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dom for Our Time
作者 | James Nelson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從生命中體驗的智慧與創作本書記錄當代最傑出的人物他們從實際的生活中所體驗出得來的智慧,以及成為歷史的一部份而留給下一代的訪問。透過本書,使 |
作者 | James Nelson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從生命中體驗的智慧與創作本書記錄當代最傑出的人物他們從實際的生活中所體驗出得來的智慧,以及成為歷史的一部份而留給下一代的訪問。透過本書,使 |
內容簡介 從生命中體驗的智慧與創作 本書記錄當代最傑出的人物他們從實際的生活中所體驗出得來的智慧,以及成為歷史的一部份而留給下一代的訪問。透過本書,使我們能和當代最傑出的人物,做知己式的談話,這些詩人如羅伯特‧佛洛斯特、哲學家羅素、歷史哲學家湯恩比、科學家、政治家、藝術家杜象等,他們彷彿坐在我們的身邊,以他們自己的話,親自告訴我們生命對他們有什麼意義,是什麼東西在鼓舞他們前進,同時他們也提出了對後來者必要的引導。
作者介紹 詹姆斯.尼爾遜James Nelson詹姆斯‧尼爾遜(James Nelson) NBC 電視和廣播推廣人。林衡哲林衡哲本名林哲雄,台灣宜蘭人。就讀台大醫學院時即已翻譯《羅素回憶集》、《羅素傳》等,引進無數世界名著,半世紀來,對台灣人文思想界影響頗大。
產品目錄 編者序 譯者序 1.大提琴家 保羅‧卡薩爾斯 2.神學家 路易斯‧芬卡爾斯坦 3.劇作家 辛‧歐凱西 4.哲學家 伯蘭特‧羅素 5.科學家 萬尼瓦爾‧布西 6.詩人 羅伯特‧佛洛斯特 7.政治家 代衛‧班固里安 8.宗教哲學家 保羅‧田立克 9.樂壇劇擘 伊果‧史特拉汶斯基 10.雕刻家 雅克‧利普齊慈 11.歷史哲學家 阿諾‧湯恩比 12.詩人兼小說家 歐斯伯特‧西特威爾 13.美國現代畫先驅 馬歇爾‧杜象 14.攝影大師 愛德華‧史泰欽
書名 / | 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 |
---|---|
作者 / | James Nelson |
簡介 / | 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從生命中體驗的智慧與創作本書記錄當代最傑出的人物他們從實際的生活中所體驗出得來的智慧,以及成為歷史的一部份而留給下一代的訪問。透過本書,使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437524 |
ISBN10 / | 6263437529 |
EAN / | 9786263437524 |
誠品26碼 / | 2682383501008 |
頁數 / | 292 |
開數 / | 32K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11X1.3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這本《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是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數十年來,最有意義和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為了完成《當代智慧人物訪錄》,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曽做了百萬美元以上的投資,這項投資純粹是基於歷史的眼光而非商業上的價值,更難得的是它是千百人心血的結晶,所以此書由籌備到拍攝完成,由英文單行本到中文譯本的出現,本身就是一部充滿羅曼蒂克的故事,也是我們這一代獻給下一代的永恆禮物。
