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學 | 誠品線上

總體經濟學

作者 謝德宗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總體經濟學:善用本書提供的網路練習題進行操練與搜尋訊息,藉以掌握動態的總體金融情勢。特別提醒讀者的是,熟習總體概念與模型推衍過程,然後逐一演算練習題,就能測底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1.個案導讀:每章均以國內外實際經濟情勢案例為起源,點出問題根源,引申出預擬探討的理論主題。 2.實際環境:針對每章演繹的理論內容,適時配合「知識補給站」,以實際經濟活動詮釋理論,提升理論的實用性。 3.重點提示:重要總體概念標示於課文旁邊,清楚顯現真正意涵。 4.學者介紹:針對理論內容分別介紹重要貢獻的經濟學者,清楚掌握理論發展的來龍去脈。 5.網站連結:每章針對相關重要概念或事件,列出網路練習題,提供連結網路,讀者可深入查詢詳細資訊,以掌握實際現象脈動。 6.問題研討:每章附有「觀念問題」與「問題研討」,供學生演練以熟悉相關概念,強化讀者掌握與分析相關問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謝德宗謝德宗學歷:台大經濟系 學士、碩士、博士現職:台大經濟系與經研所 教授經歷:台大經濟系 教授、土銀與合庫銀行 官股董事、高僑自動化公司 外部董事、行政院開基金創投 審議委員、勞保基金 諮詢委員、考試院 典試委員。主要教授科目為總體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金融機構管理與投資學等。研究興趣為總體理論、公司理財、貨幣理論、銀行理論與投資理論。著作:貨幣銀行學 投資學:理論與實際 現代投資學 財務管理 金融機構管理 總體經濟理論與政策謝州融封面圖案作者:謝州融學歷: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教育研究所碩士經歷:歷任高雄縣六龜、圓富、五甲、燕巢等國中校長現職:退休銀髮族畫家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Chapter 1 導論 Chapter 2 國民所得的衡量 Chapter 3 儲蓄與投資的互動 Chapter 4 封閉體系的 Hicks-Hansen 模型 Chapter 5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效果的爭論 Chapter 6 國際收支、匯率與總需求函數 Chapter 7 生產函數、因素市場與總供給函數 Chapter 8 總體經濟均衡與傳統學派爭論 Chapter 9 通貨膨脹、Phillips 曲線與穩定政策 Chapter 10 經濟成長理論 Chapter 11 貨幣供給與銀行信用 Chapter 12 貨幣需求與資產選擇理論 Chapter 13 消費與儲蓄理論 Chapter 14 投資理論 Chapter 15 新興古典學派與新興 Keynesian 學派 Chapter 16 金融危機與政府預算 Chapter 17 貨幣政策與總體審慎政策

商品規格

書名 / 總體經濟學
作者 / 謝德宗
簡介 / 總體經濟學:善用本書提供的網路練習題進行操練與搜尋訊息,藉以掌握動態的總體金融情勢。特別提醒讀者的是,熟習總體概念與模型推衍過程,然後逐一演算練習題,就能測底徹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177908
ISBN10 / 9571177903
EAN / 9789571177908
誠品26碼 / 2680925941008
頁數 / 600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每章均以國內外實際經濟情勢案例為起源,點出問題根源,引申出預擬探討的理論主題。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 9 章 通貨膨脹、Phillips 曲線與穩定政策
9.1 通貨膨脹
9.1.1 通貨膨脹過程
一般而言,人們關心生活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化,政府則是關注所有商品與勞務平均價格變動趨勢,兩者透過物價指數做一連結。在固定期間內,物價指數是一籃商品與勞務價格的加權平均值,其中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著眼於商品需求面,係攸關民眾日常生活所需商品及勞務的零售價格,關係人們的生活成本;而躉售物價指數 (WPI) 則是反映商品供給面,係攸關原料、中間財及進出口商品等大宗物資的批發價格,與廠商營運成本息息相關。
物價指數代表各地區一籃商品的加權平均價格,反映體系物價變化時,將隱含三種平均的意義:
時間上的平均:y 每月上旬物價上漲可能被下旬物價下跌抵消。
y 地區間的平均:台北市的某項商品漲價,可能被高雄市的該商品跌價而抵銷,導致物價指數漲幅不大。
y 商品項目的平均:食物類物價上漲可能被電器類物價下跌抵消。
物價指數經過上述多重平均加權後,其變動相對單一商品價格變動不敏感,從而會與庶民感受的物價波動程度不同。
接著,通貨膨脹係指物價持續上漲的過程,主計總處係以 CPI 年增率來衡量通膨率:
通膨率= (當期消費者物價指數− 上期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期消費者物價指數

