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編輯臺: 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 | 誠品線上

入侵編輯臺: 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

作者 簡余晏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入侵編輯臺: 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臺灣第一本,來自媒體現場的中國威權觀察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李酉潭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傳播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臺灣第一本,來自媒體現場的中國威權觀察紀錄|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 李酉潭 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傳播學苑第九暨第十任院長 林元輝 ───────────────────誠心推薦文 日本資深媒體人 矢板明夫 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 沈伯洋 資深媒體人 鄭弘儀 ───────────────────震撼推薦 當臺灣藝人拚命道歉.揮舞五星旗 當五毛小粉紅奔波一個又一個網路戰場 在解放軍登陸前,臺灣已面臨無所不在的混合戰- 從認知開始,動搖國本! 本書大方向為探討的威權政體如何對民主政體發生影響,亦即是不是會出現「威權國際擴散」(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authoritarianism),當烏俄戰爭已然發生,面對大國競逐夾縫中的臺灣,其實,早已面臨中國威權之擴散。 本書試圖略述民主與威權兩政體近年來的制度及歷史資料的研析,以及威權及民主國家這些年來新聞自由的變化,威權政體似乎已從政治、經濟建立一個依賴結構,從而影響民主自由的鄰國。另一方面,類似上個世紀的民主輸出,威權國家是否仿效當時的民主強國利用經濟力量要求威權國家民主化改革的模式,透過經濟力量影響民主鄰國認同威權,透過政、商以及國族認同者,找到民主國家在地的企業、政黨、新聞界等成為威權力量的在地協力者,影響民主政府及媒體企業,達到對新聞自由的干預? 特別的是,從一般民眾最易被影響之媒體出發。作者的訪談對象皆為媒體界從業人士,由於筆者本身長期從事媒體工作,儘管在資料呈現上是以訪談的方式,但實際交往的過程中偏向以同為媒體人之間相互就特定議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臺灣當前現況的對話性質。換句話說,在蒐集訪談資料的過程中,並非單純以研究者、受訪的身分進行,更多是以同屬媒體圈的同業人士做對話來操作,比起單純的訪談,透過同屬一個社群的角色扮演,可以從中得到較為深層、一般不外顯的真實資訊。 民主國家具有多元開放的特質,但是,民主國家的新聞自由會不會因為他國威權滲透,反而成為穿透點?威權政體一向視媒體為「宣傳工具」,威權政體透過媒體滲透,進一步影響民主國家的新聞自由? 本書以臺灣為主體場域,以綜合戰的媒介領域及新科技社群網路為觀察變項, 探討臺灣遭受威權國家(中國)的侵蝕滲透情況。具體來說,係結合認知作戰的理論觀點,以及媒體如何被外來力量影響的幾種有效途徑,探究臺灣的媒體自由情況,以理解威權滲透到臺灣新聞界程度為何,並提出防衛手段。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余晏作者/簡余晏出生於南投、成長於臺北市。知名媒體人、歷任多家媒體機構,曾任臺北市議員、臺北市觀傳局長,長期關注臺灣與國際輿論戰議題。現任職於臺灣觀光協會,持續推動臺灣於國際之能見度與曝光度。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臺灣民主的威脅-敵視民主的強大鄰國與在地協力者 李酉潭 推薦序|被入侵的,豈止紅藍統媒! 林元輝 作者序|捍衛臺灣新聞自由,即是捍衛民主 簡余晏 前言 扭曲的新聞自由 一、從香港媒介的寒冬談起 二、民主VS非民主的前哨戰 第一章 輸出「中國價值」的大國崛起 一、中國威權如何影響世界 COLUMN 從「臉書帝吧」看紅色入侵 第二章 已開打的混合戰 一、網軍進攻中 二、YOU ARE WHAT YOU SEE 三、定義「新聞自由」 PLUS資深媒體人訪談紀錄摘要1 第三章 撼動世界的「中國因素」 一、回歸的俄羅斯與崛起的中國 二、大撒幣下的媒體都姓黨? 三、六一三九八部隊 PLUS資深媒體人訪談紀錄摘要2 第四章 臺灣媒體自由的挑戰 一、從三中集團看起 二、媒體成為傳聲筒? 三、以商逼政的現實 四、不再報導法輪功的媒體人 五、小粉紅趕往戰場中 六、從國產疫苗論戰談起 COLUMN 來自北約的真實之聲 第五章 臺灣需要自己的塔林手冊 一、來自中國的滲透 二、臺灣,民主世界的金絲雀 三、維護新聞自由 COLUMN 入侵臺灣的「疑美論」資訊戰 第六章 給下一輪民主漲潮的備忘錄 一、立法保障 二、抵抗假新聞 三、鞏固臺灣的民主社會 結語 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入侵編輯臺: 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
作者 / 簡余晏
簡介 / 入侵編輯臺: 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臺灣第一本,來自媒體現場的中國威權觀察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李酉潭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傳播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076996
ISBN10 / 6267076997
EAN / 9786267076996
誠品26碼 / 2682373465006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被入侵的,豈止紅藍統媒!

