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基督教
作者 | 黃鼎元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圖解基督教:「三大特色」:●能夠輕鬆理解基督教的相關思想●用簡潔的文字說明方式可以快速記憶重點●配合圖表內容以加深印象「閱讀文字、觀看圖表、理解內容」「圖解讓基 |
作者 | 黃鼎元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圖解基督教:「三大特色」:●能夠輕鬆理解基督教的相關思想●用簡潔的文字說明方式可以快速記憶重點●配合圖表內容以加深印象「閱讀文字、觀看圖表、理解內容」「圖解讓基 |
內容簡介 ●能夠輕鬆理解基督教的相關思想●用簡潔的文字說明方式可以快速記憶重點●配合圖表內容以加深印象「閱讀文字、觀看圖表、理解內容」「圖解讓基督教更簡單」基督教,一個具有強烈歷史因素的宗教,也是一個富有象徵符號的宗教。關於基督教的認識,從其最初的起源,到一路以來所經歷的過程、重大事件,以及直至今日的發展等,皆涵蓋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同時亦有許多議題值得去深思探討。 本書透過兩大部分,首先是將過去的歷史區隔出幾個主要段落,藉此說明基督教的發展過程,同時也介紹其在臺灣的發展起源及現況、與華人的相關歷史等。其次,試著以簡單明瞭的字句,將深奧的教義闡釋清楚,使讀者能夠條理清晰,更有秩序地掌握內容要點。透過詳細整理的圖表、生動的插圖,以及相關的補充小知識,呈現更加全面的基督教樣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黃鼎元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班畢業,專長為宗教哲學、基督宗教哲學、符號學相關課程本來以為自己會去當牧師,沒想到被神帶領去當了老師,現在於數間大學以兼任助理教授身分任教。最大的興趣就是閱讀、旅行與鐵道,目前和妻小還有毛小孩住在臺北。廖育萱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所畢業,專長為插畫設計、視覺設計和壁畫繪製資歷 :青田十六插畫聯展、返老還童希望園區壁畫繪製、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三校聯展、RICH MAN 藝廊插畫聯展、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2015年暑期國際交流活動、建立金門城市色彩系統及示範操作計劃校稿及VI 識別系統應用、EVENT 管理與執行、參與專案「彩色的精靈-蒼芎下的守護神金門風獅爺」提案完稿設計工作、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繪本創作、潘明毓電子琴獨奏會視覺海報形象設計、金門餐飲業公仔設計、國王企鵝公仔設計得獎紀錄: 統一麵經典設計大賽/海報設計組/銅獎 二十二屆時報金犢獎/平面廣告/入圍 二十二屆時報金犢獎/平面廣告/優選 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入圍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單元 基督教的準備1-1在舊約與新約之間1-2從《創世記》開始的計畫1-3始祖犯罪與從伊甸園離開1-4大洪水與神的審判1-5亞伯拉罕與他的子孫1.6摩西與摩西五經1-7彌賽亞的準備1-8祭司1-9君王1-10先知1-11獻祭1-12節期1-13會幕1-14聖殿第二單元 耶穌基督:基督教的核心2-1彌賽亞預言的應驗2-2耶穌誕生時的世界(一):國際政治舞臺2-3耶穌誕生時的世界(二):宗教與社會2-4耶穌的先驅:施洗約翰2-5耶穌基督的出生2-6耶穌基督的童年歲月2-7耶穌基督三年半的傳道生活:開始2-8耶穌基督三年半的傳道生活:初期工作2-9耶穌基督三年半的傳道生活:工作拓展2-10耶穌基督三年半的傳道生活:邁向耶路撒冷2-11耶穌行過的神蹟2-12耶穌的比喻2-13最後的晚餐2-14耶穌受審2-15耶穌的死亡2-16耶穌的復活第三單元 