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與傳奇 | 誠品線上

張愛玲與傳奇

作者 嚴紀華/ 鍾正道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張愛玲與傳奇:◎對於一個研究現代中國文學的人來說,張愛玲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越讀張愛玲,越覺得她的可貴之處。她提供了一種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對於一個研究現代中國文學的人來說,張愛玲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 越讀張愛玲,越覺得她的可貴之處。她提供了一種「天才」的樣子,世俗難以規範難以理解。那天才的樣子,早在十九歲的〈天才夢〉便刻畫完成,更彰顯在天才的創作中――文字魔魅,機巧世故,華麗蒼涼,妙句迭出,她欣賞的美不是飛揚而是下沉,不是光明而是幽暗,她認為掙扎與慌亂才是人生的「真實」,她建立了一套觀看世界的「張腔」,其姿態,像一個居高臨下的女神,只是偶然向凡間的窗口瞥了一瞥,留下了一記眼神,便又姍然遠去。 《傳奇》是張愛玲的第一本小說集,是她橫空出世的成名作,是她創作生命的高峰,是張愛玲之所以成為張愛玲的最大原因,是不認識張愛玲的讀者最應該首先入手的目標。「張愛玲與《傳奇》」,是讀完張愛玲的短篇小說之後,最應該讀的一本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嚴紀華◎嚴紀華學歷: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任職: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藝組教授專長:現代文學、隋唐文學著作:《愛張‧張愛——讀解張愛玲》、《看張‧張看——參差對照張愛玲》、《當古典遇到現代》、《唐人題壁詩之研究》、《孟浩然詩選》(大唐詩歌寶庫——大唐詩逸)鍾正道◎鍾正道學歷: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任職: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專長:張愛玲研究、現代文學、文學與電影著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佛洛伊德讀張愛玲》、《文學與電影讀本》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不可不識張愛玲/鍾正道 第一章 認識張愛玲/鍾正道 第一節 童年時期(一九二○-一九三○) 第二節 成長時期(一九三○-一九三九) 第三節 大學時期(一九三九-一九四二) 第四節 上海橫空出世(一九四三-一九四五) 第五節 抗戰結束(一九四五-一九五二) 第六節 再見香港(一九五二-一九五五) 第七節 美國時期(一九五五-一九九五) 第二章 張愛玲的文學成就/鍾正道 第一節 文學創作 一、小說 二、散文 三、電影劇本 第二節 作品評論 第三節 後代影響 第三章 我愛你,關你什麼事?――〈第一爐香〉/嚴紀華 第一節 故事的發表、內容與命名 一、發表 二、內容 三、命名 第二節 主題分析 一、欲望的張馳 二、城市文本 第三節 人物刻畫 一、浪蕩子:喬琪喬 二、摩登尤物 第四節 情節布局 一、「出走」:離開上海到香港 二、「遊園」:梁宅的日常 三、「驚夢」:自願賣身的驚覺 第五節 書寫策略 一、色彩語彙的運用 二、以實寫虛 三、景情相生 第六節 鬼屋傳奇的迴旋與衍生 第四章 死在屏風上的鳥――〈茉莉香片〉/鍾正道 第一節 故事內容 第二節 主題分析 一、伊底帕斯情結 二、男孩的戀母恨父 三、男身女相的難題 第三節 人物刻畫 第四節 書寫技巧 一、意象:鏽在屏風上的鳥 二、光線:陰暗而明亮的世界 第五章 你看不起我,因為我愛你――〈心經〉/鍾正道 第一節 故事內容 第二節 主題分析 一、父女相戀的亂倫故事 二、自我分裂的鬥爭 第三節 人物刻畫 一、許小寒 二、許峰儀 三、許太太 四、段綾卿 第四節 書寫技巧與語言藝術 一、意象 二、構圖 第六章 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金鎖記〉/嚴紀華 第一節 故事內容與創作背景 一、故事內容 二、創作背景 第二節 家族書寫與主題分析 一、家族書寫 二、主題分析 第三節 人物刻畫 一、曹七巧 二、姜長安 第四節 書寫技巧與語言藝術 一、意象的運用 二、蒙太奇手法 三、《紅樓夢》式的語言 第五節 故事譯寫與影劇改編 一、故事譯寫:從〈金鎖記〉到《怨女》 二、影劇改編 第七章 婚姻是長期的賣淫――〈傾城之戀〉/嚴紀華 第一節 內容緣起與故事命名 一、內容緣起 二、故事命名:「傾城傾國」與〈傾城之戀〉 第二節 主題分析與情節布局 一、主題分析:情欲與物質的冒險 二、情節布局:遊走於上海與香港之間 第三節 人物刻畫 一、白流蘇 二、范柳原 三、薩黑荑妮公主 第四節 書寫技巧與語言藝術 一、場景設色:上海堂屋的陳腐蕭條與西化城市的異化刺激 二、文字取譬 第五節 文本與劇本之間 第八章 只活那麼一剎那――〈封鎖〉/嚴紀華 第一節 小說發表與張胡情緣 一、發表 二、張胡情緣 第二節 故事內容與命名 一、故事內容 二、故事命名 第三節 主題分析 一、人性的探微 二、真與好的價值觀 三、婚姻觀 第四節 人物刻畫 一、吳翠遠 二、呂宗楨 第五節 書寫技巧與語言藝術 一、生命的切片檢查 二、空間的切割術 三、「多一點」的美學 第六節 小說原稿與修正版本 第九章 第二天又變了個好人――〈紅玫瑰與白玫瑰〉/嚴紀華 第一節 故事內容與命名 一、故事內容 二、故事命名 第二節 主題分析 一、意志、情欲與虛榮的鬥爭 二、「對」的世界的建造、動搖與修復 第三節 人物刻畫 一、佟振保 二、紅玫瑰 三、白玫瑰 第四節 書寫技巧與語言藝術 一、語意雙關的運用 二、感官意象的閃爍 三、心理刻畫 四、細節描寫 第五節 文本與劇本 第十章 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色,戒〉/鍾正道 第一節 故事內容 第二節 主題分析 一、軟弱的凡人 二、色與戒的衝突 三、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第三節 人物刻畫 一、王佳芝 二、易先生 三、易太太 第四節 書寫技巧與語言藝術 一、意象 二、破碎藏閃的晚期風格