簡余晏是政大新聞系低我十四屆的學妹,也是南投縣同鄉。她生在草屯,長在臺北,草屯簡是大姓。早年南投全縣只有埔里、竹山兩所高中,縣內有志子弟都外出升學,近取臺中、彰化,遠赴臺北。她小學就在臺北念,可見大姓家世底氣。

同系同鄉,前無過從,不具實質意義。開始留意她,是忝任政大新聞系在職專班入學口試委員,閱其履歷,知曾任職《聯合晚報》主跑民進黨新聞。我出身同報系,深知其意味。

後來她競選臺北市議員,林某平生第一筆政治獻金就捐給她,前此無意義的漸起意義。她市議員服務處歷任辦公室主任,也是我推薦新聞系後期學妹去支援和學習。

本來以為她從政不回頭了,沒想到會回母校投考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班,而且修成正果,殊為不易。此書就是博士論文改製付梓。

我忝任其論文計畫與學位口試委員,求序於我,於公於私,不便推託。應允後才體會日治時代本島三大詩人之一胡殿鵬(1869-1933)受連橫(1878-1936)託為《寧南詩草》撰序,遲遲無法交稿的心境。

容我直白以誠:其論文原計畫比較中國威權擴散如何影響臺灣,與俄羅斯威權擴散如何影響拉脫維亞,憑以論威權政體如何影響第三波民主國家。無視臺灣有數百萬人認同中國之傳統,拉脫維亞也有近三成俄裔人口,中國能影響臺灣的銳實力,於韓菲等國未必有效;同理,俄羅斯的假新聞資訊戰,對立陶宛作用就遠不如拉脫維亞。臺拉兩國與中俄的關係,不能代表第三波民主國家與威權國家的關係。臺灣與拉脫維亞各有特點,應該收進問題意識,惜付闕如。

何況比較研究,只比拉脫維亞與臺灣就可以嗎?中俄難道沒差別不須比較?時間有限,本就不利於跨洲跨國研究;所謂比較,也不見得能建立通則,意義不大。

原命題大而無當,難免備多力分,可見初入門研究生通病。切磋過程,我鼓勵她善用在新聞圈之見識與人脈,加以熟悉臺灣草根人情,好好研究中共如何滲透臺灣媒體與言論,就功德無量,威權政體如何影響第三波民主國家也者,期諸未來。

余晏從善如流,所以能於有限餘時內有具體成果,殊堪欣慰。

林某退休前承乏學術行政工作十年,看多了頂尖大學競爭資源,迷信SSCI和各種I論文的弊端。不乏特聘教授,甚至講座教授,標榜有幾十百篇I期刊論文,卻整理不出一本有系統的書,未見創發理論,也未能解決實際問題,徒啃蝕國家資源,如書海蠹蟲,無補於世。余晏此作倖免於是,可為學術解決社會問題的範例。

瑞典哥德堡大學近期發布V-Dem(Varieties of Democracy)2022年報告,指臺灣蟬聯十年,是境外假訊息最頻繁入侵的國家。所謂境外,來源不言可喻。

中國對臺灣,早祭「超限戰」,即以武力為後盾,無限方位施壓。禁止進口臺灣農漁產品是,策動宏都拉斯與ROC斷交也是,時時刻刻認知作戰更是。戰機頻繁擾臺,則是耀武揚威。

