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散文百年選.臺灣卷 1 | 誠品線上

華文散文百年選.臺灣卷 1

作者 陳大為/ 鍾怡雯/ 編
出版社 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華文散文百年選.臺灣卷 1:★本書按照散文發表的年代排序,網羅自一九二八到一九八九年發表的臺灣作家及其散文名作,從賴和開始到朱天心。一九一八年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散文發表的年代排序,網羅自一九二八到一九八九年發表的臺灣作家及其散文名作,從賴和開始到陳列。一九一八年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正式揭開中國現代文學乃至全球現代漢語寫作的序幕,至今已百年。二○一八年為了迎接九歌出版社創社四十年,推出由陳大為、鍾怡雯主編的「華文文學百年選」。這是一套百年精選文集,涵蓋發展得最為成熟的四個華文文學板塊:臺灣、中國、香港、馬華。選篇方向多元,包括改寫現代文學史地景的經典、膾炙人口的名篇、各世代的先鋒力作,以及被主流視野忽略的另類佳構。「華文散文百年選」以編年史的概念收錄,並按照發表的年代來排序,選出當年度最具文學指標性的代表作,每篇文末附上作者精簡小傳。《華文散文百年選.臺灣卷》計分兩冊,共收錄六十九位臺灣散文家的作品,從民國前出生的新文學拓荒者到七年級的年輕作家。本卷以一九二八年賴和發表的〈竹筢先生〉為起點,接著是余若林和張我軍所呈現的日據時期散文風景,以及一九四○年代後期跨海來臺的臺靜農、梁容若、尹雪曼等前輩作家的文人風範;其後,琦君、艾雯、張秀亞、羅蘭的感性懷舊散文崛起,跟梁實秋、余光中、梅濟民、陳紀瀅、柏楊、顏元叔等知性散文分庭抗禮,成為一九五○至七○年代的兩股浪潮,影響了整個華人散文世界。自一九八○年代以降,臺灣散文不但名家輩出,題材從返鄉探親、眷村情境、鄉土地誌、飲食運動、佛法哲理、都市人文,反映了瞬息萬變的大時代面貌,亦開拓了華文散文的深度與廣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大為/主編一九六九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詩集《治洪前書》、《再鴻門》、《盡是魅影的城國》、《靠近 羅摩衍那》、《巫術掌紋》;散文集《流動的身世》、《句號後面》、《火鳳燎原的午後》、《木部十二劃》;論文集《存在的斷層掃描:羅門都市詩論》、《亞細亞的象形詩維》、《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詮釋的差異:當代馬華文學論集》、《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思考的圓周率:馬華文學的板塊與空間書寫》、《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馬華散文史縱論》、《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最年輕的麒麟:馬華文學在台灣》、《神出之筆:當代漢語詩歌敘事研究》、《鬼沒之硯:當代漢語都市詩研究》。鍾怡雯/主編一九六九年出生於馬來西亞金寶市,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元智大學中語系教授。著有:散文集《河宴》、《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野半島》、《陽光如此明媚》、《麻雀樹》;論文集《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靈魂的經緯度:馬華散文的雨林和心靈圖景》、《馬華文學史與浪漫傳統》、《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經典的誤讀與定位》、《雄辯風景:當代散文論I》、《后土繪測:當代散文論II》、《永夏之雨:馬華散文史研究》;翻譯《我相信我能飛》。