使徒的傳道3-1從耶穌基督復活後開始3-2彼得3-3彼得的傳道(一)從耶路撒冷開始的工作3-4彼得的傳道(二)到猶太全地的工作3-5佈道者腓利3-6使徒約翰3-7保羅:向非猶太人傳講基督的使徒3-8保羅的第一次旅程3-9保羅的第二次旅程3-10保羅的第三次旅程3-11保羅前往羅馬的行程3-12保羅最後的行程3-13其他使徒第四單元 後使徒時代與教會的成形4-1後使徒時代:教會與基督教的概況4-2後使徒時期:新時代的開始4-3後使徒時期:不利的宗教相關因素4-4羅馬帝國的逼迫4-5教父哲學的出現4-6孟他努主義4-7教會制度的興起4-8居普良4-9大公會議的興起4-10〈使徒信經〉4-11〈尼西亞信經〉與尼西亞大公會議4-12概念之爭4-13奧古斯丁4-14恩典的爭論4-15迦克墩大公會議(一)源起4-16迦克墩大公會議(二)成果4-17〈亞他那修信經〉第五單元 作為過渡的中世紀5-1中世紀作為一種過渡5-2神聖羅馬帝國5-3教宗制度的建立與穩固5-4伊斯蘭教的興起5-5圖像之爭5-6「和子」爭議5-7基督宗教的分裂5-8十字軍東征5-9經院哲學5-10宗教生活第六單元 宗教改革6-1改革前的基督宗教6-2改革前的歐洲6-3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6-4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三觀念6-5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6-6加爾文思想與加爾文主義6-7慈運理(Ulrich Zwingli, 1484-1531)6-8激進的宗教改革6-9英國的宗教改革第七單元 當代基督教的成形7-1宗教改革後的諸般問題7-2敬虔主義:特色與內容7-3敬虔主義:代表人物7-4亞米念(Jacobus Arminiua, 1588-1603)7-5亞米念主義的對抗與奮戰7-6約翰‧衛斯理7-7清教徒與大奮興7-8愛德華茲7-9基要主義與福音派運動第八單元 傳入中國的基督教8-1景教8-2在元朝的發展8-3耶穌會與中國8-4教案與禁教8-5基督新教的傳入8-6太平天國8-7庚子拳亂8-8傳入臺灣的歷程第九單元 臺灣教會現況9-1選擇教會前的準備9-2靈恩運動(教會)9-3小組教會9-4長老會9-5浸信會9-6宣道會9-7衛理公會與中華循理會9-8聚會所9-9信義會與路德宗9-10貴格會9-11新約教會9-12拿撒勒人會9-13臺灣的新教宗派9-14臺灣其他的宗派9-15臺灣的福音機構9-16他們,是基督教嗎?第十單元 系統神學的概念與意義10-1教義神學的概念與意義10-2神論(一)神的本體10-3神論(二)神的啟示10-4神論(三)神的顯現10-5神論(四)神的工作與攝理10-6人論10-7罪論(一)定義與來源10-8罪論(二)罪的實際問題10-9基督論(一)基督的身分10-10基督論(二)救贖10-11基督論(三)基督工作的順序10-12聖靈論10-13教會論(一)教會的組成10-14教會論(二)教會的制度10-15末世論(一)被提的觀念10-16末世論(二)基督的再臨與千禧年10-17末世論(三)新天新地第十一單元 基督教禮儀與象徵11-1教會:豐富多樣的活動11-2主日聚會11-3聖餐11-4洗禮11-5婚禮與喪禮11-6暑期活動11-7復活節:歡慶基督的復活11-8聖誕節:普天同慶大日子11-9有關或是無關的節慶與象徵符號11-10教會空間:敬拜神的地方第十二單元 基督教的兩三問12-1基督徒生活的疑難雜症12-2聖經的內容在講什麼?12-3聖經如何成書?12-4聖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版本?12-5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一樣?(一)態度與相同12-6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一樣?(二)差異的問題12-7牧師都從哪裡來的?12-8奉獻用到哪裡去了?12-9基督徒的婚姻的禁忌問題12-10基督教與同性戀的爭議問題12-11基督徒能不能墮胎?12-12基督徒的生活禁忌問題12-13要如何才能成為基督徒?基督宗教重要時間表
書名 / | 圖解基督教 |
---|---|
作者 / | 黃鼎元 |
簡介 / | 圖解基督教:「三大特色」:●能夠輕鬆理解基督教的相關思想●用簡潔的文字說明方式可以快速記憶重點●配合圖表內容以加深印象「閱讀文字、觀看圖表、理解內容」「圖解讓基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192208 |
