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史密斯 | 誠品線上

亞當.史密斯

作者 吳惠林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亞當.史密斯:講授道德哲學的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名言:「一隻看不見的手」,讓我們思索經濟市場如何運作?經濟選擇和道德選擇的關聯性-內容以流暢而親切的文字呈現,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講授道德哲學的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名言:「一隻看不見的手」,讓我們思索經濟市場如何運作?經濟選擇和道德選擇的關聯性● 內容以流暢而親切的文字呈現,即使不懂經濟學,讀者也能貼近亞當‧史密斯的思想精華。● 揭開「原富」、「國富論」的真實面貌,翻轉一般人對經濟學的既定印象。 ● 回歸亞當‧史密斯的《道德情感論》,修正當代學界對經濟學的曲解。● 說明《法理學講稿》中,亞當‧史密斯對政治、經濟與正義的合併思考。● 透過史蒂格勒、夏道平、張五常等大師的評論,從側面了解亞當‧史密斯。亞當.史密斯被尊稱為「經濟學的始祖」,雖然經濟學在全世界已成為顯學,也早被通識教育課程涵納在內,然而當代經濟學卻嚴重脫離他的原意。事實上,眾所周知的《原富》並不是他的最愛,經濟學的本質,必須從其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中發掘。要好好閱讀亞當.史密斯的這兩本經典名著,也許不太可能,若有輕便通俗的簡單傳記應該是最理想的。本書將帶領讀者循著亞當‧史密斯的軌跡,破除當代經濟學的謬論,找回經濟學的根本──「誠信」。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吳惠林學歷:臺灣大學經濟系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訪問研究現職: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世新大學兼任教授臺北科技大學技職所兼任教授經歷:曾任經建會專員,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淡江大學、逢甲大學、輔仁大學、長庚大學、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教授。專長: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經濟發展代表性著作:《海耶克》、《臺灣工資結構與經濟發展之關係》、《經濟學的天空》、《冷眼旁觀經濟風雲》、《臺灣經濟何處去》、《自由經濟的坎坷路》、《到經濟地獄之路》、《臺灣地區勞力短缺與外勞問題》、《基本工資調整的個體與總體經濟效果評估》、《掀開經濟學的蓋頭》、《公共政策停看聽》、《臺灣經濟的奇蹟、危機與轉機》、《人生經濟學》(增修版)、《自由經濟大師神髓錄》(增修版)、《民主、自由、市場》、《生活經濟世界凝視》、《自由經濟的本質》、《當代財經傑出經典人物》(增修版)、《市場與亂象的批判》、《閒話東西經濟學》、《臺灣經濟演義》、《臺灣政經思維》、《放權讓利》、《飛越黑板經濟學》(增修版)、《臺灣自由經濟之路》、《生活中的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的表象與真相》、《從凡人到大師-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故事》、《蔣碩傑傳》、《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故事》(更新版)、《經濟的幸福力—新人生經濟學》等,另有學術文章專論一百多種,時事評論散見各大報章雜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第一章 經濟學始祖的一生第二章 亞當‧史密斯博大精深思想體系第三章 原富、國富論、分工和市場不可見之手第四章 《道德情操論》出版沿革、內容、精義第五章 亞當‧史密斯的「法理學」、道德演化與市場秩序第六章 史蒂格勒談亞當.史密斯的成功與失敗第七章 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亞當.史密斯
作者 / 吳惠林
簡介 / 亞當.史密斯:講授道德哲學的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名言:「一隻看不見的手」,讓我們思索經濟市場如何運作?經濟選擇和道德選擇的關聯性-內容以流暢而親切的文字呈現,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189055
ISBN10 / 9571189057
EAN / 9789571189055
誠品26碼 / 2681421079004
頁數 / 27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經濟學始祖的一生



一、簡單卻奇特的蘇格蘭家庭

  1723年6月5日(這是史密斯的受洗日,其出生日期不可考),被稱為經濟學始祖的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1723-1790)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Edinburgh,Scotland)附近,法夫郡(County Fife)的柯克卡迪(Kirkcaldy)這個小商港、小漁村。亞當‧史密斯的父親也叫亞當‧史密斯,是律師也是蘇格蘭的軍法官和柯克卡迪的海關監督,在亞當‧史密斯出生數個月前已去世,所以史密斯是他母親的遺腹子。史密斯從小身體就不算健康,但對書卻有極大的愛好。據說史密斯還曾在1726年被吉普賽人綁架,但不久後就被釋放。

  史密斯的母親瑪格麗特‧道格拉斯(Margaret Douglas)是法夫郡史特拉森得利(Strathendry)大地主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兒,是史密斯父親的續絃。

