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論
作者 | 趙宏偉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外交論:,外交是人在為國而做;那人是政治中人、經濟中人、社會中人,亦是國族中人、文化中人、文明史中人;有喜怒哀樂,有上下左右內內外外的人際關係;外交行動便有 |
作者 | 趙宏偉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外交論:,外交是人在為國而做;那人是政治中人、經濟中人、社會中人,亦是國族中人、文化中人、文明史中人;有喜怒哀樂,有上下左右內內外外的人際關係;外交行動便有 |
內容簡介 外交是人在為國而做;那人是政治中人、經濟中人、社會中人,亦是國族中人、文化中人、文明史中人;有喜怒哀樂,有上下左右內內外外的人際關係;外交行動便有利益意識和非利益動機,有理性和情念,有自覺和無意,有合理選擇和不合理選擇,在矛盾中行走。紛繁的外交現象,如何學術性地且系統性地解析其過去、現在,洞察今後?本書大膽選擇古今中外尚無人敢用之《中國外交論》書名,推出一家理論加實證的系統論述,問於先進後學諸君。
作者介紹 趙宏偉趙宏偉(Zhao Hongwei)1986年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博士(1993年),中國研究所常務理事、《中国年鑑》、《中国研究月報》學術誌編輯委員、法政大學教授,日本現代中國學會副理事長(至2022年3月)。【主要著作】《中国の重層集権体制》(東京大學出版會,1998年);Political Regime of Contemporary China,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2;《中国外交論》(明石書店,2019年);Чжао Хунвэй, “Япон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и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Ху Цзинь,”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А.В. Лукина, Япония в 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 внутреннее и внешнееизмерения, Институт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МГИМО (У) МИД России Центр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 и ШОС Москва МГИМО -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09, pp. 177-204(俄語共著,〈日中關係與胡錦濤對日外交(2003-2008)〉,Alexander Lukin編,《日本和東亞的關係:從內外兩面考察》,俄羅斯外交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出版,2009年,第177-204頁);共著,趙宏偉、青山瑠妙、益尾知佐子、三船惠美,《中国外交の世界戦略──日・米・アジアとの攻防30年》(明石書店,2011年);同前,《中国外交史》(東京大學出版會,2017年)。李海李海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2014年),貴州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曾任香港媒體駐東京特派記者。現於大學教授日本文學與翻譯等課程。【主要著作】《日本亡命期の梁啟超》(櫻美林大學北東亞總合研究所,2014年);譯著,《日本如何面對歷史》(人民出版社,2014年);監譯,《融冰之旅──日本原政要北大演講錄》(人民出版社,2015年)等。
產品目錄 推薦序 自 序 中國首腦、外交負責人一覽 序 章 國際關係學與中國外交論 第一篇 區域大國論 第一章 集團主義外交的開啟:上海合作組織(1996-) 第二章 區域大國外交的主戰場:東亞區域一體化(1990-2010) 第三章 東北亞集體合作機制與北韓核問題六國會談 第四章 中日蘇俄三角關係的歷史法則和變動機制 第五章 地緣政治陷阱、中日敵視化與中日韓三角關係(1989-2010) 第二篇 世界大國論 第六章 習近平思想和習近平外交(2012-) 第七章 區域大國向世界大國外交轉型與中美日三角關係(2006-) 第八章 兩超博弈的熱點研究 第九章 美中俄三邊博弈的規矩與法規:中國海秩序(2010-) 日文原版出版後記 參考書目
