儷,工於敘事、詞令。議論、描寫亦自具特色。 本書內容,涉及《左傳》之性質、作者與時代、《左傳》與《國語》之關係、《左氏》不傳《春秋》、《左傳》解釋《春秋》、《左傳》經學、史學、諸子學、文學之價值等課題。漢唐以來《春秋》《左傳》學之研究史、主題學,無論已發或未發,皆略備於是。研讀《左傳》,本書可作入門之階梯、探索之津梁。
作者介紹 張高評張高評◎學經歷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家文學博士(1981)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訪問教授(2009)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2004~2007)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所主任(2000~2003)成功大學名譽教授(2015~)香港樹仁大學中文系教授(2015~2018)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一級教授(2018~)◎學術專長研治《春秋》、《左傳》、《史記》、唐宋詩、詩話學、敘事學、修辭學、古文義法。提倡實用中文,致力創意研發。◎著作《春秋》《左傳》研究,專著有《左傳導讀》、《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文章義法撢微》、《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左傳史筆與春秋書法》、《比事屬辭與古文義法》、《屬辭比事與春秋詮釋學》等十種。唐宋詩研究,專著有《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宋詩之新變與代雄》、《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自成一家與宋詩宗風》、《王昭君形象之流變與唐宋詩風之異同》、《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唐宋題畫詩及其流韻》、《宋詩特色之發想與建構》等十二種。詩話學,有《苕溪漁隱叢話與宋代詩學典範》、《《詩人玉屑》與宋代詩學》、《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等三種專著。研究方法,有《論文選題與研究創新》、《研究綜述與論文選題》、《論文寫作法門》專著三種。
產品目錄 推薦序 自序 修訂重版自序 例言 第一章 《春秋》經傳概論 第二章 《三傳》之得失與會通 第一節 《三傳》得失議 一、論《三傳》先後 二、論《三傳》得失 (一) 有以體制論《三傳》者 (二) 有專取優長論《三傳》者 (三) 有單就短絀論《三傳》者 (四) 有依憑黨同論《三傳》者 (五) 有別從文章論《三傳》者 (六) 有獨斷《左傳》之得失者 第二節 《三傳》會通議 第三章 論《左傳》之作者及其與《國語》之關係 第一節 論《左傳》之作者 一、駁「左氏非丘明」 (一) 劉歆作《左傳》說 (二) 吳起作《左傳》說 (三) 子夏作《左傳》說 (四) 張蒼作《左傳》說 (五) 其它(左史倚相、子貢) 二、論左氏為丘明 第二節 論《左傳》與《國語》之關係 一、論《左》《國》非一人所作 二、論《左》《國》非一書之化分 (一) 宗旨異趣 (二) 體裁殊類 (三) 文風迥別 (四) 記載乖違 (五) 文法不一 (六) 語彙差異 (七) 歷正異數 (八) 名稱不同 (九) 卜筮存闕 (十) 《史記》據依 第四章 《左傳》成書之時代及其背景擬議 第一節 《左傳》成於戰國時說 第二節 論《左傳》成於春秋時 一、《左傳》表現之時風 (一) 文章豐潤 (二) 賦詩見志 (三) 禮制壞替 (四) 蠻夷猾夏 (五) 陪臣竊命 (六) 尊王重霸 (七) 寢兵息民 (八) 道義相持 (九) 天人交替 (十) 其它 二、《左傳》成書之時代 第五章 論《左傳》之解經與緣飾增續 第一節 論《春秋》經之性質 第二節 駁《左氏》不傳《春秋》說 一、名稱不符 二、傳體不同 三、經闕傳存 四、經有傳無 五、說乖諸家 六、緣飾增續 (一) 緣飾 (二) 附益 (三) 改竄 (四) 論贊 (五) 續經 七、詳近略遠 八、史記不敘 九、結語 第三節 論《左氏》解傳《春秋》經 一、書法義例 二、據事直書 三、屬辭比事 四、顯微闡幽 五、文緩旨遠 六、勸善懲惡 七、界嚴華夷 八、正名辨實 九、表裏《論語》 十、歸本於禮 第六章 《左傳》之學術價值 第一節 《左傳》之經學價值 一、《左傳》徵引群經 二、《左傳》徵引《尚書》 三、《左傳》徵引《周易》 四、《左傳》徵引周禮 第二節 《左傳》之史學價值 一、編年 二、紀傳 三、紀事本末 四、詔令奏議 五、傳記 六、地理 七、職官 八、政書 九、史評 第三節 《左傳》之諸子學價值 一、濫觴 (一) 兵家 (二) 儒家 (三) 墨家 (四) 名家 (五) 法家 (六) 縱橫家 (七) 陰陽家 (八) 讖緯家 (九) 刑法學 二、流韻 (一) 善述 (二) 發明 (三) 考異 參考書目
書名 / | 張高評解析經史 一: 左傳導讀 (修訂重版) |
---|---|
作者 / | 張高評 |
簡介 / | 張高評解析經史 一: 左傳導讀 (修訂重版):《左傳》長於古文、駢儷,工於敘事、詞令。議論、描寫亦自具特色。本書內容,涉及《左傳》之性質、作者與時代、《左傳》與《國語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7637093 |
ISBN10 / | 9577637094 |
EAN / | 9789577637093 |
