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as Experience
作者 | John Dewey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藝術即經驗:美學理論的代表著作之一20世紀的美學經典著作《藝術即經驗》是美國哲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杜威的美學專著,1934年首次出版,集中代表了杜威美學思想 |
作者 | John Dewey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藝術即經驗:美學理論的代表著作之一20世紀的美學經典著作《藝術即經驗》是美國哲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杜威的美學專著,1934年首次出版,集中代表了杜威美學思想 |
內容簡介 美學理論的代表著作之一 20世紀的美學經典著作 《藝術即經驗》是美國哲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杜威的美學專著,1934年首次出版,集中代表了杜威美學思想,也是實用主義美學思想的集中體現。 主要闡述作為藝術的經驗與普通經驗的來源——「日常生活」之間的連續性。把經驗看作人的有機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人的各種情感和意志的表現、人對刺激的一種反應;認為經驗最完美的表現就是藝術,經驗即藝術,並認為從審美經驗中去尋找藝術的答案是不可能的,這種答案只能在日常生活經驗中才能找到,審美經驗必須首先適宜這種知覺經驗。杜威以「經驗」為其藝術觀的出發點,闡述了「藝術即經驗」的美學觀。 第一章〈活的生物〉是全書的綱領,提出「藝術的源泉存在於人的經驗之中」,指出藝術的任務是恢復美的經驗與日常生活進程之間的連續性。該書在論證結構上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總體上講述了生活經驗與審美經驗、藝術的統一關係;第二部分側重介紹了審美經驗的特徵;第三部分主要強調了藝術的作用。
作者介紹 約翰‧杜威John Dewey約翰•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出生於美國佛蒙特州,為美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學家,是為20世紀西方哲學主流之一的美國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1875年於佛蒙特大學就讀,1882年轉入霍普金斯大學,188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哲學學會、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哲學的改造》、《經驗與自然》、《確定性的尋求》、《藝術及經驗》、《學校與社會》、《民主主義與教育》、《邏輯:探究的理論》等,其中1934年出版的《藝術即經驗》一書影響極大。杜威在實用主義諸位哲學家中著作最多,影響也最深遠,是集大成的宗師。高建平高建平1955年生於江蘇揚州。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大學美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揚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理論研究室主任;國際美學協會主席;中華美學學會外國美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湖南師範大學「瀟湘學者」講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藝術的表現性動作》(英文)、《畫境探幽》、《全球化與中國藝術》等,翻譯《藝術即經驗》、《西方美學簡史》、《弗洛伊德的美學》等國外學術著作。主持大型多語種輯刊《印跡》的編譯工作,主編現代美學經典譯叢。
產品目錄 譯者導言 序 言 第一章 活的生物 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乙太物」 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 第四章 表現的動作 第五章 表現性物件 第六章 實質與形式 第七章 形式的自然史 第八章 能量的組織 第九章 各門藝術的共同實質 第十章 各門藝術的不同實質 第十一章 人的貢獻 第十二章 對哲學的挑戰 第十三章 批評與知覺 第十四章 藝術與文明 名詞索引 杜威年表
書名 / | 藝術即經驗 |
---|---|
作者 / | John Dewey |
簡介 / | 藝術即經驗:美學理論的代表著作之一20世紀的美學經典著作《藝術即經驗》是美國哲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杜威的美學專著,1934年首次出版,集中代表了杜威美學思想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7635266 |
ISBN10 / | 9577635261 |
EAN / | 9789577635266 |
誠品26碼 / | 2681800648005 |
頁數 / | 52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1931年冬春之際,我應邀到哈佛大學作了十次系列講座。講演的科目是藝術哲學,那些講演是這本書的緣起。這個講座是為紀念威廉•詹姆斯而設立的,我為這本書哪怕是間接地與這個傑出的名字聯繫在一起而感到莫大的榮幸。在進行這些講演時,哈佛大學哲學系的同事們始終如一的友善和好客也給我留下了愉快的回憶。
