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喀爾文以及其他人: 宗教改革及其結果 | 誠品線上

Luther, Calvin Und Die Anderen: Die Reformation Und Ihre Folgen

作者 Armin Kohnle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路德、喀爾文以及其他人: 宗教改革及其結果:,萊比錫薩克森科學院歷史委員會成員的孔勒教授,專長於宗教改革的通史和薩克森地方教會的歷史,路德的研究是他的特殊領域之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萊比錫薩克森科學院歷史委員會成員的孔勒教授,專長於宗教改革的通史和薩克森地方教會的歷史,路德的研究是他的特殊領域之一。本書是臺灣唯一理解宗教改革作為 十六世紀的神學和教會歷史現象的讀本。 馬丁‧路德是一位成功的宗教改革家,他的成功在歷史上有不同的詮釋。他的作品《自由著作》與《貴族著作》在他的教會革新的路上具有積極的意義。「路德」與「自由」是一個概念,路德即自由。他對革新教會的渴慕是基於他對自由的渴望。他所成就的宗教改革不是一蹴可成的,他的許多前輩為他預備好的一條他必須親歷其境的道路,尤其來自布拉格的約翰.胡斯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路德。在這本書裡,我們除了能看到中世紀時期的教皇與神職人員、經院哲學的威權、路德的成長與改革之路及當時德意志的政治氛圍之外,還能一覽喀爾文、約翰.威克利夫、菲利普.梅蘭希通、茲運里等人的一些作為,最後一章是簡述宗教改革給今日教會的印象和影響。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阿明‧孔勒Armin Kohnle阿明‧孔勒(Armin Kohnle)教授萊比錫大學神學院教會歷史研究所教授兼計畫負責人曾在海德堡大學和劍橋大學研究中世紀和現代歷史、古代歷史和新教神學,並在海德堡攻讀博士學位和取得大學任教資格(Habilitation)。自 2009 年以來,他一直擔任萊比錫大學神學院的中世紀晚期、宗教改革和領地教會歷史的主席。孔勒教授是萊比錫薩克森科學院歷史委員會成員。自2011年起他是薩克森科學院和海德堡科學院研究計畫的計畫相關委員會成員:「中世紀的修道院:歐洲生活計劃和秩序模式的創新實驗室」,於 2022年當選副主席。羅月美羅月美 科技部博士候選人英國杜倫大學研究德國波昂大學博士後研究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後研究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于斌樞機主教天主教基金會德國萊比錫大學訪問學者中原大學 通識中心專任副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通識中心兼任副教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 錄 作者前言 臺灣版前言 革新與自由——代譯者序 1導論 2宗教改革前夕的教會 2.1 教皇與神職人員 2.2 神學與虔誠 2.3 改革的必然性 3馬丁‧路德 3.1 年輕的路德 3.2 改革的發現與赦罪論爭 3.3 改革過程直至農民戰爭 3.4在它的被塑造的形態中的路德神學 4改革神學的整體性與多樣性 4.1威登堡的神學與威登堡的神學家 4.2 烏利熙.茲運里和蘇黎世 4.3 馬丁.布策與斯特拉斯堡 4.4 約翰.喀爾文與日內瓦 4.5 激進的宗教改革 5新教區域教會的出現 5.1 從農民戰爭到宗教和平的改革歷史 5.2 領主教會集團 5.3 內部的規章 6 影響 6.1 宗教改革的擴散超越它發生的區域 6.2 教派化與去教派化 6.3 在十九與二十世紀的影響 7展望:與今天宗教改革的互動 人名與地名索引 專有名詞(譯者編)

商品規格

書名 / 路德、喀爾文以及其他人: 宗教改革及其結果
作者 / Armin Kohnle
簡介 / 路德、喀爾文以及其他人: 宗教改革及其結果:,萊比錫薩克森科學院歷史委員會成員的孔勒教授,專長於宗教改革的通史和薩克森地方教會的歷史,路德的研究是他的特殊領域之一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432352
ISBN10 / 6263432357
EAN / 9786263432352
誠品26碼 / 2682297830003
頁數 / 168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0.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臺灣版前言