1945至1949年間,中共以「反飢餓」、「反內戰」、「反美帝」、「向砲口要飯吃」等口號攻垮國民黨。一兩年來,國內反對勢力頻打缺疫苗、缺電、缺水、缺肉、缺蛋、缺錢,與當年中共黨人及其附隨高喊「反飢餓」如出一轍;批評執政黨購買武器、恢復役期以備戰為挑釁,也如當年叫囂「反內戰」;攻擊美國是破壞世界和平的影武者,一如當年詛咒「反美帝」;呼籲不要軍購,不要備戰,要買營養午餐、買雞蛋,要社會福利,要現金,甚至要投資解決極端氣候,又如當年「向砲口要飯吃」。在在可見中共舊劇本的套路,更見不乏藝人、網紅、立委、退將、學者配合演出。

更嚴重的是社交媒體和網路平臺時刻有假消息流竄,不乏幾近第五縱隊的網紅大放厥詞,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甚至號稱賴清德後援會及蔡英文後援會的形形色色非官方粉專,小編竟是中國人。

網路媒體《端》素有口碑,今年一月中有專題報導,揭發滑TikTok與小紅書已是臺灣青少年每日的生活「儀式」,而且為了有更多話題與「共感」,早習慣「一起觀看」TikTok小短劇,成新世代共享的記憶。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專欄作家特納(Janice Turner)今年3月15日發表旅臺速寫,提到下榻飯店某經理很震驚不到20歲的兒子竟從TikTok學會唱中國國歌。經理兒子不認為中國是威脅,還想到對岸念書。

這些就是今日臺灣社會的日常。《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21年5月1日在領袖版推出一文,稱臺灣是當今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但大部分國人好像泡慣熱水的青蛙,無感於時時刻刻有凶狠的認知戰。

傳統媒體也是認知作戰的重要戰場,本書即專注研究中國威權如何滲透臺灣媒體,威脅我們的新聞自由。

所謂如何,有待讀者開卷過目,拙序不便多及內容破哏。但想強調:此書是國內第一本掀開中國威權滲透臺灣媒體、打擊我們新聞自由的學術著作,受染指披靡的,也不限於所謂紅藍統媒。

此研究動用了訪談法。一般學者訪談研究對象,容易淪入攻防態勢,難以鞭辟入裡;余晏出身記者,新聞工作年資匪淺,與坊間媒體諸多管理者有同業甚至同事之誼,可突破對話的攻防模式,進入同業一切好說也實說的順境,所以能挖出深層少透露的真實資訊,是本書可貴處。

本人看過此研究論文原始計畫、學位口試本、論文定稿本,以至如今書稿本。學術論述不免抽象無趣,機械化的學術論述最後竟有可口扮相,有幸見識了專業編輯的神奇功夫,也忍不住要喝采一聲。


林元輝(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傳播學院第九暨第十任院長)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捍衛臺灣新聞自由,即是捍衛民主!