這個節目他們將繼續下去,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某種獨特的典型的智慧人物產生,這些訪問錄有一部分曾經在美國的一本水準很高的人文雜誌《智慧》(Wisdom)刊登過,由詹姆斯.尼爾遜先生編成單行本出版。而我當時翻譯此書的目的,也是希望能給愛好智慧的青年朋友帶來片刻的心靈滿足,也像原書編者尼爾遜先生一樣的期待:「讓智慧的花朵盛開在我們臺灣的各角落。」
我在一九六二年的暑假,很幸運地邂逅了這本書,我對它幾乎有一見鐘情的感覺,在浸沉於閲讀之際我有了一種戀愛式的美感經驗,因此為了更深刻的體驗擁抱智慧的快樂,為了磨練自己並不很高明的英文程度,我決定利用大四(一九六四年)暑假著手翻譯這本書,在三個月翻譯的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著奉獻的熱誠,回憶當時在宿舍中長夜達旦,幾乎比準備聯考時更用功,猶有餘味。這個暑假我覺得過得特別有意思。在翻譯過程中最大的樂趣,是你平時想說而説不出來的東西,被這些智慧人物輕而易舉地娓娓道出,此時心胸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真是不亦快哉 !最苦惱的是,沒有辦法使每一句雋永的對白,都賦予完美的「信、雅、達」的文字生命。
雖然這十四位智慧人物,都是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而他們也都有不隨流俗的內心驕傲,可是在實際的待人接物上,他們卻是那麼平易近人;他們絕不説教,而是彷佛聽眾(讀者)把當做老朋友看待,娓娓地道出他們內心的話語以及他們對人生最深刻的體會,同時也告訴聽眾(讀者)他們一生奮鬥的心路歷程,如何克服了年輕時代內心的一度徬徨而終於獲得了安身立命的東西,以及永無休止的創造性的衝動,自然地流露了從實際的人生中凝鍊而成的智慧的結晶。
他們一方面是愛國者,另一方面也是典型的世界公民,他們的智慧不僅屬於西方,也屬於全世界及我們的時代甚至於所有的時代,他們一方面熱愛自己的鄉土,可是另一方面也具備了世界性的心靈,他們熱愛他們所生存的時代,同時也最善於批評他們所生存的時代,他們一方面是專家,另一方面也同時具備廣博深厚的文化修養;他們有豐富的心靈生活,同時也有多采多姿的外在生活;在人生的戰場上,他們都是英勇的戰士,始終在為實現自己內心的理想而奮鬥;他們一方面是自己心靈的主宰,另一方面卻忠實地服從他們內心創造性衝動。
對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這十四位智慧人物,最值得我們效法的地方,有下列五點:
(1)他們的創作生命與實際的生命一樣地漫長:史特拉汶斯基在八十多歲時,依然沒有禮拜天;羅素雖曾説過九十歲時他就要退休了,可是在九十三歲時,他依然在為世界開「永久和平」的處方;湯恩比在寫完了他劃時代的巨著後,仍然在孕育一部新作;史坦肯當人家問他,假如能活到九十歲時,他要幹什麼?他的回答是:我想繼續研究攝影。他們創作的心靈與實際的生命已經緊緊地連在一起,這點是特別值得我們這一代臺灣人學習的地方。
(2)他們都有充分的毅力,去實現自己年輕時代的理想:每一個年輕人都有理想,可是卻不一定有實現自己理想的毅力與勇氣,屠格涅夫小説主人翁「羅亭」便是此中的代表,可是班固理安在年輕時代就決定要離開充滿物資享受的美國,回到以色列去為自己苦難同胞建立一個國家,結果他做到了;李普齊慈經常餓著肚子,在羅浮宮內磨練自己的藝術,結果實現他小時候想做雕刻家的夢想;佛洛斯特一心想做詩人,可是直到四十歲尚碌碌無所聞,經過不屈不撓的努力後,終於成為英美世界中少數幾個能以詩謀生的大詩人。
(3)他們都精通生活的藝術:從通俗醫學的角度來看,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也許是他們精神生活的豐滿,導致他們肉體的健康。從未進過學校之門的愛爾蘭劇作家歐凱西,他説:「生命對我是一種生活的邀請,我已經充分地享受過生命。」羅素早年雖然孤獨厭世而悲觀想自殺,但晚年的他,卻是愈活愈有味,不想離開這可愛的塵世;老當益壯的卡薩爾斯九十三歲時,仍然在紐約林肯中心指揮一百位來自全球各地大提琴家,演出他的作品《Sardana》;年近九十歲的史特拉汶斯基仍然在指揮他自己的新作,為塵世中的人們創造片刻的精神天堂,並接受千萬聽眾衷心的喝采;神學家芬卡克斯坦説:「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藝術,不是音樂、文學、繪畫等而是生活的藝術,這種藝術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設法得到的。」班固理安利用失眠的毛病,博覽群書,為以色列樹立最佳的政治家的典範。由於生活本身太有趣了,使他們都有不知老之將至的感覺。