這本小書並不聲稱是一本對歐洲的宗教改革研究具原創性的貢獻。它的撰寫是為了以簡潔的卻在科學上可靠的方式向廣大的讀者介紹德國的與歐洲的宗教改革歷史。本書旨在提供給那些想要理解更多有關他們自己的根源與有關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的偉大人物和重要事件的教會會眾使用。在德國、歐洲以及世界各地的新教站在奠基人的肩膀上,站在路德、喀爾文以及其他人的神學終結了中世紀並迎來新時代的人的肩膀上。
接下來,焦點放在這場由馬丁‧路德與他的威登堡的同事所發起的在德國的宗教改革。他們思想的核心是把《聖經》當作基督宗教的神聖的經文,所有事物,包括教會以及世界,都依據它來衡量。從一開始,福音的改變的力量沒有被限制在神學與教會的領域,而同樣是國家和社會、政治、經濟、教育和社會秩序的轉形的力量。同時,這個改變的力量是內在的與外在的衝突、分裂的與暴力的根據,是巨大動盪所不可避免的共伴產物。如果在接下來的幾頁中這些有受到注意,那麼這本小書就已經達成了它的目的了。
如果沒有我的同事羅月美對它有興趣及投入的話,這本翻譯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兩次造訪萊比錫的期間,她探討路德、喀爾文以及其他人,而且表達她希望宗教改革及它的效果在臺灣也能更為人所知。我很高興現在藉著臺灣繁體字的翻譯成為可能。我希望這本小書能獲得好評並有許多有興趣的讀者。

阿明‧孔勒
萊比錫
2022年6月

--------------------------------

譯者序——革新與自由

要如何寫馬丁‧路德?這是讓人難以下筆的事,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他的評價正反兩極,觀點落差極大。尤其大多數的新教基督徒對於他是相當的陌生,原因或許如本書的作者所言,新教徒把他視為是一個英雄人物的負面教材吧!但馬丁路德確實是如此嗎?

這不禁讓人想起像克里斯多夫‧霍恩(Christoph Horn)在他的《奧古斯丁哲學思想導論》這本書裡所指出的那樣,許多學者指摘奧古斯丁必須要為「晚期幾個世紀的獨裁的教會思想負責」 ,把這樣的一個罪名冠在奧古斯丁的頭上,並抹殺他對整個歐洲基督宗教發展的貢獻,而這個貢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這對奧古斯丁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相同地,當我們也為馬丁‧路德冠上一個「反面英雄人物」的稱號時,而在我們還沒有真正研究馬丁‧路德的哲學神學的思想以及認識他所處時代的歷史之前,就給他這樣的一個負面的頭銜,確實是欠缺客觀的學術研究態度。這本小書的作者阿明‧孔勒以言簡意賅以及公正不阿的研究態度,對宗教改革提供我們一幅完整的圖像並包含其中的入門概念。

無庸置疑地,路德的重要性是難以用筆墨來形容的,無法以三言兩語來道盡的。將他理解為中世紀晚期的神學家絕非完全準確,因為他經常被視為一個全新神學時代的創始人。但路德成長、教育以及生活的時間都是在中世紀晚期。所以,我們必須藉由他接受、拒絕和改造當時的教義、思想、神學與哲學方法、實踐與體制來理解他的思想。正如本書的作者對他所做的肯定那樣,在中世紀晚期,如果沒有這位改革者對教會的成功革新,是難以想像中世紀晚期之後的教會與神學的發展。

在宗教改革上,他的重要性可以從Erasmus Alber (1498-1553) 於1546路德過世時寫的一首「關於上帝的聖人,我們親愛的父親馬丁‧路德博士的新歌」得知,這首詩歌以清晰的短語總結了路德神學的核心:

我希望你們知道這條道路,你們有一個錯誤的教導:
基督祂只是津梁,工程,它們不再有幫助。
(“Euch lasst auch Wissen diesen Weg, ihr habt ein falsches
Lehr: Christus, der ist allein der Steg, Werk, die helfen
nimmermehr.“)

