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思想史
作者 | 劉貴傑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華嚴宗思想史:本書首先敘說華嚴宗的興起與發展,其次闡明華嚴宗思想的基礎,然後依據《賢首宗乘》、《賢首傳燈錄》所載自唐至清,屬於華嚴宗系譜且有著作傳世的僧人,詳細 |
作者 | 劉貴傑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華嚴宗思想史:本書首先敘說華嚴宗的興起與發展,其次闡明華嚴宗思想的基礎,然後依據《賢首宗乘》、《賢首傳燈錄》所載自唐至清,屬於華嚴宗系譜且有著作傳世的僧人,詳細 |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敘說華嚴宗的興起與發展,其次闡明華嚴宗思想的基礎,然後依據《賢首宗乘》、《賢首傳燈錄》所載自唐至清,屬於華嚴宗系譜且有著作傳世的僧人,詳細論述其佛教思想。 書中特別指陳唐代杜順倡導五門止觀,智儼提出性起說,法藏強調心識說,慧苑主張四教判,澄觀引入禪宗學說,而有其禪宗觀;宗密援禪入賢而發展為華嚴禪。宋代淨源發揮《肇論》思想,而有其色空觀;遵式《注肇論疏》顯揚二諦論;義天有其教觀說、圓會說。遼代法幢宣倡準提法門。元代文才援華嚴義理以釋《肇論》,普瑞亦有二諦論。明代華嚴宗人多兼唯識,普泰、明昱、德清、通潤皆有其唯識觀。清代續法、通理、顯珠有其唯心說。現代以來,滿祥宣揚心性說、種性說,持松特重賴耶,兼弘真言;常惺亦有識變說、因明論,滿乾顯揚真心說、八識說,覺因則提倡淨土教、念佛說。結論指出華嚴宗思想的特徵及其影響。
作者介紹 劉貴傑劉貴傑教育部國家博士曾任: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授。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所兼任教授、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著有:《支道林思想之研究》、《竺道生思想之研究》、《僧肇思想研究》、《東晉道安思想研究》、《廬山慧遠思想析論》、《中國哲學史》、《魏晉哲學》、《天台學概論》、《華嚴宗入門》、《禪宗哲學》、《佛教哲學》、《佛學概論》、《佛學與人生》、《禪宗五家禪法的華嚴意涵》、《華嚴宗思想史》。譯有:《西洋哲學觀念的發展》、《哲學概論》、《哲學人類學》、《教育哲學導論》、《教育的邏輯》。另有期刊論文七十餘篇,並多次榮獲科技部獎助。
產品目錄 緒 論 第一節 華嚴宗的興起與發展 第二節 華嚴宗思想的基礎一:《華嚴經》 第三節 華嚴宗思想的基礎二:《起信論》 第四節 華嚴宗思想的基礎三:地論師觀點 第一篇 唐代華嚴宗思想 第一章 帝心杜順的思想 第二章 雲華智儼的思想 第三章 新羅義湘的思想 第四章 賢首法藏的思想 第五章 靜法慧苑的思想 第六章 清涼澄觀的思想 第七章 圭峰宗密的思想 第二篇 宋代華嚴宗思想 第一章 長水子璿的思想 第二章 晉水淨源的思想 第三章 堯峰遵式的思想 第四章 高麗義天的思想 第五章 偃臺道通的思想 第三篇 遼元華嚴宗思想 第一章 法幢道㲀的思想 第二章 真覺文才的思想 第三章 蒼山普瑞的思想 第四篇 明代華嚴宗思想 第一章 魯菴普泰的思想 第二章 蓮池袾宏的思想 第三章 高原明昱的思想 第四章 憨山德清的思想 第五章 月川鎮澄的思想 第六章 一雨通潤的思想 第七章 顓愚觀衡的思想 第五篇 清代華嚴宗思想 第一章 伯亭續法的思想 第二章 達天通理的思想 第三章 月霞顯珠的思想 第六篇 現代華嚴宗思想 第一章 智光以心的思想 第二章 靄亭滿祥的思想 第三章 持松密林的思想 第四章 常惺優祥的思想 第五章 南亭滿乾的思想 第六章 成一覺因的思想 結 論 第一節 華嚴宗思想的特徵 第二節 華嚴宗思想的影響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書名 / | 華嚴宗思想史 |
---|---|
作者 / | 劉貴傑 |
簡介 / | 華嚴宗思想史:本書首先敘說華嚴宗的興起與發展,其次闡明華嚴宗思想的基礎,然後依據《賢首宗乘》、《賢首傳燈錄》所載自唐至清,屬於華嚴宗系譜且有著作傳世的僧人,詳細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226114 |