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編輯體例總序 華文文學‧百年‧選 陳大為‧鍾怡雯臺灣卷序 鍾怡雯1928 賴 和 竹筢先生(節自:〈無聊的回憶〉) 1939 余若林 大都會的珍風景 1945 張我軍 元旦的一場小風波 1947 臺靜農 談酒 1949 梁容若 臥病雜記1949 琦 君 金盒子1951 尹雪曼 腳踏車的威風 1952 艾 雯 枇杷1954 艾 雯 方老教授 1956 楊 逵 我的小先生 1959 余光中 記佛洛斯特 1963 琦 君 阿榮伯伯 1963 余光中 鬼雨 1963 柏 楊 病來如山倒 1965 許達然 遠方 1965 梅濟民 挖棒槌 1969 司馬中原 野天 1971 陳紀瀅 我的母親1973 羅 蘭 好老時光1974 顏元叔 行走在狹巷裡1975 張拓蕪 細說故鄉(選五則:偏僻的三等小縣、一兩黃金二兩鹽、兄弟鬩牆、練武功只為了打架、任他荒蕪 的杉木林)1976 楊 牧 山谷記載 1976 琦 君 看戲 1976 管 管 春天坐著花轎來1978 王鼎鈞 迷眼流金 1979 張秀亞 水之湄 1983 林燿德 靚容1984 朱天心 李家寶1985 張 讓 從前 1985 梁實秋 廣告1985 梁實秋 酸梅湯與糖葫蘆1986 林清玄 人骨念珠 1986 阿 盛 二師在田1987 張曉風 你不能要求簡單的答案1988 朱 炎 娘,您又在搗鬼兒了1988 楊 照 尋親 1988 姚宜瑛 深情 1989 席慕蓉 風裡的哈達1989 劉大任 江嘉良臨陣1989 陳 列 老兵紀念

商品規格

書名 / 華文散文百年選.臺灣卷 1
作者 / 陳大為 鍾怡雯 編
簡介 / 華文散文百年選.臺灣卷 1:★本書按照散文發表的年代排序,網羅自一九二八到一九八九年發表的臺灣作家及其散文名作,從賴和開始到朱天心。一九一八年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出版社 / 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502097
ISBN10 / 9864502093
EAN / 9789864502097
誠品26碼 / 2681619744004
頁數 / 32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阿榮伯伯  琦君

如果年光真能倒流,兒時可以再來的話,我一定要牽著阿榮伯伯的青布大圍裙,在他睡覺的那間小穀倉裡,聽他講那些講不完的有趣故事。真的,我是多麼懷念著這位兒時的老伴侶。直到現在,他那慈愛懇切而堅定的音容,常常是我寂寞時的安慰,困難中的啟示。每一想起他,我就會感到做什麼事情都比較容易得多,也樂意得多了。阿榮伯伯是我家的老長工,在我心目中,他的臉容是非常逗人喜愛的。他的嘴是方方正正的,下嘴唇特別厚,一個翹翹的下巴,無論什麼時候,他都好像在笑。一口被旱煙熏黑了的牙齒露在外面,他自己最得意的是他有兩條特別長的眉毛,媽媽說他是羅漢眉,長命百歲,多子多孫。我也最喜歡他那兩條羅漢眉,趴在他懷裡時,就愛伸著兩個手指頭去捻著它完。
在祖父時代,阿榮伯伯就來了,那時他是個童工,背著書籃陪父親上私塾,祖父就是私塾的老師,所以私塾裡的情形,最是阿榮伯伯津津樂道的。
我挨了媽媽的打,逃到他懷裡求保護時,他就拍著安慰我說:「不要哭,伯伯講故事你聽,講你爸爸挨打的故事給你聽。」我睜大了淚汪汪的眼睛,望著他打皺的臉,兩手捧著他滿是鬍鬚的腮,滿心的委曲就好像沒有了。
阿榮伯伯告訴我爸爸小時很頑皮,在學校裡領著一班孩子鬧,氣得爺爺把他關在黑屋子裡餓了一整天,也沒個人敢代他求情。因為婆婆死得早,所以爺爺常常罵爸爸是有娘生沒娘管的,直罵得爺爺自己留出了眼淚,爸爸也哭了,父子倆又抱著在一個被窩裡睡著了。可是爸爸在十一歲以後,就好像換了一個人,變得一本正經的大人氣了。那時爺爺害了氣喘病,整夜靠著睡不下去,爸爸就在旁邊揉胸膛倒茶。聽人家說只有鴉片治得好,他一個人冒著風雨跑七八里山路去問人家要了點鴉片來給爺爺抽。他又在半夜起床,燃上三支香,在天井裡跪下暗暗祝告,用刀子割下自己手膀上一塊肉,熬了湯給爺爺喝,可是爺爺還是沒有健康起來,爺爺死的時候,爸爸還只有十四歲呢!
