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學 (第2版) | 誠品線上

總體經濟學 (第2版)

作者 謝德宗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總體經濟學 (第2版):,本書特色1.個案導讀:每章均以國內外實際經濟情勢案例為起源,點出問題根源,引申出預擬探討的理論主題。2.實際環境:針對每章演繹的理論內容,適時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1.個案導讀:每章均以國內外實際經濟情勢案例為起源,點出問題根源,引申出預擬探討的理論主題。 2.實際環境:針對每章演繹的理論內容,適時配合「知識補給站」,以實際經濟活動詮釋,提升理論的實用性。 3.重點提示:重要總體概念標示於課文旁邊,清楚顯現真正意涵。 4.學者介紹:針對理論內容分別介紹重要貢獻的經濟學者,清楚掌握理論發展的來龍去脈。 5.網站連結:每章針對相關重要概念或事件,列出網路練習題,並提供連結,讀者可深入查詢詳細資訊,以掌握實際現象脈動。 6.問題研討:每章附有「觀念問題」與「問題研討」,供讀者演練以熟悉概念,強化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謝德宗謝德宗學歷:台大經濟系 學士、碩士、博士現職:台大經濟系與經研所 教授經歷:台大經濟系 教授、土銀與合庫銀行 官股董事、高僑自動化公司 外部董事、行政院開基金創投 審議委員、勞保基金 諮詢委員、考試院 典試委員。主要教授科目為總體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金融機構管理與投資學等。研究興趣為總體理論、公司理財、貨幣理論、銀行理論與投資理論。著作:貨幣銀行學 貨幣銀行學:題庫與解析 財務管理 總體經濟學 總體經濟學題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CHAPTER 1 導 論 1.1 經濟理論起源與類型 1.2 總體循環流程與景氣循環的衡量 1.3 總體理論發展背景與關注議題 1.4 總體理論演變過程與本書架構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2 國民所得的衡量 2.1 國民會計帳 2.1.1 生產方法(GNP) 2.1.2 支出方法(GNE) 2.1.3 所得方法(GNI) 2.2 物價指數的衡量 2.3 社會福祉的衡量 2.3.1 國內產出毛額的缺陷 2.3.2 淨經濟福利指標 2.3.3 綠色國民所得帳 2.4 國民財富帳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3 儲蓄與投資的互動 3.1 Keynes革命的貢獻 3.2 Keynesian-Cross模型 3.2.1 基本模型與乘數分析 3.2.2 節儉的矛盾性 3.2.3 動態分析 3.3 財政政策 3.3.1 政府預算與財政政策類型 3.3.2 緊縮缺口與膨脹缺口 3.4 可貸資金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4 封閉體系的Hicks-Hansen模型 4.1 總體預算限制與Walras法則 4.2 商品市場均衡(IS曲線) 4.3 貨幣市場均衡(IM曲線) 4.4 債券市場均衡(BF曲線) 4.5 總體均衡與動態調整過程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5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效果的爭論 5.1 總體政策類型與效果 5.2 貨幣政策效果 5.3 財政政策效果 5.4 排擠效果與拉入效果 5.4.1 公私部門支出間的關係 5.4.2 間接排擠效果 5.4.3 拉入效果 5.5 財富效果 5.5.1 貨幣數量變動的傳遞途徑 5.5.2 財富效果類型 5.6 政策組合效果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6 國際收支、匯率與總需求 6.1 國際收支帳 6.2 外匯市場 6.3 匯率決定理論 6.3.1 購買力平價理論 6.3.2 利率平價理論 6.4 Mundell-Fleming模型 6.4.1 開放體系總體模型 6.4.2 固定匯率制度 6.4.3 浮動匯率制度 6.5 總需求函數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7 生產函數、因素市場與總供給函數 7.1 生產函數與技術進步 7.2 因素市場需求函數 7.3 勞動供給函數 7.4 就業與失業 7.5 總供給函數 7.5.1 古典與Keynesian學派的總供給曲線 7.5.2 新興古典與新興Keynesian學派的總供給曲線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8 總體經濟均衡與傳統學派爭論 8.1 總體經濟體系均衡與變動 8.2 古典學派總體理論 8.2.1 貨幣數量學說內容 8.2.2 古典學派與新古典學派總體模型 8.3 Keynesian革命 8.3.1 古典體系自我調整機能失靈 8.3.2 Keynesian學派總體模型 問題研討 CHAPTER 9 通貨膨脹、Phillips曲線與穩定政策 9.1 