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代詩美學
作者 | 簡政珍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台灣現代詩美學:,這是一本以美學觀照台灣現代詩詩史、詩作、詩論的重要論述。全書共分三部。第一部「美學與歷史的辯證」,以美學檢驗詩史,以語言藝術驗收詩作。不把詩的 |
作者 | 簡政珍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台灣現代詩美學:,這是一本以美學觀照台灣現代詩詩史、詩作、詩論的重要論述。全書共分三部。第一部「美學與歷史的辯證」,以美學檢驗詩史,以語言藝術驗收詩作。不把詩的 |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以美學觀照台灣現代詩詩史、詩作、詩論的重要論述。 全書共分三部。第一部「美學與歷史的辯證」,以美學檢驗詩史,以語言藝術驗收詩作。不把詩的詮釋套入理論的框架,不以政治意識型態左右詩的歷史定位。第二部「後現代風景」,以後現代雙重視野的精神,審視結構與空隙、意義的流動、意象的嬉戲等。以詩例導引讀者進入後現代主義的堂奧,反襯一般將「後現代主義」簡化成文字遊戲的論述。第三部「美學的歷史跡痕」專注於長詩,以及那些技巧「似有似無」的詩作。前者檢驗詩人的意象敘述能力,後者體現「表象看不出的技巧可能是最高的技巧」。 本書2004年初版,此次增訂 修訂版增添了多位詩人的討論,延伸了幾位詩人的論述,大幅增加了「似有似無的技巧」的篇幅,並完備了本書人名的「索引」。
作者介紹 簡政珍簡政珍 1950年生於金瓜石。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系主任,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講座教授。著有詩集《歷史的騷味》、《失樂園》、《放逐與口水的年代》、《所謂情詩》、《臉書》等十二種;詩、文論集《詩心與詩學》、《台灣現代詩美學》、《電影閱讀美學》、《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解構閱讀法》、《楞嚴經難句譯釋》等二十二種。 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為其舉辦「兩岸中生代詩歌國際高層論壇暨簡政珍作品研討會」。2008年文津版的《台灣當代新詩史》稱之為「中堅代翹楚」。2019年聯經版的《台灣現代詩史》將其列為新詩百年七名焦點詩人中的一員。
產品目錄 自序 9 【第 一 章】導論─台灣現代詩美學的發展 15 一、物象的觀照 16 二、現實的觀照 20 (一)五○、六○年代 20 (二)七○年代 21 (三)八○年代 25 三、秩序的成長 30 (一)結構的辯證 30 (二)空隙中的美學 33 (三)不相稱的美學 34 (四)意義浮動的疆界 36 (五)「意義」的再定義 38 (六)似有似無的技巧 40 (七)長詩的發展 42 第一部:美學與歷史的辯證 【第 二 章】概念化與超現實經驗─ 五、六○年代詩的物象觀照 47 一、論戰 47 二、物象的觀照 49 三、說明性的物象 50 四、糾結曲折的隱喻 53 (一)層層迂迴扭曲的文字 55 (二)意象語法的倒置 57 (三)「崇高」與「痛苦」的基調? 58 (四)「更真實的現實」? 59 (五)真摯性與技巧性 60 (六)「圖象詩」(concrete poetry)的真摯性? 61 五、美學的跡痕 64 (一)詩的純粹性? 64 (二)政治的投影 65 (三)知性的抒情 66 (四)抒情中的知性 67 (五)知情交融 68 (六)物象的哲思 72 六、總結 74 【第 三 章】詩與現實─早期台灣現代詩的現實觀照 81 一、五○、六○年代 81 二、七○年代 86 (一)詩的社會性價值 88 (二)目的論書寫 90 (三)語言的動態進展 92 (四)文字的時間性要素 95 (五)都市裡的放逐 97 (六)隔海的放逐 102 (七)凝視的意象 106 【第 四 章】詩化的現實──八○年代以來詩的現實美學. 