商品規格

書名 / 張愛玲與傳奇
作者 / 嚴紀華 鍾正道
簡介 / 張愛玲與傳奇:◎對於一個研究現代中國文學的人來說,張愛玲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越讀張愛玲,越覺得她的可貴之處。她提供了一種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224257
ISBN10 / 9865224259
EAN / 9789865224257
誠品26碼 / 2681981601004
頁數 / 368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傳奇》是張愛玲的第一本小說集,是她橫空出世的成名作,是她創作生命的高峰,是張愛玲之所以成為張愛玲的最大原因,是不認識張愛玲的讀者最應該首先入手的目標。「張愛玲與《傳奇》」,是讀完張愛玲的短篇小說之後,最應該讀的一本書。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認識張愛玲

  張愛玲,河北豐潤人,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歲隨父親工作搬到天津,八歲復搬回上海。十九歲到香港讀大學(一九三九),二十二歲回到上海,二十三歲正式在上海發表小說(一九四三),三十二歲再赴香港(一九五二),三十五歲至美國發展(一九五五),七十五歲卒於美國(一九九五)。
  若要用兩個字概括張愛玲,「傳奇」二字無疑是最準確的──
  其一,張愛玲具有顯赫的家世,外曾祖父是清朝大臣李鴻章(一八二三—一九○一),祖父張佩綸(一八四八—一九○三)也官至左副都御史,背景非比尋常;
  其二,張愛玲的創作高峰是一九四三到一九四五年,即抗戰結束之前的兩年多,一本中短篇小說集《傳奇》,一本散文集《流言》,大受讀者歡迎,於是「張愛玲」遂如一顆橫空出世的流星,閃耀在上海淪陷區文壇,一九四五年卻又旋即消失;
  其三,有人認為,張愛玲的小說格局褊狹,灰暗無望,一如毒藥不可多讀;卻也有人認為,〈金鎖記〉是「文壇最美的收穫」(迅雨〈論張愛玲的小說〉),甚至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有人認為,張愛玲不過是三流寫手,只擅長家庭通俗故事;卻也有人認為,如果張愛玲還在世,應該最有資格首先代表華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不可不識張愛玲/鍾正道(節錄)

  研究張愛玲(一九二○—一九九五)多年,一些朋友曾向我感嘆:張愛玲啊,晚年好淒涼,獨居在美國,家徒四壁的,沒錢也沒後代,也沒什麼朋友。夏志清(一九二一—二○一三)也曾用「超人才華,絕世淒涼」概括張愛玲的一生。
  超人才華沒問題,但真是「絕世淒涼」嗎?我倒不覺得。那樣的生活對張愛玲而言,應該不是淒涼,而是自在吧?
  獨居三十年,想必滿自在的,一個人讀書,一個人寫作,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報,一個人看電視聽市聲,一個人生活自有一個人的自足喜悅;更何況她從小就畏懼人與人交際的場合,獨居便是她再理想不過的人生,物欲降到最低最低,一切簡單為宜。
  後來才知道,張愛玲在銀行帳戶留下的錢其實為數不少。小有資產卻把自己的人生搞成「這樣」,恐怕不是常人能夠理解。愛人、親友、讀者都拋得遠遠的,不牽不招,天涯海角只有自己。
  這是她的選擇,她的喜歡。一如張愛玲在《續集》序文中表示,她是電影明星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 1905-1990)的信徒,嘉寶幾十年來在紐約隱居,利用化妝與演技,很少遭人識破,「因為一生信奉『我要單獨生活』的原則」。
  越讀張愛玲,便越覺得張愛玲的可貴之處,在於她提供了一種「天才」的樣子,世俗難以規範難以理解。那天才的樣子,早在十九歲的〈天才夢〉便刻畫完成了,它更彰顯在天才的創作中──文字魔魅,機巧世故,華麗蒼涼,妙句迭出,她欣賞的美不是飛揚而是下沉,不是光明而是幽暗,她認為掙扎與慌亂才是人生的「真實」,她建立了一套觀看與表現世界的「張腔」,其姿態,像一個居高臨下的女神,只是偶然向凡間的窗口瞥了一瞥,留下了一記眼神,便又姍然遠去。
  因此在這惘惘的世界,生而為人,不可不識張愛玲。既要認識,便需要一本張愛玲入門──《張愛玲與《傳奇》》。
  因為,張愛玲太繁多了。從少年時期,張愛玲即開始創作,二十三歲正式登上文壇,一直寫到了七十四歲,品類繁盛各種版本十幾二十冊,小說、散文、電影劇本、廣播劇、翻譯、改寫、考據論文體裁殊異,青年、中年、晚年風格各不相同,再加上中文、英文版本不斷迴旋衍生,常讓初識者手足無措。
  因為,張愛玲太深厚了。早年有批評者認為其作過於褊狹,不出閨閣;殊不知竟遭後來的學者一一打臉,精神分析、形式主義、女性主義、電影理論、社會學、版本學、後現代、後殖民、互文研究各種觀點前仆後繼,那「狹隘」的張愛玲文本均能一一駕馭而且完勝,任由持續蓋高挖深,儼然形成一座「張愛玲學」的高塔,讓一般讀者望之卻步。……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