最近的新聞愈來愈魔幻!臺灣的小學生出現在中國兩岸一家親的春節節目唱歌,居間協助者竟為媒介;荷蘭《人民報》前駐中記者弗拉斯坎普(Marije Vlaskamp)撰文指控,遭中國人士設局誣陷為恐怖份子,過程驚心;不只如此,香港記協證實多家新聞機構記者近日同遭跟監,危及人身安全……上述影響新聞自由的案例,均指向「中國因素」。
因為中國的影響,媒介成為學童向威權輸誠的幫凶?荷蘭記者只因採訪中國議題便遭威脅,香港不只記者人人自危,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至今仍身陷囹圄。每年五月三日為世界的「新聞自由日」,新聞自由本是民主社會的第四權,記者因此被稱無冕王。但,在威權與民主對戰的自媒體時代,究竟誰有能力主導大眾傳媒?是閱聽人、報老闆、記者與守門人?或者,竟是中國官員能主導影響?威權政體透過什麼管道與手法影響民主社會的媒介?如果威權國家能伸手進他國,那麼,民主臺灣的「新聞自由」與往昔相比,是進步或倒退?
為了尋找答案,筆者近年走訪以色列軍方電臺、巴勒斯坦官員、拉脫維亞的「北約戰略傳播卓越中心」等,也逐一訪問新聞界資深媒介工作者、兩岸新聞參與者。討論主題從強國弱國的資訊戰策略,威權擴散對他國的滲透,再聚焦到中國威權對臺灣新聞自由的影響。受訪者多為媒介人士,本書整理了這些年的對談,書寫為威權與民主間的新聞故事。
當年曾有電視臺購買臺劇《霹靂火》在中國播出,雖然播出前依慣例會將中國政權不喜歡的內容剪掉,沒想到,男主角秦揚說了一句:「臺灣是一個民主的國家」,這句話意外沒有刪除直接播出,導致電視臺幹部遭約談,買片及審片的人全都受調查,險些惹上牢獄之災,最後電視臺被嚴重警告再犯即「撤照重懲」,事後,該臺決議今生再也不買臺劇。
「沒有新聞自由的中國來給臺灣媒體人好處,記者就是他養的,你的新聞就姓黨!」這是為五斗米折腰的媒體人之悲哀,受訪名嘴提到,原本本土廣播電臺這些年竟改播中國歌曲,主持人時常就念念中國提供的稿子,甚至,他親眼看到統一促進黨精神領袖白狼走進本土電臺大談特談。早年,一兩百萬元可以草創一個地下電臺;沒想到現在中國一次的廣告置入費用就兩百萬元,比賣藥還好賺。甚至,兩百萬元可以讓沒執照的電臺買發射器干擾FM頻道,主持人被收買之後,聽眾當然也受影響,這是意見領袖的收買與滲透。
有錢能使鬼推磨,人民幣在臺灣買到新聞與流量,早些年,中國各省市由國臺辦統整,以一次數百萬元廣告費給報社稱之為「魅力城市系列」,安排中國省級官員來臺受招待並專訪。時至今日,中國在媒體領域完全建立掌控的系統,透過這套機制推播有利威權的訊息,建立媒體的「產銷生態控制」。一位廣播人透露,中方是透過「臺灣代理人」來電臺聯繫,資金經中間人無違法之虞,經費充裕所以節目做得精緻,談對岸的藝文青創新創,甚至直接招待臺灣青年去福建遊樂參訪,節目還特別把中國用詞修飾剪掉,讓節目內容更有吸引力。
中國透過生意、補助、金錢遊戲影響媒介老闆,進一步媒介幹部配合中方政策。傳媒生態鏈則從代理人到現在可直接指揮,甚至記者主動配合噤聲。進一步,透過網紅直播贊助資金,只要內容傾中就有聲量與斗內,反之則網軍來攻,恩威並施。
威權和民主的空氣如此不同,但威權政體卻利用民主社會的便利多元,以此干預新聞自由,讓臺灣的上空籠罩著威權的聲音。在共機單日出動91架次軍機擾臺的2023年4月這一天,竟有多家媒介受對臺辦新聞部門要求,真的配合採用其官媒《央視》的內容角度來報導新聞。雖然本書不少受訪者表示有所自覺且反擊,但,擔任記者風險逐日高漲,如2022年全球被監禁記者人數達歷史新高533人,中國更是全球最大記者監獄關押110人。
臺灣的新聞指數2022年全球排名38,另外,美國「自由之家」的自由度及社會多元評比更以94的高分位居亞洲國家第二名,來自全球20國75家國際媒體派137名記者駐臺。臺灣正站在威權與民主對壘的最前線,這場滲透新聞界的較勁不只在海峽中線,已進入街頭巷戰。如同北約戰略傳播卓越中心的建議,在資訊戰的最前線不宜養網軍以眼還眼,最好及時公布最新的網攻帳號及假訊息資訊,避免回聲室效應影響民主品質。展開識讀教育之餘,筆者建議政府與民間加強資訊演習,並規畫臺灣版的塔林手冊。