書名 / | 中國外交論 |
---|---|
作者 / | 趙宏偉 |
簡介 / | 中國外交論:,外交是人在為國而做;那人是政治中人、經濟中人、社會中人,亦是國族中人、文化中人、文明史中人;有喜怒哀樂,有上下左右內內外外的人際關係;外交行動便有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176874 |
ISBN10 / | 6263176873 |
EAN / | 9786263176874 |
誠品26碼 / | 2682288113009 |
頁數 / | 440 |
開數 / | 20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2.2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回到以「人」作為要素的外交論
比兩岸讀者提前拜讀日本法政大學趙宏偉教授的《中國外交論》,並接受五南圖書的委託為讀者撰寫心得推薦,倍感榮幸。筆者與趙教授未曾謀面,但曾透過網路世界交流,經常拜聞他分析外交和國際局勢的高見,現能更有系統地領略其研究中國外交的寶貴成果,緣分難得。
●不在廬山、深識廬山
兩岸華文讀者閱讀趙教授的《中國外交論》,剛開始可能會感到些許陌生。尤其是嫻熟西方主流國際關係學說的人,會覺得其理路和推論與西方國關理論各派頗異其趣。筆者正襟危坐,攬卷學習時的頭幾頁,也是如此。但沒多久就覺得能體會其「原型」或「本音」,而且多有共感。我相信若讀者耐心領略,可以認同。
而且這裡首先向讀者推薦本書的第一個理由,就是我想說趙教授「不在廬山、深識廬山」的原因正在於「來自廬山」。學習西方主流理論久了,常會覺得中國外交有很多「例外論」,原因說好聽是國情文化,貶抑地說則是未啟蒙之東方世界的「非理性」。但這其實是偽客觀主義理解亞洲失敗的傲慢託詞。然而,如果趙教授的學術經驗完全來自中國大陸且又從大陸發聲,不僅會因「身在廬山」而當局者迷,還有就是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本書的卓見,就不能直白地表達。
●日本是中國的首要他者
不只是「來自廬山、不在廬山」是一個優勢,第二個重要的推薦理由則是趙教授乃是接受東京大學嚴格的博士訓練,深刻瞭解日本作為近代中國最重要的「他者」的角度。這種知識系譜產生的《中國外交論》,套用趙教授自己的話說,絕對是「生產性、文明性」的理論,而不是「宿命論」。前者就是我說的「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外交論;而西方主流理論勢力最大的,則是以「物」為本的結構論(structural theory)和效用論(utilitarian theory),結構論的代表是結構現實主義(structuralrealism),效用論的代表則是自由制度主義(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趙教授作為外交學專家,當然是非常瞭解這些「名門正派」的路數,所以他大膽地指出,「建構論」(constructivism)比較接近文明性理論,較能抗拒「宿命論」(即本體論說的「決定論」,determinism)。他提出從「物」到「人」的趨勢是一種學問的進化,要求一種總合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法律跨學科的研究途徑和方法,才能對國際文明中的大國「行動模式」有所掌握,這也是日本貢獻於亞洲與世界知識的一種方法。
熟悉日本中國學和近代史學中的東京、京都學派偉大成就的人都知道,日本方法絕非僅是滿鐵調查部或臺灣總督府南洋調查那種謹小慎微的功夫,而是帶有日本哲學與世界觀的基因。這哲學與世界觀又是在與「中國」超過一千年互動中所產生。所以若稍改一下溝口雄三的著名主張,也可以說「日本的中國觀作為一種方法」的探索,是極為重要的一種中國研究。我認為趙教授「國際文明論」探討中日兩國外交的「原型」、「本流」以得悉其「行動模式」的方法,例如對日本的「毅然外交」、與中國的「面子外交」的精彩論述,自然是研究中國與亞洲外交不可或缺的。
●中日關係與大陸政情的近距離觀察
筆者最後一個鄭重推薦趙教授大作的理由,是本書中有著非常豐富、細膩的中國外交的近距離觀察。不止最近三十年來中國對外關係幾乎所有雙邊與多邊的大事,本書都有交代,致力於中國外交研究的人可以當作工具書和筆記書,而且書中還有很多有趣、獨到的觀察和推論,有些還是作者很可能發揮了影響的外交事件,也印證了作者以「人」為要素的宗旨,值得讀者細細推敲品味。