(4)他們在年輕時代,都有過一段徬徨受苦的時期,可是他們都能利用自己創造的毅力去解脫個人的苦難:歐凱西、利普西茨、卡薩爾斯在年輕時代都有過餓肚子的經驗,羅素與史特拉汶斯基都曾經是國民的公敵,班固理安為了建立以色列不知忍受了多少苦;田立克必須對抗納粹的壓迫;湯恩比為了他的歷史研究不知跋涉了多少千里;杜象為了一幅畫花了十年的時間。
(5)他們都有創造性的衝動:這種衝動意味著對人間真理的探求和為人群服務的熱忱,幾乎可以說毫無任何虛榮的意味在裡面,結果使他們產生了一連串代表二十世紀文化的傑作,當他們埋頭於創作之際,他們領悟了人間之美,體會生命的意義以及人生的奧妙。
雖然我的本行是小兒科醫師,但是一生中卻與出版界形成了不解之緣,其中碰到三位出版界的貴人,我必須向他們從內心的深處,感激他們。其中一位是五南創辦人楊榮川先生,他自教師轉職出版,在讀者與學者專家之間構築平臺,而且懂得經營管理之道,與時俱進,現實與理想兼顧,才能「飛躍50迎向百年」,他經營出版社,以「知識、創新、責任」為指引,目標是「打造一座,浩瀚的智識公園」,培養有文化素養的「世界公民」。我很幸運地在人生的晚年透過陳達弘兄,重新認識楊先生這位文化知己,而且他為人溫文儒雅、幽默風趣,每次邂逅,都留下愉快的回憶,他早期以大學教科書打下五南的深厚基礎,近年來非常重視經典名著以及博雅人文叢書的出版,我非常感謝五南一口氣,要出版我半世紀前的三本譯作:《羅素傳》、《羅素回憶集》和《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
半世紀前,我和張淸吉先生合作,催生了五百部《新潮文庫》翻譯世界名著,我期待在我們有生之年,能再度與楊榮川先生合作,出版三百部臺灣的經典文化名著,實現我的人生夢想。
二O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於淡水海揚社區
內文 : 美國現代畫先驅
馬塞爾‧杜象(一八八七—一九六八)
杜象在一九一三年舉行的一次革命性畫展中,〈下樓的裸女〉震驚了美國的畫壇,現代畫在美國獲得普遍的重視,大部得歸功於杜象數十年來對現代畫不斷的擁護。
為了這篇訪問錄,杜象特地專程趕到費城藝術博物館,因為在那裡藏著他最重要的三十五件作品,跟杜象作此一細談的是:詹姆士‧約翰生‧史威尼 (James Johnson Sweeney),他本身是紐約所羅門‧古根漢博物館的藝術指導。
杜象今年七十九歲 他引領史威尼參觀他自己的作品,每走到一幅晝之前,他就談起有關這一幅畫的事情,在這間美術館中,他收藏的主要作品有:〈下樓的裸女〉,〈玻璃〉,〈咖啡研磨機〉等等,還有一些最近的作品。
他的這一篇談話一方面很富於刺激性且會逗人發笑,另一方面他的信念卻是非常真誠,而不容忽視。
史 馬塞爾請你來這兒看看你的這幅〈大玻璃〉( 註:〈大玻璃〉是杜氏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經過十年的苦心才完成的作品,一九一三年他開始起草,一九二三才完成,一九二六年在布魯克林作首次展覽,畫展後,他把它運回家的途中,不慎把畫中的玻璃弄破了,杜象雖加以一番修復,但裂痕依然存在 )。
杜 好的。我越看它,就越喜歡它,我喜歡這樣子的破裂形象,你還記得一九二六年在布魯克林發生的那一次意外嗎?他們把二塊玻璃相疊放在平坦的卡車板上,到康乃狄克六十哩上一路不停地跳動,結果才發生了那次意外。不過現在我越看它,便越是喜愛這裂痕,它們看起來並不像打碎的玻璃,它們有一種形態,那個裂痕是對稱的,二處裂痕相稱地散布著,看起來幾乎是人工故意做出的裂痕,這個奇妙的裂痕,不是我自己的傑作,而是玻璃本身形成的,我把這種情形叫做﹁自然﹂的意圖,我很尊重這種自然安排的意圖。
史 這幅作品是你一生中的大作吧?