簡余晏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扭曲的新聞自由
一、從香港媒介的寒冬談起
2022年年初是香港媒介寒冬,擁有高達180萬社群粉絲的香港《立場新聞》遭搜索逮捕停刊,另一港媒《眾新聞》則以保護記者安全為由停止運作。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已入獄兩年,媒體高喊「香港新聞自由已死」!但,還記得過去的香港曾是新聞自由堡壘嗎?在「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裡,2002年時香港還高居全球第18名,2021年竟已跌到第80名,2022年的最新資料更是暴跌至第148名,而中國則在180個國家地區中排名於175左右墊底。(2021年中國排名177、2022年則是175。)
觀察香港新聞自由,好像觀看那玻璃缸裡的魚兒,水色由澄清漸混濁,魚在緩慢缺氧中失去生氣。被列為第三波民主化的臺灣曾歷經威權轉型到民主歷程,媒體解禁逐步開放。自由民主社會裡,被視為「第四權」的新聞自由若受威權政體侵蝕後,可預見的,將如同香港媒介此刻面目全非,顯見威權政體利用民主社會的自由滲透侵蝕,影響深遠。中國透過各種體系威權滲透影響臺灣,新聞界首當其衝,COVID-19疫情期間臺灣站在民主對抗威權最前線,吸引全球關注,那麼,回過頭來看看,臺灣的新聞自由是否已受影響?
究竟威權國家是如何做到對民主國家的侵蝕呢?威權的「滲透」如何進行的?是否有跡可循?許多觀測透過新聞自由的表現來實現,新聞自由受影響的外在象徵與實質程度為何?這些年來,國際討論中國公眾外交、軟實力、硬實力到銳實力的威權滲透與民主抵抗的文章著作眾多,多數從民主制度角度來思索,卻鮮少從討論新聞界實務裡媒介幹部們對「新聞自由」的觀點出發,本書嘗試以臺灣的現實情況做為觀察與分析的依據,試圖叩問、探詢以下目的:
(一)觀察威權滲透民主的途徑模式為何?
(二)依據新聞自由表現,探討臺灣遭受威權滲透的情形。
(三)探詢民主社會的「新聞自由」是否能抵擋「威權滲透」以達成民主鞏固?或是自由社會的多元觀點能夠反過來保護「新聞自由」?
(四)當國家安全與新聞自由衝突時,民主國家如何反制威權國家滲透侵蝕?