ISBN10 / | 9571192201 |
EAN / | 9789571192208 |
誠品26碼 / | 2681573144001 |
頁數 / | 344 |
開數 / | 20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UNIT 1-1在舊約與新約之間
坊間有許多介紹基督教的書籍,大多數是從耶穌基督誕生講起,並視為基督教的起點。將耶穌基督的誕生視為基督教的起點,就時間順序上是正確的,但是就整個基督教文化來說卻是不足的。因為基督教的整體文化背景根植在以舊約為主的猶太教當中。因此,在我們踏入基督教之前,有必要對舊約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一、舊約與新約的關係
基督教的聖經是由舊約與新約所組成,基督徒讀經的時候也相同的閱讀舊約與新約。因此,對基督徒來說,舊約與新約之間有著密切的關連性。但是,這種關連性並不是如一些學者所強調的正反合關係:也就是認為舊約是正方,新約為對舊約的對反,而使徒保羅的神學綜合了正反兩方。舊約與新約應該被視為具有連續性的關係,也就是舊約如同花苞,新約則是綻放的花朵。舊約與新約的連續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被特別強調:
①新約具有舊約文化的背景:當我們在閱讀新約聖經的時候,有許多猶太人的文化、風俗以及背景,都是孕育新約事件的紀錄。舉例來說,一世紀的耶路撒冷大會之所以請求非猶太人信徒不要吃血,就是基於對猶太人傳統的尊重。所以若要了解基督教以及新約,基本前提就是必須先了解猶太教的觀念與想法。
②新約引用舊約經文的頻繁:新約的作者們常常引用舊約經文表明事件的發生早已在神的計劃與掌握中;此外,他們也常引用舊約經文強化對某些事情的論證與理由。一方面,這些引用證明了前述,新約具有舊約文化背景的論點,另一方面,新約的作者們也表達對舊約文化的尊重。其中最特別是關於舊約預言的引用。這也引導出第三點。
③新約顯明舊約預言的實踐:舊約聖經的一大特色是有相當多預言的紀錄。這些預言有些與以色列相關,在以色列的歷史以及舊約中已經實現。有一些預言,特別是關於救世主(也就是基督徒常說的彌賽亞)耶穌基督,以及關於教會與救恩的內容,在新約中漸漸都已經實踐出來。因此,若是對照舊約與新約,可以發現許多舊約經文,在新約中得到印證。
簡單來說,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是連貫的,許多觀念從舊約到新約具有明確的一致性。許多觀念可以從舊約聖經找到開頭,然後在新約聖經找到最後的實踐。
二、對於舊約的態度
正因為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具有一貫性,因此當我們探討基督教的重要概念時,不能拋下舊約而直接進行。因為若是不了解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之前的舊約文化背景,我們就無法正確理解耶穌基督許多言行的表徵與意義。更何況,整個基督宗教的歷史如同討論人類所需救恩的歷史一般。因此,在我們正式進入現在基督教的文化之前,我們需要以一章的篇幅,交代並說明舊約聖經中與基督教,或是在耶穌基督的比喻或故事特別有關連性的部分。這些部分,正是基督教的基礎。
UNIT 1-2從創世紀開始的計劃
如果我們從創世紀開始閱讀就能發現,神向人顯現一個偉大計劃的開端,關乎世界的創造以及人類的受造。創世紀短短的記載中,整個宇宙受造的秩序,以及人類受造的目的,均透過陳述呈現在我們面前。
一、創造的秩序
按創世紀所記述,起初神從虛無中創造世界。神在創造世界時,有其創造上的順序。這個順序由大至小,由框架到細節,由無生命的到有生命的。而在最後,神歇息了創造的工作。
神在第一天先區分出光和暗,第二天區分出海洋和天空,第三天則創造出肥沃大地(及生長其中的各樣植物)。前三天的工作主要在創造世界的形式及外在框架。第四天神命令要有管晝夜的光,第五天神造出天上與海裡的一切生物,第六天神先是造了地上一切生物,然後到達創造高峰,就是創造了有神形象,與神相似的人出現。與前三天工作相比,後三天的創造工作主要是充滿在這框架內的種種必需品。六天的工作完成後,創世紀記載神在第七天歇了一切創造的工作。