通貨膨脹 9.1.1 通貨膨脹的過程 9.1.2 通貨膨脹的影響 9.2 Phillips曲線 9.2.1 Phillips曲線的起源 9.2.2 預期形成與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 9.3 通膨環境下的總體均衡 9.3.1 動態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 9.3.2 停滯性膨脹與紓緩政策類型 9.3.3 通貨緊縮與債務通縮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0 經濟成長理論 10.1 Harrod-Domar成長模型 10.2 新古典成長理論 10.2.1 Solow-Swan成長模型 10.2.2 儲蓄率、人口成長率與折舊率變動的影響 10.2.3 新古典成長理論的缺陷 10.3 知識經濟與技術進步 10.3.1 知識經濟與經濟成長 10.3.2 內生成長理論 10.4 新古典貨幣經濟成長模型 10.4.1 Tobin貨幣成長模型 10.4.2 Levhari-Patinkin貨幣成長模型 10.5 最適成長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1 貨幣需求與資產選擇理論 11.1 貨幣的功能與複式三分 11.2 貨幣需求理論的起源 11.3 Baumol-Tobin存貨模型 11.4 預防性貨幣需求 11.5 投機性貨幣需求 11.5.1 預期效用函數 11.5.2 Keynes-Tobin流動性偏好理論 11.5.3 Markowitz-Tobin資產選擇理論 11.5.4 資產替代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2 貨幣供給與銀行信用 12.1 金融體系 12.1.1 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 12.1.2 資訊不對稱與金融監理 12.2 貨幣與流動性 12.2.1 貨幣與流動性定義 12.2.2 實證性定義 12.3 貨幣供給與銀行信用模型 12.3.1 貨幣乘數方法 12.3.2 銀行信用模型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3 消費與儲蓄理論 13.1 跨期選擇理論 13.2 Keynes的絕對所得理論 13.3 相對所得理論 13.4 恆常所得理論 13.5 生命循環理論 13.6 隨機漫步消費理論 13.7 儲蓄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4 投資理論 14.1 淨現值方法 14.1.1 淨現值方法 14.1.2 投資的邊際效率 14.2 新古典投資理論 14.2.1 最適資本存量的決定 14.2.2 資本的使用者成本 14.3 加速原理 14.4 q比例理論 14.5 投資資金供給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5 新興古典學派與新興Keynesian學派 15.1 貨幣學派與新興古典學派 15.2 理性預期學派 15.3 實質景氣循環理論 15.4 新興Keynesian學派 問題研討 CHAPTER 16 金融危機與財政重整 16.1 從金融危機到金融海嘯 16.1.1 金融危機演化過程 16.1.2 反通膨、通縮與流動性陷阱 16.2 財政政策與政府債務累積 16.2.1 財政政策的發展 16.2.2 政府預算赤字融通 16.3 供給面經濟學 16.3.1 供給學派的主要看法 16.3.2 Barro-Ricardo等值理論 16.3.3 公債管理政策 16.3.4 財政重整的影響效果 16.4 傳統總體理論的檢討 16.4.1 傳統總體理論的基本特質 16.4.2 傳統總體理論的缺陷 16.4.3 傳統總體理論面臨的問題 問題研討 CHAPTER 17 貨幣政策與總體審慎政策 17.1 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 17.1.1 穩定政策影響流程 17.1.2 時間落後與時間不一致 17.2 法則與權衡 17.2.1 法則與權衡的評價 17.2.2 貨幣法則類型 17.3 非傳統貨幣政策的量化寬鬆 17.4 最適貨幣指標的選擇 17.5 央行的角色與總體審慎政策 17.5.1 總體審慎政策 17.5.2 總體審慎指標與政策工具 問題研討 名詞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總體經濟學 (第2版)
作者 / 謝德宗
簡介 / 總體經濟學 (第2版):,本書特色1.個案導讀:每章均以國內外實際經濟情勢案例為起源,點出問題根源,引申出預擬探討的理論主題。2.實際環境:針對每章演繹的理論內容,適時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432345
ISBN10 / 6263432349
EAN / 9786263432345
誠品26碼 / 2682263782008
頁數 / 664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X3.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再版序