145 一、現實美學的基礎 113 二、議論的傳承 115 三、現實與想像的立足點 119 四、現實詩美學 126 (一)比喻的風景 128 (二)意象的毗鄰 133 (三)觀點的轉移 135 (四)「發現」與「發明」 138 第二部:後現代風景 【第 五 章】後現代的雙重視野 145 一、後現代主義發展的流程 145 二、後現代主義的雙重性 147 三、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的關係 148 四、後現代精神概述 150 五、台灣的後現代詩論述 153 六、台灣當代詩論述的新視野 158 【第 六 章】結構與空隙 163 一、結構的辯證 163 (一)預設的結構 163 (二)圖像與結構 164 (三)非圖像的圖像詩 164 (四)圖像詩的自省 167 (五)「有形空白」的結構 170 二、空隙中的美學 171 (一)無形的空隙 171 (二)空隙─詩與散文最主要的區別依據 172 (三)解構的縫隙 175 (四)空隙的戲劇性結構 179 (五)空隙中的「禪」 182 (六)空隙的密度 185 三、詩存在的空隙 187 【第 七 章】意象與「意義」的流動性 195 一、從象徵到符號 195 二、從符徵到符旨 196 (一)符徵─浮動、流動的意象 196 (二)意象的牽連 201 (三)從符徵再界定符旨 202 (四)意象的反思 205 三、詩的意象邏輯 206 (一)無知的美感 207 (二)神秘的應合 208 (三)歧義的美德? 210 四、「意義」的再定義 211 (一)第二層意義 212 (二)「看不出語意」的意義 214 (三)書寫與閱讀的意義(significance) 216 【第 八 章】詩的嬉戲空間 221 一、有形的文字遊戲 224 二、形而上的嬉戲 227 (一)短句的嬉戲空間 227 (二)詩的嬉戲空間 228 (三)機智與幽默 233 (四)諧擬 237 (五)苦澀的笑聲 238 (六)詩的舞姿 242 【第 九 章】不相稱的美學 245 一、意象的邊界 245 二、機械與有機的排比 247 三、所謂不相稱 249 (一)轉喻的逸軌 249 (二)「不搭調」的意涵 255 (三)不合邏輯的因果 256 (四)「非常理」的組合 259 (五)對既定反應的諧擬 261 (六)表象的荒謬 263 (七)「不相稱」底下的真實 265 【第 十 章】詩既「是」也「不是」 269 一、詩「不是」? 269 二、詩「是」? 275 三、詩既「是」也「不是」 277 (一)比喻的是與否 281 (二)論證的是與否 283 (三)現象的存在與不存在 285 (四)對立與不對立 287 (五)敘述的虛實 288 (六)人生的虛實─有或是無? 289 (七)詩性的存在空間 291 第三部:美學的歷史跡痕 【第十一章】似有似無的「技巧」 297 一、批評家的傾向 298 (一)前衛與鄉土的兩極傾向 298 (二)所謂技巧 300 (三)理論的框架 303 二、似有似無的技巧 304 (一)抒情語調 305 (二)現實人生 311 三、技巧似有似無的典範─洛夫 318 【第十二章】長詩的發展 323 一、詩句與詩 323 二、所謂長詩 324 三、長詩的美學 327 (一)組詩 327 (二)章節的規劃─形式與內容的搭配 331 (三)「詩系」(poetic sequence) 333 (四)歷史、真實的再書寫 334 (五)意象敘述:意象的稠密度 336 (六)意象敘述:意象的環鍊 338 (七)文本的互植 340 (八)長詩的小說化 342 (九)超長詩:《漂木》 345 主要參考書目 349 英文書目 350 中文書目 362 索引 407
書名 / | 台灣現代詩美學 |
---|---|
作者 / | 簡政珍 |
簡介 / | 台灣現代詩美學:,這是一本以美學觀照台灣現代詩詩史、詩作、詩論的重要論述。全書共分三部。第一部「美學與歷史的辯證」,以美學檢驗詩史,以語言藝術驗收詩作。不把詩的 |
出版社 /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193082 |
ISBN10 / | 626719308X |
EAN / | 9786267193082 |
誠品26碼 / | 2682303075008 |
頁數 / | 41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5X21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一、