阿榮伯伯的眼睛潤濕了,因為他是非常愛爺爺的。我想起爸爸那樣小年歲就沒了父親,心裡不覺也難過起來。我說:「爸爸倒是孝順兒子呢!」阿榮伯伯摸摸我的頭說:「可不是,所以你一定要作孝順女兒,好好聽爸媽的話,別惹他們生氣。」
阿榮伯伯說什麼我沒有不聽的,我點點頭答應以後一定要做個孝順女兒了。爸爸有時是一個相當嚴肅的人,對我嚴,對阿榮伯伯也很少有笑容。我幼小的心裡時常想著爸爸對阿榮伯伯未免也太冷淡了,可是阿榮伯伯就從來沒為這生過氣。「你爸爸說我百樣都好,」他噴著旱煙笑嘻嘻地說:「就是愛摸幾副牌九不好,摸得連個老婆都討不起。誰叫我這樣不爭氣,也難怪你爸爸不高興,他心好,他勸我不少次了,每回聽了他的話我都想以後再不賭,可是過一兩天又癢了。」
真的,阿榮伯伯就是好賭錢,逢年過節爸爸特別給他十幾塊銀洋錢,許他痛快的賭幾天。平常時候,只要不是刈稻收租的忙月,他也要偷偷地摸出去賭到深更半夜才回來,媽媽就是他唯一的財神爺,否則他是輸得連一雙草鞋也買不起了。他的賭給了我不少快樂,因為只要媽媽高興的日子,我就可以跟了阿榮伯伯,坐在他懷裡,看著他們呼么喝六地,又吃又玩好開心。
有一個清早,我因阿榮伯伯頭天晚上沒帶我去,心裡生氣,噘著嘴問:「阿榮伯伯,糖果呢?」「還有糖果?輸光了。」他也噘著嘴說。母親笑嘻嘻地又在他粗布口袋裡塞進兩塊洋錢說:「阿榮伯伯,快去翻翻本,討個老婆吧!七老八十的了,總要個人送送終呀!」阿榮伯伯親了我一下說:「小春,今晚可要帶你這個小財神去翻本了。」
夜裡下著大雪,阿榮伯伯把我揹在背上,撐著一把大雨傘,輕悄悄地從後門走出去,反過手來把門閂帶上一半,就哼著小調兒走過竹橋到阿金嫂家去。西北風吹得冷,傘背上背雪壓得沉甸甸地,我一雙手插在阿榮伯伯寬大的衣領子裡,暖烘烘地一路到了阿金嫂茅屋裡,幾個人已經圍著賭了。阿榮伯伯坐下來,我坐在他膝頭上,手裡摸著骰子,嘴裡塞著糖果,看阿榮伯伯純熟的手法把兩張牌捧到自己的鼻子尖下一分,啊呀!長三板凳,輸了。阿榮伯伯沒奈何把一塊白花花的洋錢拿出來,換成三百個銅子,一下子就出去了幾十個。第二次分牌時,我把阿榮伯伯的兩張牌捏在手心裡,偷偷一看,虎頭梅花,糟,又輸了,等大家都放好錢,我慢慢兒把手心伸開來。
「呶!梅花一對,我們贏了。」我喊。
阿榮伯伯瞇著老花眼睛看了半天,可不是梅花一對,這一下他樂了,伸手把桌面上的錢都摸過來,我心裡著實高興,因為我幫了阿榮伯伯一個大大的忙。回來的路上,我抱著他的脖子輕輕地說:
「阿榮伯伯,今晚你發財了,你要謝謝我喲!」
「小寶貝。你說你要吃什麼?」阿榮伯伯摟得我更緊些。
「阿榮伯伯,你知道你是怎麼贏的嗎?」
「運氣好,牌風好呀?」
「不是的,那一張梅花是我換的。」我湊在他耳朵上說。
「小春,你這個搗蛋孩子,你怎麼好做這樣的事?賭了這麼多年,那個不知你阿榮伯伯輸也輸得硬朗,偷牌換張的事是不做的,小春你這孩子太害人了!」在雪光裡,我看見阿榮伯伯拉長了臉,我從來沒有看見他這樣生氣過,我急哭了!