  自從作者在1970年代中期進入台大經濟系任教後,同時講授《總體經濟學》與《貨幣銀行學》兩門攸關總體金融的課程,轉眼間半世紀即將過去。作者在授課初始,即追求將自己的想法架構於上課內容上,而非限縮在國外教科書,照本宣科演唱一遍。是以凡是作者曾經講授過的課程,都嘗試著將累積的教材演繹理成一本書,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每本教科書都會一再改版,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現。

  從1990年代起,作者陸續撰寫過三本各具特色的總體經濟學教科書。爾後,每次約隔7年,作者的行囊中就會持續累積回饋意見、新穎教學思維與7年的學期考試資料,從而誘使作者起心動念,思索另外撰寫心中理想的總體教科書。到了2014年出版的《總體經濟學》中,作者想要將總體理論概念的起源、傳承與演化過程融為一爐,嘗試依循教科書的章節架構,將總體經濟學者生平事蹟與研究領域,引薦其貢獻於教科書的字裡行間,讓讀者能夠掌握理論概念的來龍去脈,不再是侷限於片段零散的總體知識,從而展現迥異於其他教科書的特色。

  2014年迄今,8年光陰飛逝,此時正逢跨越2008年金融海嘯與2019年爆發COVID-19的期間,國際經濟與金融局勢波瀾起伏,當年詮釋原書的經濟環境儼然劇變。此外,作者在講授該書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章節安排欠缺順暢,概念表達有待補實與修正。隨著滄海桑田時間流轉,原書引薦的總體經濟學者動態亟須增補調整,凡此均讓作者興起重作馮婦意願,戮力重寫畢生最後一本總體經濟學,文字描述與內容異動超越近半,猶如再作新書。

  1930年代大蕭條,讓墨守傳統思維的決策當局束手無策。J. M. Keynes總結斷簡殘篇的古典學派理論,聚集非主流的古典學派主張,系統化完整論述的《一般理論》,建立當代總體理論的里程碑,啟動輝煌壯闊的總體經濟學派論述與論辯。總體理論是兼具理論與實用的學門,是政府擬定總體政策的基石,也是輔助人們研判景氣變動,擬定各種決策的參考。實務上,讀者研讀總體理論,將須兼顧「直覺」與「符合現實」,而掌握「為何」與「如何」也是同等重要。據此,本書特色即在關注何者是重要且實用的總體經濟議題,結合純理論的運用,精簡高深繁瑣的理論推導過程。尤其是讀者如何精準剖析相關訊息與掌握經濟活動脈絡,運用總體理論進行預測與評估,將是確保決策精確性,避免掉入可能的陷阱而陷入操作偏誤。

  此外,讀者若要精準掌握總體概念與彼此間的關聯性,進而如何運用理論,則需透過不斷演練習題,提升對理論的掌握度。是以作者將早先出版的《總體經濟學題庫解析》(2007),再次依循本書章節順序,亦步亦趨重新設計為搭配本書的《總體經濟學題庫》(2021)。讀者在閱讀本書後,若能配合演練題庫,當能發揮事半功倍效果,透徹瞭解每一個概念與書中細節。

最後,本書封面來自於父親謝州融先生描繪的一系列畫作之二。父親自國中校長職位退休後,居家沉醉於畫作,超級享受作畫之樂,30餘年來累積絕美佳作超逾500幅,也曾將心愛畫作贈與諸多好友校長的學校家長會拍賣,所得資金用作學校的獎學金。雙親先後離世3年有餘,睹畫思人恍如就在隔日。「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作者將此書獻給遠離塵世的雙親,表達深深的思念。同時,作者深深感謝40年來超過5,000位修習總體理論的學生們,他們遍及年過半百的上班族與青春洋溢的在學生,消逝的40餘年宛如霎時瞬間,不同世代的學生持續反映各種意見,讓作者得以持續修正,他們的意見至今反映在作者畢生最後一本的總體理論上,為此而畫下完美句點。

台大經濟學系教授
謝德宗
2022年7月20日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 9 章 通貨膨脹、Phillips 曲線與穩定政策
9.1 通貨膨脹
9.1.1 通貨膨脹過程
一般而言,人們關心生活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化,政府則是關注所有商品與勞務平均價格變動趨勢,兩者透過物價指數做一連結。在固定期間內,物價指數是一籃商品與勞務價格的加權平均值,其中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著眼於商品需求面,係攸關民眾日常生活所需商品及勞務的零售價格,關係人們的生活成本;而躉售物價指數 (WPI) 則是反映商品供給面,係攸關原料、中間財及進出口商品等大宗物資的批發價格,與廠商營運成本息息相關。
物價指數代表各地區一籃商品的加權平均價格,反映體系物價變化時,將隱含三種平均的意義:
時間上的平均:y 每月上旬物價上漲可能被下旬物價下跌抵消。
y 地區間的平均:台北市的某項商品漲價,可能被高雄市的該商品跌價而抵銷,導致物價指數漲幅不大。
y 商品項目的平均:食物類物價上漲可能被電器類物價下跌抵消。
物價指數經過上述多重平均加權後,其變動相對單一商品價格變動不敏感,從而會與庶民感受的物價波動程度不同。
接著,通貨膨脹係指物價持續上漲的過程,主計總處係以 CPI 年增率來衡量通膨率:
通膨率= (當期消費者物價指數− 上期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期消費者物價指數