關於創世紀的記述,有兩件事是值得注意:首先,創世紀對於世界創造的記述只保留整體救恩歷史中,人所需要的資料與內容。其他與救恩歷史無關的事件,包括恐龍或是地球誕生等被人質疑的疑問,均不是創世紀作者關心的重點。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神歇息工作的記述。從創世紀之後,神歇息工作這件事被以「安習」一詞加以註記,並成為舊約聖經與猶太人極重要的觀念與宗教實踐之一。特別是猶太人經歷亡國、被擄與歸回故土的歷史後,對於安息日更加看重。此點可說是耶穌基督與猶太人衝突的重要文化因素。
二、人類的受造
整個創世紀的記述中,人類的受造是整體創造的最高峰。神創造人類,用了一個特殊的希伯來字詞bara,這個字詞常被指稱從未有出現過的創造。人的特殊性在於,神是用自己的形象與樣式創造出來,並且在人的鼻中吹了一口氣,使人成為「有靈的活人」。這些記述文字表明人至少具有身體與靈性兩部分,也使人與其他生物有所不同。而人這與神相似的受造物,在三方面表明出人受造的目的:
①人的受造是為了能管理:神創造人的時候說出要人管理一切的命令,而管理是基於人具有僕人以及管家的身分。希伯來文化中,管家或僕人地位極重要,是主人不在時的全權代理人。他們具有使用主人一切資源的權力,但是不具有這些資源的所有權。因此人的受造就是代替神暫時管理這個世界。
②人的受造是為了與他人彼此幫助:神在創造亞當後又創造了夏娃,兩人的關係是配偶,也就是彼此身分地位相同,但因為工作不同而需要互相幫助。此處並沒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反而強調男女彼此扶持成全的重要性。
③人的受造是為了和神一同作王:神創造人的最終目的在於讓人與祂一同作王並管理一切神所創造的事物,所以伊甸園不應該被視為樂園,而應該被視為訓練的場域。神終極的心意就是人能充分行使他被賦予的王權,與神一同管理。
UNIT 1-3犯罪與從伊甸園離開
神創造的世界本為美好,但是人類的始祖在伊甸園犯罪,使得罪惡進入世界。神救恩的計劃也從此展開。
一、始祖犯罪
本來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主要作的事情就是看守(希伯來文原文是敬拜)與管理(希伯來文原文是事奉),也就是與神有美好的往來。神放在園中的所有果子都可以吃,只有分辨善惡樹的果子不能吃,而且吃的日子必定死。然而撒但以蛇的形象出現在伊甸園中,讓亞當與夏娃以為神的禁令只是因為神不要讓他們與神相同。進一步魔鬼曲解神的命令,讓亞當與夏娃以為吃的時候不一定會死。因此他們吃了果子違抗神的命令,從此神與人的關係產生巨大的改變。
在此事件,我們常被西方文化與傳統影響,產生錯誤的觀念,誤以為夏娃在伊甸園吃的那個果子是蘋果。有時候我們也被另外一種錯誤的觀念影響,認為夏娃在伊甸園吃的果子是禁果。但是事實上,夏娃偷吃的那顆果子名為「分別善惡樹的果子」,這顆果子的作用在於使人知道是非善惡。有時候我們也錯誤的認為夏娃應該要為人類的墮落付上代價,並以為男人是被引誘的。但是在希伯來文的原文中,當蛇與夏娃對話時,亞當從頭到尾都在旁邊看與聽。因此,亞當沒有盡到身為丈夫與管理者應盡的職責,這也是他必須付上的代價。
另外,有人認為伊甸園中存在著引誘與試探。那顆分別善惡樹就是神所設下的陷阱。事實上,伊甸園中還有其他無數的東西可以吃;而且這棵樹的存在證明了人擁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遵守或是抗拒神的命令。只可惜,聖經的記述告訴我們,亞當與夏娃選擇了抗拒神的命令。
二、審判與拯救
當罪惡進入世界後,神首先並不是以審判者的角度來到伊甸園中──相反的,祂是以一個尋找(失喪者)的角度前來尋找亞當與夏娃。亞當與夏娃最初的反應是逃避,在園中的樹林裡躲起來。當神找到他們後,他們其次的反應卻變成指責與卸責。亞當怪罪夏娃,夏娃則推責任給蛇。為此,神對他們宣告了相關的審判:
①對亞當的宣告是要終身勞苦才得食物,且最終將有死亡等待。
②對夏娃的宣告是將有情感與懷孕上的痛苦。
③對蛇的宣告是不但之後要終身在地上爬行,且將與女人的後裔彼此對抗,最後失敗。
之後亞當與夏娃被迫離開伊甸園。神派了四個天使守在伊甸園的入口處,把守通往生命樹的道路。從此人類墮落,進入我們現在的世界與時代。