兩人結婚不到三年就成為寡婦,她就將所生的唯一兒子以其丈夫的名字稱之,以紀念其丈夫。史密斯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若無特殊事故絕不遠離其母。



二、求學過程

  1737年,史密斯在家鄉接受基礎教育結束,隨即遠赴格拉斯哥(Glasgow)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就讀,14歲上大學可說是大大的越級了。為何史密斯沒選讀較近的愛丁堡大學或聖艾特羅大學(St.Andrew University),可能是因格拉斯哥大學設有一個將來可以轉進牛津學院(Colleges at Oxford)的獎學金之故。格拉斯哥大學的規模很小,全校只有12個教授,依該校規定,每個學生經過五年,修完六種科目就可以獲得碩士學位。這六種科目分別是拉丁文、希臘文、道德哲學、邏輯學、數學,以及自然哲學。

  在格拉斯哥大學就學時,史密斯勤奮用功,老師中對他最有影響的是哈奇遜(Francis Hucheson,1694-1746)。哈奇遜講授道德哲學,他是第一位不用拉丁語而用英語授課的老師,上課時不帶教材、不拘泥於陳規、講課生動有趣。這堂課奠定了史密斯在此一課程的基礎。哈奇遜也注意到史密斯的天賦,就將史密斯寫的一篇關於休謨(David Hume,1711-1776)當時出版的《論人性》(Treatise on Human Nature)的摘要寄給休謨。休謨看過後非常高興,就送一套《論人性》給史密斯,此後休謨和史密斯就建立了深厚友誼。

  1740年,史密斯得到了赴牛津巴利奧學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進修的史內爾獎學金(Snell Exhibiton),史密斯就離開格拉斯哥到牛津去了。由於史密斯只在格拉斯哥大學研讀三年,沒有達到五年的門檻,因而沒有獲得格拉斯哥大學的碩士學位。史內爾獎學金是由格拉斯哥大學校友約翰‧史內爾(John Snell)捐贈的,為的是要培養同學將來去擔任蘇格蘭主教派教會,也就是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的牧師而設立的。在1690年,蘇格蘭教會由長老會(Presbyterian)主持,該項獎學金的宗旨就無法實現。到史密斯那個時期,所有獲得獎學金者都可自由進入牛津大學任何學院,專攻任何學科。當時共有五位獲得獎學金,每人可獲40英鎊獎學金,可以連續領11年。

  史密斯又在1742年另外得到每年可得八英鎊五先令的華納獎學金(Warner Exhibition)。不過,在牛津讀書的費用很高,最節儉的學生每年至少得要30英鎊,而一般人則需要50英鎊。因此,史密斯在牛津的生活可說是十分清苦的。

  牛津大學教授的薪資有其定額,係由學校所獲得的眾多捐款支付,與學校所收的學生數完全無關。史密斯後來在《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這本經典中就寫說「(這些教授)甚至連假裝教書的動作都不願做,根本就不上課!」、「學院與大學的措施一般都不為學生的利益而籌劃,而是為這些(捐款)的主人之利益而籌劃的」。這和格拉斯哥大學完全不同,格拉斯哥大學以教學為首要任務,教授的待遇和其所收的學生人數呈比例關係,每位學生需繳付學費給自己的任課老師。

  雖然牛津大學的教授之教學不理想,史密斯有所抱怨,但他對巴利奧學院的圖書館卻很滿意,因為藏書豐富,非常充實。所以,史密斯在牛津六年,可說完全是自學得到的深厚學術基礎。史密斯研讀過一些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和法國文學作品,也讀了不少現代哲學著作。史密斯曾經因為房間裡藏有休謨送他的《人性論》這本著作,差點被牛津開除呢!因為該書主張「道德與政治的基礎是自利心」。史密斯在1746年就離開牛津,雖然他的獎學金還可維持五年,但1749年他就辭掉了。史密斯有沒有獲得牛津大學的任何學位呢?在牛津大學的畢業生名冊中找不到史密斯的名字,但約翰‧雷(John Rae)在1895年出版的《亞當‧史密斯傳》(Life of Adam Smith)中,卻記載著史密斯獲得了牛津大學的碩士學位(MA)。



三、教學生涯

  離開牛津之後,史密斯就回到他六年未見的母親在柯克卡迪之住所。為什麼史密斯會這麼久都沒回家見母親?原來是往返旅費太高負擔不起之故。此次回家除了和母親團聚外,也希望一方面可以繼續作研究,一方面也期望找到合適工作以維持生計。兩年之後終於得到愛丁堡一些領袖人物的推薦,進到愛丁堡大學,從事一系列有關邏輯學和文學的公關演講。這些演講並不是愛丁堡大學任何課程的一部分,但有許多攻讀神學和法學的學生前來聽講,史密斯每年大約可以獲得一百多英鎊的報酬。