台灣現代詩,從日據時代至今,已經歷將近一個世紀。一般有撰寫詩史傾向的著作,大都以詩社的形成與流變、思潮的湧動,配合時代的興衰為主。如此的撰述可能產生兩種現象:
1. 將「語言」事件簡化成現實事件。以詩例印證時代走向,將詩視為時代的註腳。詩學
的研究不是美學的課題,而是歷史學、社會學研究的案例。
2. 以思潮的脈絡追尋詩風的演變,因此刻意凸顯所謂的「前衛」。但所謂的「前衛」
事實上是外來思潮的印證,是國外「前衛」理論之後的尾緒。詩的詮釋經常套入理論的框架, 似乎詩的存在只是為了佐證理論的存在。
這並不是說,詩不要現實,不要檢視新起的思潮。事實上,現實題材的書寫是詩人最大的考驗;嶄新的思潮是詩生命力的活水。脫離現實人生的詩人,詩作的成就必然有所侷限。現實的存在是詩作的傍依,遠離現實的天馬行空之作,有時是潛在詩藝不足的隱喻。完全脫離現實的「超現實」寫作,可能是想像貧乏的遮掩,因為最困難、最具有挑戰性的想像是落實於現實,而又不只是現實的複製品。「剔牙」、「馬桶」、政治事件以及類似的題材最具困難度,因此也只有第一流的詩人才能寫出不黏滯於現實,而又撼動人心的想像之作。
但是詩史的撰述並不是在詩作中抽析現實成分,詩作的詮釋更不是將文字還原成現實事件。詩是詩人與現實的辯證,是現實與人生「哲學化」的結果。所謂「哲學」,不是人生的意念化,而是經由意象思維後的提升。詩人以現實為題材,意味對人生的關懷,但正如本書在第三章討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小說家浩威爾斯(William Dean Howells)寫實主義的觀點:「若是沒有真實處理人生,風格的幽雅、發明的才智、結構的機巧只是多餘的累贅」。寫實主義最大的貢獻是讓文學撇離浪漫主義才子佳人、非常態的人性書寫。但是浩威爾斯苦口婆心地告誡:寫實文學不僅要有倫理觀(ethics),也要有美學觀(aesthetics)。不能進入美學殿堂的作品,不是文學的課題。「反映」人生的積極意義,不只是被動的報導事件,還要讓本身的書寫成為美學事件。
假如現實的書寫是美學事件,詩的詮釋當然不是將作品簡縮成客觀現實的再現,而成為歷史學、社會學的附庸。「前衛」的思潮亦然。詮釋也不是將詩簡化成為既有理論或是前衛思潮的代用品。事實上,在創作上演練理論,對於稍有「知識」的詩人來說,可能易如反掌。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五○、六○年代被稱為「超現實主義」時代,八○年代之後又將作品歸類放在「後現代」的旗幟之下。有些詩人對如此的主義訴求,趨之若鶩。有些批評家,對其中所謂的「前衛」想像驚豔稱奇,而不能在類似的思潮下,洞穿詩人想像的虛實。前衛思潮的戲耍,有時是想像與詩藝不足的障眼法。這也就是為什麼「超現實」的詩風過後,有些詩人已經無法繼續創作,即使有少數作品問世,更暴顯其潛在想像的蒼白。同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詩人針對後現代的「標籤」作詩,以迎合批評家設定的批評藍圖,有些詩人卻能在詩作裡展現後現代細緻的「雙重視野」。
雖然理論是美學底層的支撐,批評家以詩作驗證理論或是所謂前衛思潮,事實上,也是一種簡化,忽視了詩美學應有的豐碩天地。反過來說,若是詩人以理論做為創作的依歸,詩無疑也跳入自我設限的框架,雖然這些理論很「前衛」。如此詩作與詩論交互影響的結果,讓我們對台灣現代詩與詩學有進一步的期待─那是美學的期待。
本書的寫作就是在這樣的「前景」下完成的書寫。歷史與現實是許多創作的動因,但本書所專注的是這些寫作如何轉化現實。有些作品形同口號或是陳情書,有些則是在與現實的辯證下,寫下動人心魂的詩作。關鍵就在於是否穿透美學的生命感。
本書也檢視不同時代湧動的思潮,但同時也注意到在「前衛」思潮下,有些詩作鑿痕畢現,有些則展現了現代生活裡繁複幽微的面向。關鍵在於「前衛」思潮是否和人生作深沈的對話,而使書寫不墜入理論鋪設的「陷阱」。
本書探討台灣現代詩的美學,但也自我期許,希望論述詮釋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美學。
最佳賣點 : 這是一本以美學觀照台灣現代詩詩史、詩作、詩論的重要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