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文學與醫學: 醫療人文研究論文集 | 誠品線上

再探文學與醫學: 醫療人文研究論文集

作者 馮品佳/ 主編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再探文學與醫學: 醫療人文研究論文集:,近年因詭異多變的新冠病毒(COVID-19),人類過去數十年受到全球化影響的生活形態與知識體系受到極大的衝擊。面對嚴峻的疫情,醫藥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近年因詭異多變的新冠病毒(COVID-19),人類過去數十年受到全球化影響的生活形態與知識體系受到極大的衝擊。面對嚴峻的疫情,醫藥科技的防禦與治療固然重要,人類如何面對傳染疾病與生離死別等等問題的心理建設亦不可忽視,因此醫療人文的研究與實踐議題格外重要。 本書為國科會「以文淑世: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計畫的第二本論文集,也是計畫執行五年以來其中一項成果。雖然橫空出世的新冠病毒打亂了原有規劃,卻也因為新冠肺炎的出現,更加凸顯醫療人文議題的重要性,具體展現如何呼應全球疫病的即時性。與第一本論文集《文學、視覺文化與醫學》一樣,本論文集嘗試探討醫學與文學、文化之間的互動。這次更特別收錄學界前輩李有成先生的新冠疫情詩,直接以詩文抒發大疫年代的生命省思。透過詩篇與論文的結合,希望能更深入探討疾病、醫學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與衝擊。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馮品佳馮品佳,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英美文學博士。現任陽明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並任陽明交通大學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及亞裔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交大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Fulbright訪問學者,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2005-2008),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2009-2011, 2014-2015),國科會(現科技部)外文學門召集人,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合聘研究員與史丹佛大學人文社會中心國際訪問學者。曾獲得2015年第59屆教育部學術獎,2007年、2010年與2013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22年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第一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2019年獲得教育部國家講座,2021年獲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第26屆傑出成就獎。研究領域包括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與文化研究,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論文發表於《歐美研究》、《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Asi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 Contemporary Women’s Writing, Feminist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ELUS, Tamkang Review 等國內外期刊。著有中外專書數本;譯著有 Love 以及《木魚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 馮品佳 前言1 李有成 1 大疫組詩 19 蔡振興 2 鮑爾斯《回聲製造者》的生態事故、凱卜葛拉斯症候群與造型論 47 楊乃女 3 巴特勒〈吸血的孩子〉與〈說話的聲音〉中的被動性與無能力敘事策略 89 廖培真 4 當叢林變成了敵人:越戰/美戰文學、生態疾病與慢性暴力 143 王瀚陞 5「傳福音」與「治療疾病」:《滬尾醫館報告書》與《偕醫館報告書》裡的傳教 醫療與疾病敘述 175 郭家珍 6 瑪戈納《美麗的禮物》與美麗的禮物:HIV AIDS與南非黑人女性的失能書寫 207 謝文珊 7 轉化寫作與治療寫的躁動不安:再探曼殊斐兒日記與書信中肺結核的隱喻 243 馮品佳 8 人工智慧與深度醫學:論石黑一雄的《克拉拉與太陽》  265 劉川豪 9 《李爾王》中的老年、自知與自我關照 265 張焮棋 1 0 病體轉異:石田翠《東京喰種》中喰種化的身體 265 作者簡介  285 索 引  289

商品規格

書名 / 再探文學與醫學: 醫療人文研究論文集
作者 / 馮品佳 主編
簡介 / 再探文學與醫學: 醫療人文研究論文集:,近年因詭異多變的新冠病毒(COVID-19),人類過去數十年受到全球化影響的生活形態與知識體系受到極大的衝擊。面對嚴峻的疫情,醫藥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193181
ISBN10 / 6267193187
EAN / 9786267193181
誠品26碼 / 2682368981009
頁數 / 3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摘自〈大疫組詩〉)

二、新冠病毒徹夜未眠

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
——曹植,〈說疫氣〉
其一:人類世

新冠病毒徹夜未眠
他輾轉反側,追懷
往事,也曾悠遊山林
冬去春來,歲月無爭
萬年一瞬,在穠華綠蔭中
自在徜徉。風穿過密林
輕身獨舞,雨撲打枝葉
沿著樹身,要教根鬚粗壯
他的故事就從洪荒開始
在人類世之前,群獸在
時間緊閉的大門外
嬉戲,蔓藤與粗壯的樹身
纏綿,飛禽屏息,靜聽
大門外,歷史的腳步要如何
邁出,在滾動的江河中濯足
然後蹣跚前進?他的故事
在日昇月落中,默默等待
不知如何開始,又會走向
何處,這千年萬年
相安無事的寂靜。

其二:後人類世

新冠病毒徹夜未眠
他輾轉反側,日夜奔波
屢次變身,變身即成劫難
只因山林毀棄,殘存的
是家園陷落的消息
他在倉皇中流竄,惶惑於
節氣的敗壞,細節彷如
纏繞的根莖,當萬物錯位
歷史要如何梳理?如何
謄寫漫漶的情節?
在後人類世,時間敞開
記憶可以重新來過
海洋、河流、濕地、藻礁,甚至
卑微的黑熊、石虎、水獺、穿山甲——
在共生的世界,讓記憶像群蝶
那樣色彩斑斕,每一個色彩
都繪寫著純真美麗的敘事
愛,需要學習,據說這是
最後的機會,雨林和冰山
沙漠與草原,就這樣唱著各自的歌
——二○二二年五月二十七凌晨於臺北

附記:
本詩詩題〈新冠病毒徹夜未眠〉諧仿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最後一部歌劇《杜蘭朵》(Turandot)中的詠歎調〈徹夜未眠〉(“Nessun Dorma”,又譯成〈公主徹夜未眠〉或〈今夜無人入睡〉)。此曲由王子卡拉夫(Calaf)演唱,敘杜蘭朵公主命令全城百姓不得入眠,拂曉前必須為她尋得卡拉夫王子,否則只能受死。此外,本詩提到的人類世(the Anthropocene)一詞雖然用於地質學,但是從英文字根了解,實與人類活動關係密切。至於人類世始於何時,各方說法不一。較寬鬆的說法是始於一萬兩千到一萬五千年前,也就是人類學會農耕技術之時。也有謂應該始於一七八○年前後,時當瓦特(James Watt, 1736-1819)發明蒸氣機,引發工業革命,並因此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模式與社會關係。更有人認為應該始於一九四五年美國成功研發原子彈之後。不論哪一種說法,人類世顯然標誌著人類的活動對整個地球生態所造成的巨大衝擊。這些衝擊的負面影響如今已經顯而易見:大量的能源耗費,自然生態遭到破壞,氣候急驟變遷,全球暖化日趨嚴重,許多物種瀕臨滅絕,人類世界的永續發展面臨嚴酷的挑戰。病毒很可能是眾多負面影響所帶來的惡果。而在病毒肆虐之後,如何想像一個萬物共生,多樣共存的後人類世的世界恐怕是無可迴避的當務之急。晚近有後人本主義(posthumanism)、地球主義(planetarianism)之類的說法,無非建立在去除人類中心論(anthropocentrism)的基礎上,相信眾生平等,地球為各種物種所共有,人類不應該霸佔地球的中心,繼續無止境地宰制其他的物種與生命。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近年因詭異多變的新冠病毒(COVID-19),人類過去數十年受到全球化影響的生活形態與知識體系受到極大的衝擊。面對嚴峻的疫情,醫藥科技的防禦與治療固然重要,人類如何面對傳染疾病與生離死別等等問題的心理建設亦不可忽視,因此醫療人文的研究與實踐議題格外重要。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