「阿榮伯伯,下次再也不敢了,我是想幫你忙啊!」
「好寶貝,不要哭,我沒有怪你,明天我把錢算還給他們就是了,你要知道,你爺爺和爸爸都對我好,他們就是不喜歡我賭,如果在賭的上面再做些不正當、不光明的事,那更對不起你爺爺和爸爸了。」
「阿榮伯伯,那麼你以後連賭也不要再賭不好嗎?」我說。
他想了半晌說:「好,我聽你話,一定戒賭。」
我們一路說著話兒回來,到後門口,阿榮伯伯伸手進去拔門閂,門已落了鎖,再也拉不開,後院那麼大,再高聲喊門也不會聽到。雪越下越大,我鼻子耳朵都凍僵了。
「阿榮伯伯,我凍死了。」
「一定是被你爸爸看見了,才叫他們關上的。」
「怎麼辦呢?」我怕爸爸打,心裡更著急。
「不要緊,我們還是回到阿金嫂家去躲一夜,天一亮就溜回來。」
我無可奈何地又被他抱回阿金嫂家哩,阿金嫂把自己的臥房讓給我們。我躲在僵硬的被子裡,偎著阿榮伯伯暖烘烘的身子,聽茅屋上淅淅瀝瀝的霰子聲,從窗子縫裡鑽進來呼呼的風聲,一種家裡睡覺時從來沒有過的新鮮滋味縈繞著我,我斷斷續續做了不少驚險奇怪的夢。天快亮時,我搖醒阿榮伯伯說:
「阿榮伯伯,這地方真好玩,很像老師講給我聽的魯賓遜漂流記的小房子。」
「什麼漂流記?」
「就是說有一個人給大風浪飄到一個孤島上,島上什麼也沒有,他就仗著他自己的本領要起房子來住,他很能幹,樣樣都是自己發明的。」
「這倒是很好,小春,人是說不定的。要是有一天你也是一個人跑到一處陌生地方,沒有人看顧你,你也要自己看顧自己的,你會嗎?」
「我想我會的,不過我不願意這樣,至少你,阿榮伯伯,你總要伴著我的。」
「我年紀大了,你還這麼小,你爸爸媽媽年歲也會老的,將來你總要自己撐天下的,小春,記著阿榮伯伯的話,要自己撐天下。」
我緊緊抱著阿榮伯伯的手臂,幼小的心靈裡彷彿已感覺到人世將會有許多艱難困苦,而阿榮伯伯的手臂彎就好像是我的安全港。
「阿榮伯伯,你真好,我長大了到那兒都要你作伴。」
「傻孩子,這是辦不到的,就連你自己的爸媽都不會一輩子伴著你,你一定要學得能幹點,要樣樣自己來。」
「哦!」我感到有點渺茫,我還是緊挽著他的手臂。
那一幕情境,深深地印在我腦海中,這許多年來,遇到困難時,我都彷彿挽著阿榮伯伯的手臂,那一隻溫暖壯健的手臂給了我不少力量。
阿榮伯伯到四十歲還沒娶親,他跟我媽媽說:「你說我多子多孫,我到現在卻還是個光老頭兒。」媽媽笑著逗他:「阿金嫂不是挺好嗎!她丈夫死了三四年了。」阿榮伯伯嘆口氣說:「好是好,只怕她嫌我窮。」其實阿金嫂可沒嫌他窮,她倒是真心喜歡著阿榮伯伯,經媽一說,事情就成了。阿榮伯伯四十一歲做新郎,娶了阿金嫂,媽就讓他倆口子都住在我家裡了。
阿金嫂從前夫那兒帶來一個五歲的女孩子,一年以後,跟阿榮伯伯又生了一個女孩子,阿榮伯伯卻整天把大女兒捧著騎在肩胛上。他告訴我媽說:「二女兒有娘疼,大女兒沒爹了,得格外疼她些。」她兩個女兒種牛痘的時候,媽媽送了些香菇給她們吃,阿金嫂卻把香菇蒂摘下來給大女兒吃,留著香菇給二女兒,這事件,著實挨了阿榮伯伯一頓教訓,說她太偏心,太不懂得做娘的道理了。