Erasmus Alber的意思可能是指唯有憑藉著基督才能獲得永生,單單憑藉著功德不能使我們獲得永生,因為當人們擁有了基督之後,基督成為人們的真實生命之後,人們才能走在基督的道路上並行出神的義與愛。即基督是在先,功德在後。基督是行功德的必要條件。Erasmus Alber這樣的描述清楚地說明,馬丁‧路德所張貼的赦罪劵論綱不僅改變了當時教會裡神職人員所普遍實行的一種苦修,連同人們購買赦罪卷的意義也被取消了。他當時的這一行動改變了今天基督教會的一個面貌。總之,路德的宗教改革的成功對西方文化史的進步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聖經》翻譯上,他的重要性可以從Johann Walther(1496-1570)於1546年為路德所寫墓誌銘裡以看出:

我被任命為整個帝國,我站在這裡,一個堅強的英雄,以謙卑的態度聲明我的教義,它的巨大光輝並沒有動搖我。全世界都在反對我,我唯獨信靠上帝。祂信守祂的話語,盡全力保護我。藉著上帝的恩賜,我勤奮地把整本《聖經》翻譯成德語,這給德國土地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知識成長。我已經寫下了來自上帝的靈的有用的東西,提供想要的人閱讀。我的著作撼動了基督教的主張,並帶領他們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Ich ward fürs ganze Reich gestellt, Da stund ich als ein
starker Held, Bekannt‘ mein Lehr in Demuth fein, Mich
nicht bewegt ihr großer Schein.
Die ganze Welt was wider mich, Auf Gott allein vertraute
ich. Der hat sein Wort erhalten fest
Und mich geschützt aufs allerbest. […]
Die ganze heilge Schrift ich hab
Mit Fleiß verdeutscht aus Gottes Gab,
Dadurch erwuchs Erkenntnis groß
Dem Deutschen Land ohn alle Maß.
Hab nützlichs Dingsgeschrieben viel
Aus Gottes Geist, wers lesen will. Mein Schrift die
christlich Ständ gerührt
Und sie auf rechten Weg geführt.“)
在每段歷史的關鍵時刻,每一個為世界歷史創建偉大事蹟的特殊人物,都有他的神聖的使命要完成。路德的宗教改革的最大的目的,是擺脫政治與教會合一的極權統治,他站在他的前輩的肩膀上,勇敢無畏地追求人生命中最高的價值,即自由,這點從他把他的父姓由Luder改成Luther(源自希臘文「自由」)可以看出。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賦予我們的無價的意義。自由的寶貴和永恆就如同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著名的話:「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鄧曉芒譯,楊祖陶校《實踐理性批判》)。然而,追求自由需要勇氣,革新才有可能,這種勇氣正如捷克議長Milos Vystrcil於2020年9月初在臺灣的演講裡說:「勇敢並不是不會害怕,勇敢在於克服恐懼,如果沒有承擔痛苦與困難的決心,缺乏勇氣,將無法享有民主自由。」很清楚的,從摩西勇敢的挑戰埃及法老,帶領他的同胞離開埃及的奴役開始,歷史歷歷在目,告訴我們自由的擁有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在極權的面前,我們沒有屈服的權利。這是路德與他的前輩們教導我們的一堂課。