比如1998年江澤民訪日,因故正好排到韓國金大中訪問之後。日方在金大中來訪時對二戰提出了道歉,所以江出行前中日雙方也努力比照。當時內閣對華不能算不友好,但由於日本國情與政治上的複雜原因,「道歉」沒有出現在《中日聯合宣言》,江澤民也臨時拒絕出席簽字,似乎變成完全失敗的外交。不過作者又巧妙地提醒大陸駐日官員,日方明確了「侵略、責任」,又「再次表明中國只有一個」的認識,彼等也才如釋重負。至於小淵惠三首相為何「重韓輕中」,除了後來傳說小淵擔心出現不測事態、「會被殺」(二戰前夕右派勢力曾有刺殺首相事件),另一解釋就是日本特有的「距離外交」模式,這些分析都很精彩。
作者還用了不少篇幅討論了近些年大陸政治的重要發展,例如提出鄧小平可能不僅指定了兩位接班人,當年調整劉少奇的兒子劉源到軍界,或許有「保習」的意思。薄熙來其實因年齡,勢必與大位絕緣,在「好人總書記」胡錦濤任期末並未真正發動挑戰。但或許強調「分蛋糕」的重慶模式太高調,使總理溫家寶冒違紀風險決心將薄拉下。這些細節或許還有待更多史料來證實,但都使閱讀《中國外交論》時,帶入了許多鮮活的背景素材。
基於視角、方法與準當事人的精彩細節論證,《中國外交論》是華文學界有志中國外交研究不可不讀的一家之言,也發揮了回歸以「人」為要素的知識精神。謹為趙教授大作繁體中文新版在臺問世衷心祝賀,也向讀者保證讀後一定能滿載而歸。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登及 謹誌
2022年6月27日於臺大社科院介宙館
自序 : 自序
日文原版《中國外交論》2019年由日本學術出版社明石書店出版,2020年承蒙貴州民族大學李海副教授辛勤譯成中文,2021年筆者進行定稿作業。
在這一過程中,兩人又感到,日文和中文雖有「同文」之名,其思考、表達習慣,及中文讀者所需詳簡論述之處,實則大有不同;尤其是世界百年變局之中,國際關係急劇動盪,日文原版完稿後四年期間已換了一幅格局。做現代研究的拙著,對讀者負責,便需花力氣增刪修改,並將「這四年」納入實證研究範圍,方可證實拙著理論體系的有效性。結果定稿作業花費一年時間,增刪修改及新著頗多,全書增加百餘頁,作為譯本已名不副實,成就了這本以日文原版譯本為底稿的繁體中文新版。
讀者會發現,拙著利用研究文獻以日文為多,不似漢語圈常見國際關係論著多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筆者自認拙著的價值之一是,向非日文圈展示日本國際關係學者的研究成果。日本學界明治以來有獨創的「東洋學」、「東洋史」學術傳統,日本史學界是東洋史、日本史、世界史三分天下。世界史研究者自稱「進口商」,不敢自喻有建樹。東洋學、東洋史可以說在國際學術界中是東亞區域研究的創始學問,在日本是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的必備教養。以東洋學、東洋史為學識基因的日本的學術研究自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只是因為日文僅限於一國使用的侷限性很難傳播於國際學術界。
相對之的是「英文霸權」。不只學界,萬國媒體亦處於使用英文資訊素材之慣性之中。英文所著學術即為世界學術,英文所傳輿論即為世界輿論。英文對世界方方面面的發展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不過,也使人們不自覺中被侷限於英文知識範圍裡。拙著可以說是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英文圈外的學術思考。
具體地說拙著《中國外交論》的思考成果可有特色?筆者在封底寫了幾句自我認知:
外交是人在為國而做;那人是政治中人、經濟中人、社會中人,亦是國族中人、文化中人、文明史中人;有喜怒哀樂,有上下左右內內外外的人際關係;外交行動便有利益意識和非利益動機,有理性和情念,有自覺和無意,有合理選擇和不合理選擇,在矛盾中行走。紛繁的外交現象,如何學術性地且系統性地解析其過去、現在,洞察今後?本書大膽選擇古今中外尚無人敢用之《中國外交論》書名,推出一家理論加實證的系統論述,問於先進後學諸君。
自我認知,致力於開拓重視人的因素之國際關係研究的理論和實證,是拙著的特色。
拙著承蒙朱雲漢中央研究院院士推薦於以學術出版著稱的五南圖書,承蒙副總編輯劉靜芬及編輯群百忙之中所付諸多辛勞,得以呈於讀者,承蒙朱雲漢院士、臺灣大學石之瑜教授揮毫薦言,張登及教授賜稿「推薦序」,在此謹致謝意。
趙宏偉
2022年3月25日於東京芝浦
最佳賣點 : 外交是人在為國而做;那人是政治中人、經濟中人、社會中人,亦是國族中人、文化中人、文明史中人;有喜怒哀樂,有上下左右內內外外的人際關係;外交行動便有利益意識和非利益動機,有理性和情念,有自覺和無意,有合理選擇和不合理選擇,在矛盾中行走。紛繁的外交現象,如何學術性地且系統性地解析其過去、現在,洞察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