  後來史密斯又為主修法律的學生增加了一系列有關民法的演講,聽眾中也有一些當地文化界年長的著名人士,所以史密斯的講演是相當成功的。就因為成功,當1750年格拉斯哥大學的邏輯學教授出缺時,史密斯就立即受邀出任,於次年正式接任。不過,在該年夏天,史密斯還都未曾教課時,該校道德哲學教授因病赴國外療養,他於是被邀在邏輯學之外再兼授這門課。同時,愛丁堡大學知道史密斯在愛丁堡的成功演講中還包括了法律和政治,因而建議他在道德哲學這一課中可以包括自然神學和政治。

  也就在1750年,亞當‧史密斯的同父異母哥哥休‧史密斯(Hugh Smith)去世了,由他繼承了遺產。該年11月,原任道德哲學的教授病逝,史密斯於次年接任這一待遇較優的職位,此門課包括自然神學、倫理學、法理學與經濟學四種學門。史密斯覺得這一課程比邏輯學較有趣,但校方希望他繼續講授邏輯學和文學,他也就順著校方的要求。史密斯擔任該一職務長達12年之久,是一位備受歡迎的老師。雖然史密斯的口才比不上他的老師哈奇遜,但他說理清晰、講解詳盡,而且和哈奇遜一樣,史密斯對學生的學業非常認真、盡責,對於住在他學舍中的學生都予以個別指導,對於他們的健康和以後的發展都很關心。

  史密斯時常想事情想得出神,絲毫不受外物干擾有時也因此發生糗事,他在擔任海關專員時,有一次因出神將自己公文上的簽名不自覺寫成前一個簽名者的名字。史密斯在陌生環境發表文章或演說時,剛開始會因害羞而頻頻口吃,一旦熟悉後便恢復辯才無礙的氣勢,侃侃而談。史密斯對喜愛的學問研究起來相當專心、熱情,甚至廢寢忘食。

  1762年,格拉斯哥大學頒授法學博士學位給史密斯。除了在校授課之外,1751年之後,史密斯還擔任過學校的行政職務,而且還是一位頗為傑出的學校行政人員。史密斯曾擔任學校財務長六年,之後又曾擔任教務長與副校長,並出任解決校務長(Principal)和校長(Rector)之間職責糾紛的特別委員會的主席。凡是學校有對外界如格拉斯哥的議會或倫敦的行政部等機關,需要交涉和談判的情事都由史密斯為代表,成為學校的發言人。雖然史密斯時有心不在焉的毛病,但他對這項任務都能處理妥當。

  史密斯講授道德哲學這一課都有講稿,除了自然神學沒留下任何資料外,其他三部門都有東西留下來。他在倫理學所講述的內容成為他在1759年出版的名著《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ats,台灣的最新譯本由謝宗林先生於2009年完成出版,書名為「道德情感論」)。史密斯的法理學直到1896年才由牛津大學教授肯南(Edwin Cannan, 1861-1935)編成《法理學講稿》(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而史密斯當時所講授的經濟學後來就發展成為他最著名且最主要、在1776年3月出版的《原富》(一般都譯為「國富論」,但這個譯名並不妥當,第三章對此會有詳細說明)。此書出版後引起大眾廣泛討論,影響所及除英國外,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而史密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自從《道德情操論》出版之後,史密斯的聲譽就日益崇隆,因為這本書不但在英國受到好評,甚至在歐洲大陸都獲得極大的讚揚,該書也讓史密斯擠進英國頂尖哲學家行列。休謨就將該書贈與許多友人,其中一位是當時極為重要的人物查爾斯‧唐善德(Charles Townsend, 1725-1767)。唐善德讀了之後深感佩服,他在1755年與寡居的達爾基思伯爵夫人(Countess of Dalketh)結婚,伯爵夫人的長子巴克勒公爵(Duke of Buccleuch)正在伊登公學(Eton)就讀,唐善德就想等他這位繼子在伊登告一段落後,請史密斯當巴克勒公爵的導師,帶他到歐洲遊學數年以增長見聞,當時英國貴族子弟到國外旅行是應受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唐善德告訴休謨這個構想,休謨就告訴史密斯此訊息。

  四年後唐善德就正式寫信給史密斯提出聘約,每年薪俸500英鎊,整個旅程結束後每年支付養老金300英鎊。這個條件比史密斯在格拉斯哥的待遇要好的太多了,史密斯在格拉斯哥大學每年的收入很難精確的計算,因為一部份要看他每年能收多少學生而定,但粗估只約在150到300英鎊之間,所以史密斯自然就接受了。史密斯是在1764年3月1日向格拉斯哥大學提出辭呈,結束了教授生涯,開始遊學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