試閱文字

內文 : 3 馬丁‧路德

開始之時有路德。這樣的一個說法,仍然可以為大多數教會歷史學家所肯定,也許除了那些想要將改革歸入一個更偉大革新時代的人,這個時代在路德很久之前就開始了,在他很久以後才結束。在開始之時有路德。任何認為這一說法是正確的人,因此在同時說,宗教改革是教會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事件,沒有路德這個人,這事件是無法思想的。事實上,很多類似的事例不存在,就是一個人能發起一個運動,在短時間內幾乎改變了許多世代的基督徒所看作正確的一切,以及改變了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一切。
路德可能是最常在傳記上被論述的世界史人物之一。路德的研究是宗教改革史上的一個特殊領域,同時如此廣泛,以至於幾乎沒有人能跟上迅速發展的文學的步伐。對他的人格的經久不衰的興趣是與他的神學博大精深有關:幾乎沒有一個他沒有處理的神學問題,幾乎沒有一個他的時代的問題他沒有表明立場的。
3.1 年輕的路德
馬丁‧路德於1483年11月10日出生在曼斯費爾德郡(Grafschaft Mansfeld)的艾斯萊本(Eisleben)。按照當時的慣例,他的名字取自洗禮日,亦即馬丁日(11月11日)的聖徒。路德的父親叫漢斯.盧得(Hans Luder),「路德」(Luther)的名字僅由馬丁採用。母親的名字叫瑪格麗特(Margarete)。在他長大的曼斯費爾德,他的父母親的房子裡的考古發現,證實了路德來自富裕的環境。漢斯.盧得曾從事在當時蓬勃發展的銅礦開採,在那裡他作為礦場主人成為富裕的小企業主。
馬丁可能是漢斯和瑪格麗特.盧得(Margarete Luder)的長子,他的童年很不引人注目。很少有證據表明他與父親的緊張關係,正如同很少證據表明來自母親的壓抑。這個家庭是虔誠宗教的,但不過度虔誠,教養嚴格,但不比其他家庭嚴格。馬丁在曼斯費爾德和馬格德堡(Magdeburg)度過了他的學生時光,在那裡他接觸了「現代的奉獻」(Devotio moderna,參考2.2)。1498年,他去了艾森納赫(Eisenach),在那裡他有親戚。後來他抱怨他的學校教育的嚴格,但是他有學習到東西,尤其是對拉丁語的良好主動的和被動的掌握。
在1501年,他進入埃爾福特大學(die Universität Erfurt)。按照當時的慣例,他首先完成本科課程(Grundstudium),並於1504年以研讀碩士學位(Magister Artium1 )完成了該課程。路德固然了解到埃爾福特的強大的人文主義,這是一種來自義大利的文化陶冶運動,在古典語言和美學上與古代連繫在一起,但是他並沒有受到它們特別的影響。當時學生完成了本科課程後,他可以選擇三個高級學科(神學、法學或醫學)中的一個。路德遵循父親的意願,開始學習法學,但是這不是他的志願學科。對於志向危機,有跡象顯示。1505年7月2日,在從斯多特海村(Stottternheim)附近的曼斯費爾德(Mansfeld)回來的路上,他被雷雨困住了。當附近有雷電擊中時,在死亡的恐懼中他發了誓言:「救我,聖安娜2 !我願意成為一位修士(Mönch3 )。」事實上現在與父親發生了衝突,父親不想在修道院(Kloster)裡見到他的兒子。路德感覺到自己被誓言所束縛。他進入奧古斯丁隱士的埃爾福特修道院(das Erfurter Kloster),這是在他生命中第一次得到《聖經》。他非常嚴肅對待修士的生活:祈禱、禁食、認罪,認真遵守修會規範,他熱切地操練這些而沒有獲得他所要的:內在的救贖確信(die innere Heilsgewissheit)。試驗期,修會誓言的宣誓(1506),神甫的授聖儀式4 和第一次彌撒(1507)接踵而至。
路德堅地定走上了修道院的道路,但是救贖的恐懼和挑戰現實存在地動搖了他。中世紀後期的功德虔誠並沒有使他通向目標,他的才華並沒有被他的修會主管所忽略,他被限定學習神學,甚至在修會研究的範圍(Rahmen des Ordensstudiums)內教哲學。因此,他被送往威登堡(Wittenberg),上一所成立於1502年的小型省立大學。在神學研究方面他取得快速進步的同時,他也在修會裡面爬升。1511/12年他代表修會前往羅馬,回國後,他的導師約翰.馮.斯陶皮茨(Johann von Staupitz)最終將他帶到威登堡,他的工作場所應該都在那裡,直到他去世。