一般而言,某些或許多商品價格同時上漲後即維持不變,僅能稱為物價上漲 (price increase) 而非通膨,此係前者不涉及預期物價變動而無後續效果,而後者卻醞釀預期心理變化而引發後續調整效果。不過有時候某些商品價格上漲,也可能帶動相關商品價格普遍上揚而蔓延為通膨。1973 與 1977 年兩次石油危機,OPEC 大幅調高油價而引爆全球性通膨,關鍵因素就在石油是主要能源,且是眾多商品的重要原料。實務上,在不同經濟結構、不同歷史背景下,物價漲幅與持續期間將因各國容忍程度不同,而讓通膨僅是相對概念。舉例來說,墨西哥過去的物價上漲率經常超過 20%,也曾超越 90%,若能滑落至低於 15%,物價或許就算是穩定。反觀歐美各國與台灣的通膨率長期落在 3% 以下,要求物價漲幅傾向嚴格界定。另外,人們經常將偏高商品價格與通膨混為一談,誤認高物價即是發生通膨。事實上,通貨膨脹係指物價持續上漲,與絕對價格水準無關,如日本以高物價聞名,卻也是物價平穩甚至是通貨緊縮國家。一般而言,通膨具有下列特質:
●一般物價係指所有商品的平y 均價格水準,但在通膨期間,並非所有商品價格同步上漲,有些商品價格也可能下跌。
● 一般物價呈現相當幅度上漲,幅度因時、因地、因國而異。
●物價一次漲足即維持不動,則非屬通膨。

惡性通貨膨脹 (hyperinflation) 係指物價長期飆漲,數日一漲甚至一日數漲,引發物價與生產成本相互追逐的膨脹螺旋。由於貨幣成長率遽增導致貨幣價值迅速貶低,引發通膨率與貨幣成長率相互追逐攀高的惡性循環,迫使人們急於拋棄貨幣換取商品,導致體系瀕臨崩潰邊緣。一般而言,惡性通膨多數係因政府面臨巨額預算赤字並將債務貨幣化,引發貨幣成長率上升過速所致。
表 9-1 是完整的通膨過程,包括需求拉動與成本推動兩個階段。
● 需求拉動 貨幣因素或非貨幣因素變化刺激消費與投資,超額商品需求降低零售商與批發商預擬保有的存貨,因而擴大向製造商下單,誘使後者增加因素與原料需求。面對超額商品需求,廠商採取擴大下單與削減庫存因應,屬於數量調整性質。
●成本推動 短期因素供給缺乏彈性,製造商擴大因素需求,將引發因素價格上漲,促使生產成本增加,循著產銷過程由上游往下游推進,推動商品價格上漲。在價格調整過程中,寬鬆金融環境,將讓商品出廠價格、大盤與中盤價格同步上漲,帶動 WPI 攀升,促使零售商接續調升零售價格,帶動 CPI 上漲,此時隱含通膨已經成形。如果金融環境處於適當狀態,生產成本遞增帶動商品價格調整,調整幅度則視個別商品供需變化而定,而在調整過程中,某些產業營運可能陷入困境。此時,央行若以寬鬆貨幣政策紓困,勢必成為支持通膨發展的來源。
綜合以上兩者,「需求拉動」與「成本推動」將分別代表廠商係以數量或價格調整來消除超額需求,一旦獲得央行的擴張性政策支持,將正式宣告通膨成形,勢必引爆通膨預期,推動通膨過程持續進行。不過央行若靜觀其變或改
採緊縮政策,則將促成產業結構轉型,但短期需付出失業率攀升的代價。
依據上述的通膨過程,通膨類型將區分如下:

●需求拉動型 商品需求成長率持續加速引起通膨率變化,通常以名目GDP 成長率變動衡量,此即屬於需求衝擊 (demand shock) 層面。當通膨率與實質 GDP 成長率在期初攀升時,失業率將會下降。該類型通膨往往與政府預算赤字融通有關,尤其是一國面臨戰爭之際,政府支出成長速度超過傳統稅收增加幅度,在發行公債窒礙難行下,遂以發行貨幣因應,從而引爆惡性通膨。需求衝擊的通膨又分為兩種:

1. 純粹通貨膨脹 體系處於自然產出環境,總需求增加僅會引起物價上升,並無擴大產出效果。
2. 結構性或需求轉移通貨膨脹 (structural or demand-shift inflation) 消費者偏好改變導致商品需求結構變化,需求增加的商品價格上漲,需求減少的商品價格卻未必下跌,從而引發通膨。

●成本推動型 國際「黑金」(石油) 與「綠金」(黃小玉) 價格飆漲引起生產成本變化,進而釀成通膨,此即屬於供給衝擊 (supply shock) 層面,又區分為三類:
1. 工資推動通貨膨脹 (wage-push inflation) 工會爭取調高貨幣工資幅度超越勞動生產力成長率,推動平均生產成本上漲而釀成通膨。該類型通
膨與工資指數化息息相關,亦即工資指數化推動貨幣工資攀升,進一步引導物價上漲。
2. 利潤推動通貨膨脹 (profit-push inflation) 政府無法有效管制關鍵產業的寡占廠商,讓其聯合壟斷抬高商品價格超過生產成本漲幅,導致相關產業的生產成本上升而引起通膨。
3. 輸入性通貨膨脹 (imported inflation) 就自然資源匱乏與高貿易依存度國家而言,體系進口原料與農產品的國際價格上揚,或匯率巨幅貶值,從而引爆國內通膨。

●預期與未預期通貨膨脹 人們的預期通膨率等於實際通膨率,即屬於預期通貨膨脹 (anticipated inflation) 型態,透過指數化契約調整,將不會影響資源 (財富) 重分配。一旦兩者發生分歧,通膨即屬未預期型態,必然釀
成所得 (財富) 重分配效果,固定收入者 (債權人) 將面臨損失。

9.1.2 通貨膨脹的影響

通膨爆發持續貶低貨幣購買力,提高人們生活成本與降低生活水準,影響程度端視通膨性質而定。通膨若在人們預期範圍,則可運用指數化(indexation) 方式,將以貨幣表示的名目變數釘住物價指數變化,採取等比例調整以維持實質變數不變,藉以消除大部分社會成本。至於在未預期通膨情境下,所有商品價格未必等比例上漲,相對價格變異性擴大,勢必改變人們決策而衍生資源重分配效果。假設體系資源原先處於效率配置狀態,未預期通膨將破壞均衡而扭曲資源配置,形成社會無謂損失 (deadweight loss),如廠商須耗費資源調整商品標價,形成菜單成本 (menu cost)。另外,人們持有金融資產面臨購買力貶低風險,故將頻繁交易金融資產以規避購買力損失,支付增加處理時間與耗費資源成本,此即鞋皮成本 (shoeleather cost)。
一般而言,未預期通膨讓人們難以掌握物價漲幅,從而無法準確調整名目變數,勢必扭曲資源配置:
●所得重分配效果 勞動契約通常附有期限且以貨幣計價,在未屆臨談判工資期限前,未預期通膨降低勞工獲取貨幣工資的實質購買力,而廠商盈餘則因商品售價上漲而增加。另外,通膨帶動名目所得上升,政府係依名目所得課稅,名目稅收因而增加。總之,未預期通膨促使所得分配朝有利廠商與政府部門方向調整,對勞工所得產生不利衝擊。
●財富重分配效果 體系發行金融資產包括固定面值資產 (如貨幣 M) 與價值浮動資產 (如股票 E),前者的實質價值深受物價波動影響。是以實質資產價值 A/P=M/P(實質餘額) + E/P,通膨縮減實質餘額,股票價值則與物價變動高度相關。是以未預期通膨將讓實際與預期通膨率發生分歧,(M/A) 比例越高將會擴大債權人 (儲蓄者) 與債務人 (借款人) 間的財富重分配效果。
●Mundell-Tobin 效果 通膨改變人們的通膨預期,產生名目利率上漲而實質利率下跌的 Mundell-Tobin 效果,衝擊儲蓄意願而降低資本累積速度。
● 妨礙經濟成長 經濟成長將是資源投入成長率 (人力資源、原料、設備、技術) 加上生產力成長率的總和,通膨扭曲資源配置而形成無謂的效率損失,導致生產力下降而影響長期經濟成長率。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1.個案導讀:每章均以國內外實際經濟情勢案例為起源,點出問題根源,引申出預擬探討的理論主題。
2.實際環境:針對每章演繹的理論內容,適時配合「知識補給站」,以實際經濟活動詮釋,提升理論的實用性。
3.重點提示:重要總體概念標示於課文旁邊,清楚顯現真正意涵。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