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永不落下 (附CD) | 誠品線上

幕永不落下 (附CD)

作者 李家同
出版社 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幕永不落下 (附CD):◎聯合推薦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幕永不落下》有聲書(附CD),李家同教授親自現「聲」,為您朗讀書中動人故事。李家同教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聯合推薦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 《幕永不落下》有聲書(附CD),李家同教授親自現「聲」,為您朗讀書中動人故事。李家同教授最發人深省的好書《幕永不落下》加入新文章,由九歌改版發行,並附上恩佐的精美插畫。 《幕永不落下》,經典永不褪色。李家同教授說:行善,「沒有台上台下,沒有前台後台,要演這個角色,幕就會永不落下。」李教授的文章,不論是他親身體驗,或是將人物放在社會的洪流中,使其因愛心而擴大,因真誠而溫馨感人,獲得社會各階層的共鳴,就像親手灑出一粒粒愛的種子,無時無刻,不在發芽抽長。 →《幕永不落下》影像試看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凡購買限量簽名精裝版,即送恩佐繪圖筆記本乙本 (以上照片僅供參考,贈品以實物為準。本贈品不能折抵現金。誠品公司保留隨時更換等值贈品之權利。) 本書附有聲書CD,李家同教授親自現「聲」,為您朗讀書中動人故事。 【推薦曲目試聽】 第六個故事 難忘的聖誕夜 (試聽)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家同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現任暨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訊管理學系、生物醫學研究所、通訊工程研究所教授。他特別關懷弱勢族群。曾擔任台北監獄與新店軍人監獄義工,目前仍為台中啟明學校和新竹德蘭中心的義工,教孩子數學與英文。他的文字深受許多讀者喜愛,溫暖人心,每一本都是各大書店的暢銷書。重要職務: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教務長與代理校長,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榮譽:國科會連續五屆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學術獎、侯金堆傑出學術獎、中華資訊學會榮譽獎章、斐陶斐榮譽學會傑出成就獎。主要著作:《跟著李伯伯學英文:Page 21》、《第21頁》、《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鐘聲又再響起》、《一切從基本做起》、《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等。 ■繪者簡介恩佐出生於台南,目前定居台北。大學唸的是新聞,目前是全職圖文作者。28歲開始創作,作品散見於各刊物。著有圖文作品《海豚愛上熱咖啡》、《因為心在左邊》、《最遠的你最近的我》、《一年甲班34號》、《幸福練習簿》。其他插畫作品:《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第21頁》、《禮物》等等。

商品規格

書名 / 幕永不落下 (附CD)
作者 / 李家同
簡介 / 幕永不落下 (附CD):◎聯合推薦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幕永不落下》有聲書(附CD),李家同教授親自現「聲」,為您朗讀書中動人故事。李家同教授
出版社 / 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4444601
ISBN10 / 9574444600
EAN / 9789574444601
誠品26碼 / 2680302645000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多年來,李家同教授的文章,感動了社會各階層的讀者。他以悲天憫人的胸襟關愛弱勢族群,反對戰爭,書寫普世價值;他用感性的人物,佐以純真、質樸的幽默文字,描繪一篇篇動人的故事,表現理性的正義與和平,讓人深刻感受到他對生命的熱愛與人性尊嚴的維護。


十多年前,在報端初閱李教授的文章,他說,「平時都在為我們自己忙碌,我們實在應該抽點時間,想想陌生人,一個人如果成天只想到自己,一定煩惱很多,而且也一定不會有太多的快樂。」這樣的簡明扼要,再想到他身為大學校長、教授,接觸的都是社會菁英分子,他筆下的人物卻都是窮困的、缺乏奧援的族群,深深覺得這樣的文章,正符合九歌出書的理念--以文字傳播愛與信心,遂致電時任暨南大學校長的李家同教授邀稿,表明出版意願。由於李教授四方邀稿不斷,希望我能以書面說明,就這樣開始與李教授的文字緣。


這是一九九八年的事,進入新世紀,台灣走過九二一大地震、政黨輪替,社會紛紛擾擾,李教授除繼續書寫「愛人如己」的動人篇章外,也不時看到他在報紙「民意論壇」等版面,理性的對當代教育政策、文化現象、第三世界貧窮問題等提出讜論,真可說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一直留意李教授的文章,並且一篇篇剪存,直到二○○六年,終於如願出版李教授傑作《第21頁》。


