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變馬車: 應用文故事指導書 | 誠品線上

南瓜變馬車: 應用文故事指導書

作者 徐秀菁/ 楊雅儒/ 陳儀/ 李慧琪/ 康珮/ 黃思超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南瓜變馬車: 應用文故事指導書:故事創意+敘事SOP=讓你好寫,要應用文好看這本書是作者群多年教學的經驗累積,面對學生疑惑、埋怨、挫敗後,多次討論,尋找教學方法,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故事創意+敘事SOP=讓你好寫,要應用文好看這本書是作者群多年教學的經驗累積,面對學生疑惑、埋怨、挫敗後,多次討論,尋找教學方法,想打破應用文僵固框架而生。因此,選擇的都是和學生未來最相關,對就業最有助益的單元,包括:自傳、新聞、議論、企劃、簡報以及劇本六大項。我們選擇了一以貫之、有效的說故事概念,去涵蓋這些應用文類型,「誰在說?向誰說?說什麼?怎麼說?」,融合6W1H的架構,告訴讀者,應用文要既有效且動人,才是成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徐秀菁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專案助理教授學經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清代詞學、近現代詞學、寫作教學著作:《龍沐勛詞學之研究》、《清代常州派四部詞選評點唐宋詞研究》楊雅儒現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私立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學經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研究領域:臺灣文學、文學與宗教、現代小說、寫作教學著作:《人之初‧國之史:21世紀臺灣小說的宗教修辭與終極關懷》陳儀現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國立體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寫作中心兼任寫作教師學經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加拿大布洛克大學哲學系研究訪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中國思想、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寫作教學著作:《王塘南思想研究--明代中晚期良知學的辯證發展》、《聶雙江歸寂思想研究》等李慧琪現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學經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領域:宋明理學、寫作教學著作:《劉蕺山的氣論研究》康珮現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專案助理教授學經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5度獲得中央大學校級教學傑出獎、校級教學優良獎、院級教學優良獎研究領域:中國古典小說、中國義理、寫作教學著作:《商君書與商鞅治道之研究》、《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黃思超現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研究員 學經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 研究領域:崑曲、曲學、戲劇、寫作教學著作:《集曲研究—以萬曆至康熙曲譜的集曲為論述範疇》、《浙崑改編戲研究—〈十五貫〉、〈風箏誤〉、〈西園記〉》、《臺閩文化概論》(戲曲章節)、《生旦淨丑話戲曲—台灣戲曲劇種的腳色行當藝術》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李瑞騰序章:很久很久以前/康珮 第一單元 聚焦與展現--秀出自傳新亮點/徐秀菁看見不一樣的自己--善用SWOT分析換位思考!--面試官怎麼想?創造誘因--破題絕對是關鍵展現魅力的時刻到了!--自傳就是廣告文宣影音履歷:從分鏡開始製造亮點:秀一個30秒的廣告一句琅琅上口的廣告詞:15字以內量身打造求職自傳第二單元 召喚與見證--我們都是SNG/楊雅儒人人能報導的今天:看見,以及被看見同樣5W1H,不同煉金術好故事從哪來?站在此時此地,善用「頭條」概念標題怎樣放電?活用吸睛術穿上合適的鞋子,才能有灰姑娘的際遇!收斂修辭術即使SNG,也難以完全還原現場不能沒有你:報導倫理第三單元 冒險與回歸--深度報導觀「事因/世音」/楊雅儒深度報導有多深?21世紀的T.R.A.V.E.L報導力!故事細節,往往是「問」出來的!現場色受想行識後製故事:4種標題妝+3款整理術第四單元 思考與探索--建構議論精準美學/陳儀展開議論的SOP抓住論點的一句話論據,與它們的產地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再離奇也得相信議論寫作執行圖你今天科普了嗎︖?每天來份科普之必要開始第一篇科普寫作第五單元 發想與成形--精心打造企劃書/李慧琪從計劃到企劃思考不設限--「企圖」的發想紙上婚禮三部曲天馬不行空--「規劃」的成形NG狀況神救援最後一哩路第六單元 說服與改變--好簡報是華麗演出/康珮別急著說,簡報是一場Show簡報前這樣做,人人都是賈伯斯簡報時掌握3的魔法術好台風,你也可以!簡約投影片,完美的配角萬一出了錯,怎麼辦?準備秀了嗎?第七單元 想像與創造--在劇本的世界來一場遊戲/黃思超奇異瑰麗的劇本世界暖身活動非常重要喔!量身打造--規劃一個適合故事腳本的「結構」仙女的魔杖--讓你筆下的人物活過來吧!對話的藝術劇本的無限可能代結語--寫信告訴你,這本書的誕生史/楊雅儒

