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良心論
作者 | 蔡宏進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社會良心論:什麼是社會良心?一般字典中的定義是:社會良心乃社會許多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孔德認為社會結構或社會秩序乃立在社會成員的共識上,這種大家共有的普遍共 |
作者 | 蔡宏進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社會良心論:什麼是社會良心?一般字典中的定義是:社會良心乃社會許多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孔德認為社會結構或社會秩序乃立在社會成員的共識上,這種大家共有的普遍共 |
內容簡介 什麼是社會良心?一般字典中的定義是:社會良心乃社會許多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孔德認為社會結構或社會秩序乃立在社會成員的共識上,這種大家共有的普遍共識是串聯社會各部分組成社會的基礎,當然這共識中包括了社會良心。社會共識怎麼來的呢?孔德未做任何解釋,但約百年之後舒茲以互通的主觀性及庫存知識或經驗的概念,提供了一些解說。以後美國早期的社會學家如顧里及芝加哥學派的學者分別探討分析過民主、公意、輿論及社會估價等與社會良心相關的命題,但直搗黃龍、切中要害而對社會良心做過相當深入精闢的社會學的分析非凃爾幹莫屬。在其名著社會分工一書中,他提出與社會良心極為雷同的名詞集體良心。他稱集體良心乃同一社會中一般人所共有的整體的信念與情操。它有自己的生命,異於個別的良心。換言之,凃爾幹認為集體良心或社會良心雖為個人良心所組成,但個人的良心集合在一起互動後會產生叧一種特別的社會實體-即集體良心,它擁有自己的性格與生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蔡宏進現職: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亞洲大學榮譽教授學歷: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博士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學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農村社會經濟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學士經歷: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暨研究所主任、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 美國東西中心研究員;美國史旦福大學訪問學人 澳洲文化中心曁墨爾本大學訪問學人 加拿大駐台貿易辦事處贊助訪加研究學人 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國立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館長 臺灣社會學社理事長;臺灣人口學會理事長 臺灣鄉村社會學會創會理事長;中華鄉村發展學會名譽理事 中華農村發展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亞洲鄉村社會學會理事;台德社會經濟協會理事 世界人口學會會員;美國鄉村社會學會會員 自立晚報特約撰述;台灣時報專欄 台灣公論報主筆;Taiwan News主筆 