長期電臺節目主持人,這幾年來,幾家熟悉的臺語廣播電臺出現中國節目內容,電視、報紙置入行銷中國訊息、旅遊新聞,媒介股權異動遭財團買走的傳言愈來愈多,傾中網路媒介、中方網軍影響新聞的傳言甚囂塵上。還記得臺灣報禁解除後,我剛進入報社,隨著電臺開放百家爭鳴,轉而出任廣播主持人、參與創辦網路媒體,一度百花齊放的臺灣媒介,如今反遭威權滲透,做為新聞老兵也做為研究者,因此從威權滲透與新聞自由的觀點切入展開討論。
我希望能透過觀察、訪問等試著瞭解:新聞自由在威權滲透與民主抵抗之間是成為威權工具或是民主鞏固的工具?新聞自由與民主制度是否唇齒相依?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之間如何拿捏?當威權滲透向臺灣民主社會襲來,新聞媒介首當其衝,是新聞自由保護民主?或是民主多元保護了新聞自由?
強調主權在民、注重人權維護的民主制度被視為「普世價值」,儘管民主化浪潮一波又一波,二十一世紀初期民主制度所涵蓋的地球人口總數也才勉強維持半數。以中國、俄羅斯為首的威權國家向臺灣、烏克蘭進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與威權國家分庭抗禮。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任後第一次新聞記者會強調:二十一世紀是民主與專制的一場競賽,民主國家必須團結在一起,共同努力證明民主是可行的。」他直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跟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V. Putin)兩位國家領導者都認為「專制是二十一世紀這個時代的潮流,他們兩人也堅信民主是沒有辦法改變時代發揮作用的」。拜登表示,他要求自己在任期內最重要的事,是向全球證明這件事:「美國民主和資本主義模式是好的、有效的」,拜登堅信民主制度會比習近平強制實施的共同富裕等,和民主不同的制度來得更好更適合人們。
從近年局勢來看,民主化浪潮似有所衰退,威權浪潮捲土重來,雙邊拉鋸白熱化,兩大意識形態對壘,臺灣獨特的歷史背景與地理位置,成為這一波民主與威權較勁的最前線。許多國際社群與媒體將目光焦點放在臺灣,視作威權為侵蝕民主而欲搶占建立灘頭堡的衝突地帶,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21年五月以「整個地球上面,最危險不安之處」(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為題形容臺海兩岸。這並非危言聳聽、空穴來風,早在三月,負責印太和平的海軍上將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在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中強調,臺灣是中國對外擴展,實現野心的首要目標。中國的目的是要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中國的動作與步伐會越跑越快,戴維森向全球示警,習近平最快可能會在2027年出兵攻打臺灣。
臺灣可能(或正在)遭受的危險不僅止於直接的軍事威脅。日本前陸將渡部悅和在媒體專訪時直言,中國對臺灣發動的是「混合戰」(Hybrid Warfare),即中國所謂的「超限戰」,這是界線模糊、改變現狀的手法,介於軍事和非軍事之間,當代戰爭不再是船堅砲利而已,也不再以正規軍隊正面對戰。目前臺海之間處在「灰色地帶作戰」,也就是介於軍事與非軍事之間;中國投入了很多的力量在對臺實施情報戰:例如偵察、監視、滲透、探試等等基本工作。此外,對臺認知作戰,運用融媒體展開宣傳戰等也都是中方的大動作。當代倚重的社群網路也在這場認知作戰有吃重演出。渡部悅和坦言,他擔心臺灣的民主選舉可能被「親中政權」的候選人透過民主的選戰方式來達成親中效果。
國際人士在二十一世紀的此刻,目光集中在全球的焦點:臺灣。我認為,目前臺灣面臨著在臺灣巷弄之間、透過媒體進行的一場「媒體內戰」,這也是一場「進行中的無煙硝的戰爭」。臺灣能否維繫民主價值不被侵蝕?民主制度能不能突破逆境進而鞏固深化?臺灣被認知作戰的媒介、社群網路、社會組織能否繼續保有自由?這些都是民主持續進步的解方。