創世紀的記述中並非如我們所想,簡簡單單的將一個悲劇描述出來而已。神的宣告表達救恩歷史已經開始,這個開端預告人類(及救恩歷史)後來的發展。當亞當與夏娃離開伊甸園時,神用一整隻羊羔的皮做了衣服給人穿,這個符號表達未來將有一位如代罪羔羊的代表來拯救世人。此觀念後來貫穿整個猶太──基督宗教的救贖論。對蛇的宣告則是另外一個符號,表達一個從女人出生的代表將會戰勝罪惡,完成拯救的工作。此後,人類歷史正式進入救恩歷史的階段:這就是基督教所成就與強調的救恩。
UNIT 1-4大洪水與神的審判
人在伊甸園的墮落之後,離開伊甸園,並且開始過起辛勞的耕種生活。人類並沒有真正從罪惡中悔悟過來,直到最終罪惡滿盈,引發神的憂傷,並決定以洪水毀滅世界。
一、洪水的始末
按照聖經記載,當人在世界上越來越多之後,有一些被稱為是「神的兒子」的人就開始與地上的女人們來往,並不斷犯罪。所以神決定透過洪水對地上進行審判。神要求當時被稱為是義人的挪亞建造一艘方舟,其體積極大。這艘方舟長度約140公尺,高度約13.5公尺,寬度約23公尺。內部共分為三層,裝有潔淨的動物七公七母,不潔淨的動物一公一母,以及所有動物所需要的飼料若干(傳統上認為至少有一年份)。這艘方舟花了挪亞(及其家人)一百年的時間建造以及進行準備。挪亞一家人,包含妻子、三個孩子與媳婦共八人都進了方舟。在挪亞600歲的2月27日開始,大雨下了40個晝夜,並淹沒全世界至少150天以上。到了7月17日的時候,方舟擱淺在亞拉臘山山頂。一直到10月1日的那天水才開始有消退的跡象,因為有一些高山的山頂已經露了出來。在透過放出烏鴉與鴿子看看水是否消退,並且當鴿子離開再也沒有回來之後,挪亞才確定洪水已經退了。在挪亞601歲2月27日那天,他們一家人從方舟裡出來。當挪亞從方舟出來後,就築壇獻祭給神。神為此以彩虹為記,並且表明不再用洪水毀滅人類。挪亞事件帶出與耶穌基督的對比,因為方舟就是救贖讀符號,在基督教裡被等同於耶穌基督本身或是教會。
關於這些記載,許多質疑不斷被提出。其中最著名的質疑有兩個:①關於年齡的問題:挪亞真的能夠活到超過600歲以上的年齡嗎?②世界上有那麼多水可以降下嗎?根據一些科學家的研究,大洪水前的地球大氣結構與現在不一樣,地層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可能能夠活到那麼長的時間,那樣的地球也確實能夠有如此大量的水。
二、額外的問題:巴別塔
除了洪水的記錄外,聖經另外記載了一段關於人類語言變亂的歷史,就是巴別塔事件。人為了讓自己的名被記念,並且希望讓自己達到與神相同的地位,所以起來一同建造塔頂通天的高塔。後來神將這群人的口音變亂,使他們無法繼續溝通。由於變化一詞的希伯來文發音近似於「巴別」,所以這座塔就被稱為巴別塔。
或許有人認為,不過是建座高塔而已,有必要這麼嚴重嗎?此處問題不在建造的物品,而在建造者的心態。巴別塔的存在是驕傲的象徵符號,所以神變亂口音是基於隱藏在巴別塔背後人想要成為神的越份行為。而守份正是整本聖經對人的教導與提醒。
UNIT 1-5亞伯拉罕與他的子孫
耶穌基督時代的猶太人帶有強烈的民族驕傲,對他們來說,這份驕傲來自他們認為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不論耶穌基督或是保羅,都曾因為身分上的問題與猶太人發生過爭論。
一、亞伯拉罕與猶太信仰
亞伯拉罕原名亞伯蘭,本來住在吾珥,後來搬往哈蘭,並且因為神的呼召而帶著妻子撒拉(原本名為撒萊)以及姪兒羅德,出發前往迦南地。他的身分是大型游牧家庭的族長或大家長,其手下人口與牲畜極為眾多。對以色列人來說,亞伯拉罕許多信仰的特點使他成為猶太教極為重要的奠基者,即便對基督教而言,亞伯拉罕也具有重要的信仰地位。
①亞伯拉罕對猶太教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是,其與神立了重要的約(基督教通常以亞伯拉罕之約來稱呼此約)。這個約的內容主要表達,神將會大大賜福亞伯拉罕的後裔,甚至比天上的星或海邊的沙還要更多。這次所立的約中,神也預言未來以色列人將有400年的時間在埃及成為奴隸。
②這次的約帶來的以割禮作為神與亞伯拉罕之間約定的記號。在神與亞伯拉罕立約後,神透過割禮的要求,證明亞伯拉罕(與他的後裔)是屬於神的,在身分地位上與其他民族不一樣。此後,以色列人將割禮視為他們身分上的重要象徵符號。爾後更在摩西的律法中規範,凡男孩出生七天後都必須施行割禮,以表明整個民族屬於神。
③雖然亞伯拉罕得了神的應許,但一直到他100歲時,他妻子撒拉才為他生了孩子以撒。後來神為了試驗亞伯拉罕的忠心,要求他將兒子以撒作為祭物獻給神。亞伯拉罕雖然痛苦,還是獻上長子為祭。最後神阻止了這件事的發生,並以一隻公羊作為代替。這件事在基督教倫理學的討論中帶來爭議:孰先孰後的順序才是神所喜悅的?