聯經出版公司編輯;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重要著作:專書共三十餘冊,包括:<管理學原理>、<台灣鄉村的新出路>、<臺灣農村與社會建設的檢討>、<每日生活社會學>、<應用社會學>、<追憶失落的臺灣農業與農家生活>、<社區工作方法與技巧>、<鄉村旅遊>、<人口學>、<社區工作>、<休閒遊憩概論>、<台灣的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灣農會改革與鄉村重建>、<社會組織原理>、<經濟學>、<社會學>、<台灣人口與人力研究>、<休閒社會學>、<台灣新鄉村社會學>、<鄉村社會發展理論與應用>、<人口學>(合著)、<台灣農業與農村生活的變遷>、<鄉村社會學>、<我國引進外籍勞工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人口與家庭>、<鄉村發展的理論與實際>、<臺灣基層農民組織的原理與實務>、<社區原理>、<我國農業發展的回顧與前瞻>(合著)、<臺灣社會的發展與問題>、<臺灣不同類型鄉村社區發展指標之研究>、<我國人民外移問題的現狀與政策>(合著)、<人才下鄉的研究>、<農民與農業>、<鄉村與社會>、<台灣農地改革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等。發表的中英文學術論文共四百餘篇。
產品目錄 第一篇 社會良心的含義與性質 1、心為根本 2、社會良心的缺乏與強化 3、知識分子的社會良心 4、政治良心 5、傲慢與謙卑 6、摒棄特權 7、分配正義 8、犯規與認錯 9、尊重隱私 10、求之於己 第二篇 社會良心與其他社會現象與問題的關聯 11、社會良心與民主政治 12、公平正義政治的困難與必要 13、辭官與離職 14、選舉花錢 15、金錢與政治 16、社會改革 17、誠信問題 18、害人與防人之心 19、人口與國政 20、台灣的農民與國政 第三篇 無社會良心的前因與後果 21、沒良心行為的前因後果 22、歷史定位 23、買辦與間諜 24、食安問題 25、作孽的敗家子 26、發展的傷害 27、浪費的城市建設 28、炒作股票與房地產 29、有必要假造學歷嗎 30、爭權奪利 第四篇 社會良心態度行為的培養、訓練與實踐 31、建立重要社會事業的良心準則 32、行善積德 33、自我管理 34、公平判決 35、言論服眾 36、老人照護教育計畫 37、為天地立心 38、為生民立命 39、檢討與反省 40、安分守己 第五篇 對其他事項出自社會良心的肺腑之言 41、吾愛吾村 42、紀念楊懋春教授的幾點風範 43、社區共建共治點評稿 44、鄉村基層警察的功能與問題的探討 45、再見不到住在對面大院平房的許老師 46、我國人口教育作法焦點 47、致社區訪問團歡迎詞 48、母親行狀 49、一九五七進來的那一班 50、顏周合著休閒旅遊概論序 51、癡人說夢
書名 / | 社會良心論 |
---|---|
作者 / | 蔡宏進 |
簡介 / | 社會良心論:什麼是社會良心?一般字典中的定義是:社會良心乃社會許多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孔德認為社會結構或社會秩序乃立在社會成員的共識上,這種大家共有的普遍共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187778 |
ISBN10 / | 9571187771 |
EAN / | 9789571187778 |
誠品26碼 / | 2681367096004 |
頁數 / | 452 |
開數 / | 20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心為根本
一、心理是行為的基礎
人有心才能活命,心臟的跳動是活命的根源。人自成胎兒就有心臟,要能長命必須保護心臟,以上所指的心是生理上的心。人心的另一重要意義是指心理之心,是指內心的感覺與想法,性質極其複雜,都是行為的基礎。以下說明幾種重要的心理特徵,以便知其與行為性質的關係。
(一)心理認知
認知是很根本的心理特徵之一,這種心理是指人的內心對於事務的了解與看法,這種了解與看法都是由經驗得來的,包括自己親身的經歷,或別人的經驗,若是後者,則經由轉述傳播而使人得知。較可信的認知都能經得起事實證明與考驗。
(二)心理動機
動機是指心理上有衝動或慾望,想去獲得或達成某些事物。動機的由來有因生理上的衝動,也因心理上的需求或慾望。動機常成為行動的力量,由於動機的驅使而產生行動。
(三)心理目標