杜 我在它上面花了八年的時間,但還是覺得尚未完成它,我也不知道是否它將會被完成,不過現在我要請你看一些已經完成的東西,過來吧。
史 這是〈咖啡研磨機〉吧?
杜 是的,這是我同一題材的二幅作品之一。
史 你的那幅〈下樓的裸女〉不是也有數幅嗎?
杜 是的,一共有三幅,但現在我們看的這一幅是第一次畫的,也是第一次在Armory show中展覽的那一幅。
史 就是被一個新聞記者叫做木瓦工廠的爆炸的那一幅是嗎?
杜 是的,他描寫得誇張了一點。下面一幅是〈拳擊比賽〉,我從未用玻璃畫過這方面的題材,我對它也覺得不太滿意。
史 能夠在費城博物館這兒,收集你那麼多的版本和那麼多你的畫,我覺得這對你一定是個很大的滿足。
杜 好極了!我老是覺得把作品分開數個地方展覽,正如把一個人的完全的手和腳被切斷一樣,因此我在這兒就好像在家裡一樣,這是我的房子,我從未有過這種完全滿足的感覺。
史 馬塞爾,你早期的作品在哪裡?
杜 最早期的作品是在牆角的那一幅;〈教堂〉,那是在一九○二年,當我十五歲時在我的故鄉完成的,然後是這一幅。
史 相當像印象主義的作品,那是當時流行的風尚嗎?
杜 是的,那是我們當時談論得最激烈的題目,那時印象主義已經很發達了,但是當你看看下面二幅畫,印象主義的痕跡已經煙消雲散了,這二幅畫更近於結構的形態,塞尚當時已被承認為偉大的人,在這二幅畫中,我受到塞尚的影響,這些畫是描寫我的二個兄弟在花園中下棋,這是我的父親。
史 你的全家人—你的妹妹和弟弟們—都是畫家是嗎?
杜 是的,我有一個妹妹叫蘇珊,她也是一個畫家,還有我的弟弟維甬,他對藝術更有強烈的興趣。
史 是不是他們把你引入這種印象派的風格?
杜 不,不,是我自己建立的風格,我父親在那時候很有幫忙,那時候的畫家不像現在,要自己謀生是相當困難的,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史 他看起來似乎是個很有耐性的人,在這張〈父親畫像〉和〈下樓的裸女〉之間好像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杜 〈裸女〉這一幅是在二年後即一九一二年畫的,在我完成了〈父親畫像〉之後,我決心擺脫過去所受的種種影響,而想生活在我自己時代的風格裡,那時期是立體主義的時代,在一九一○年至一二年之間,立體主義尚在孩提時代,立體主義和過去藝術上的運動表現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因此我開始變成一個立體主義的畫家,最後我終於完成了〈裸女〉。
史 在〈裸女〉這幅畫中,有某種運動的意義存在,可是立體主義的畫家似乎對它不太有興趣?
杜 是的,在當時還有一派名叫未來主義—義大利的未來主義,但是我對未來派毫無所知,當我完成這幅畫時,我並沒去看立體主義的畫展,這一次展覽是一九一二年一月在巴黎舉行的,由有名的立體主義先驅們主持,那也許是一種巧合,當然,你可能說未來主義正在流行,但是事實上我並不了解未來主義,我做這幅畫時也正產生某種變動風格的觀念,第二年由於美國畫家亞瑟‧大衛和華爾脫‧帕哈的邀請,我才把它送到美國去展覽。
最佳賣點 : 本書記錄當代最傑出的人物他們從實際的生活中所體驗出得來的智慧,以及成為歷史的一部份而留給下一代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