④對於基督教來說,亞伯拉罕因為相信神而被算為是義人的概念,進一步傳達因信稱義的基本觀念。亞伯拉罕的重要性在於他是信心的榜樣。不論施洗約翰、耶穌基督或是使徒保羅,他們與猶太人之間最大的爭論就在於得救的要件。他們指責同時代的以色列人,因為當時的以色列人認為因著自己是亞伯拉罕後裔的身分就能得救,對於當行的公義之事反而忽略。
亞伯拉罕還有許多事蹟被載於聖經中。包含他營救侄兒羅得,為著罪惡之城索多瑪與俄摩拉禱告代求,刻意不挑選迦南地的女子為兒子之妻等等。這些事件大多記載在創世紀12到25章,其地位之重要,在基督教的課程與講道中也時常被提及作為例證或內容。
二、亞伯拉罕的子孫們
在猶太人的傳統上,亞伯拉罕與許多民族是有關聯性的。亞伯拉罕的妾夏甲所生的孩子以實馬利被認為是阿拉伯人的始祖,他從元配撒拉所生的兒子以撒自己又生了兩個孩子:長子以掃被認為是古代民族以東人的祖先,次子雅各則是猶太人的祖先。到了雅各的時代,他從四個妻子一共生了12個孩子,其中約瑟被兄長們賣去埃及,後來接全家人到埃及去,並且在埃及定居。這12個孩子後來被認為是以色列12個支派的祖先。
UNIT 1-6摩西與摩西五經
摩西是除了挪亞與亞伯拉罕外,另一位對猶太人、猶太信仰與基督教都極為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故事廣為人知:神透過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並藉著他頒布十誡與各樣律法。但是摩西對於猶太教與以色列人的影響,更多是在建立信仰態度,以及讓猶太教的信仰滲透進入生活中的每一部分。
一、摩西的故事
摩西來自以色列人的利未支派,這個支派在以色列民中主要擔任祭司。他的一生活了120歲,每40年可以作為一個階段:
第一個40年包含從出生到離開埃及。摩西出生時正好遇到埃及法老王對以色列人的逼迫,特別是遇到要殺害出生男嬰的政策。摩西被放到籃子裡順水流走,最後由法老的女兒收養。在年紀漸長時逐步學習。後來因著為希伯來人出氣打死埃及人,擔心死罪而選擇逃離。
第二個40年摩西主要以曠野牧羊為主。基督教一般認為這段時間是摩西沉潛的時刻。摩西將近80歲的時候,他在曠野中遇到神向他顯現,並且賜他命令,要他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第三個40年是較為人熟悉。摩西與他的兄弟亞倫一同前往法老宮殿,要求法老必須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卻遭到法老拒絕。於是神透過十災讓法老低頭,答應讓以色列人出埃及。隨後法老反悔,帶兵追擊,卻在紅海遭到殲滅。以色列人本來要直接進入迦南地,卻因為人民犯罪所以在曠野繞了有40年之久。期間摩西在西乃山接受神頒布十誡,並將律法教導以色列百姓。然而因著曾經的忤逆,摩西最後也未能進入迦南地。他最後僅登上毘斯迦山頂觀望以色列人將要進入之處,並在那過世。雖然以色列人將之埋葬,但我們不清楚他究竟被葬在哪裡。
二、摩西五經及其重要性
基督教傳統認定,摩西就是摩西五經的寫作者。摩西五經包含了五卷重要的書卷:
①創世紀:說明神創造天地的來歷,並以幾個重要的家族貫穿全書,表明人墮落的景況與神拯救的心意。
②出埃及記:述說以色列人如何離開埃及以及發生的事件。該書從20章十誡頒布後,記載了許多與以色列人重要相關的律法。