心理上會因特定需求而形成特定的目標,想要去達成而後快。人的一生,在心理上形成過的目標有許多,有光明正大的,也有不可告人的。有較容易達成的,也有較困難達成的。既設定為目標者,多半都要去達成,但也有半途而廢的情形。
(四)心理習慣
心理習慣是常會自然重複的感覺與想法。這種心理習慣的養成,有因惰性,讓同樣的心理一再出現與發生,也有刻意去養成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不必費神去另做他想。
(五)心理特質
心理特質是指某種心理上成型的特性。每個人都會有心理特質,同一群體的人也會有共同性的心理特質。心理特質表現於外,就成行為特性。有人具有勤儉努力的心理與行為特性,有人則有奢侈浪費的心理與行為特性。有人的心裡行為特性較光明正大,開大門走大路。有人的心理行為特性是喜歡偷雞摸狗,卑劣小人作風。心理特性的由來複雜,社會過程不同是最主要原因。
二、心正而行直
(一)心理引導行為
心理的重要性是會引導行為,心理學者有一派專門鑽研心理與行為的關係,認為要了解心理必須由觀察人的外顯行為而得知,這一學派認為心理與行為主要受環境所影響。此種心理學說與精神分析學派、人本學派、認知學派、神經生物學派共稱五大心理學派。行為是外顯的,可容易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觀察與衡量,故這一學派的看法常被認為較科學的。
(二)端正與邪惡之分
不論天生的遺傳或是後天的環境影響,人的心理狀況是複雜的,但用價值觀加以判斷,約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端正的,另一類是邪惡的。端正的心理是指合乎情理的,是誠信的,是正義的,是道德的。而邪惡是不端正的,是欺詐的,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道德的。這兩類不同的心理必然會導出善惡不同的行為型態。
(三)心正而行直
端正的心理引導的行為是正直的。有誠信,有情義,有公正,有道德的端正行為都是端正的心理引導出來的。缺乏端正的心理,行為很難端正。
三、善心長留
(一)善心引導善行
善心存於善行,也引導善行,善行隱藏著善心,也突顯出善心。善心與善行是兩個連體嬰,形影不離。善心之人,行為不會不善,也使不出不善之行為。社會上心地善良之人是真君子,與小人至為不同。自古以來形容與讚美君子的用詞不少,例如君子有成人之美,君子動口不動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安貧,君子固窮,君子諭於義等。由這些讚美之詞可見君子著重德性,也即是指有才有德,品行較為完善,這種人也都是有善心之人。
(二)善行者得人望
善行之人易為他人所樂見,受他人讚美與敬重,其人緣也必佳,甚得人望。這種人看是平凡,實也偉大,為眾人所愛戴。歷史上的賢明之君,忠義之士,濟貧鄉紳,以及路見不平的大俠都是善行之人,也都受人愛戴。
(三)善心留千古
有善心之人能贏得美名,且能留名千古。當代的人或政府可能將其善心及所激發的善行,當為楷模而加以表揚,後人可能以此楷模告示子孫,當為教育後代的典範。如今世人記憶與追思的史上善心與善行典範甚多,為國盡忠者有岳飛、蘇武,為人盡孝者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最為典範,共有虞舜感動天地,漢文帝親嚐藥湯,孟宗哭竹生筍,董永賣身葬父,朱壽昌棄官尋母,王祥臥冰求鯉等,其中如臥冰求鯉者有被後人指為是不合人道的愚孝,但畢竟都是很不容易辦到的孝行。富人出資設立鉅額基金,獎勵後進的才學之士,或貧苦兒童等善事,也都流傳千古。著名的世界性基金會有設立較早的諾貝爾獎金,及當今的洛克斐勒及福特基金等,都可留名千古。
四、高價的心靈遺產
(一)遺留文化的傳統
人類有將寶貴文化遺留後世的傳統,寶貴之物包括錢財、文物等有形之物及無形的經驗與心得等,通稱為文化遺產。遺留的遺產有些是使用後剩餘者,有些是經發現後,卻不能用或不准用者,只能保留下來移交後代。也有些是需要後代繼續添加修改後才能更有用者。因有前人的遺留,人類的文化遺產乃會越積越多,使世界的文化更加豐富。
(二)心靈遺產最珍貴