ISBN10 / | 9865226111 |
EAN / | 9789865226114 |
誠品26碼 / | 2682032966004 |
頁數 / | 704 |
開數 / | 20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緒 論
華嚴宗為唐代佛教宗派之一,以闡揚《華嚴經》而得名,因創始人法藏受武則天賜號「賢首國師」,故名「賢首宗」;又因四祖澄觀受唐德宗賜號「清涼國師」,故稱「清涼宗」;復因華嚴宗的核心教義是「法界緣起」說,故又名「法界宗」。
一般而言,《華嚴經》所蘊含的思想,例如:法身佛思想、菩薩思想、唯心思想、緣起思想、性起思想、淨土思想等稱為「華嚴經思想」。以《華嚴經》為依據,勤加研究而形成的思想名為「華嚴思想」,例如:唐代李通玄撰有《新華嚴經論》四十卷、清代彭紹升撰有《華嚴念佛三昧論》發揮《華嚴》思想,然此二人皆非華嚴宗系譜的僧伽,而是《華嚴經》的俗家研究者,其思想可謂「華嚴思想」。由中國華嚴宗僧人所建構的體系性華嚴思想,例如:法界緣起說、四法界說、六相圓融說、十玄無礙說、五教十宗說等,日本佛教學者習慣稱為「華嚴教學」。
或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說文解字》卷三);「學,覺悟也,从教从冂。」(《說文解字》卷三)換言之,「上所施」即是「教」,「從受教」即是「學」,「教學」即教導與學習,乃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向協同活動。就此而言,「華嚴教學」應為:由師生共同組成的有關華嚴義理的「教」與「學」的活動,如此一來,即與「華嚴佛教學說」的原意不相符合。況且,「華嚴教學」此一概念的內涵過於狹窄,其外延則未能廣包華嚴宗人其他的思想,例如:唯心說、心性說、心識說、色空觀、禪宗觀、成佛論、華嚴禪、淨土教等。由此可見,「華嚴教學」這一概念不夠周延,因此,中國佛教學者比較少用。
本書根據《賢首宗乘》、《賢首傳燈錄》所載唐代、宋代、元遼、明代、清代屬於華嚴宗系譜且有著述傳世的僧人,詳細論述其關於法界緣起說、華嚴三觀、四法界說、六相圓融說、十玄無礙說、性起說,外加其唯心說、真心說、真性說、心性說、三性說、心識說、色空觀、二諦論、禪宗觀、華嚴禪、成佛論、淨土教、念佛說、準提說、密教說等義理,合稱「華嚴宗思想」,以期建構完整的華嚴宗思想史體系。在華嚴宗思想史中,澄觀的「禪宗觀」、宗密的「華嚴禪」、淨源的「色空觀」、法幢的「準提說」、普泰的「八識說」、袾宏的「淨土教」、續法的「念佛觀」、持松的「密教說」、成一的「念佛說」皆已分別超越宗派的侷限,各個深具所處時代的學術價值。以下依次論述華嚴宗的興起與發展、華嚴宗思想的基礎。
第一節 華嚴宗的興起與發展
唐初國力強盛,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安史之亂」以後多有動亂,然而之前所形成的經濟基礎並未完全鬆垮,在某方面還有所發展。莊園式的大寺院經濟與自墾自耕的農禪經濟,為佛教的繁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唐太宗在大慈恩寺設譯經院,延請國內外名僧翻譯佛經,培養出眾多高僧、學者,而且玄奘的「新譯」亦揭開了中國佛經翻譯事業的新頁。基於以上的客觀條件,具有本土特色的佛教宗派相繼興起,華嚴宗即是其中之一。
隋、唐以降,佛教義學蓬勃發展,佛門高僧以其淵博的學識、創造的精神、特有的方式,發揮印度佛學,開創了自家宗派,建構了自宗學說,形成諸宗競秀的局面。華嚴宗即是在這些主觀條件下,於唐高宗與武則天時期,由法藏所創立的佛教宗派,表現出中國佛學的高度成熟。此宗學說業已超越介紹、消化印度佛教教義的階段,不再集中探索釋迦牟尼如何成佛,轉而致力於解決眾生如何挽救自己、如何改變人生的問題。
華嚴宗吸取南朝地論學派與梁、陳時期《大乘起信論》的學說,並受初唐玄奘所傳的唯識思想的激勵而興起,在學統上,是由慧光——道憑——靈裕——靜淵——智正——智儼——法藏次第傳承而來;在法系上,則由杜順——智儼——法藏依次承襲而成。
隋代淨影寺慧遠及其弟子大力宣揚地論學派的思想,另一位地論師靜淵則在終南山建立了至相寺。及至唐代初年,至相寺已成為華嚴學說的研究中心,聲名顯赫。初祖杜順、二祖智儼皆與至相寺關係密切。杜順慧眼識人,將智儼帶到至相寺學習;智儼精進不已,學有所成,建立了簡略的思想體系,華嚴宗學說在他手中已經初具規模;三祖法藏獲得王室的支持,在物質豐厚、教義完備、信徒眾多,三者具足的情形下,華嚴宗於焉正式成立。
