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禍 | 誠品線上

儒禍

作者 黃文雄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儒禍:帝王統治術、封建護身符、思想的麻藥、倫理緊箍咒、「儒」之為禍,大矣!為什麼中國統治者明明以武力取天下,以高壓統治百姓,卻總愛擺出一副以德服人的聖王姿態?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帝王統治術、封建護身符、思想的麻藥、倫理緊箍咒、「儒」之為禍,大矣! 為什麼中國統治者明明以武力取天下,以高壓統治百姓,卻總愛擺出一副以德服人的聖王姿態?為什麼中國文人號稱溫良恭儉讓,歷來卻好戰喜伐,屠殺起外族更是振振有詞,毫不手軟?為什麼中國老百姓整天四維八德不離嘴,但長期在中國宣教的外國傳教士卻認為,「沒有良心」是這個民族的根本性格?簡言之,為什麼中國人滿口仁義道德,做起事來卻完全不是那回事? 本書指出,要瞭解中國人在表面與實質之間的巨大落差,就必須從儒教切入。因為儒教美化加工「堯舜禹文武周公」的聖王傳統,將之視為最高典範,所以後來那些不擇手段登基的壞蛋與庸才,為了強調正統與道統,總愛無恥地偽裝成「聖王」的繼承者。因為儒教強調華夷之別,認為中國人才是人,周邊外族只是禽獸,所以禽獸若不服王化,對之使詐殺伐乃天經地義。因為儒教強加在百姓身上的,如君君臣臣、夫婦有別,全是合理化社會不平等的奴才道德,大部分百姓雖無力反抗,也不可能真心接受,因此只要統治者管不到,就不會乖乖遵守,所以看在外國傳教士眼裡,自然是一群被動、缺少反省與良心的「良民」。至於少部分內化儒教道德、自願當奴才的臣民,為了顯示盡忠盡孝,便以忠孝節義之名,上演一齣齣父食子、夫殺妻、割股獻君、切肉餵父、易子而食的荒謬場景,終將中國社會帶領至無以復加的變態、病態、畸形狀態。 不只中國社會如此,歷史上只要與中國有過糾葛的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也都同受波及連累。即便是古荒服地的「東番」台灣,當前也拜中國文化渡海「調教」之賜,選出個喜講溫良恭儉讓、選舉時才肯把原住民當人看的「聖王」繼承人。因此,稱之為「儒禍」,一點也不為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黃文雄思想家、文化史家、評論家。1938生於高雄岡山,1964赴日留學,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學士,明治大學西洋經濟史學碩士,曾任拓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以《中國的沒落》一書聲名大噪,從此展開長期旺盛的寫作生涯,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台灣筆會獎,作品涵蓋文化、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曾任世界台灣同鄉會副會長、日本台灣同鄉會長、台獨聯盟日本本部委員長等。日文著作逾100種,漢文著作逾60種,為活躍於日本、深具影響力的台籍暢銷作家,曾選入日本言論界500名人錄。蕭志強先後就讀於台灣大學法律系、東吳大學日研所、法光佛研所。曾任報社記者、主編、電台節目主持人,現任台南大學社區講師。日文譯著有《台灣論》、《胡錦濤‧中國的新霸權戰略》、《日本如何締造中華民國?》、《武士道解題》等一百五十餘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章 你對儒教了解多少?◎ 儒教精神基本上就是否定創造性的價值第一章 儒教的形成及其發展史1 《論語》是誰寫的?2 西洋人對東洋聖人孔子的評論3 被用幻象神格化的孔子4 王莽的儒教國家為何敗亡?5 佛教的流入與儒教衰退第二章 早期各種對儒教思想的批判1 戰國時代的儒教思想2 太平天國時代的批孔3 清末革命派對儒教的批判4 無政府主義者的儒教革命論第三章 儒教倫理學的偏頗與災禍1 「仁」是空想的人間愛2 提供獨裁者獨裁統治理論依據的「義」3 有關仁義的詮釋與論爭4 義只是次要性的道德要求5 經常得被迫二擇一的「義」6 日本人如何看待仁義道德7 「武士文化」所建立「公」的思想論理8 彼此對立的佛教倫理學與儒教倫理學9 孝為何是中國倫理學的根本10 「忠與孝」能通過現代思想劇烈變動的考驗嗎?11 只知虛偽掩飾的儒教文人12 「大同思想」無非儒教企圖回歸原始社會的不切實際烏托邦第四章 儒教道德的失控與歷史悲劇1 周文王狠食長子伯邑考是紂王給的考驗嗎?2 狠食親生子的樂羊將軍與周文王歷史評價為何天差地別?3 介之推割股肉獻給晉文公而成為「食人忠孝」之祖4 