要實現這個目標有許多途徑,根據前述脈絡,我認為新聞自由議題值得聚焦,特別是當下新聞已成為內部管控與外部攻擊的工具。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ers, RSF)在「2021世界新聞自由指數」(2021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報告內容指出,中國持續加強控制新聞和訊息,展開在線監視公民的社會模式;不僅如此,中國試圖把影響力延伸到全球各地,單方面把中國政權所設定好的言論內容、吹捧孔孟思想等中國思維傳播到全球各洲各國各城市,阻斷資訊的多元化呈現。2022年的報告更直指: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執政以來,恢復毛澤東時代的媒體文化,自由獲取訊息已成犯罪、提供訊息更是。更嚴格控制,且政府為外國記者製造愈來愈多的障礙。中國試圖以新科技、網路力量無遠弗屆地去監視控制,反映亞太地區的威權政體,在此階段更利用疫情,以威權方式控制媒介及傳播出去的訊息,手段更難以察覺,干預威脅新聞媒介,弱化了新聞自由。
臺灣2021年的新聞自由表現名列第43,2022年則是提升回38名,重回東亞第一、亞洲第三,僅次於17位的東帝汶、33位的不丹。臺灣新聞自由表現起伏不定的理由,有可能和RSF提到的亞洲地區遭造假資訊攻擊新聞自由有關,而且臺灣直接面臨中國介入干擾。不過,臺灣也有特殊優勢,就是整體自由度表現近年持續提升,為新聞自由提供良好基礎。
國際著名的無政府組織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於2021年在全世界各國的一個「自由度」調查發現,世界各地受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經濟受挫及疫情所苦所以2020年全球「自由度」下滑,但臺灣以得分94分名列自由的國度之中,表現還比2019年成長一分,是亞洲地區的第二名,第一名是日本拿到96分,表現仍屬於前段班。2022年臺灣同樣拿下94分,維持了相對穩定的自由度。自由之家曾經也針對新聞自由的部分做過調查與評比(請參見表1-1),從其分數變化的趨勢來看,臺灣新聞自由表現逐步穩定提升,尤其是在2008年第32名為亞洲第一,不過,兩年內 2010年卻掉到第48名,跌幅很大變成亞洲第八,後期再微幅上下;從世界排名的變化情況來說,似乎代表全球新聞自由度愈來愈受負面的影響,這一點和RSF的報告一樣,只可惜自2017年後自由之家不再針對新聞自由部分公布調查報告。
行文至此,有兩個關注重點,一是臺灣處於民主與威權陣營對抗的前線,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除了被動接招,更應設想主動應對之策;二是在仍未走到「熱戰」的情況下,威權國家以非傳統軍事手段,藉資訊戰影響新聞自由,從而達到操控輿論以內部途徑侵蝕民主,這種新型態戰爭已然來臨,如何建立有效的觀察路徑並加以因應?目前相關討論雖多,卻少見對於新聞自由系統性的分析,並提出政策建議,本研究希望能填補這塊論述找到答案。
隨著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停歇,第四波民主化又不如預期順利,近年全球關切於威權對民主的滲透、影響或侵蝕,民主價值在威權陣營內的發揮則呈現力有未逮的窘境。舉例來說,William Zimmerman在書中討論俄羅斯對內對外的選舉式民主情形,尤其是2008年梅德韋德夫(Дми́т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Медве́дев)任內,修改憲法延長總統與議員任期,被認為係為普丁後續再任總統鋪路,暴露出俄羅斯民主程序只是一個空洞的儀式;他指出,俄羅斯已確定回歸到完整的威權主義(Zimmerman著,辛亨復譯,2018:257)。
由此延伸,甚至有一些論著開始探討民主是否會面臨難以存續的考驗,乃至於逐漸陷入威權專制的窘境。例如《民主國家如何死亡:歷史所揭示的我們的未來》一書認為民主國家可能扭轉為專制政體,書中分析專制領袖有可能在民主國家當選總統,接著濫用政府權力,在言論自由方面予以壓制,並且讓反對黨無法表現,本書認為,看似健康的民主國家,最後也有可能倒退到成為威權、專制政體(Levitsky and Ziblatt著,李建興譯,2019)。又或者是《民主會怎麼結束:政變、大災難和科技接管》所探究民主政體中運作制度的衰敗危機,分析有哪些情況可能會威脅到民主的生命(Runciman著,梁永安譯:2019)?更經典的論述還包括了對當代科技工具的納入,像是《民主在退潮: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嗎?》,認為民主的波浪慢慢退去,這是各國各洲的大趨勢,西方民主體系開始衰退,網路/互聯網成為民主兩面刃在這當中扮演了某種程度上的關鍵角色(Kurlantzick著,湯錦台譯,2015)。其他還有《鍵盤參與時代來了!:微軟首席研究員大調查,年輕人如何用網路建構新世界》,特別點出當前演算法的政治,藉由社交媒體主導年輕人的選舉傾向,這很可能加深社會分化的現象(Boyd著,陳重亨譯,2015:285)。
