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的身體: 何曉玫作品研究 | 誠品線上

將臨的身體: 何曉玫作品研究

作者 楊凱麟/ 黃建宏/ 宋灝/ 陳雅萍/ 蔡善妮/ 許鈞宜/ 張小虹/ 潘怡帆/ 凃倚佩/ 王柏偉/ 林宏璋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將臨的身體: 何曉玫作品研究:,在身體的獨特運動中,當代舞蹈使我們見識時間與空間的無窮潛能,重新發明了身體。舞蹈,意味著尚不屬於此時此地的未來風景。《將臨的身體─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身體的獨特運動中,當代舞蹈使我們見識時間與空間的無窮潛能,重新發明了身體。 舞蹈,意味著尚不屬於此時此地的未來風景。 《將臨的身體─何曉玫作品研究》由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的作品出發,思考舞蹈的未來,同時也將是屬於我們自身身體的未來。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王盈勛主編 王盈勛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欄作家,曾任平面媒體總主筆、有線電視系統台節目部經理,管理學院博士、傳播學院碩士與學士,研究領域主要為媒體經濟、創新管理,著有《我反對多元文化,有時候》、《理所不當然》、《何不斗膽一下》、《世界是斜的》、《白話數位經濟》、《傳播新制度經濟學》等書。楊凱麟楊凱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黃建宏黃建宏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宋灝宋灝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專任教授陳雅萍陳雅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蔡善妮蔡善妮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講師許鈞宜許鈞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候選人張小虹張小虹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潘怡帆潘怡帆 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凃倚佩凃倚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現任職於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王柏偉王柏偉 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林宏璋林宏璋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舞團 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簡介 何曉玫MeimageDance由被譽為「創造超現實想像高手」的編舞家何曉玫創立於2010年,創團精神標示著未來作品反映舞蹈與視覺文化的特殊風格。何曉玫MeimageDance 除致力於何曉玫個人舞蹈視覺風格的開發及創作之外,自2011 年起,連年推出「鈕扣* New Choreographer」計畫,為讓旅外優秀舞者、編舞家逐年培養「回家」的準備。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輯一 將臨的身體・論文集 散文舞蹈 : 何曉玫的生命製圖學 / 楊凱麟 獸化 : 何曉玫的陰性儀式 / 黃建宏 介於感官知覺和意義詮釋之間的身體 :從現象學的視角討論現、當代舞與何曉玫舞作 / 宋灝 《親愛的》: 虛構與眞實X虛擬與現實 / 陳雅萍 生死距離上的肉身火山線 :何曉玫從《默島新樂園》到《極相林》的身體創造 / 蔡善妮 當身體流變為影像 : 何曉玫舞作中的肉身蒙太奇 / 許鈞宜 輯二 將臨的身體・評論集 默的虛擬 / 張小虹 《極相林》,鬱結肢體的痛與慟 / 潘怡帆 《極相林》的異位構詞與時間造形 / 凃倚佩 後共感時代的身體性:何曉玫《肉身風景》與「inter-」的問題 / 王柏偉 舞蹈如何書寫情色:「暫時屬於你」的情感勞動 / 林宏璋 附錄 何曉玫年表紀事

商品規格

書名 / 將臨的身體: 何曉玫作品研究
作者 / 楊凱麟 黃建宏 宋灝 陳雅萍 蔡善妮 許鈞宜 張小虹 潘怡帆 凃倚佩 王柏偉 林宏璋
簡介 / 將臨的身體: 何曉玫作品研究:,在身體的獨特運動中,當代舞蹈使我們見識時間與空間的無窮潛能,重新發明了身體。舞蹈,意味著尚不屬於此時此地的未來風景。《將臨的身體─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436633
ISBN10 / 6263436638
EAN / 9786263436633
誠品26碼 / 2682338468004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默的虛擬
張小虹|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如果「默」不是一種對既有再現體系的頂禮膜拜,如果「默」不是一種在語言體系中發聲與緘默的對立,那「默」可以是什麼,又可以不是什麼?

義大利哲學家阿岡本(Giorgio Agamben)在談論電影時,提出了「默片」與「默哲學」的必要。對他而言,「默」不是緘默無聲,而是如何重新找到新的流變創造力,讓已然死於成規套式的表達,重新活過來。因而「默片」不是沒有聲軌的電影,而是如何在無法不落入意義與符號系統之時,也能同時解離出充滿潛能的「姿勢」。那何曉玫的《默島新樂園》便是一種「默舞蹈」的示現,逼顯出舞蹈身體動作、地理政治與文化表意之間的可能解離,一種企圖解構創造的創造,一種「鈕扣」(new choreography)的虛擬之力。