早在二○○○年,九歌原可出版《幕永不落下》,但李教授有意協助年輕人創業,致失之交臂。時隔七年,重回「九歌文庫」,細讀書裡篇章,更覺好文章經時間的淘洗,更顯清明有味,小中見大。很多作品具有雙重或多重意義,發人深省。他傳播希望傳播愛,筆下的人物,是社會的底層無法發聲的一群:受刑人、小乞丐、流浪漢、老兵等。在〈打不通的電話中〉他以親身經驗,充分體現「施比受有福」的真諦,人真正需要的是關懷別人,而不是等待別人關懷,正如〈吳教授的欲望〉一文中,揭示人都有「愛人的欲望」,只有滿足這樣的欲望,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李教授的文章大多以第一人稱書寫,文中的「我」是大學校長、教授,似乎每篇故事都是他親身體驗,像〈棉襖〉中的兩位老兵,一位是他學校的工友,另一位則是他受託去尋找的陌生人,彼此素昧平生,因為戰爭,卻必須以性命相搏。李教授以小人物、小故事抨擊大時代戰爭的殘酷與無情,但在文章結束時,他卻讓讀者看到,沒有戰爭的年代,生命是一片光明。他們也許會在張惠妹的演唱會或半導體的會議中見面,而不是在寒冷的戰場上相遇。他沒有譴責,卻以兩位老人一生的愧疚,一件棉襖,串起陌生人之間的大愛。


為文呼籲之外,李教授身體力行,在〈我的義工經驗〉中,看他娓娓道出自己從大學就開始從事義工服務,這也呼應了書中〈讀者〉一文。這位工人「讀者」是李家同年輕時作義工服務過的受刑人,暮年相遇,彼此沒有說破,只有當年的手勢,透露曾經相識 ,李教授喜歡的推理小說趣味,在本篇顯露端倪。


李教授奉行德雷莎修女所說:「愛的種子,必須親手撒出,而且是每一粒。」所以,他到「德蘭兒童中心」教英文,也到台中啟明中學教全盲的學生,付出時間之外,他更將版稅收入捐獻出去,像《第21頁》銷售超過十萬本,版稅全數捐出。


正如他在《幕永不落下》中所說:行善,「沒有台上台下,沒有前台後台,要演這個角色,幕就會永不落下。」李教授的文章,不論是他親身體驗,或是將人物放在社會的洪流中,使其因愛心而擴大,因真誠而溫馨感人,也將一直獲得廣大讀者群的共鳴,就像親手撒出的一粒粒愛的種子,無時無刻,不在發芽抽長。

前一陣子,因為處理震災的事情,我飽受攻擊,心裡當然很不舒服,非常希望別人來安慰我。夜深人靜,我更是常常打電話找人聊天,如果人家乘機安慰我幾句,我就感到非常舒服。


今天早上,我從暨南國際大學的校長宿舍開車去行政大樓。到達行政大樓的時候,發現大樓的門沒有打開。我看了一下錶,是早上七點半,也難怪那位每天來開門的工友還沒有來,可是我有一點訝異為什麼報紙也還沒有送來。


我用刷卡進入了行政大樓,在辦公室裡辦了一些事。一小時以後,我發現大樓裡仍然安安靜靜地,怎麼會呢?通常到這個時候,行政大樓裡已經很多人了。我的秘書是從不遲到的,我的那位工讀生也從不遲到的。我等到了八點三刻,大樓裡仍然不見人影。我從窗子望出去,整個校園裡不見一個人影,也不見一輛車子。最奇怪的是:大門口的國旗也未見升起。我決定去看個究竟。我走出我的辦公室,到大樓的各處去張望一下,發現整個大樓裡沒有一個人。


我開車到了學生宿舍,宿舍的大門是關著的,可是也是虛掩而已。我進去了,發現整個學生宿舍人去樓空,每一張床上都沒有任何被褥;電腦、書籍、網球拍也都不見了,每一間寢室的櫃子裡都空空如也。走出宿舍,我發現停在宿舍門口的腳踏車、機車和汽車都不見了。


我到各個教學大樓去張望一下,每棟大樓前面都沒有一輛車子,我所能看到的只有一大群白鷺鷥。現在已是早上九點了,可是每間教室裡都是空的。


我去大門口的警衛室,發現那裡也是大門緊鎖。難怪國旗沒有升起來,可是我記得昨天我開車進校門的時候,還有一位警衛和我打招呼的。


我忽然想起來,昨天晚上我回校園的時候,有一位老師的太太和我揮手致意,我趕緊開車到老師宿舍區去。令我感到好可怕的是:宿舍前一輛汽車也沒有。昨天晚上我還看到一大排車子停在那裡的,我還記得有很多小孩子在宿舍前面玩耍。現在,那些孩子也不見了,整個宿舍區看不到一個人影。


我只好回到我的辦公室去,在辦公室裡,我越來越難過。即使我處理震災處理得不太好,同學、老師和同仁們也不該這樣無情無義地對付我。現在已經是九點半,我決定打個電話給一位老朋友,希望他能安慰我幾句。我拿起電話聽筒,卻發現沒有表軌聲。我試了好幾次,都是如此。