③利未記:是一本以色列人宗教禮儀手冊。書中記載大量敬拜規範的資料,以及如何過聖潔生活的要求。
④民數記:記載以色列人人口普查與戰事的資料,為進入迦南地準備。
⑤申命記:是摩西的遺書,書中他反覆教導以色列人應當遵守的律法,並說明以色列人的景況及未來的墮落。
摩西五經對猶太人來說極為重要,他們以「妥拉」(Torah)來稱呼這五卷經書。這五卷經書在猶太人的教育中被要求應該反覆研讀晝夜思想。我們可以說,摩西五經是整本聖經的基礎,許多對聖經錯誤的理解或是無法讀懂的困難,均來自於對摩西五經不熟悉。
摩西五經對於基督教也有其重要性,除了書中所記載的故事外,許多倫理學家或神學家均自其中尋找資料作為理論的佐證。不同的神學家如何解讀也會產生不同的神學,解放神學即為例證。
UNIT 1-7彌賽亞的準備
從神在伊甸園將亞當與夏娃逐出時所準備用動物皮做的衣服;到摩西寫下律法書的種種內容,都勾勒出舊約聖經所謂為預備的救恩計畫。整個舊約從律法書之後的記載都指向一位將要來到的救主彌賽亞(Messiah)。彌賽亞一詞來自希伯來文的受膏者。舊約時代,當一個人要擔任某些特定職份(例如要擔任君王),他的頭上會被膏油抹過。這個詞到了後來成為救主的代稱。舊約聖經在討論神為人預備的救恩時,會指向將要來臨的彌賽亞。因為舊約表明只有一位屬於神的僕人才能真正拯救全人類。
猶太學者研究舊約後指出,為能讓人能知道那一位將要來的彌賽亞是誰,舊約各書卷記載許多用以說明這位彌賽亞言行舉止的象徵符號,或是指明他將會完成哪些工作。按照新約觀點,這些象徵符號最後都在耶穌基督身上應驗。舊約聖經經文所記載讓人能了解將來這位彌賽亞的符號包括以下數方面:
①身分的符號。舊約世界中有三種人具有特殊身分,分別是祭司、君王與先知。他們的工作是要讓神的話語在以色列人中通行無阻。有學者認為,這三種人的存在目的都能指向耶穌基督,因為耶穌基督是將來的君王、是神與人中間唯一能承擔獻祭責任的大祭司、也是真正能夠預言的先知。
②禮儀的符號。舊約聖經中的律法書中記載相當多的禮儀規定,從選用如何的牲畜,到如何宰殺、哪個部分該歸給誰,都有明文規定。這些禮儀的存在並非單純只是敬拜的規條,從救恩歷史的角度來看,更預表耶穌基督就是那位集禮儀之大成者。我們以獻贖罪祭為例:獻上贖罪祭需要動物死亡,將血流出,好使人的罪透過這隻獻上的牲畜得到赦免,而舊約的獻祭需要不斷重複獻上。但是到了新約,因為耶穌基督將自己獻上成為贖罪祭,他這次的獻上被認為是一次獻上永遠有效。所以舊約贖罪的觀念實踐在耶穌基督身上,也使基督徒會擁有耶穌基督寶血洗淨汙穢的觀念。
③建築物的符號。舊約聖經中一個特殊的符號是他們的宗教建築物。從出埃及時織搭的會幕,到後來所羅門王所建立的聖殿,都預表耶穌基督(所獻上)的身體。這個觀念的建立最終在耶穌基督自己所說的話中得到應證。如果將上一項聖禮與此處建築物結合在一起,舊約預表耶穌基督的符號就更加明顯。
舊約提出的救恩概念,若單純以人的角度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學者們認為,這些舊約為救恩預備的符號,到了新約完全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所以我們在接下去的單元中,將簡單說明這些重要的符號,以為下一章作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