誠品26碼 / | 2681825400008 |
頁數 / | 376 |
開數 / | 20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內容,涉及《左傳》之性質、作者與時代、《左傳》與《國語》之關係、《左氏》不傳《春秋》、《左傳》解釋《春秋》、《左傳》經學、史學、諸子學、文學之價值等課題。漢唐以來《春秋》《左傳》學之研究史、主題學,無論已發或未發,皆略備於是。研讀《左傳》,本書可作入門之階梯、探索之津梁。
自序 : 節錄自修訂重版自序)
《左傳》一書,凡十八萬六千餘字。其內容指涉廣博,曾不可以一方論說。要而言之,或為《六經》之羽翼,或為歷史學之開山,或為諸子學之濫觴,或為文學之星宿海。所謂中國文化之精神家園,當以此為大觀。其學術含金量極高,如天府之琳瑯,武庫之無盡藏。古今學人得其一環一體,皆足以成家而名世。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稱《左傳》:「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品評推崇如此,其成就與價值,可以想見。
……
博士論文,類聚群分,析為《左傳導讀》、《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文章義法撢微》三本分冊,取其便於各取所需,選用閱讀。出版流佈以來,不覺已歷三十八個寒暑!黃永武教授於本書初版〈序〉曾言:「在舊的寶藏裏發現新的價值,在新的方法下重整舊的經驗,經過新舊互激兼融後,重新展現一個全新的面貌和肯定的位置,這是本書的貢獻所在。」由於《左傳》研究融合新舊,別出心裁,故專著流傳以來,直接採用為教材者有之,大學部指定《左傳導讀》,研究所採用《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文章義法撢微》。臺港兩地研究生,有闡說專著之某一節,即成博士論文者;有補徵獨立引文,舖陳某一章,即成學位論文者。或引述專著心得成果,作為中國文學史教材,如北京大學袁行霈教授主編之《中國文學史》,《左傳》文學介紹部分,可見一斑。北大教授常森,著有《二十世紀先秦散文研究反思》一書,下編論先秦散文研究之代表性成果:「二十世紀後半期,可推錢鍾書《管錐編》有關內容、譚家健《先秦散文綱要》、《先秦散文藝術新探》,郭預衡《中國散文史》,以及張高評《左傳導讀》、《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文章義法撢微》等。」拙著三種,皆名列代表性成果之中,與錢鍾書等齊名,備感光榮與欣慰。
陝西師範大學張新科教授,主編《《左傳》學術檔案》,《左傳之文學價值》入選其中,列為「《左傳》研究重要論著評介(一九一九~二○○九)」八家之一,與民初以來之康有為、劉師培、高本漢、徐中舒、童書業等學人並列。評介意見以為:作者博通古今,功力深厚;「全書的視野是極為開闊的,作者將如此廣闊的內容,進行了具體的分類,容納于全書之中,系統而全面。章節分明,而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體例工整而嚴謹。」又評介本書:見解精闢,論述充分,分析細緻深入,令人信服。全書觀點明確,表達簡潔有力,概括性強;尤其文辭優美,古雅活潑;讀之、品之,是一種享受云云。
《左傳導讀》,作為教材,綜論清代乾嘉以來,至於二十世紀前半葉之學界成果。發蹤指示,期待學者精益求精,盈科而後進。惟四十年來,繼志述事,發皇斯學者不多。尤其〈左傳之學術價值〉一章,經學價值之研究,有待踵事增華;史學之探索、子學之發微,猶是一片學術處女地。傳火傳薪,十分盼望來者之興起。
《左傳之文學價值》,昭示研究議題,如文體發凡、古文義法、駢儷文章、《左傳》引詩、小說筆法,皆略示椎輪,尚有遺妍。至於《左傳》之敘事傳統、傳記文學、談說藝術、描寫本色、外交縱橫學,或有助於明體達用、利用厚生;或可作前瞻議題,便於創獲學術生長點。有志之士,曷興乎來!
《左傳文章義法撢微》,揭示語文表達若干法門。無論表情達意、口才訓練、説服行銷、文章寫作,多可以作為進階法門。尤其探討中國之敘事傳統,《春秋》之書法,《左傳》之屬辭比事,《左傳》之文章義法,有關屬辭約文「如何書」之法,已提示若干。參考借鏡,或能觸發無限。一書在手,可以拾階而升。他日登堂入室,有厚望焉。
內文 : 第一章 《春秋》經傳概論
「春秋」者,本史書之通名,初不為《魯史記》之專稱。蓋古者邦國諸侯皆有史官,亦各有其國史。就載記所見,有所謂《夏殷春秋》、《晉春秋》、《魯春秋》、《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齊春秋》與《百國春秋》之目,《魯春秋》特其中之一耳。
周道既衰,諸侯縱,大夫專,陪臣竊命,四夷交侵,人道悖于下,天運錯乎上,災異薦臻,民生不遂。孔子生於其間,閔然有憂世之心,栖栖皇皇,思濟天下之溺。然干七十餘君,莫之能用。孔子知言終不用,道終不行也,故與左丘明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得百二十國寶書;以魯周公之國,禮文備物,史官有法,故託於魯而次《春秋》。假筆削以行權,藉史事以明義,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正名分,定褒貶,誅亂臣,討賊子,重兵權,惡世卿,禁外交,嚴閨閫;防微慎始,斷疑誅意,尊王攘夷,繼絕存亡;遏人欲之橫流,存天理于將滅;欲以撥亂世而反之正。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其事其文易知,其義竊取難瞭;蓋有所褒諱貶損,微言大義,不可以書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