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ing the Leader: Ruling China, From Deng Xiaoping to Xi Jinping
作者 | David M. Lampton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夢: 從鄧小平到習近平:鄧小平為走入西方世界而啟動改革開放,習近平則以「中國夢」的設計師角色強勢崛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在近四 |
作者 | David M. Lampton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夢: 從鄧小平到習近平:鄧小平為走入西方世界而啟動改革開放,習近平則以「中國夢」的設計師角色強勢崛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在近四 |
內容簡介 鄧小平為走入西方世界而啟動改革開放, 習近平則以「中國夢」的設計師角色強勢崛起!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在近四十年前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的時候,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都不相信中國有一天能與美國平起平坐。 如今,中國崛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繼之而來更大的問題則是: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上升,中國在全球的利益日益增長,中國內部的矛盾加劇,領導人掌握的權力受到挑戰。中國能否化解內部不斷蓄積的問題?中國能否規範自身的對外行為,負起大國應負的責任? 要釐清、甚至解決這些問題,就得瞭解中國過去有什麼樣的領導人?他們種了什麼樹?留下什麼問題?目前掌權的中國領導人面對什麼樣的局面?他們要如何與愈來愈複雜、愈來愈多元化的社會互動? 藍普頓教授在2013年出版《從鄧小平到習近平》時,世人對習近平仍有些陌生,2019年的增修版再回顧,習近平上台後的集權程度更甚過往。其加強列寧主義的內部治理方法、強悍的外交政策行為,以及「黨領導一切」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改革開放之路出現歧異。 這樣的變化,臺灣首當其衝;而亞洲是否趨於動盪,中美關係能否走向和緩,關鍵也繫於此。
作者介紹 大衛‧藍普頓大衛‧藍普頓 David M. Lampton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高等國際研究學院(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教授、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執行長。藍普頓教授也是美國亞洲研究局和威爾遜國際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頒發的施伯樂獎(Scalapino Prize)的首位獲獎者。著作包括《中國力量的三面──軍力、財力和智力》(The Three Faces of Chinese Power: Might, Money, and Minds)、《同床異夢》(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S.-China Relations, 1989-2000)、《改革時期中國外交安全政策的制定》(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 the Era of Reform)。林添貴林添貴政大外交系、台大政治系及研究所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譯。一直以透過國外觀點啟發台灣的心情來翻譯,譯作超過百本,包括《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台灣的未來》、《一山二虎:中日關係的現狀與亞太局勢的未來》、《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信任革命》、《恐懼:川普入主白宮》、《為一般人而戰》等。
產品目錄 增修版序 導 言第一章 革命的演進第一部 廣角鏡下的中國第二章 治理與領導第三章 決策第四章 世界第二部 特寫中國第五章 夢魘第六章 軍人與文人第七章 中國式談判結論:走在車前燈之前附錄:在中國進行訪談註釋
書名 / | 中國夢: 從鄧小平到習近平 |
---|---|
作者 / | David M. Lampton |
簡介 / | 中國夢: 從鄧小平到習近平:鄧小平為走入西方世界而啟動改革開放,習近平則以「中國夢」的設計師角色強勢崛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在近四 |
出版社 /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3287124 |
ISBN10 / | 9573287129 |
EAN / | 9789573287124 |
誠品26碼 / | 2681846470004 |
頁數 / | 328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0.9X14.8X1.7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全球公認的中國問題研究權威藍普頓教授,40年來對中華地區的領導人進行超過500次的訪談,對象從周恩來到習近平,層級從最高領導人到地方官員、企業主。經過詳細整理、分類、分析,成為長期觀察中國變化的第一手資料。
內文 : 增修版序 新時代的中國夢
這本書英文書名Following the Leader(直譯為「追隨領導人」)意在傳遞四個概念:第一,本書探討的是「偉大的舵手」毛澤東之後的時期,從鄧小平直到習近平上台初期。第二,「追隨領導人」表達一個事實;鄧小平欽定的兩個接班人江澤民和胡錦濤,絕大部分時間都遵循鄧小平訂下的內政和外交政策路線。第三,這個詞語的意思涉及中國政治文化的特色──領導人在中國政治生活居於中心地位。第四點關係到、但又與第三點分隔開。猶如孩童玩追隨領導人的遊戲,我們也值得去觀察,中國社會是否有能力追隨領導人走上建設性的康莊大道、還是沒有建樹的死胡同?