商品規格

書名 / 南瓜變馬車: 應用文故事指導書
作者 / 徐秀菁 楊雅儒 陳儀 李慧琪 康珮 黃思超
簡介 / 南瓜變馬車: 應用文故事指導書:故事創意+敘事SOP=讓你好寫,要應用文好看這本書是作者群多年教學的經驗累積,面對學生疑惑、埋怨、挫敗後,多次討論,尋找教學方法,想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199177
ISBN10 / 9571199176
EAN / 9789571199177
誠品26碼 / 2681663315007
頁數 / 208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本書是作者群多年教學的經驗累積,面對學生疑惑、埋怨、挫敗後,多次討論,尋找教學方法,想打破應用文僵固框架而生。因此,選擇的都是和學生未來最相關,對就業最有助益的單元,包括:自傳、新聞、議論、企劃、簡報以及劇本六大項。我們選擇了一以貫之、有效的說故事概念,去涵蓋這些應用文類型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章──很久很久以前(節錄)

◎應用文該怎麼寫?
  坊間應用文的相關書籍千百種,都可以做為應急之用,依照所需模仿書上形式,也可以寫個幾分像,但是,迎戰眾多競爭者,這樣就夠了嗎?
  學校為了幫助學生就業,紛紛開設實用中文、中文寫作相關課程,老師們不厭其煩介紹各式書信標準稱謂、公文正式用語、企劃書該具備的項目、新聞稿應秉持的態度和用詞⋯⋯諸多重複的教學重點卻讓學生昏昏欲睡,學生們想問:

  這些網路上都找得到,可以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嗎?
  學了這個,又怎麼樣?
  我如何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應用文最終目的是溝通,透過一種介質,傳播一個訊息。以一種理性、中性的文字作為中介,傳達某個觀點或意見。怎麼樣的應用文是好的應用文呢?結論是:能讓對方接受、買單的,就是好的應用文。

◎聽者決定你該說什麼
  從成功故事的角度來說,故事是由「說者+故事+聽者」組成,聽者不買帳,便不是成功的故事,這個道理其實放在應用文更明顯。應用文既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寫,「目的」無法達成,這篇應用文便是徒勞無功的。因此,考慮對象想聽什麼,再去思考該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寫作邏輯。
  學生寫應用文常急於表達「我」的想法或觀點:「我是一個積極的人」、「這是一個極佳的產品」,「我要向您推薦○○○,相信他能勝任貴公司的工作」,這只是急於銷售商品的賣家觀點,但買方卻未必要照單全收。
  自傳、履歷看似以「我」為主,實際上仍然是要寫給對方看的;企劃書必須以成功行銷為首要目的,顧客的接受度才是首要考量;新聞的閱聽族群有不同的年齡、學歷、職業、需求、價值觀⋯⋯都會影響對新聞的接受度和評價;演說、簡報更須隨著聆聽對象調整內容。因此,各式應用文都只是溝通意見、表現自我、傳述觀點的「手段」,千萬別把它當成「目的」!
  本書要改變的是寫應用文應該先具備的思維,而非寫應用文的基礎能力。
  從「聽者」、「目的」的思考出發,用熱情演繹,加上創意發想,結合自己的生活觀察,想不說出動人的故事都難。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南瓜變馬車》是一本「應用文故事指導書」,作者是六位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的年輕博士,他們各有專業,康珮研究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義理思想,徐秀菁研究詞學,李慧琪和陳儀研究宋明理學,楊雅儒研究台灣小說,黃思超研究中國戲曲,他們暫時放開專業,合作完成一本中文應用寫作的教科書,讓人驚豔。
  談中文寫作,又是應用,當指在生活、社會、職場、商場諸層面,如何把自己作最好的介紹?如何把自己的創意創見表達清楚,而且可以執行?如何把自己看到知道的事情,說得好聽,讓人感動?如何把道理說得讓別人明白,且有說服力?在某些必須現場口頭陳述的時候,如何作一場精彩的簡報?當有必要展演的時候,如何寫一篇符合需要的腳本?我們這六位年輕的中文博士,用活潑生動的字句篇章,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學習與教學經驗。
  是的,他們都是中央大學現役(或曾授課)的大一國文教師。在中央大學,他們參與了一場大一國文的改革工程,而我是見證者。這次改革的主要用意是希望讓學生能夠有效運用文字,中文系承受來自各學院的壓力已久,乃順勢從原本六學分切出二學分的中文寫作課程,為此開了多次會議,確定走「實用」的道路,因之而辦了工作坊以凝聚共識和籌備相關配套。那一段時間,我正好參與十二年國教國語文領域課綱的研修,對於大學端的國語文教學也連帶有所思考,覺得過去主題選文式教學,多一篇少一篇,影響並不大,如能在大學生的中文實用寫作上有些成效,應該會更好。
  在中央大學,實際從事中文寫作教學的教師都很年輕,他們有一些是高年級的博士生,有一些則已經畢業,我總體的感覺是,他們有專業、有熱情,因為年輕,和更新的世代比較有共通的語言。在其中,參與《南瓜變馬車》寫作者雖只有六位,約是總人數的四分之一,但我們已可以看出,他們經由教學實踐,正不斷地自我精進。
  我學習寫作已近半世紀,接觸媒體編輯也超過四十年,在大學中文系側身修行三十年,我深知,作為人文學門主要學系的中文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人文學的非實用性,在日愈講究實用的社會漸缺競爭力,想來我們必須重新思索中文的體用關係,古代有「經世致用」之說,而我們今天的「用」呢?既要讓中文往應用面發
展,如何用?用在哪裡?應是我們不能避開的當務之急。這是我不能忘懷的願心,雖然退休在即,我還是願意和年輕的朋友一起努力,共同為中文的應用而努力。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教授 李瑞騰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單元 聚焦與展現——秀出自傳新亮點