死守睢陽城的張巡何以成為中國「忠義食人」典範5 歷代王朝「食人忠臣義士」如何吃人肉、飲其血?6 割股肉獻給刎頸之交有何意義?7 劉安殺妻招待劉備竟成中國好客典型!?8 中國歷代都有許多「食人而盡孝盡義」故事9 元曲《趙禮讓肥》劇本是否取材自《後漢書》?10 中國忠臣義士的「食人道德觀」與中國史家「食人史觀」真正含義11 以人作藥的效用及律令變遷第五章 朱子學與陽明學──其傳統與異端1 日本向無所謂「萬劫不赦之罪」2 中國統治者最重視的是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3 試圖挑戰佛教與道教的宋儒理氣之學與朱子學4 朝鮮墨守朱子學成規而釀成的悲劇5 日本與支那的陽明學6 陽明學乃虐殺之學7 日本的陽明學神話8 激烈攻擊江戶儒學的江戶國學第六章 江戶儒學與支那儒學差異1 日本的「實學」乃中、韓所無的儒學2 日本真有仁義道德,中國則無3 受近代日本儒教批判而消失的江戶儒學4 儒教倫理觀為何無用?第七章 西洋人眼中的儒教1 西洋哲學思考與儒教大不相同2 利瑪竇的儒教觀3 萊布尼茲的儒教觀4 馬克思韋伯的儒教觀5 西洋人認為儒教無非是「食古不化」第八章 儒教文化與中華文明的因果關連1 欠缺自由意志的儒家道德2 持續塑造政治神話的德治主義3 絕不可能成為有德者的中國皇帝4 儒教「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政治主張其實是癡人說夢5 日本戰後實施道德教育的盲點6 只會製造偽善的儒教倫理學7 儒教德治論總是虛構政教合一的合理性8 害中國人喪失良心的儒教第九章 儒教思想的性格1 儒家思想就是尊皇攘夷思想2 儒教文化圈的幻想3 極端尚古主義的弊害第十章 儒教倫理學的失控發展1 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2 襲捲東西方的善惡論爭3 「非善亦非惡」之「無記」思想4 肯定善惡一如的「業」善惡觀5 日本與西洋人多半抱持善惡一元論思想6 超越善惡的「空」思想7 把「空」理解成「無」的《般若心經》8 闡述印度人「空之哲學」的《般若心經》9 本居宣長宣揚的日本美好道德10 日本社會所定義「惡的範圍」第十一章 重新思考道德教育1 道德教育的極限與反效果2 道德教育為何反而剝奪人們的道德心?3 我對重建日本道德教育的看法4 用尼采道德觀解釋戰後日本道德崩解現象5 尋找超越道德的日本文化6 那個大家都很重視「真善美」的時代7 美學與道德有何關連?8 美學可超越道德嗎?9 佛教明快的善惡判斷基準10 深入了解古代日本人的〝真心〞11 日本人以「美」為最高價值,中國人最重視善第十二章 儒教與佛教所形成「心」的文化1 在「心」基礎上成立的佛教國家2 佛教闡述的「心」十界說3 十界佛心的「佛行」4 受儒佛思想影響的古代日本人清明之心5 從講「理與敬」的儒學到重視「誠」的儒學6 朱子學與陽明學在日本變成市井民眾精神涵養7 滅私奉公才是真正的清明之心8 「誠」與「詐」只在轉念之間9 「漢意唐心」與「和魂和心」10 為了對抗「唐心」而出現的「和魂」11 「和魂洋才」與「脫亞入歐」12 打造「和魂洋才」國度的大日本帝國13 日本成功融合「洋魂」與「和才」並加以修正14 日本精神與武士道精神15 武士道必須有儒教倫理學嗎?16 文武兩道的走偏鋒17 武士與武士道18 文化與文明所誕生的「心」19 魅力的文明與暴力文明20 宗教與世俗呈現的「心」‧ 梅岩有關「心」的解釋‧ 石田梅岩的商人倫理觀‧ 日本人的求道心‧ 儒教的「道」──對「仁」的追求與其侷限‧ 難以理解的儒家道德仁義主張第十三章 儒教優勢地位的動搖1 受質疑的孔子有關禮的學說2 所謂「有德者受天命」根本是癡人說夢3 孔孟所憑空想像、建構而成的「空間」4 尊孔運動自古陰魂不散5 集中國謊言大成的儒學6 中國歷代出現的不同儒教面貌與各種批判7 民族主義與華夷主義8 中華民族主義與大漢族主義論爭9 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論爭始末10 科舉制度的扭曲演變11 科舉制度的禍害終章 是非了解儒教災禍不可的時候了墨守尚古主義的儒教與往前看的社會科學差異補述

商品規格

書名 / 儒禍
作者 / 黃文雄
簡介 / 儒禍:帝王統治術、封建護身符、思想的麻藥、倫理緊箍咒、「儒」之為禍,大矣!為什麼中國統治者明明以武力取天下,以高壓統治百姓,卻總愛擺出一副以德服人的聖王姿態?為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8017191
ISBN10 / 9578017197
EAN / 9789578017191
誠品26碼 / 2680811146005
頁數 / 41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