本書初版完稿於二○一三年春天,剛好是習近平完成他取得三合一權位──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一度自稱是三軍統帥)──的冗長接班過程。本書初版時,對於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之後的時代會如何發展,唯一能肯定說的只是「習近平會如何演變仍有待觀察」(七十六頁)。鑒於習近平的背景是:他父親習仲勛是鄧小平忠實的支持者,而他本人曾在與西方來往密切的沿海省分擔任領導幹部,他一家人在文革期間顛沛流離,一般人都希望──也有人期許──習近平會繼續奉行他父親和鄧小平啟動的改革開放之內容和精神。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大不相同。回顧二○一八年以來,中國並不再處於改革時期。
針對改革時期的治理、領導人物和外交政策,本書從二○一三年的視角,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描繪了四個劇本,聲稱「這些劇本都有可能發生」(八十七頁)。第一個劇本是政治倒退,增強專制治理和政治經濟的退化。第二個劇本是中國出現改革型的領袖,很快地把中國帶向自由主義或是威權專制──後者的機會比較大。未來可能的第三條路徑是持續一九七七年以來逐步增進的改革過程,將中國的治理逐步訂為法律,根據規範行為,對愈來愈多有力量的社會力量有回應,讓市場日益成為大家渴望的資源分配者,並且與二戰後國際體系的全球體制和慣例日益融合。最後一個危險的可能性是,鑒於社會日益多元化,中國的中心──任何中心──都堅守不住,從而在國內外「導致愈來愈無從控制的中國」(八十七頁)。回顧這些假設性的劇本,至少從西方人的角度來看,會出問題的可能性竟然以三比一的比例超過了建設性的可能性。
在初版出版五年之後,也就是我撰寫這篇新序文的當下,我們愈來愈清楚看到發展已經出發了、並繼續向前邁進的方向。習近平在第一任期間,並沒有抓住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權力整合的機會,循著後毛澤東時期三位前任領導人所畫的軌跡進一步推進改革。習近平和他的同僚反而加強了列寧主義的內部治理方法和強悍的外交政策行為。習近平和他的助手們彷彿為了證實這些事態的發展,將這一時期稱為「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個新時代,習近平不是鄧式改革的管家和推動者──這是別人的願景。他是「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設計師。事實證明,《從鄧小平到習近平》講述的改革時代在書出版後不久就沒落了。因此,這本書提供了基準,可用來衡量習近平偏離先前趨勢的程度,以及了解為何及如何會發生這種情況。習近平的崛起提醒我們,正如世界其他地方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領導人浪潮所證明的那樣,領導人非常重要。
現在我們至少可以說出本書初版問世時無法預言的兩件事。第一、本書涵蓋了幾乎整個改革時期,從鄧小平於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八年躍居首要地位,到習近平於二○一二年底和二○一三年初通過黨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接掌大權、逐步鞏固權位。習近平在贏得第二任期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他的強人統治,如果他有意、可以繼續任職──廢止任期限制已經成為自從習近平「上台」以來,原本逐漸發展的遵循規範治理的制度遭受打擊的指標。
改革時期的主要特徵包括,市場和非國有部門逐步穩定擴大;中國共產黨沒有搶著站上前台亮相;加強管理領導人權位競爭和繼任的規範;政治菁英內部採行共識式的決策;權力和資源日益分散、民間社會更加突出;以及通常會盡量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的外交政策。誠然,在改革時期,這些趨勢發生過重大的中斷,尤其是在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但是歷史的弧線通常都朝著這些方向彎曲。改革已經放慢腳步,習近平上台之前又後退了幾步,也是事實。在胡錦濤領導下,改革的速度大大放慢,反映出一個事實:江澤民時代推出太多改革,需要時間消化;經過過去幾十年的進展,中國公民開始感受到國力強大,同時也出現新的利益團體抵制進一步變革。儘管如此,習近平在其第一任、以及現在的第二任任期中,已將中國從上述的改革議程更往前推進。
第二、我們現在可以說,全球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反映出中國在國外的行動,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行為,全球大國關係的轉變,世界各地專業知識的普遍貶值,以及日益嚴峻的跨國挑戰,譬如氣候變遷和移民的問題。國際環境發生幾個明顯變化,包括:(1)美國在二○○八至二○○九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後,其經濟和信譽遭受巨大的打擊。這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快速踏向全球舞台的中央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機會。(2)川普政府更進一步替中國打開更多的機會之窗,他使華府疏離了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歷史性支持基礎,無論這些支持是盟友、多邊機構和安排,還是國際自由貿易體系本身。(3)北京充分利用它二○○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國內的經濟改革,強化它的全球經濟地位。正如我在《中國國力的三張面孔:力量、金錢和思想》(The Three Faces of Chinese Power: Might, Money, and Minds)中所預言的那樣,中國已在全球各地部署它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4)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在全球各地興起,使得習近平推動的威權主義看起來沒那麼突兀。(5)電子計算能力、人工智慧和監視技術的興起,使得北京得以建設社會控制的基礎設施,這是連毛澤東也無法想像得到的發展。(6)北京愈來愈擔心與台灣統一的前景會日益倒退,使習近平得出結論:如果要遏制台北步向自主,就需要向台北施加更多的壓力。之前,中共緩和對台政策有助於一九七○年代中美關係的正常化,北京對台政策趨向強硬和美國的抗阻,可能預示著衝突即將會加劇。
在川普政府接棒之前,歐巴馬政府就已經開始改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方向,於二○一一年底宣布將「重返亞洲」。可以預想得到,這也進一步激化了中國在國內和國外政策的負面衝動,中國新任國家主席需要證明他是中國利益、主權主張和全球地位的強大有力之捍衛者。中國的反應(以及北京發動的機會主義舉動,譬如在南中國海的各種舉措)激起西方、尤其是華府的挑戰和對抗衝動。川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於二○一七年十二月發布)對於北京(和莫斯科)對美國本土和全球利益構成的威脅,做出廣義的界定,聲稱:「中國和俄羅斯挑戰美國的力量、影響力和利益,試圖侵蝕美國的安全與繁榮。他們決心使經濟變得更不自由、更不公平,並且發展其軍事力量,控制資訊和數據以壓制其社會、及擴大其影響力。」
本書的核心主題是,中國的改革時期除了融入全球經濟之外,還經歷了三項重大的內部變革。首先是出現不再專擅一切的領導人,他們具有互動的性格,相對而言,性格上傾向尋求共識。第二個宏觀趨勢是社會日益多元化、城市化和複雜化,政治體制轉向一種更具利益團體形式的政治。第三,國家與社會之間的平衡正在逐漸轉移,為公民社會和個人提供了更多機會可以表達其利益和願望。中產階級已經(並且也仍在)迅速增長。只要這些似乎還是中國的主要趨勢(從鄧小平到胡錦濤時期大體上都是如此),那麼外部勢力就可以耐心地與中國交往,讓它有空間,以它獨特又互補的方式去發展。
(未完,請見《美國夢:從鄧小平到習近平》)