  你的自傳依然從「我畢業於某某大學」或「我來自哪裡」開始書寫嗎?大學和出生地對你來說意義非凡,但對面試官來說也是如此嗎?大學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名稱,出生地對他來說也只是一個地點,究竟什麼樣的自傳,才能讓他感興趣?試想如果你是面試官,又希望讀到一篇怎樣的自傳?

常見寫法 ①:
  我是陳湘湘,畢業於某某大學應用外語系,今年二十三歲,從小就對英文很感興趣,多益考過800分,喜歡畫畫,對設計也有涉獵,曾經參加設計比賽入圍前十名……

面試官OS:英文、畫畫和設計,到底哪個才是專業?

常見寫法 ②:
  我來自台南安平一個純樸的鄉鎮,在這個純樸的鄉鎮,度過快樂的童年。在我求學時期,父母親辛苦工作賺錢,就為了提供我完成學業,因此我懷著感恩的心,決定出社會後一定要報答父母恩情……

面試官OS:成長與求學過程寫這麼多,到底是來求職還是寫作文?

常見寫法 ③:
  陳湘湘,台南安平人,今年二十三歲,父親是老師,母親是家管,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採用民主的教育方式,讓我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我還有一個妹妹,目前就讀高中二年級……

面試官OS:家庭背景與求職有關聯嗎?我只想知道你的工作能力!

職場觀測老實說:
  當前社會競爭激烈,一份好的工作就有數十到數百名不等的求職者,面試官每天可能要審閱上百份的自傳,你有沒有想過,在同一個領域,有多少人的成長背景和基本條件與你相似?這種從出生地、家庭情況、成長背景、求學情形、多元興趣切入的寫法,所面臨的第一個風險是大同小異,讓你難以突顯;第二個風險是面試官一再看到類似寫法,難免彈性疲乏,你要如何吸引注意,成功進到面試階段?
  如果是升學自傳,為了讓學校老師更了解學生,從家庭、成長、求學、興趣、參與活動、生活等各個角度切入,說明家庭教育、興趣培養、學習歷程對你人格特質的影響,洋洋灑灑兩千字,提供最豐富的訊息,讓老師評估這名學生到底適不適合念這個科系,當然是可以的,但,如果是求職,面試官在審閱求職者的自傳時,最關切的會是什麼?老實告訴你,面試官最想知道的是:

  你具備什麼專業和能力?
  你能否勝任這個工作?
  為什麼要錄取你?
  你的自傳傳遞什麼訊息?
  
  因此,檢視常見的自傳寫法,所提供的家庭、成長、求學、興趣等訊息,完全無法回答面試官的疑問,只是一個泛泛而論的開場白。或許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會慢慢說明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強調自己的獨特,可是,如果自傳第一段無法吸引面試官的目光,他還會想看第二段和第三段嗎?
  還有,面試官每天要在上百份甚至上千份自傳中挑出合適人選,安排面試,進而錄用,時間緊迫,他會花多少時間閱讀求職者的自傳?三十秒還是三十分鐘?你的專業和能力,就是自傳最大的亮點,為什麼要放到第二段或第三段才寫?寫作文可以鋪陳,但求職自傳如果不能在一開始就切入正題,所謂的專業根本沒有機會被看見。
  求職自傳應該依照不同的訴求和徵人條件調整寫法,內容力求簡明扼要,突顯自己特長,尤忌冗長,可以控制在800字左右,再依職務內容、徵聘條件、個人特色,有所增減,以A4一頁呈現為原則。以長榮航空徵聘空服員和台北教育大學徵聘兼任教師,曾經開出的應徵條件來看,甚至只要求500字以內的自傳,在這樣的字數限制下,豈容你
寫一些與求職無關的內容?
  寫作自傳需要策略,只有掌握要領,才能真正秀出自我,並且抓住面試官的目光,為自己贏得面試的機會。

  ⋯⋯可以怎麼做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