就讓我們先從《默島新樂園》的「台客符號拼貼」開始談起。誠如楊澤早早就在〈台客美學先鋒派〉中明言,台客精神就是「文化米克斯主義」(米克斯- mixed),拼搏出「啤酒加番茄汁」、「玫瑰紅加蘋果西打」的混血雜交。由〈默島樂園〉、〈芭比的獨白〉與〈擁抱日子〉三個段落組成的《默島新樂園》,無疑是正港「文化米克斯主義」的實踐,滿滿既庸俗又華麗、既寫實又魔幻的「台灣聳」。於是觀眾一進場就陷入民俗藝閣陣頭的熱鬧詭譎,三座Cosplay 布袋傀儡高台裝置拔地而起,五面即時攝影的投射螢幕,對應著散佈四處的舞者,搬演著各種無明的動態野台。而其中最吸睛的,當屬打扮得十足狂野俗艷的檳榔西施舞者,以高超的肌肉控制力,慢動作演繹著各種身體的妖嬌擺動,彷彿是將吳天章「台客美學」的靜態攝影激活了起來。

而一旦布袋傀儡高台裝置開始被移位被推動之際,整個表演空間變得有如一場迎神出巡的盛會,喧鬧雜沓,激動亢奮異常。而後的芭比娃娃又是另一個明顯的性別物化符號,超級厲害的女舞者把玩著有如探照燈般的即時攝影鏡頭,身後則是投射螢幕,搬演著一場精彩的身體動態錄像,其情色魔幻之力,完全不輸美國藝術家雪曼(Cindy Sherman)的「壞芭比」攝影系列或台灣藝術家蘇匯宇的情慾錄像裝置。最後結尾的「擁抱日子」則是以更誇張、更反諷的方式,將台灣作為「情感(悲情、濫情、矯情)共同體」的符號推向極致。只見眾人合力抬著有如棺材板的一大塊鐵皮進場,一名紅衣女子躺臥其上,似是殉情而亡。伍佰的《少女的心》響起,男舞者與紅衣女子以戲劇化、大幅度的肢體動作,撕心裂肺拉扯糾纏,直直將伍佰歌曲中的熱情放蕩放大一千倍。而每當眾人擁抱成一團、彼此呵護親愛之際,總是有人不斷脫失滑落,而紅衣女子一而再、再而三掙扎衝上傾斜鐵皮的頂端,卻一而再、再而三失敗滑落而絕望。她不是法國浪漫派畫家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筆下右手高擧揮動紅白藍三色旗、成功引領群眾勇往直前的自由女神,也不是雲門舞集《薪傳》最後眾人同心協力、高高撐起船帆的渡海時刻,而是台灣作為「情感(悲情、濫情、矯情)共同體」的過溢、慌亂、茫然與沮喪。

但如果《默島新樂園》就僅止於如此顯而易見的「台客符號拼貼」,那充其量也只是以既有符號再現了五光十色、眩麗奪目的「寶島」。但「寶島」如何有可能變「默島」呢?一如「默」如何有可能從「喧鬧/靜默」之「默」,轉而成為虛擬之「默」、潛能之「默」,亦是解離既有符號體系之「默」,更是得以讓「已然」回返「未然」之「默」。《默島新樂園》之「默」,不來自安靜或無聲,反而正來自其壓也壓不住、擋也擋不住的喧鬧吵雜、躁動不安的「能量」。《默島新樂園》之為「默舞蹈」的示現,正在於給出「台客符號拼貼」的同時,也給出解離符號、解離創造的可能,將既定符號還諸「未然」,化為不確定、不可預期的能量,飽滿孕蓄。《默島新樂園》讓舞台不見了,所有的空間都成為舞台,觀眾隨著舞者繞境,滿場遊走,時不時被疾馳而來的巨型高台推架與哨笛聲所驚嚇亂竄。觀眾席也不見了,時而遊走,時而奔逃,時而席地而坐,以近距離甚至特寫的方式,緊貼舞者每一寸肌肉的收縮與每一滴汗水的飛落。整個表演空間成了能量亂竄、慾望橫流的道場、肉身參禪。或以舞作中第三段的鐵皮為例。鐵皮之為符號、鐵皮上的紅衣女子之為符號、殯葬送行行伍之薩克司風樂器之為符號的同時,「默舞蹈」讓鐵皮成為身體投擲、踩踏、翻滾的聲響物,解畛域化了台灣作為鐵皮之城的既有視覺形象與符號意義,流變出鐵皮-舞者身體的微分子,既是如此台灣,又不是定型化、意象化、符號化了的台灣。《默島新樂園》讓台灣成為一種充滿潛能、動量與不可預期的「姿勢」,給出了差異化、微分化的台灣,台灣之為「默島」的虛擬創造力。

楊凱麟說得最好,「台灣未來或許將以這些舞蹈的平面與空間而被重新認識與誕生,就如同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關於回憶的一切都將因創作(而且只能因創作)而重生,並且因此永恆」。我則選擇最直白的話語做結:如果台灣舞蹈史只能留下十個作品,《默島新樂園》一定名列前茅。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身體的獨特運動中,當代舞蹈使我們見識時間與空間的無窮潛能,重新發明了身體。

舞蹈,意味著尚不屬於此時此地的未來風景。

《將臨的身體─何曉玫作品研究》由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的作品出發,思考舞蹈的未來,同時也將是屬於我們自身身體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