有關這個科目,我在對我所受的影響做出說明時,感到有點為難。這種影響也許部分可從書中所提到或所引用的作者中顯示出來。我閱讀這一科目的書籍已經很多年了,英文書籍閱讀面較為廣泛,法文的少一點,德文的則更少一點。我從那些我現在已經無法回憶起來的源泉之中汲取了很多的東西。此外,某些作者對我的影響,要遠比書中所提到的大得多。
說明那些直接向我提供幫助的人則比較容易。約瑟夫•拉特納(Joseph Ratner)博士向我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出處。邁耶•夏皮羅(Meyer Schapiro)博士閱讀了第十二章與第十三章,並提出建議供我自由地採用。歐文•埃德曼(Irwin Edman)閱讀了本書的大部分手稿,他的建議和批評使我獲益匪淺。悉尼•胡克(Sidney Hook)閱讀了許多章,這些章現在的形式大都是與他討論的結果;特別是論批評的那一章以及最後一章,就更是如此。我最需要感謝的是A. C.巴恩斯(A. C. Barnes)。這本書曾逐章與他討論過,但他對這些章的評論和批評僅只是他對我的幫助的很小的一部分。在好幾年的時間中,我從與他的談話中得到了許多教益,許多談話都是在他那無與倫比的藏畫前進行的。這些談話與他的書都是我關於哲學美學的思考形成的主要因素。viii如果說這本書有什麼優點的話,那都歸功於巴恩斯基金會良好的教育工作。這一工作比起當代包括科學教育在內的各門學科的優秀教育工作來,都是具有開創性的。我為這本書能夠成為這個基金會所產生的廣泛影響的一部分而感到高興。
感謝巴恩斯基金會允許我複製一些插圖,感謝巴巴拉和威拉德•摩根為本書提供照片。
約翰•杜威
內文 : 第一章 活的生物
活的生物原文是creature,兼指動物與人。有譯者考慮到這個詞與create,creator等同根詞的關係,將它譯為創造物。——譯者
作為事物的過程中常常會有的具有諷刺意味的反常現象,美學理論的構成所依賴的藝術作品的存在成了關於它們的理論的障礙。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這些作品是外在地與物質地存在著的產品。在一般觀念中,藝術品常被等同於存在於人的經驗之外的建築、書籍、繪畫或塑像。由於實際的藝術品是這些產品運用經驗並處於經驗之中才能達到的東西,其結果並不容易為人們所理解。除此之外,這些產品中一部分的完善本身,它們由於擁有無可爭議地受讚賞的長久歷史而具有的特權,形成了一個阻礙新鮮洞察的成見。一旦某件藝術產品獲得經典的地位,它就或多或少地與它的產生所依賴的人的狀況,以及它在實際生活經驗中所產生的對人的作用分離開來。
當藝術物品與產生時的條件和在經驗中的運作分離開來時,就在其自身的周圍築起了一座牆,從而這些物品的、由審美理論所處理的一般意義變得幾乎不可理解了。藝術被送到了一個單獨的王國之中,與所有其他形式的人的努力、經歷和成就的材料與目的切斷了聯繫。因此,從事寫作藝術哲學的人,就被賦予了一個重要任務。這個任務是,恢復作為藝術品的經驗的精緻與強烈的形式,與普遍承認的構成經驗的日常事件、活動,以及苦難之間的連續性。山峰不能沒有支撐而浮在空中;它們也非只是被安放在地上。就所起的一個明顯的作用而言,它們就是大地。弄清楚這一事實的各種含義,是地理學家與地質學家這些與地球的理論有關的人的事。對藝術進行哲學研究的理論家,也要完成類似的任務。
如果有人願意接受這一見解,那麼甚至只要通過短暫的實驗,他將看到隨之而來的是初看上去令人驚訝的結論。為了理解藝術產品的意義,我們不得不暫時忘記它們,將它們放在一邊,而求助於我們一般不看成是從屬於審美的普通的力量與經驗的條件。我們必須繞道而行,以達到一種藝術理論。這是由於理論固然與理解和洞察有關,但卻並非沒有讚賞的驚歎,以及稱之為欣賞的情感爆發式刺激。很有可能,我們喜愛花的色彩和芬芳,卻對植物沒有任何理論知識。但如果一個人著手去理解植物開花,他必須尋找與決定植物生長的土壤、空氣、水與陽光間的相互作用有關的東西。
一般人都同意,帕台農神廟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然而,它僅僅在成為一個人的一個經驗時,才在美學上具有地位。並且,如果一個人超出了他個人的欣賞範圍,進而建構該建築僅僅是其中一個成員的大的藝術王國的理論時,他就不得不在思考的某一階段,轉而注意忙亂的、爭吵不休的、極端敏感的、帶著認同一種公民宗教的公民感覺的雅典公民。他們並非將帕台農神廟當作一件藝術品,而是當作城市紀念物來建築的。這座神廟只是他們的經驗的表現而已。對於他們來說,這一轉向就像是人們需要這樣的建築,這個要求在該建築上得到了實現一樣;它不是尋求其目的的物質相關性的社會學家所進行的那種考察。要對體現在帕台農神廟上的審美經驗進行理論化的人,必須在思想上意識到該神廟所介入其生活的人,即它的創造者和欣賞者,與我們的家人和街坊的共同之處。
為了以最根本的、為人們所認可的形式來理解美學,必須從它的最初狀態開始;從抓住一個人的眼睛與耳朵的注意力,當他在看與聽時激起他興趣,向他提供愉悅的事件與情景開始:抓住大眾的情景——救火車呼嘯而過;機器在地上挖掘巨大的洞;人蠅攀登塔尖;(人蠅(human拟fly),冒險攀登鬧市區的高樓,以期引人注目,產生轟動效應的人。1916年10月7日,亨利•H.加狄納攀登了美國底特律的一座高樓,有15萬人觀看,美國總統稱他為人蠅。近年來,由於受一電影的影響,這種人更常被稱為「蜘蛛俠」(spiderman)。——譯者)棲息在高高的屋簷上的人將火球扔出去再接住。如果一個人看到耍球者緊張而優美的表演是怎樣影響觀眾,看到家庭主婦照看室內植物時的興奮,以及她的先生照看屋前的綠地的專注,爐邊的人看著爐裡木柴燃燒和火焰騰起和煤炭坍塌時的情趣,他就會瞭解到,藝術是怎樣以人的經驗為源泉的。如果這些被問到他們行動的理由,他們無疑會回到理性的回答。支起燃燒的木柴的人會回答說,這樣就可使火燒得更旺;但是,他無疑被眼前所發生的多樣的戲劇性變化所迷住,並在想像中參與進去了。他不再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柯爾律治關於詩的讀者所說的話,就所有快樂地專注于其心靈與身體的活動的人而言,是正確的:「讀者不僅僅,或者並不主要是由好奇心的機械衝動,不由一種不止息的、到達最後解決的欲望,而是由過程本身的使人愉悅的活動所推動。」
最佳賣點 : 美學理論的代表著作之一
20世紀的美學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