我家每年夏秋兩季收租穀,爸爸總讓阿榮伯伯一同去,因為他慷慨和氣,又能體諒爸爸的意思,絕對不會以勢凌人,佃戶們個個都歡迎他。他回來的時候,收的租穀都只有七八成,長工們愛在父母親面前說他愛戴高帽子,拿主子的穀子來做人情,可是爸爸說:「你們不懂得,他收得比十成還多哩。」
阿榮伯伯不認得多少字,可是在我心目中,他是個最淵博的歷史家,哲學家。他知道的事真不少,他還會畫一手的「毛筆畫」。這是我給他取的名兒,因為他拿起什麼破毛筆就能畫,畫桃園三結義,趙子龍就阿斗,陳杏元和番,畫得栩栩如生。
他畫了,再指著一個個故事給我講,那些故事,我都聽得爛熟了。
「忠孝節義是做人的大道理!畜生也知道這個道理呢!不信,你看狗多麼忠,主人再打牠,牠也不咬。羊是跪著吃奶的,老虎只認一個丈夫。馬呀,你問問你爸爸吧!你爸爸有一匹好馬,除了他自己,什麼人騎上去都會給翻下來。」
這是他一本正經和我說過好幾次的話。他還說:
「你長大了要做個大人物。」
「可是我是女孩子呀!」
「女孩子就做不了大人物嗎?花木蘭是大人物,秋瑾也是大人物。」
「我不喜歡做武的,我要做文的。」
「做文的就做昭君娘娘,做孟母。」
做什麼我都很渺茫,因為我覺得自己實在太小了。
阿榮伯伯生長在樸實無華的鄉村裡,受了我祖父德性的薰陶,他是個真正善良純樸的農民。他天生仁慈慷慨樂於助人的性格,也給了我幼年時不少的啟迪。長大以後,我益發的感謝他,懷念他。可是抗戰勝利以後,我回到故鄉就不能再見他的慈容了。阿金嫂亦已老態龍鍾。阿金嫂告訴我阿榮伯伯在吃了六十歲生辰的壽麵後,第四天就無疾而終了。阿榮伯伯已享有花甲之年,雖不能說「仁者不壽」,可是如此一為仁慈的老人,希望於久別歸來後,再見他一面而不可得,我心中該是多麼哀痛。我默默地從雙親的墓園走到他的墓上,幼年時偎依在他懷裡他對我說的話,又響在耳邊「我年紀大了,不能一輩子伴著你,你爸媽也不能一輩子伴著你,記住我的話,你一定要學得能幹點,要自己撐天下」。

作者簡介
——琦君(1917-2006),浙江永嘉人,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教於中央大學、文化大學等校中文系。榮獲文協散文獎章、中山文藝獎、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資深作家敬慰獎」、總統府二等卿雲勳章。《鞋子告狀》榮獲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此處有仙桃》榮獲國家文藝獎。著有《母親的金手錶》、《水是故鄉甜》、《萬水千山師友情》等散文及小說、兒童文學等書四十多種,曾被譯為美、韓、日文,極受海內外讀者喜愛,旅居美國多年,返臺定居,二○○六年六月七日病逝,享壽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