有關祖先遺留的文化遺產當中,心靈的遺產最為彌足珍貴,這種遺產觸摸不到,卻能烙印在人的內心裡,影響人的一生,甚至更加長遠。心靈的遺產構成人類的哲學與思想,影響人的為人處事,也影響人對專業想法的發展,成為人類知識與智慧的結晶。人類藉由這些累積心靈文化的啟發與幫助,乃能立基在高度的基礎上,繼續運作創造,不必重回到底層的基礎上,可使人類的文化與文明
快速提升到高遠的境界。心靈的文化與文明的遺留與傳承也可使人類免於沉淪在物質慾望的深淵,終將毀滅可貴的文化與文明根部,使生活的境界不升反降。
(三)善心積德
人類可貴的心靈遺產當中以善心最為可貴。善心是指善良的心意,這種心意的可貴在能經由行動而造福大眾,帶給他人快樂、安慰與幸福,可以積德。善心積德是經由人自由選擇出來的,不是被強迫的,也不是偽裝的,故不後悔。經善心及善行而積德,也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或騙人的。世界上確實有不少偽善之人,其善心與善行是假裝出來的,目的在能獲得他本身的快樂、滿足、安慰、與幸福,不是真為他人著想的。
(四)德行保佑子孫
有德之行為可以保佑子孫,無德之行為則會禍延子孫。所言子孫不僅是自己的子孫,也包括他人的子孫。德行可保佑子孫的道理至為明顯,一來可保存及累積資源供給子孫享用,二來可替子孫避免及驅除災難。所保存與累積的資源不僅限於物質與經濟的,也包含社會文化的,後者像是社會名望地位與社會關係以及精神信念與意志等。這些資源有者可助子孫當為或換成金錢相助,也可當成社會資產或精神力量,幫助或啟發子孫發奮圖強,完成偉業。
五、造就善良的心
善良之心要能形成,有效的途徑不少,如下舉出四項,應都有效。
(一)修心養性
多數人的心,生下來都甚平凡,要建立善心,則要經由修心養性。修心是由修養與磨練心靈,使心靈純潔。養性是培養原來善良的本性,不使受到損害。這種功夫可由自我反省、領悟與體察,使自己的內心達到完美的境界。向來出家人最注重修心養性,學校教育除了教人專業知能,也教人注意修心養性,改善品德。
(二)戒除惡念
人的本性中有善念,也有惡念,惡念主要來自人的動物本性。要能發揮人的善念,也有必要戒除惡念,以免抵消或破壞善念。惡念的消除方法有許多種,警惕、禁止、處罰、矯正等都是有用的方法。
(三)節制小我之心
人都有小我之心,這種心是自私心。讓小我之心擴張不加節制 ,則人人自私爭相奪利,其他人及全社會可能受害。小我的心中只有自我,並無他人,把自己看成核心,視自己優越他人,要他人相信自己。這種人常在無意識下表現,只重視自己,常會對別人感到不滿意而有抱怨,認為別人犯錯,自己才是對的。於是自己常陷入苦惱與憤慨。小我必要加以節制,甚至要摒棄,才能不亂發脾氣、不累贅、不負擔,也才能健康、才能生活得正常。
小我常會集結成集團,而成小我之群。這種集體小我如政黨、種族、宗教、同鄉、部落等。常會與其他集團產生矛盾、衝突與對抗。也都是由於小我的對與他人的錯之不當想法所引起,或因自我的優越感與自我膨脹之心所產生。要消除個人及團體的小我之心則必要能真正反省、了解、領悟與體察無社會意識自私之我的錯誤,還要能體會深層有社會意識的真正本我,意識到真理的相對性,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四)發展大我良心
相較於小我之心,大我之心是無私的心,是善良的心。因見於小我的缺點與短處,大我之心必須超越小我之心,將自我之心提升到與世界宇宙同在,將生命提升到與日月同光,使之與社會相維繫,而能永垂不朽。要達到這種大我之心的境界,人要豁達,要能放得開,不自私,要能推己及人。要能與人同甘共苦,甚至要奉獻自己,幫助解救世間的問題與痛苦。
有大我之心的人是仁人志士,有抱負,能犧牲,肯奉獻。事事想及別人,造福別人。世界上有不少大我的革命家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為生靈獻身捨命。也有許多有大我之心的百姓,默默為他人付出自己的血汗與勞力,貢獻所知、所學、與所能,為大眾不停地創造、生產與服務,使眾人能無憂無慮,且能進步與改善。
大我之心是融洽、和平與文明進步的社會所需要,必要加以闡揚與發展。如何發揚與發展,則在積極方面有賴社會上的所有人共同重視、提倡、鼓勵、宣導、教育、與實踐。消極的方面有必要抑制自私、自利與自以為是的小我之心,不使其壓抑與吞食大我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