兩大意識形態的勢力變化,除了各自內部受到政治人物行動或科技工具的影響,更重要的還有雙方主動相互滲透(或者說侵蝕)的動作,由於基本理念不同,民主陣營在這方面相對處於劣勢。有學者就對澳洲受到中國的魅力攻勢經濟外交感到憂心,認為中國的操作很可能已影響到澳洲的國家政策,甚至破壞澳洲的安全系統,弱化澳洲民主政治,也讓國際盟友不再信賴澳洲政府(黃恩浩,2018)。又例如《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一書嚴肅地指出,從政界到藝文界,從買賣房產到農業生產,包括孔子學院入侵校園等,許多事務都因被中國人介入影響而改變。作者擔憂地指出,中國人有系統地進入澳洲,甚至滲透進政壇,捐款、參與政治、影響議員助理、一步步擴展中國人在澳洲政治上的影響力。作者更嚴正指出,入侵大學及小學的部分,中國勢力影響學術自由,只要在校園內批判中方就會遭受無情恐嚇。而且,這些反中的力量及人士的名單及動作,都會遭搜證送給中國政權。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威權主義幾已入侵買掉澳洲的自由,不免令人憂心(參考Hamilton著,江南英譯,2019:350)。
民主理論重要學者Larry Diamond在其著作《妖風: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當俄羅斯正面進攻、中國陰謀滲透、美國自毀長城,我們該如何重振民主自由的未來?》中也表達了這樣的看法,當今自由世界所面對的兩大主要威脅,分別來自俄羅斯與中國,兩國同樣虎視鄰國、軍武及媒介動作頻頻(參考Diamond著,盧靜譯,2019)。主要的體現在於威權國家利用民主制度裡的公民自由權展開影響力的滲透與改變,如果要比較俄羅斯和中國有什麼不一樣,兩者同樣都是威權政體,俄羅斯聲稱是民主選舉但當選得票九成以上,中國聲稱是社會主義的「民主」,但習近平無任期限制,中國這些年來展現對全球各洲的企圖心,且逐步挑戰美國,透過一帶一路等方式,在經濟、甚至疫苗政治上等等步步進逼。中國這些年來接收了美國臺灣等各地的投資,比起俄羅斯更有實力建立全新國際影響力。此外,這些年來中國的大外宣,有系統地在世界各地的媒介、學校等方面展開宣傳,習近平威權滲透進民主社會的影響力遠超普丁。換句話說,中國可說當之無愧為如今民主體制最大的威脅來源。
此刻,臺灣正在兩大陣營對壘最前方的浪頭上,民主政體和威權政體互相與志同道合者結盟,兩大陣營壁壘分明,臺灣正是中國對外擴充影響力的最前線,且中方一再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無法分割,已有許多討論將焦點放在臺灣所受到的中國威脅形式。沈伯洋在《資訊戰爭:入侵政府網站、竊取國家機密、假造新聞影響選局,網路已成為繼原子彈發明後最危險的完美武器》一書的導讀中提到,當代的戰爭已經不只是軍備較勁,已經從金融戰爭打到外貿比賽,從資訊電腦破解到外交戰狼互相比賽,也就是認知作戰、混合戰。沈伯洋認為,在這麼多的現代戰爭手法之中,資訊作戰是對臺灣著力最深,而且影響成敗結局的關鍵作戰手法(參考Sanger著,但漢敏譯,2019:10)。
從地緣關係來看,臺灣也涉及美中在印太區域的戰略布局,我們與許多其他「中等實力國家」參與其中,臺灣不只在印太區域國家結盟,甚至和波羅的海國家如立陶宛展開外交及策略合作,和歐盟國家如法國、捷克等議會合作互訪,與五眼聯盟國家交換訊息,臺灣更透過護國神山的晶片大廠優勢,與他國展開5G等資訊系統的合作,並向美方積極購買武器,與世界各國全面互動(參考Medcalf著,李明譯,2020)。種種同樣也表明了臺灣正處於大國競逐的前沿地帶,必須審慎應對各層面的影響。
新型態的戰爭威脅最直接的表徵是社會輿論走向,尤其新聞自由是民主國家應對虛假資訊作戰的最佳防守利器,社會透過新聞自由維護真相,以鞏固民眾對自由民主價值觀的信心。中國流亡美國的經濟學者何清漣所撰寫的《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指出,中國自2009年起在全球展開大外宣計畫,銳實力轉化為輿論操控,何清漣藉自由之家的報告認為臺灣的新聞自由度受臺海關係影響,尤其2008年臺灣的新聞自由指數被專家學者們高度評價名列為亞洲第一名、全球第32,但在服貿等爭議事件後,2010年掉到亞洲第八、全球第47(何清漣,2019:158)。另外,有研究整理假新聞的分布情況,認為臺灣每天遭到兩千五百則假新聞攻擊,長達七天的中國黃金週假期攻擊臺灣的假新聞數量大幅減少,顯然假新聞可能來自於中國,且假新聞和運算宣傳都來自中國解放軍的311基地(Cole著,李明譯,2019:101-102)。
根據前述脈絡,不難發現當前全球確實存在民主與威權的價值競爭,而威權國家正對民主國家滲透侵蝕不遺餘力,試圖在這場對決中獲勝。至於臺灣,基於自身特殊的歷史因素與地緣關係位於前線、首當其衝,並已開始有愈來愈多的研究論述將臺灣現況做為討論焦點。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臺灣第一本,來自媒體現場的中國威權觀察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