打開收音機,沒有任何電台可以聽。
打開電視機,沒有任何電視台可看。
我當時願意以我的一切來換取別人給我的一點安慰,可是顯然不可能了。


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我想起我們學務處裡的一位職員,他的房子全垮了,八百萬的家產一夜之間泡了湯,他自己也是從瓦礫堆中爬出來的。我想他一定也渴望有人安慰他,可是我一直因為事情太忙而沒有親自去安慰他。經過今天早上的經驗,我更了解他的心情。我決定打個電話給他。


我伸手去拿電話筒,猶豫了一下,電話是不是會依然不通?可是,我仍然要試試看。令我驚異的是:電話通了。我的同事正準備開車來上班,他對我的關心,感到十分的快樂。


我又想起一位學生,他的媽媽病重,我決定打個電話去問他情形如何。這一次,電話又通了。就在我結束通話的時候,一位工讀生走了進來。我對他說:「小子,你難道不知道現在已經十點了嗎?」我的工讀生一臉困惑的表情。他指著牆上的鐘,對我說:「李校長,您說什麼?」我回過頭去,發現只有七點半。我站了起來,從窗子看出去,發現國旗已升了起來。校園裡有一些汽車和機車開來開去,也有一位身體強壯的男生在慢跑。


我抓了那位工讀生,叫他陪我去學生宿舍區,發現宿舍裡大多數學生在呼呼大睡。已經起來的同學紛紛和我打招呼。我又跑去找警衛,他們歡迎我進去喝茶。我去老師宿舍區,看到好多老師們正在送孩子上學,有一位老師太太還請我進他們家去吃早餐。


我的工讀生完全不懂這是怎麼一個事。我無法告訴他我的經驗。他太年輕,不會懂的。我決定將我這個神奇的經驗寫下來,將來他如果有一天渴望別人安慰他的時候,很可能發現電話不通,好友盡去,他不妨想想別人的不幸遭遇,而且設法去安慰別人。到那個時候,他會發現電話通了,好友也都回來了。

鎖是用來鎖最珍貴的東西的。
我的好友老蔣有收藏的癖好,從小就如此,他的事業相當不錯,收藏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值錢。每次到他家去,總會發現一些他的珍品,我對這些東西一竅不通,必須由他解釋。我記得他曾給我看把扇子,對我來講,這把扇子實在貌不驚人,後來才知道,扇子上的字是和珅這位大奸臣親筆寫的,當然有所值了。


老蔣並不炫耀他的財富,他只是喜歡這些有價值的古董,他太太對這些東西也沒有什麼興趣,他的獨生兒子在輔仁大學社會系畢業,他知道這些古董的價值,可是並不想擁有這些東西。


老蔣的古董大多存放在保險箱裡,家裡客廳裡展示的只是一小部分,當然這個玻璃櫃是上鎖的,而且有一套保全系統,每次他要將任何一件古董拿出來給我們看,都必須先解除保全系統,然後用鑰匙打開鎖。


昨天我又去找老蔣聊天,聊了一陣,我問他,你家裡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他眼睛一亮,帶我走進了他的廚房,在廚房裡,有一大片的櫃子,每一扇櫃子的門都不上鎖,唯獨有一扇門上了鎖。顯然裡面藏了一件珍貴的東西,可是有什麼珍貴的東西會要放在廚房裡呢?


老蔣拿出了鑰匙,打開了鎖,從裡面拿出了一個大大的罐子,罐子打開,裡面放的是白米,我們平時吃飯的米。


為什麼這罐如此不值錢的米如此珍貴呢?原來老蔣的兒子參加了台灣派駐到高棉的和平團,和平團的服務對象全是最窮的人。有一次,他兒子送了一袋米給一位可憐的寡婦,這位婦女的住處簡陋到了極點,沒有水,沒有電,只有一張床放在泥地上。婦人拿到了米,高興極了,將米藏到了床底下,老蔣兒子問她:「太太,妳還需要什麼嗎?」婦人一直不願啟口,最後,她說了,她要一把鎖,因為她家裡已經有值錢的東西了。


老蔣兒子的信改變了老蔣的想法,他要時時提醒他自己,世界上有多少人連飯都沒有得吃,因此他將他的米上了鎖,每天燒飯,必須開鎖才能拿出米來。他希望他的子子孫孫都不會忽略一件事:對很多窮人而言,米是最珍貴的東西。


我很欣賞老蔣的想法,看來他的兒子是不會看到那些曾經被老蔣上了鎖的珍品了,可是一定有更多的窮人家庭會要上鎖了。


--原載八十七年十一月《張老師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