智儼弟子有法藏、義湘等。義湘為朝鮮人,龍朔元年(公元六六一年)入唐,師事智儼,智儼圓寂後,義湘返抵新羅,五年之後,奉敕開創浮石寺傳教。法藏曾為武則天說法,錄為《華嚴金師子章》,是了解華嚴宗「法界緣起」義理的一篇重要文章。慧苑是法藏的高足,精通華嚴一宗,然而由於標新立異,所以被逐出華嚴宗正統。四祖澄觀曾隨道欽、慧雲學禪,並且融匯禪賢,其思想受到天台宗性惡說的影響。五祖宗密依道圓禪師出家,精通《圓覺經》,主張「教禪一致」說,倡導「華嚴禪」。
宋初有子璿以弘傳宗密之學為主,兼用華嚴義旨疏解《楞嚴》,開宋代華嚴宗中興之端。弟子淨源踵繼其後,振興華嚴宗風,當時稱為「中興教主」。又有高麗義天從淨源受華嚴宗教法,隨著義天的入宋,諸多「華嚴部章疏」反而從高麗輸入中國。另有堯峰遵式研習《華嚴》大經,常睹清涼判釋,取法古師,盡開五教,注有《肇論疏》四卷,大行於世。偃臺道通習《華嚴合論》,傳《華嚴疏鈔》,遊心《華嚴》法海,不遺餘力。南宋圓澄義和撰《無盡燈》闡明《華嚴》遍讚念佛往生西方之法,且將「華嚴部章疏」編入大藏,因而促使華嚴學說再度興盛。
遼代華嚴宗僧人法幢擅長華嚴學說,六相十玄之旨,洞契心源,五教十宗之義,明如炳燭。遼乾統年間(公元一一○一—一一一○年),著《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彰顯準提法門,提倡顯密兼學,體現了遼代佛學的圓融精神。元代真覺文才博學能聞,以「大弘清涼之道」為己任,著述頗多,為北地闡揚華嚴義學的代表僧人之一。蒼山普瑞資稟明敏,擅於強記,為元代華嚴學說的集大成者,撰有《華嚴玄談會玄記》,流通於世。
明代魯菴普泰大闡《華嚴》、《圓覺》諸經疏鈔,開講《華嚴會玄》,復謀板刻之,以布於世。蓮池袾宏本屬禪宗,常藉華嚴學說闡發禪理,一生著重傳布「持名念佛」的淨土信仰,並主張儒、釋、道三教一致。高原明昱詮釋《成唯識論》,深入淺出,旁徵博引,乃成《成唯識論俗詮》一書,傳誦天下。憨山德清祝髮受具於無極大師,聽講《華嚴玄談》,悟法界圓融無盡之旨。他主張融合禪宗、華嚴教義,兼弘淨土,融通三教。月川鎮澄依一江真澧聆聽《華嚴》,尤醉心華嚴圓頓法門,如是者十餘年。且與友人創師子窟,大演《華嚴》旨趣。一雨通潤嘗從雪浪大師聽講,大師遷化,復與同門巢松慧浸分方揚化,講說《華嚴玄談》及《起信》等論。顓愚觀衡依月川鎮澄習法,又禮曹溪祖庭,謁憨山德清,發明大事,並嗣其法。觀衡的嗣法弟子不夜照燈開法於通州寶通寺,創立了北方華嚴宗寶通系。
清代華嚴宗的勢力相對較弱,其代表人物是:伯亭續法、達天通理、月霞顯珠。續法九歲出家,十九歲受具足戒,受學於德水明源,崇尚《華嚴》,在杭州弘揚《華嚴》五十餘年,擅長集錄賢宗典籍,發揮華嚴教義,賢首宗風賴以重振。續法繼承明源的思想,主要通過論述「五教」,來概括華嚴宗的教理。通理幼年出家,後入京城,就學於有章元煥,專習華嚴教義。且因深得祕要,遂發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遺餘力,被譽為「清代中興賢首一人」。月霞初習天台教觀,後隨冶開學禪,嗣法為臨濟宗人,後又棲心華嚴宗學說,一九一四年於上海哈同花園創辦華嚴大學,專弘華嚴宗。
現代弘揚華嚴宗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智光、靄亭、持松、常惺、南亭、成一。智光曾就讀上海華嚴大學,親近月霞法師,遂於《華嚴經》特有研究。後入江蘇泰州北山寺掩關,專究《華嚴》,又赴香港講解《普賢行願品》。靄亭依文心、智光二師出家,一九一四年,隨師智光同入華嚴大學,不久又於磬山聽月霞講演《法華》,兼攻賢首。持松於一九一五年入華嚴大學,隨月霞研習華嚴教義,復主講於法界學院,專弘華嚴學說。常惺曾習禪於常州天寧寺,一九一六年就讀華嚴大學,從月霞學習華嚴義理,又隨諦閑研習天台教觀。南亭師事智光,致力宣講《華嚴》、《維摩》等經,來臺之後,創建華嚴蓮社,宣說華嚴經論,兼弘淨土思想。成一隨師祖南亭創辦華嚴蓮社,普施法雨,一九七五年,創辦華嚴專宗學院,培育僧才。
最佳賣點 : 本書首先敘說華嚴宗的興起與發展,其次闡明華嚴宗思想的基礎,然後依據《賢首宗乘》、《賢首傳燈錄》所載自唐至清,屬於華嚴宗系譜且有著作傳世的僧人,詳細論述其佛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