一般而言,某些或許多商品價格同時上漲後即維持不變,僅能稱為物價上漲 (price increase) 而非通膨,此係前者不涉及預期物價變動而無後續效果,而後者卻醞釀預期心理變化而引發後續調整效果。不過有時候某些商品價格上漲,也可能帶動相關商品價格普遍上揚而蔓延為通膨。1973 與 1977 年兩次石油危機,OPEC 大幅調高油價而引爆全球性通膨,關鍵因素就在石油是主要能源,且是眾多商品的重要原料。實務上,在不同經濟結構、不同歷史背景下,物價漲幅與持續期間將因各國容忍程度不同,而讓通膨僅是相對概念。舉例來說,墨西哥過去的物價上漲率經常超過 20%,也曾超越 90%,若能滑落至低於 15%,物價或許就算是穩定。反觀歐美各國與台灣的通膨率長期落在 3% 以下,要求物價漲幅傾向嚴格界定。另外,人們經常將偏高商品價格與通膨混為一談,誤認高物價即是發生通膨。事實上,通貨膨脹係指物價持續上漲,與絕對價格水準無關,如日本以高物價聞名,卻也是物價平穩甚至是通貨緊縮國家。一般而言,通膨具有下列特質:
●一般物價係指所有商品的平y 均價格水準,但在通膨期間,並非所有商品價格同步上漲,有些商品價格也可能下跌。
● 一般物價呈現相當幅度上漲,幅度因時、因地、因國而異。
●物價一次漲足即維持不動,則非屬通膨。

惡性通貨膨脹 (hyperinflation) 係指物價長期飆漲,數日一漲甚至一日數漲,引發物價與生產成本相互追逐的膨脹螺旋。由於貨幣成長率遽增導致貨幣價值迅速貶低,引發通膨率與貨幣成長率相互追逐攀高的惡性循環,迫使人們急於拋棄貨幣換取商品,導致體系瀕臨崩潰邊緣。一般而言,惡性通膨多數係因政府面臨巨額預算赤字並將債務貨幣化,引發貨幣成長率上升過速所致。
表 9-1 是完整的通膨過程,包括需求拉動與成本推動兩個階段。
● 需求拉動 貨幣因素或非貨幣因素變化刺激消費與投資,超額商品需求降低零售商與批發商預擬保有的存貨,因而擴大向製造商下單,誘使後者增加因素與原料需求。面對超額商品需求,廠商採取擴大下單與削減庫存因應,屬於數量調整性質。
●成本推動 短期因素供給缺乏彈性,製造商擴大因素需求,將引發因素價格上漲,促使生產成本增加,循著產銷過程由上游往下游推進,推動商品價格上漲。在價格調整過程中,寬鬆金融環境,將讓商品出廠價格、大盤與中盤價格同步上漲,帶動 WPI 攀升,促使零售商接續調升零售價格,帶動 CPI 上漲,此時隱含通膨已經成形。如果金融環境處於適當狀態,生產成本遞增帶動商品價格調整,調整幅度則視個別商品供需變化而定,而在調整過程中,某些產業營運可能陷入困境。此時,央行若以寬鬆貨幣政策紓困,勢必成為支持通膨發展的來源。
綜合以上兩者,「需求拉動」與「成本推動」將分別代表廠商係以數量或價格調整來消除超額需求,一旦獲得央行的擴張性政策支持,將正式宣告通膨成形,勢必引爆通膨預期,推動通膨過程持續進行。不過央行若靜觀其變或改
採緊縮政策,則將促成產業結構轉型,但短期需付出失業率攀升的代價。
依據上述的通膨過程,通膨類型將區分如下:

●需求拉動型 商品需求成長率持續加速引起通膨率變化,通常以名目GDP 成長率變動衡量,此即屬於需求衝擊 (demand shock) 層面。當通膨率與實質 GDP 成長率在期初攀升時,失業率將會下降。該類型通膨往往與政府預算赤字融通有關,尤其是一國面臨戰爭之際,政府支出成長速度超過傳統稅收增加幅度,在發行公債窒礙難行下,遂以發行貨幣因應,從而引爆惡性通膨。需求衝擊的通膨又分為兩種:

1. 純粹通貨膨脹 體系處於自然產出環境,總需求增加僅會引起物價上升,並無擴大產出效果。
2. 結構性或需求轉移通貨膨脹 (structural or demand-shift inflation) 消費者偏好改變導致商品需求結構變化,需求增加的商品價格上漲,需求減少的商品價格卻未必下跌,從而引發通膨。

●成本推動型 國際「黑金」(石油) 與「綠金」(黃小玉) 價格飆漲引起生產成本變化,進而釀成通膨,此即屬於供給衝擊 (supply shock) 層面,又區分為三類:
1. 工資推動通貨膨脹 (wage-push inflation) 工會爭取調高貨幣工資幅度超越勞動生產力成長率,推動平均生產成本上漲而釀成通膨。該類型通
膨與工資指數化息息相關,亦即工資指數化推動貨幣工資攀升,進一步引導物價上漲。
2. 利潤推動通貨膨脹 (profit-push inflation) 政府無法有效管制關鍵產業的寡占廠商,讓其聯合壟斷抬高商品價格超過生產成本漲幅,導致相關產業的生產成本上升而引起通膨。
3. 輸入性通貨膨脹 (imported inflation) 就自然資源匱乏與高貿易依存度國家而言,體系進口原料與農產品的國際價格上揚,或匯率巨幅貶值,從而引爆國內通膨。

●預期與未預期通貨膨脹 人們的預期通膨率等於實際通膨率,即屬於預期通貨膨脹 (anticipated inflation) 型態,透過指數化契約調整,將不會影響資源 (財富) 重分配。一旦兩者發生分歧,通膨即屬未預期型態,必然釀
成所得 (財富) 重分配效果,固定收入者 (債權人) 將面臨損失。

9.1.2 通貨膨脹的影響

通膨爆發持續貶低貨幣購買力,提高人們生活成本與降低生活水準,影響程度端視通膨性質而定。通膨若在人們預期範圍,則可運用指數化(indexation) 方式,將以貨幣表示的名目變數釘住物價指數變化,採取等比例調整以維持實質變數不變,藉以消除大部分社會成本。至於在未預期通膨情境下,所有商品價格未必等比例上漲,相對價格變異性擴大,勢必改變人們決策而衍生資源重分配效果。假設體系資源原先處於效率配置狀態,未預期通膨將破壞均衡而扭曲資源配置,形成社會無謂損失 (deadweight loss),如廠商須耗費資源調整商品標價,形成菜單成本 (menu cost)。另外,人們持有金融資產面臨購買力貶低風險,故將頻繁交易金融資產以規避購買力損失,支付增加處理時間與耗費資源成本,此即鞋皮成本 (shoeleather cost)。
一般而言,未預期通膨讓人們難以掌握物價漲幅,從而無法準確調整名目變數,勢必扭曲資源配置:
●所得重分配效果 勞動契約通常附有期限且以貨幣計價,在未屆臨談判工資期限前,未預期通膨降低勞工獲取貨幣工資的實質購買力,而廠商盈餘則因商品售價上漲而增加。另外,通膨帶動名目所得上升,政府係依名目所得課稅,名目稅收因而增加。總之,未預期通膨促使所得分配朝有利廠商與政府部門方向調整,對勞工所得產生不利衝擊。
●財富重分配效果 體系發行金融資產包括固定面值資產 (如貨幣 M) 與價值浮動資產 (如股票 E),前者的實質價值深受物價波動影響。是以實質資產價值 A/P=M/P(實質餘額) + E/P,通膨縮減實質餘額,股票價值則與物價變動高度相關。是以未預期通膨將讓實際與預期通膨率發生分歧,(M/A) 比例越高將會擴大債權人 (儲蓄者) 與債務人 (借款人) 間的財富重分配效果。
●Mundell-Tobin 效果 通膨改變人們的通膨預期,產生名目利率上漲而實質利率下跌的 Mundell-Tobin 效果,衝擊儲蓄意願而降低資本累積速度。
● 妨礙經濟成長 經濟成長將是資源投入成長率 (人力資源、原料、設備、技術) 加上生產力成長率的總和,通膨扭曲資源配置而形成無謂的效率損失,導致生產力下降而影響長期經濟成長率。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