對於取得教授職位,他缺少了他在1512年10月才取得的神學博士學位。促使他忠實地傳講和教導《聖經》的博士誓言,後來對他很重要,因為這給了他確定性,透過他的事工被呼召來詮釋《聖經》,而非出於自認為高傲而行動。他從1513年授課,以講解《詩篇》開始。接著1515/16年講解〈羅馬書〉(Römerbrief),〈加拉太書〉(Galaterbrief)(1516/17年)和〈希伯來書〉(Hebräerbrief)(1517/18年)。這些早期的講課對路德思想的發展,就其性質而言富有啟發性的。因此很明顯,在這些年裡路德與經院哲學的距離增加了。影響他的其他因素是與斯陶皮茨(Staupitz)的對話,以及與奧祕派的相遇(見2.2)。他定期講道,並在他的修會中升職為教區牧師(Distriktsvikar)5 。
3.2 改革的發現與赦罪論爭
在對路德的研究之中,一個最具爭議性的話題是這樣的問題:路德何時以及如何達成他的宗教改革的發現。關於這一點,他本人只有零散的言論,因為這些言論既針對一次性孤立的經驗,也針對程序性的過程,顯然這些言論都太遲了,而且在它們的解釋中都具有爭議。信息方塊四:路德在1545年的重要的自我見證
「我很確定那時被一股燃燒的欲望所抓住去理解〈羅馬書〉中的保羅(Paulus)。但是直到那時,不是冷漠擋住去路,而是在〈羅馬書〉第一章第十七節裡的一句構詞:『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我確實憎惡『神的義』這個構詞,在所有教師那裡,按照一般的用法,我被教導的這個構詞應該以哲學方式理解為(誠如他們對它所描述的)形式的義或即能動的義,在此基礎上,神是公義的,並且祂懲罰罪人與不公義的人。但是我,過去無論我作為一個修士多麼無可指摘,在上帝面前都覺得自己是一個罪人,帶著全然不安的良心,無法相信我因自己的滿足而得到了和解,所以我過去並不愛上帝,是的,我反而討厭那位公義的和懲罰罪人的上帝,並默默辯護自己悖逆上帝[⋯⋯]。直到我—由於上帝的憐憫—日日夜夜地沉思於此,我才將我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話語上,即:『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如在經文中所寫的那樣:義人是憑著信心而活』。因此我開始理解上帝的公義,是義人因著上帝的恩賜藉之生活,即因信而生[⋯⋯]。」
路德認識到上帝的公義對罪人不是審判的公義,而是人們在信仰裡接受恩賜、赦罪的公義。根據他自己的陳述,他覺得這種見解是一種解放。一些探究者想要在1513年就確定這項改革的「突破」(»Durchbruch«),而另一些則要等到1518年或更晚。是否人們想將路德與教會的衝突認為是他的宗教改革探索的結果,或者,是否人們設想他只是為回應已經爆發的衝突而提出了他的神學,這取決於確切的日期。這兩種可能性不可彼此矛盾:在發展過程中,為什麼路德曾經在城堡中要確定重大的事件不應該存在呢?
---------------------------------------------------------
1 Magister Artium是指德國傳統上由大學所頒布的文學碩士學位,此學位屬於人文社會科學類,例如:語言學、歷史、外交與政治等等,此學位需花五年的時間才能取得。此學位與科學類的碩士學位(Master of Science)有所不同。
2 聖安娜(St. Anna)是耶蘇的母親瑪麗亞(Maria)的母親,即聖安娜是耶穌的外祖母。
3 ‘Mönch’應翻譯為「修士」,不應是「僧侶」。
4 即聖職。
5 ‘vikar’意思是指「牧師」。它的拉丁文是‘vicārius’,意思是「代替者」(substitute),所以這個詞也有「副手」(deputy)的含意,即被授權行使上級職能的人,在英國的聖公會裡是指一名神職人員代替教區長擔任教區的牧師。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萊比錫薩克森科學院歷史委員會成員的孔勒教授,專長於宗教改革的通史和薩克森地方教會的歷史,路德的研究是他的特殊領域之一。本書是臺灣唯一理解宗教改革作為 十六世紀的神學和教會歷史現象的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